Workflow
金本位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界货币变迁史
国信证券· 2025-10-28 20:00
世界货币变迁的核心逻辑 - 世界货币更迭是全球经济权力转移的体现,遵循“贸易奠基、金融创新巩固、债务与军事失控崩塌”的核心规律[1][4][12] 西班牙银元(16世纪) - 依托南美白银资源崛起,波托西银矿贡献全球50%白银产量,银元因高含银量(93.7%)和标准化铸造成为全球硬通货[1][13][14][15] - 衰落源于“战争-债务”循环:1557-1596年四次债务违约,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白银输入锐减,银矿品位下降[1][13][18][19] 荷兰弗罗林(17世纪) - 凭借贸易优势(1670年商船总量达3500艘)和金融创新(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账户清算体系)成为世界货币,17世纪末80%欧亚贸易以弗罗林计价[2][22][25] - 衰落因1780-1784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东印度公司亏损1500万弗罗林,银行准备金制度失效,弗罗林对黄金贬值12%[2][30][31][32] 英镑(19-20世纪) - 19世纪依托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崛起,80%国际贸易以英镑结算,海外投资达40亿英镑占全球50%[3][33][34] - 金本位制度(1816年法案规定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巩固信用,1821-1914年汇率波动不超过5%[3][35][37] - 衰落因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军费100亿英镑,英国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二战军费250亿英镑,1949年英镑贬值30.5%,1967年再贬值14.3%[3][37][41][43] 规律总结 - 贸易是基础:足够大的贸易体量(如西班牙白银航线、英国工业贸易)是货币成为全球计价单位的前提[4][45] - 金融创新是核心:制度突破(如荷兰账户清算、英国金本位)降低使用成本、提升信用,推动货币本位跨越[4][45] - 债务与军事是底线:债务失控(如西班牙违约、英国战争债务)和军事失利直接摧毁货币信用[4][46]
前英国央行官员坚持黄金“泡沫论”:投资须承担血本无归的风险!
金十数据· 2025-10-13 11:31
黄金价格表现 - 自2009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反驳了对其内在价值的质疑,当年金价为每盎司1109美元,而目前价格已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超50% [1] - 本世纪以来黄金价格最大跌幅出现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跌幅接近44% [1] 黄金与比特币比较 - 黄金有时会与比特币相提并论,二者相似之处包括波动性 [1] - 比特币涨幅比黄金更为惊人,从2009年11月的约20美分一度涨至12.6万美元的历史高点,但其跌幅也比黄金更为剧烈,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价格暴跌74% [1] - 比特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认知,其流通总量上限为2100万枚,但可能被复制 [2] - 比特币或许能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而黄金在支付领域的实用性极低 [2] 黄金需求结构 - 2024年底全球地上黄金存量总计21.6265万吨,其中珠宝用金达9.7149万吨,占比45% [2] - 珠宝消费需求中很大部分本质上是投资需求,目前金币与金条(包括黄金ETF)被归类为投资需求,2024年底占比为22% [2] - 各国央行持有量占比17%,用于科技领域的黄金占全球存量的15% [2] 黄金供应与成本 - 人工智能发展可能推动电子领域黄金用量增加,加上牙科用金需求,或能为黄金设定一个正向的基本面价格 [3] - 世界黄金协会估算今年一季度黄金全成本约为每吨1500美元,但该价格可能远不足以覆盖黄金的开采、储存与保险成本 [3] - 2024年全球新增黄金供应量为4975吨,被认为是对资源的高成本浪费 [3] - 全球黄金储量(具备经济开采价值的矿床)预计为5.4770万吨,黄金资源量(开采盈利性存疑的矿床)为13.2110万吨 [3] 央行黄金储备 - 2022年以来各国央行大幅增持黄金,每年增持量超1000吨 [4] - 2024年底黄金在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达20%,超过欧元储备占比(约16%),此后黄金价格的飙升可能进一步推高了这一占比 [4] - 任何央行都不应投资单一实物商品,尤其是像黄金这样内在价值可忽略、风险极高的资产,金本位制度绝无可能复辟 [4]
稳定币,其实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安排
虎嗅APP· 2025-06-18 21:48
稳定币的定义与背景 -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法定货币(如美元/港元)、100%储备法币/债券发行且仅用于支付与结算的价值稳定货币 [6][7] - 稳定币的诞生源于比特币价格波动过大丧失货币功能,需稳定媒介进入数字资产市场,目前主流稳定币包括USDT、USDC等 [4] - 美国政府推出稳定币法令的三大意图:纳入监管、维持金融技术优势、增加美债储备(当前稳定币吸收1.8万亿美元美债,超日本政府持有量) [5] 稳定币的制度特征 - 制度核心要求:1:1储备法币/短期国债、严格监管与信息披露、禁止支付利息、允许私人公司申请发行资格 [6] - 制度设计类似历史上的金本位与香港联系汇率制,存在强制等额储备、固定价格、刚性兑付三大约束 [15][22] - 当前制度限制政策主动性:固定汇率剥夺利率自主权,"禁止付息"扼杀银行体系流动性创造能力 [24][25] 稳定币制度的缺陷分析 - 资产储备悖论:100%储备要求将因美债稀缺性限制规模扩张,10万亿美元储备可能锁死流动性资产 [20] - 固定价格弊端:违背市场调节机制,需依赖经济持续繁荣维持(如香港联系汇率制),衰退期易受冲击 [23] - 刚性兑付矛盾:与商业银行派生机制冲突,若允许付息将引发挤兑风险,但禁止付息抑制金融创新 [27][32] 稳定币的未来发展 - 短期利好:合法性确认将扩大市场规模(当前1.8万亿美元美债储备),提升数字资产流动性与美债需求 [29][31] - 长期需突破制度约束:建议废除刚性兑付改为公开市场操作、允许付息发展稳定币银行、逐步转向浮动价格 [32][33] - 终极挑战在于信用建设:信用货币依赖国家主权背书,未来数字货币需依靠分布式技术构建数字资产信用基石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