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体:打通大模型部署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时报· 2025-09-16 09:48
"金融是人工智能(AI)技术最具价值的试验田。"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 论坛上,奇富科技首席执行官吴海生表示,"金融智能体正在经历从辅助到决策、从外围到核心、从局 部到全局的进化。"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在软件、信息、金融、商 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近两年,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等平台企业积极在智能客服、自动化运维等场景进行AI大模型多维 度探索,夯实数字化基建底盘,从辅助业务环节入手,逐步渗透至金融业务的核心层,让科技加持的金 融服务"通行能力"实现代际跃升。 在技术赋能方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总结称,平台企业将大数 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模块化、服务化的方式输出给金融机构,帮助其提升风控能力、优 化产品设计,实现精准营销与服务响应。 专家表示,当金融领域的生态协同从单点探索走向规模推广,制度规范从零散构建迈向体系化完 善,平台的创新应持续聚焦关键议题。 "平台企业的创新并非单向的技术输出或商业收益,而是多方共建、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创新治 理新格局。 ...
蚂蚁数科 Agentar 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五大支撑驱动金融新质生产力可信跃迁
财富在线· 2025-08-14 09:36
蚂蚁数科的 Agentar 企业级全栈智能体平台,通过五大核心支撑构建起金融领域智能应用的可信底座, 既突破了金融场景的专业性、复杂性壁垒,又确保了技术应用的合规性与可靠性,最终推动金融新质生 产力实现跃迁。 支撑一:企业级全栈智能体平台,夯实技术底座 平台以 "1000 + 安全合规水位标准" 为基础,提供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栈能力,支撑金融智能体 在复杂业务场景中稳定运行。其核心价值在于打通技术与业务的衔接,让智能体能够适配银行、保险、 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需求,为后续功能落地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支撑二:金融大模型,构建智能中枢 蚂蚁数科金融大模型是平台的 "大脑",具备可靠、可控、可优化三大特性: 相比通用大模型,其在金融领域的语言理解、知识储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能力更突出,通过二次训 练(结合蚂蚁侧高质量金融数据与客户侧专有数据)可形成机构专有模型; 依托专业知识工程,构建了精标长 COT 数据、金融标签体系等高质量训练数据集,确保模型 "懂规 则、精业务",减少 "幻觉",保障数值计算准确与逻辑自洽。 支撑三:金融知识工程,破解专业壁垒 通过标准化加工金融知识资产,让智能体具备深度 ...
AI+金融,如何跨越大模型和场景鸿沟?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40
文|光锥智能 当AI大模型已开始走向千行百业之时,备受看好的金融行业,却似乎陷入了落地瓶颈。 打开手机银行想查下贷款额度,对着屏幕说了半天,AI客服却只回复 "请点击首页贷款按钮"; 客户经理想用大模型生成一份客户资产配置方案,结果推荐的产品与客户风险等级完全不符; 风控团队测试的AI模型,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频频给出"幻觉答案"...... 这些看似荒诞的场景,却是当前AI落地金融行业时的真实困境。 当金融机构满怀期待地将AI请进门,却发现它既读不懂复杂的信贷政策,算不清理财产品的费率结构,更搞不懂不同银行的"行话体系"。 通用大模型的"聪明",在严肃的金融场景里似乎失灵了,大模型与金融场景之间,也仿佛横亘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企业和产业需要的不是实验室的技术,而是真正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可信生产力。"蚂蚁数科CEO赵闻飙在2025WAIC智能体驱动产业变革论坛上如此说 道。 也正因此,面向AI大模型在具体行业中的落地,想要真正释放AI价值,关键就在于要从水平通用转向垂直专用,只有深度理解行业的大模型,才能懂行 话,做行活儿,创造真实的业务价值。 金融行业的AI落地,更是如此。 因此,构建专业的金融大模型是 ...
蚂蚁数科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金融智能体“长跑”提速 | 最前线
36氪· 2025-07-29 17:28
据悉,该模型专为金融业应用打造,在三大主流金融基准测试中均取得最高评分,超越Deepseek等开源 通用大模型及金融大模型,在金融专业性、推理能力以及安全合规能力上表现突出。 此外,蚂蚁数科还提供非推理版本的14B与72B参数金融大模型以及基于百灵基础大模型的MOE架构大 模型满足金融机构在多样化场景部署的需求。 作者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AI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石,为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底座,降低了开发和应 用的门槛,堪称金融智能化的"新基建"。 7月28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蚂蚁数科正式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数科不仅研发行业模型,还布局了从金融行业大模型、AI平台到上层应用的全栈 式解决方案。 打个比方,如果说大模型是"大脑",那么智能体就是将这个"大脑"的认知能力转化为具体金融业务执行 力的"身体"和"行动者"。蚂蚁数科发布的金融推理大模型,有助于进一步加速金融智能体的落地应用。 据悉,目前蚂蚁数科已联合金融行业伙伴推出超百个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通 用金融等四大领域,金融机构可以" ...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首选服务商:奇富科技用金融智能体重构信贷新生态
搜狐网· 2025-07-16 18:57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奇富科技的金融智能体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智能赋能"阶段,金融智能体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1] - 奇富科技通过自研金融智能体平台及五大核心模块,覆盖信贷全流程,提供"类专家级"能力,成为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首选服务商 [2][3][7] - 技术赋能业务体现在数据飞轮、多模态融合、自我进化、多智能体协同四大引擎,显著提升银行决策效率 [4][5] - 公司与银行的深度合作验证了智能体在营销获客、风控审批、决策分析等领域的实际效果 [6] 奇富科技金融智能体的技术突破 - **Deepbank平台与四大应用**:2025年4月推出AI营销助手、AI审批官、AI决策助手、AI合规助手,基于异构大模型与多智能体协同框架,实现动态金融语义理解和复杂规则推理 [2] - **信贷超级智能体升级**:2025年6月新增端到端授信决策、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等五大模块,集成700余个模型、7000+策略模块、过亿条历史数据,小微企业评估准确率达98% [3] - **合规技术突破**:Lumo AI合规助手集成2000+监管法规、300+风控模型、50+合规算法,从"事后纠偏"升级为"事前预防" [3] 技术引擎与业务赋能 - **数据飞轮**:10余年信贷场景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金融知识图谱,支撑智能体决策基础 [4] - **多模态融合**:处理文本、数据、图像等多类型信息,通过长链路推理引擎整合决策链 [4] - **效率提升案例**:AI审批官实现T+0定额建议与秒级核验,将3天数据分析流程压缩至1小时 [4][5] 业务落地与行业协同 - **自有业务验证**:AI营销助手提升获客转化率,AI合规助手降低风险发生率,AI决策助手提高决策效率 [6] - **银行合作样本**:奇富数科与广东华兴银行签署战略协议,聚焦营销、风控、决策三大领域,形成"技术服务商+银行"主流路径 [6] 行业趋势与定位 - 金融智能体被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首选答案",其全流程覆盖能力与可落地效果成为核心竞争力 [7] - 公司从技术研发到业务协同的实践表明,金融智能体已是当前解决方案而非未来技术 [7]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发展数字金融可采取“高中初小”原则,适当放宽对创新的风险容忍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3:08
数字金融创新与安全 - 数字金融智能化创新需强调金融模型的安全和可信,让监管机构、市场和客户都能信得过[1] - 金融模型需满足高可靠性、可解释性、合法性和经济性四大原则,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1][4][5] - 行业智能化创新需通过垂直模型实现,降低开发边际成本并扩展应用范围[5] 金融模型的关键要求 - 高可靠性:金融机构部署AI模型需配置先进安全技术工具,抵抗恶意攻击和偶发隐患[2] - 可解释性:需展现完整推理路径和逻辑,将模型行为转化为可理解规则和可视化过程[4] - 合法性:金融智能体适用于专业化领域,需提供行业最佳流程和数据支持[4] - 经济性:通过预训练行业级金融模型并差异化调试,降低开发成本[5] 数字金融监管创新 - 数字金融创新需改革体制、重构流程和再造底层系统,而非简单数字化传统流程[6] - 采纳"高中初小"原则:占领技术高地、推广中国方案、消灭萌芽风险、最小化风险概率和成本[6] - 加快监管创新需完善法律法规、一体化穿透式监管系统、数字金融审核制度和风险监测系统[6] 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 金融监管需确保市场稳定、创新安全和消费者利益,但不能因风险完全遏制创新[7] - 在"高中初小"原则下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允许机构在可控范围内创新和尝试[8] - 模型成熟后可推广,但需管控异常交易和市场操纵[6][7] 技术与生态建设 - 软算力建设需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行业级模型,服务中小机构[5] - 硬算力建设需实现可信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共建数字金融生态圈[5] - 数据可信是数字金融核心,需保护客户资产安全和个人隐私[5]
百望股份与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3:04
战略合作 - 百望股份与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数据智能全球化 合作领域包括金融智能体 宏观经济研究 实物资产证券化等 [1] - 合作依托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及HKGAI V1成果 旨在推动前沿技术与实际场景深度融合 [1] - 未来双方将在研究项目 联合实验室 产学研结合等多个层面深度推进合作 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 [2] 合作方背景 - 香港科技大学是亚洲排名前列的研究型大学 拥有世界级科研团队和深厚的人工智能研究底蕴 在金融科技 数据科学 经济建模等领域有突破性成果 [1] - 百望股份深耕票据 财税 供应链等领域 积累了海量真实结构化高价值数据资产 提出"智能体驱动企业大模型落地"战略路径 [1] 公司近期动态 - 百望股份注册成立香港百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1] - 6月11日与同程旅行集团旗下同程艺龙智能科技签署生态平台合作协议 将在票据管理 供应链协同 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技术迭代 [2] - 5月与阿里云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云计算与数据智能融合 联合成立"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 首个财税行业垂类MCP服务已上线阿里云百炼MCP广场 [2] 公司概况 - 百望股份成立于2015年 是一家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公司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 构建可信赖的超级数据智能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