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保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人保财险北分携手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共同赋能“两个中心”建设
新京报· 2025-09-13 13:49
合作背景与目标 - 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与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共同赋能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 - 双方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为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 战略合作内容 -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发布支持"两个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并签署合作备忘录[3] - 聚焦科技金融 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覆盖度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3] - 与西城区政府签署《服务科技金融专项协议》 与怀柔区政府签署《服务西城区科技创新专项协议》[6] - 结合各区功能定位与发展规划定制区域专属服务方案 通过"资金+保险+政策"全方位服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6] - 参加朝阳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沙龙活动 签署《支持朝阳区科技创新专项协议》[6] 合作意义与展望 - 中国人保与中国银行强强联手发挥聚合效应 联合打造服务首都金融生态圈[7] - 探索银保合作新路径 为北京市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出新贡献[7] - 持续推进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助力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
银保合作模式困境显现:中银三星人寿半年巨亏,股权转让遇冷
观察者网· 2025-09-05 18:08
核心观点 - 银行系保险公司因过度依赖银保渠道面临发展瓶颈 中银三星人寿作为典型案例 上半年亏损5.43亿元 成为同业唯一负盈利机构 同时面临股东变更和增资困境 [1][8] 业绩表现 - 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盈利波动剧烈 2019年保费53.05亿元 2024年达298.62亿元 但同期净利润在0.08亿元至1.34亿元间波动 2024年净利润4.83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86.45亿元 同比增长8.12% 但净利润亏损5.43亿元 从盈利转为巨额亏损 [2] - 保险责任准备金持续攀升 2021年126.54亿元 2024年达278.08亿元 四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8.84%/16.31%/40.89%/34.11% 反映赔付压力加大 [3] 渠道困境 - 银保渠道从优势转为桎梏 产品设计偏向"短期/简单/高收益" 销售节奏与银行考核同步 投资策略迎合理财预期 [4] - 传统寿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上半年增长45% 而十家银行系险企合计新单期交保费同比下降14% [4] - 高费用低价值的短期理财型产品占比高 新业务价值率提升缓慢 [5] 投资能力 - 缺乏独立投资研究体系 资产配置受股东银行影响 权益类资产配置和非标投资自主性不足 [6] - 2025年上半年十家银行系险企投资收益率全部低于3% 负债成本普遍高于3.5% 利差倒挂显著 [6] - 中银三星人寿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2.39% 总资产投资收益率-0.4% [6] 股权变动 - 中航集团挂牌转让24%股权 转让底价18.15亿元 迄今未找到接盘方 [7] - 2024年国资委要求央企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金融机构 至少8家险企央企股东挂牌转让股权 [7] - 中航集团拟退出导致增资计划搁浅 原定24亿元增资方案已拖延3年 需重新调整股权比例或引入新股东 [8]
年内险资上百次增持银行股、10度触发举牌 低利率时代银保抱团取暖渐成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05
市场人士认为,险资频频增持背后,除了银行高股息吸金,背后更蕴含着险企大举加码银保的战略考量。"最近3年,银保期交保费逐步赶上个险,一些头部 公司也将战略重心押注银保,试图通过重仓银行股,借力资本纽带抢占银保市场。"一家中型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负责人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 据行业交流数据预测,未来10-15年,银行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将是个险的两到三倍,甚至目前仍以个险为主的老七家,其银保新业务价值也将超过个险,老 七家在银保期交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26%上升至40%左右。 "随着低利率时代到来,利差的收窄对于银行和保险都是大考验,未来二者一定走向抱团取暖,战略联盟、资本纽带绑定双方长期利益将逐渐成为趋势。"一 家头部寿险公司高管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 险资"痴迷"银行股:年内上百次出手增持,10度触发举牌 智通财经7月24日讯(记者 夏淑媛) 险资持续"爆买"银行股。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近期弘康人寿累计3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与弘康人寿加仓区 域性城商行不同,平安资产、中国平安则出手增持国有大行邮储H股,二者最新持股比例均超14%。 据智通财经记者统计,开年以来,截至7月22日,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瑞众人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