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惠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普惠金融 让金融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金融时报· 2025-11-20 09:24
过去,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边是银行面临"有钱投不出"的困境,另一边是家庭作坊式小厂和 个体经营户"等米下锅"的焦灼。抵押物不足、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像 一道又一道无形的墙,截断了这些急需融资的市场主体获取支持的道路,也形成了一些对银行总是"晴 天打伞、雨天收伞"的抱怨。 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下,金 融"看懂"了更多产业,也"看到"了更多小微市场主体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技术和操作层面的限制放宽, 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重塑。信贷资金也不再是只存在于报表中的冰冷数字,而是激活了一个又一个产业 的温暖力量。 金融支持县域特色产业,支持的不仅是让这些产业现在能够发展,而且是让产业未来能够发展得更 好。普惠金融,既要普,又要惠,要让资金能流到产业的"根须"处,要滋养那些最具活力的创新与传 承。只有如此,才能够让普惠金融的价值真正落地。 《建议》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接地气、更懂产业、更贴民心 的金融体系,与县域乡村共同生长。 责任编辑:韩胜杰 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信息的互联互通已不再是难事。在使用智能设 ...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深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奋力书写精彩“五篇大文章”
新浪财经· 2025-11-19 10:35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涵 - 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1]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涵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1] -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必然要求 [2] 公司文化实践与合规建设 - 公司将合规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全员合规价值共创"等内控合规宣传教育活动 [3] - 通过"行长讲内控合规"等活动自上而下传导"内控优先、合规为本"理念 [3] - 举办"律师讲坛"专业讲座提升全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 [3] - 按季梳理剖析典型案例形成专题警示教育材料,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 [4] 科技金融发展 - 公司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加强"投贷债联动"金融模式创新,通过"商行+投行"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6] - 截至8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49.87亿元,较年初新增44.18亿元,增幅21.48% [6] - 5家支行被认定为"科技特色支行",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 [6] 绿色金融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绿色信贷+碳金融",重点布局"农光互补""海上风电+"等特色场景 [6] - 创新落地城阳"渔光互补"项目,实现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 [6] - 8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320亿元 [7]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公司将普惠金融作为"十四五"时期四大业务战略之一,构建标准化产品+集中化运营+数字化风控经营体系 [7] - 8月末普惠两增贷款增幅达到27% [8] - 截至8月末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幅超10%,粮食重点领域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幅均超20% [8] 养老金融服务 - 公司优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首家推出灵活就业人员"社银联办"服务,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4.46万户 [8] - 服务账管企业客户超千户,企业年金托管规模超48亿元 [8] - 养老产业贷款余额2.11亿元,较年初增幅超83% [8] 数字金融创新 - 公司打造"交心办"金融服务品牌,实现80余项民生业务自助办理 [9] - 结合AI、RPA等技术拓展数字人、机器人智慧服务新方式 [9] - 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人民币2.5层支付结算体系,率先上线数字人民币缴纳保费业务 [9] 民生金融服务 - 公司服务岛城市民495万人,占全市人口近50%,民生客户占分行全部客户近半数 [11] - 首家推出社保制发卡一体机,将办卡周期从30天压缩至5分钟,2025年月均发卡近2万张 [11] - 独家推出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社银联办"服务,提供一站式退休帮办、荣退仪式等专属服务 [12] 消费金融支持 - 2025年以来为市民发放综合消费贷款86.41亿元,同比增幅21.21% [13] - 围绕家电、商超等核心企业向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线上贷款产品,累计提供融资超37亿元 [12] - 首创"交心惠伴"文旅婚恋金融品牌,与文旅局合作设计青岛文旅主题信用卡 [12]
聚力价值创造,经营稳中向好——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
搜狐财经· 2025-10-31 20:28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 [1] - 前三季度实现净经营收入2,000.59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2] - 净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幅较上半年分别提升1.14%和0.29%,呈现逐季向好态势 [2]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4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0.15% [2] 业务发展与信贷投放 - 客户贷款余额9.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同比多增312亿元 [3] -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制造业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幅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幅 [3] - 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29%,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3%,互联网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3.06% [3] 绿色金融与特色业务 - 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72%,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52.35% [3] - 作为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4] - 报告期内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 [4] - 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13,183亿元 [4] 数字化转型与客户活跃度 - 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5,306.08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2,592.89万户 [5] - 开放银行开放接口7,039个,累计调用次数达105亿次 [5] - 加强人工智能在科创普惠、风险授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云跨行”、“司库”等产品创新 [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2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6] - 拨备覆盖率为209.97%,较上年末上升8.03个百分点 [6] - 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557.37亿元,同比增长28.12% [6]
江阴银行三季报透视:盈利双位数增长,中期分红彰显回报诚意
全景网· 2025-10-31 19:56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2.04亿元,同比增长6.1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3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14.94%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79%,较上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94元,同比增长11.92% [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总资产突破2080.42亿元,较年初增长3.9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91.49亿元,较年初增长3.01% [2] - 不良贷款率为0.85%,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 [2] - 拨备覆盖率高达371.91%,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 业务发展态势 - 总存款规模达165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32.47亿元,增幅8.73% [3] - 总贷款规模达1319.57亿元,较年初增长78.28亿元,增幅6.31% [3] - 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56%,净利差为1.39%,较上半年环比均上升2个基点 [3] - 公司类客户数增长1060户,增幅达15.07% [4]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前三季度增幅高达34.26% [4] 战略执行与股东回报 -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三大领域重点突破 [3][4]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元(含税) [5] - 中期现金股利总额约为2.46亿元(含税),占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例为19.25% [5] - 战略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集群发展、居民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 [6]
建设银行(00939) - 2025年A股第三季度报告
2025-10-30 17:24
业绩数据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9,429百万元,同比减少1.98%;前九个月573,702百万元,同比增加0.82%[11]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95,808百万元,同比增加4.06%;前九个月258,446百万元,同比增加0.52%[1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95,284百万元,同比增加4.19%;前九个月257,360百万元,同比增加0.62%[1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后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95,130百万元,同比增加4.27%;前九个月256,728百万元,同比增加0.46%[11] - 2025年前九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17,380百万元,同比增加90.33%[11]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0.35元;前九个月1.00元,同比减少0.99%[11] - 2025年第三季度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2%,下降0.64个百分点;前九个月10.32%,下降0.71个百分点[1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资产总额45,369,094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11.83%[1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3,633,387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9.37%[11] - 2025年前九个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44百万元,影响本行股东净利润632百万元,影响少数股东净利润12百万元[12] 用户数据 - 2025年9月30日,普通股股东总数343,236户,A股股东307,319户,H股股东35,917户[14] - 2025年9月30日,优先股股东总数24户,均为境内优先股股东[17] - 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用户总数5.42亿户,月活用户2.44亿户,月活同比增长12.71%[26] 业务数据 - 绿色贷款余额5.89万亿元,较年初同口径增长18.38%[2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76.90亿元;贷款客户37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55万户[25] - 涉农贷款余额3.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14.67亿元;县域各项贷款余额6.03万亿元,增速10.60%[25] - 不良贷款3654.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83亿元;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8] 股权结构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54.61%,持股数量142,857,887,595股[14][15]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5.86%,持股数量93,811,863,480股[14][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持股比例4.43%,持股数量11,589,403,973股,限售期自2025年6月24日起五年[14] - 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优先股前10股东之首,持股数量85,754,878股,持股比例14.29%[17] 其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协调有序,业绩符合预期[19] - 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2025年度中期现金股息约486.05亿元[33] - 2025年7月发行4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34] - 2025年9月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拟增资30亿元[34] - 2025年9月按面值全额赎回650亿元2020年二级资本债券[34]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展望“十五五”金融业大有可为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期间金融业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防控金融风险为底线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 - 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1] 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 - 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2] - 科技金融领域引导银行、证券公司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多路径服务科创企业 [2] - 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接轨 探索碳金融衍生品试点 支持储能、氢能等产业融资 [2] - 养老金融领域加快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建设 鼓励保险、理财公司开发长期限、稳健型养老产品 推动养老产业REITs试点 [2] - 普惠金融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开发线上化、智能化的小微企业与"三农"金融产品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和信用体系建设 [2] - 数字金融领域坚定推进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投入 深度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风控能力 [2]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 -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3] - 已形成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3] - 大型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发展 提升全球竞争力 [3] - 中小银行将专注于特色化、差异化服务 深耕细分市场和区域经济 [3] - 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专业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 形成优势互补 [3] - 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作用 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门当户对" 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4] - 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 推动中小银行形成差异化定位 [4]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 强化央地监管协同 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 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5] -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信用、市场、流动性等风险的动态识别和实时监控 [6] - 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建立差异化和前瞻性的风控模型 [6] -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风控等技术实现全链条风险防控 [6] - 金融机构需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构建"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早纠偏"机制 [6] - 持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改革化险 [6] - 协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推动隐性债务"控新化旧" 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6]
中国银行三季报: 单季净利润增长超5%,非息收入驱动业绩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37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2.01亿元,同比增长0.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0.69亿元,同比增长5.0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6.60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为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3.67%,利息净收入为3257.92亿元,同比下降3.04% [1] 业务规模与信贷投放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7.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客户贷款总额23.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5% [2] - 公司贷款总额达16.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2万亿元,增幅11.71%,其中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2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2.10%和26.29% [2] - 个人贷款余额6.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6%,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6.11% [2]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2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96.60%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客户超16万户,累计提供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超8300亿元 [4] - 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1%,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4] - 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9%,客户数突破179万户,增长19.81% [5] - 养老金融方面,养老产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0.90%,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及托管资金规模市场领先,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2万家 [6] - 数字金融方面,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8.32%,数字人民币消费额保持市场领先 [6]
这五年,向新而行的申万宏源!——“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答卷
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 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完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3] - “十四五”时期,公司服务企业融资总规模达13,675亿元,其中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规模达1,018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股权融资规模296亿元,发行绿色债券525亿元 [3] - 公司作为头部券商中拥有成建制新三板业务团队的先行者,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北交所274家上市公司中,公司担任保荐机构的有23家,排名行业第2 [3] - 公司发挥“研究+投资+投行”优势,助力传统企业科技转型升级,例如与长虹集团合作三十载,推动其成功从传统电视制造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并培育孵化出多家上市公司 [4] - 公司完成信科移动、明阳电气、中集环科、星昊医药等一批主板、科创板及北交所项目,助力TCL科技完成总对价115.62亿元的重组交割和配套融资发行,为2021年以来电子行业交易规模最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 [4][6] - 公司持续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力度,旗下投资平台以长期限股权资金精准支持华鲲振宇、华丰科技、银河机器人、白鲸航线、无问芯穹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4] - 公司为弘景光电创业板上市担任保荐人及主承销商,弘景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8] - 公司参与白鲸航线A轮数亿融资,白鲸航线致力于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大型无人货运飞机 [10] - 2023年11月公司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完善了“投研+产研+政研”研究体系 [12] 财富管理与机构客户服务 -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募基金规模接连突破新高,居民财富配置结构正从传统储蓄、房产向多元化金融资产加速转变,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 [13] - 公司坚持客户为先、专业至上,不断健全客户服务体系,提高投资研究、产品创设、风险定价等核心能力,服务各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经营业绩稳居行业前列 [13] -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通过打造“渠道力”、“服务力”、“产品力”、“数字力”、“精细化管理能力”五大核心竞争力,建立适配“买方投顾”生态的内部体系,客户总量超过千万户,证券客户托管资产超过4万亿元,普惠类浮动收益凭证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 [14] - 公司FICC业务在原有自营业务基础上加快向客盘业务转型,“十四五”期间前瞻制定了“三条盈利曲线”战略,打出“巩固传统领先业务+培育特色新生业务”的组合拳,创新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15] - 作为一级交易商,公司积极发挥衍生品交易特色,运用衍生品工具助力长期资金入市和资产优化配置,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并积极为科技金融ETF基金做市及科创板、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15] - 2022年底债券市场出现快速调整时,公司创新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打造固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力,助力湖北科投成功发债融资,有效控制融资成本,该事迹获央视财经报道 [17] 国际化战略与跨境金融 - “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构建了跨境资本流动的立体化通道,中资券商推进国际化战略迎来历史性发展窗口 [19] - 公司自90年代进军香港市场,作为中资券商服务外资机构客户的开拓者,建立了以香港为中心的全牌照境外一体化业务平台,将业务延伸至周边海外市场 [19] - 公司境外子公司2021年以来积极引入境外资金,累计引进外资资金人民币30亿元,年均组织海外路演近千场 [20] - 公司作为首批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持续提升跨境金融全链条服务能力,2025年内落地首笔挂钩境内商品期货的北向收益互换交易、首笔代客美债基金和中资美元债跨境收益互换交易 [20] - 公司助力市场首单由券商作为主承销商的主权政府熊猫债——阿联酋沙迦酋长国政府熊猫债(债券通)成功发行,有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20] - 2024年11月,申万宏源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凭借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出色表现,荣获“粤港澳大湾区最佳跨境理财奖” [22] 公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十四五”期间,公司累计实施现金分红87.39亿元,积极响应监管号召开展中期分红,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系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23] - 公司连续多年以全网直播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优化股东大会、投资者集体接待日等常态化实践,做深做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23] - 公司主动把社会责任融入自身核心价值框架,多年在甘肃、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开展帮扶工作,探索出乡村振兴“申万宏源经验” [23] - 公司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与ESG管理提升工作,切实提升可持续发展治理质效,主流ESG评级保持行业前列 [23] - 公司项目《“保险+期货+n”在新疆——多方合作助力中国西部农民减贫致富》成功入选“全球减贫获奖案例”名单中的“最佳减贫案例”,成为入选案例机构中唯一一家证券公司 [26] - “十四五”期间,公司始终坚持规范运作与风险防控双向发力,坚决贯彻国有企业“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融互促,持续构建以风险管理有效性建设为核心的“1+N+X”全面风险管理改革框架,各项核心风险控制监管指标显著优于监管标准 [26] -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实干实绩实效、担当作为”的选人用人导向,畅通关键岗位、重点骨干人才的晋升通道,深化组织架构、薪酬激励、业务协同等体制机制改革 [27] - 2025年公司迎来创业四十载、合并十周年,以此为契机启动企业文化焕新,大力开展“聚势向新”文化年活动,积极培育并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9] - “十四五”期间,公司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丰厚回报榜,多次获评“董事会最佳实践”、“监事会最佳实践”、“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等荣誉,并获得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三届全球绿色金融奖最佳机构奖等市场奖项 [31][33] 财务表现与业务发展 - “十四五”期间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6,976亿元,净资产规模1,333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9.17%和10.33% [14] - 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进,截至2024年,公司“十四五”期间年均营业收入达到“十三五”期间的1.3倍 [14] - 公司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特色优势,财富管理转型深入推进、投行业务争先进位、投资交易业务加快发展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资本中介盈利曲线,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14]
9月份普惠金融-景气指数整体向好 经营融资两大核心维度同步改善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17:1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为49.50点,较8月份上升0.32点,经营和融资两大核心维度同步改善 [1] 指数总体表现 - 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达49.50点,环比上升0.32点 [1] - 经营和融资两大核心维度同步改善 [1] - 经营端企业订单增长推动经营绩效和活力提升,市场信心增强 [1] - 融资端政策支撑有力,融资规模扩大,利率低位运行,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1] 融资维度表现 - 9月份融资景气度指数为54.93点,较8月上升0.71点 [1] - 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 - 融资满意度保持景气水平,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1] 经营维度表现 - 9月份经营景气度指数为48.44点,环比上升0.24点 [1] - 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持续改善,9月份经营绩效指数较8月份上升0.21点 [1] - 经营活力指数环比上升0.29点,成为拉动经营景气度指数上升的核心动力 [1] - 小微企业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后续发展预期更趋乐观 [1] 指数背景信息 - 普惠金融-景气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推出,由新华指数研究院运营 [1] - 指数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融资和发展情况为切入点 [1] - 指数从企业经营、融资两个维度反映普惠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展现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景气程度 [1]
江苏的农商行,也办了场“苏超”
券商中国· 2025-10-24 16:22
赛事概况 - 江苏省61家农商行于2025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举办了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职工足球联赛,进行了121场对决 [2][5][6] - 决赛于10月19日举行,江南农商行以点球4:2战胜常熟农商行获得冠军 [2][6] - 赛事吸引了60万人次在线观赛,各代表队同步组织了103场交流活动 [6] 赛事特色与影响 - 赛事借鉴“苏超”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海安农商行与高邮农商行的对决以“禽蛋之乡”遇上“咸鸭蛋之都”为口号 [6] - 与“苏超”的激烈竞争氛围不同,农商行赛事强调友谊与合作,参赛银行在赛前会通过公开书信进行“商业互夸” [6][7][8] - 赛事成为展示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使命的平台,强化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 [6][7][8] 参与机构背景 - 江苏省农商银行系统共有61家农商行,其中6家已在A股上市,是国内上市农商行聚集最多的地区 [3] - 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于2025年3月创立,标志着当地省联社改革完成,农信系统进入新阶段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5.04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3万亿元和3.25万亿元,均居省内银行业首位 [8] 员工参与与业务联动 - 两位来自农商行系统的小微客户经理——常熟农商行的肖徐辉和江南农商行的王海宁,因参与2025年“苏超”联赛获得高关注度,被称为“苏超双星” [9] - 江南农商行的王海宁通过球赛结识客户,在入职11个月内成功拓展22个小微客户,实现授信余额1892万元 [10] - 王海宁所在的江南农商行小微贷款事业部于2024年3月展业,至2025年7月贷款余额突破20亿元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农商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43.45亿元,贷款户数达21.33万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