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负债压力

搜索文档
投资者行为系列之七:关于银行负债压力、债券投资和净息差
平安证券· 2025-07-21 17:32
银行负债端压力 -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上市银行资产平稳扩表,主要由存款增速回升和主动负债(债券融资和同业融资)贡献,存款占比约3/4[14][10] - 存款呈现定期化和个人存款占比提升趋势,公司活期存款增速24年下半年以来转负未修复[20] - 大行存款增速压力相对更大,24年2季度存款增速降幅最大,两轮调降利率后增速未回升[26] 银行债券投资布局 - 存贷增速差上升,银行主动增加金融投资,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占资产比上升[34] - 各类银行配债交易属性上升,AC户占比下降,OCI户占比上升,TPL户相对稳定,交易属性排序为农商行>城商行>股份行>国有大行[48] - 金融投资交易成分对收入贡献波动提升,10Y国债收益率与交易部分收益对收入贡献率呈反比,2024年下半年以来OCI户和TPL户收益有反相关[53][57] 银行净息差演绎 - 净息差取决于生息资产收益率和付息负债成本率,资产端走势主导净息差变化,整体滞后于基准利率[129] - 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率上升是净息差压缩主因,金融投资、同业资产和负债带来9.5BP以内边际影响[129][130] - 预计2025年净息差下行速度放缓,银行自发调升贷款下限、存款利率调降、央行呵护流动性降低同业负债成本率[4] 风险提示 - 银行代表性不足,采用上市银行和特定银行报表数据可能代表性不够[135] - 资产潜在信用风险可能未反映在报表,信用损失调节有弹性,资产质量观测指标不足[135] - 部分数据假设条件和真实情况可能存在误差,如不同银行投资债券数据明细拆分问题[135]
银行负债压力缓解 但多家行存单额度使用已超8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20:16
同业存单发行概况 -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达4.2万亿元历史单月新高,但发行市场呈现"提量不提价"特点,单周发行规模11,003.60亿元,平均利率稳定在1.6557%低位[1][4] - 3月曾出现发行利率全面突破2.0%高位现象,周平均利率达2.0555%,单周发行规模11,530.20亿元,反映当时银行流动性承压[2] - 央行流动性投放有效平抑6月到期压力,市场实现"安全跨季",显示央行对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呵护态度高于以往[4] 银行备案额度使用情况 - 截至6月30日,江苏银行同业存单存量占全年备案额度比例达90.43%,农行和建行分别达87.56%和87.49%,接近满负荷状态[5] - 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机构使用比例超80%,若负债端压力持续可能面临提额需求[5] - 招商银行使用率仅3.73%,邮储银行15.10%,显示这两家银行负债端压力相对轻松可控[6][7] 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差异 - 国有大行额度使用率普遍高于去年同期,负债补充需求较大,6月国有行存单净融资为负[7][8] - 股份制银行呈现明显分化:部分接近额度上限(如民生83.18%),部分保持较低水平(如兴业48.59%)[6] - 城商行中江苏银行使用率最高(90.43%),宁波银行相对较低(63.36%)[6] 下半年展望 -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存单提升额度概率不高,因央行对流动性偏呵护且银行资金缺口大幅抬升概率较低[8] - 7月银行负债端压力或较小,整体一级发行利率有望下探至1.6%下方,国有银行存单利率可能维持在1.6%上方小幅震荡[7] - 政府债余量发行和存单到期量仍较高可能影响银行负债端缺口,但央行关注银行净息差压力将提供支持[8]
2025年6月29日利率债观察: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
光大证券· 2025-06-29 21: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讨论银行负债压力,应厘清其概念,包括负债缺口规模和补充难度,衡量尺度有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诉求两种 [1][8] - 银行因规模情结阶段性提高利率吸存,导致内卷式竞争,压低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和货币政策空间 [2][11] - 货币当局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果,但内卷式竞争易“死灰复燃”,根治需放下片面做大规模执念,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 - 市场认为 5 月 20 日存款降息后存款流向资管产品加大银行负债压力,负债压力取决于负债缺口规模和补充难度,衡量尺度有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诉求 [1][8] - 监管指标尺度刚性,补充缺口容易,因央行近两月供给充裕流动性,如 5 月 15 日降准提供约 1 万亿元长期流动性,5、6 月 MLF 净供给约 0.5 亿元中期资金,6 月两次买断式逆回购共 1.4 万亿元 [8] - 银行自身诉求尺度柔性,补充缺口难,当前银行负债缺口主要指对存款的渴求,存款总规模相对固定,吸储比获取流动性难 [9] - 银行通常显性或隐性提高存款利率吸存,会导致区域或银行间市场阶段性存款利率上扬,原因是规模情结 [2][11] - 规模情结导致的内卷在资产端体现为贷款利率不合理下行,如一季度出现利率 2.5%左右的消费贷产品,综合存贷两端压低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 [2][11] - 货币当局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果,但内卷式竞争易“死灰复燃”,如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绕道非银同业存款渠道等方式突破限制,根治需放下片面做大规模执念,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 [3][13]
【固收】由银行负债压力想到的——2025年6月29日利率债观察(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9 21:34
银行负债压力分析 - 银行负债压力既取决于负债缺口的规模也取决于缺口补充的难度 对负债缺口的衡量有两个尺度 一个是相对于监管指标的刚性尺度 另一个是相对于银行自身诉求的柔性尺度 [3] - 监管指标相关的负债缺口补充较为容易 因人民银行近两个月供给了充裕的流动性 而银行自身诉求相关的负债缺口补充较难 因存款总规模相对固定 吸储难度高于获取流动性 [4] - 银行在经营同质性较强的环境下 通常通过显性或隐性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储 但存款总量固定导致区域性存款利率可能阶段性上扬 [4] 银行吸存动机与影响 - 银行阶段性提高利率吸存的动机包括存款增速不及年初目标 担心规模排名下滑或借机提升排名 本质是规模情结驱动 [5] - 规模情结导致的内卷式竞争在资产端表现为贷款利率不合理下行 如一季度出现利率2 5%左右的消费贷产品 存贷款两端的内卷压低了行业净息差和利润增速 [6] - 内卷式竞争不仅降低银行及行业盈利能力 还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并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6] 行业竞争与监管挑战 - 货币当局通过利率自律机制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 但规模情结易导致内卷行为死灰复燃 如手工补息 绕道非银同业存款等变相高息揽储 [6] - 彻底解决问题需银行放下片面做大规模的执念 推动董事会淡化规模考核可能是有效抓手 [6]
会有负债压力和兑现浮盈需求吗?
长江证券· 2025-06-09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关注银行负债压力及其对债市的影响,一季度银行面临负债补充压力且有兑现债券收益需求,二季度银行负债压力和机构行为出现新变化,包括央行流动性投放态度、资产扩张速度、季末兑现浮盈态度、存款利率调降后负债结构的变化,报告重点讨论这些变化对银行配债的影响 [2][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季末银行资负压力可控 - 资产端6月信贷、政府债增量压力弱于一季度,6月虽为信贷大月但压力有限,且截至5月末特殊再融资债累计净融资规模达1.56万亿元,供给高峰已过 [7][12] - 负债端本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后有存款“搬家”压力,但节奏预计平滑,手工补息和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整改进度快,对短端债券定价一次性,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是市场化利率传导过程,对同业存单影响进程慢 [7][14][15] 资负压力较为温和,预计1.7%为同业存单利率上限 - 当前资金面整体宽松,同业存单压力关注到期续发节奏,6月资产端增量压力弱于一季度,负债端存款“搬家”节奏平滑,央行流动性投放呵护,后续同业存单利率压力主要关注发行节奏 [32] -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约4.2万亿元为历史峰值,源于3M、6M、1Y三重到期压力叠加,分别因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12月非银存款流失、今年3月流动性紧张和信贷开门红 [39] - 预计6月同业存单发行节奏前置,月内到期主要集中中旬,上、中、下旬到期量分别为0.92、1.95、1.30万亿元,银行季末对负债头寸安排更具前瞻性 [43] - 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同业存单利率上行空间有限,6月资金面预计延续宽松,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体现呵护态度,同业存单短期或有收益率上行压力但向上空间有限,1.7%附近预计为上限 [46] 银行Q2兑现浮盈操作预计更平稳 - 债市回调时银行兑现浮盈需求更强,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及环比提升幅度较高,银行在债市持续回调时卖老券兑现浮盈动力更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通常反向变动 [50][51] - 二季度以来债市整体平稳,银行卖债需求不高,银行卖出老债面临再投资压力,4月初债市行情切换提供兑现窗口,5、6月债市调整幅度弱于一季度,银行交易盘压力有限 [55] - 银行可通过灵活调整自营投资结构平滑债市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如降低TPL账户占比、提升OCI或AC账户占比,频繁卖老券兑现浮盈不利于把握债市行情且会加大波动性 [56]
债市启明|3月流动性展望:银行负债压力何时缓解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4 08:10
3月流动性缺口观测 - 3月流动性缺口较2月将大幅收窄 完全排除MLF及逆回购到期因素后 资金面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1][2] - 政府债供给压力仍存 预计3月政府债整体净融资约11000亿元 [2] - 3月财政收支差额预计-12000亿元 同时M0回流导致缴准压力微增 [2] 银行负债压力分析 - 2月末资金利率与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化 显示银行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 尤其是长期资金流失问题 [3] - 当前市场行为难以自发解决负债压力 需监管部门支持 近期央行操作风格审慎 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相对克制 [3] - 若两会政策定调能提振市场信心并缓解长债利率下行压力 央行可能释放宽松信号 否则政策重点将聚焦稳汇率和防风险 [3] 后市展望 - 3月资金面改善程度关键取决于央行态度 财政支出月末集中特点及银行负债压力仍是制约因素 [1][4] - 需重点观察两会政策定调及3月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持续跟踪其对流动性的实际影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