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贷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上半年新增贷款全国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8-01 08:13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8%,新增贷款2.09万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 [1] -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3万亿元,同比多增4344亿元,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制造业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江苏镇江分行为江苏索普集团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提供22亿元银团贷款,成立制造业金融中心以提升服务主动性 [2] - 6月末江苏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2] 科技金融创新 - 江苏省推出"人才贷""成果转化贷""专精特新贷"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3]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以来,全省23家经营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40.4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3] - "苏创融"和"苏创积分贷"评价体系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3]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苏农粮贸贷"纯信用模式支持广胜粮食收购站,上半年惠及农业经营主体超6600户 [4] - 6月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 [4] - 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围绕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推进"整村授信",累计为清水村50余家经营户提供贷款5800万元 [5] 绿色金融与特色产业 - 南京银行为南京埃斯顿发放3400万元"近零碳工厂"挂钩贷款,利率与减排目标挂钩 [5] - 6月末江苏省绿色信贷余额比年初新增8712亿元 [5] - 农业银行无锡分行为桃产业相关项目累计投放贷款超12亿元,支持"水蜜桃之乡"建设 [6] 消费金融与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出台19条举措,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 [7] - 银行消费贷场景从传统消费向服务消费和新消费领域拓展,数字化程度提升助力突破需求天花板 [7]
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1
招引成果既"重"又"新"。36个亿元级项目成功落地,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达8个。随着总投资10亿元 的德玛克项目落地,临安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大关,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开始显现。 近年来,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锚定"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奋力迈向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企业转",以"项目提速、企业培优、科 创突破"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交出了一份创新破局、产业提质的高质量答卷。今年1—6月,青山湖科技 城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5%。 向新而行,塑造现代化产业格局 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刻调整,青山湖科技城勇担使命,绘制清晰的产业发展图谱。系统编制《杭州城西科 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发展方案》,着力构建"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即锚定新装备、新材 料、大健康"两新一大"主导产业赛道,加速布局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新增长极,并绘制产业空间地图,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布局蹄疾步稳。青山湖科技城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系统性构建"规划引领—平 台筑基—孵化加速—生态赋能" ...
坚决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都优化营商环境带动民间投资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面对愈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持续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 环境品牌,通过组建运行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以 下简称"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工作,精准响应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打扰,为在蓉企业和人才创造 机遇、注入活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不久前接受辖区多部门"一码检查"的金粮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副总经 理高云波说,"我们对'一码检查'十分认同,做企业的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今年2月以来,成都全面推行涉企"一码检查",覆盖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卫生监督等多个重点领域, 剑指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目前,在成都市涉企综合监管平台上,约400万家经营主体、3万余名 执法人员、404项检查事项已全部接入"一码检查",既提升了监管检查效率,又降低了企业负担。 为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成都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统筹推进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 进"、其他企业"按需进",创设运行24个政企工作联络群,搭建"民企之声"线上助企通道,用好"12345 亲清在线",畅通全渠道响应机制,构建政企沟通交流新常态。 今 ...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全周期赋能科创企业 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江南时报· 2025-07-29 17:04
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 -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金融是滋养创新的"活水" [1] -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通过差异化金融产品、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科创企业注入动能 [1] 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 构建覆盖"初创—研发—扩张"的全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精准适配企业需求 [3] - 针对初创期企业推出"人才贷",提供最高800万元信用授信 [3] - 针对研发期企业提供300-500万元专项授信,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3] - 针对扩张阶段企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授信,以订单和销售收入为核心指标 [3] - 通过"投贷联动"助力某科创企业实现1000万元信用贷款和股权融资,2024年营收实现3倍增长 [3] 金融+产业生态圈建设 - 打造"资金+产业+政策+管理"四维赋能平台 [5] - 联合投资机构举办210场融资路演,为400家入库企业对接超1000家外部资本 [5] - 举办超80场科创主题培训,涵盖股权设计、IPO审核等核心议题 [5] - 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已纳入590家企业,其中超40%获得外部资本加持 [5] - 通过供应链对接系统为科技公司引荐石化企业开展供需对接 [5] 体制机制创新 - 通过"免责+激励"双轮驱动破解科创企业高风险与银行稳健经营矛盾 [7] - 明确科技型不良贷款的免责情形,减轻信贷人员压力 [7] - 设置普惠贷款不良容忍度,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及增值税减免政策 [7] - 将科技企业服务纳入支行考核体系,提升客户经理积极性 [7]
同比增长10.1%,山东省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达25.2万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7-25 19:50
金融总量持续扩张 - 6月末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25.2万亿元、16.1万亿元、1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9.2%、10.2%,增速分别快于全国1.2个、2.4个、1.7个百分点 [4] - 前6个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5058.3亿元,同比多增1215.2亿元,本外币贷款增加9515.1亿元,同比多增1042.7亿元 [4] - 6月末全省共有44.2万户企业主体得到贷款支持,比年初增加3.6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主体300.2万户,比年初增加10.9万户 [4] 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 6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8%,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为3.7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5]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5%,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5] 跨境资金平稳流动 - 上半年全省国际业务收支合计283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居全国第6位,其中经常项目收支规模占比83.6%,同比增长12.3%,资本和金融项目占比16.4%,同比增长24.6% [6] - 上半年全省银行结售汇1321.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结汇728.9亿美元,同比增长5.7%,售汇592.8亿美元,同比增长9.7%,结售汇顺差136.1亿美元,同比下降8.7% [6]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 6月末全省扣除个人住房贷款后的消费贷款余额8671.7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9个百分点 [7] - 与消费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贷款增速0.8个百分点 [7] - 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 [8] - 基础设施行业、固定资产贷款余额分别为4.7万亿元、4.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3.1%,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8] 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 办理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业务440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办理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3813万美元、同比增长138% [8] - 6月末全省港澳台、外商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8.2个、15.1个百分点 [8] - 5月末全省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数字贷款余额分别为2.7万亿元、2.6万亿元、2.2万亿元、139.4亿元、26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5.0%、13.1%、21.4%、35.7% [9]
上海银行顾建忠: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18:33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党中央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核心位置,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2024年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 [1]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1] - 发展科技金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2024年中国人均GDP达1.35万美元,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降至25.2%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1.4%,显著低于发达国家2.5%-4%水平 [2] 国内发展现状与挑战 - 科技金融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80-1984)、起步期(1985-2005)、快速发展期(2006-2015)、融合发展期(2016至今) [5][6] - 2024年末中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达495.59万亿元,银行业占比近90% [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46.9%,贷款余额3.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55.7%,贷款余额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7.5% [8] - 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创新面临三大矛盾:融资期限与创新周期不匹配、价值评估非标化、风险收益失衡 [10][13][14] - 银行业对种子期企业贷款仅占3.2%,64.7%资金聚集于成长期企业 [15]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2023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总市值64.5万亿美元,股票及基金融资占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超60% [16] - 美国SBA通过7(a)担保计划提供最高500万美元贷款,期限最长25年 [19] - 硅谷银行支持美国约50%创投基金投资企业,与500余家创投机构建立联合尽调机制 [22] - 德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占GDP比重超80%,KFW提供专项贷款规模54亿欧元 [23] - 德国担保银行与商业银行风险分担比例为80%:20%,政府承担担保银行65%-80%风险 [24] 商业银行实践路径 - 重塑科技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逻辑,建立差异化价值评估体系 [25] -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推出人才贷、创业贷等产品,提高首贷和信用贷款占比 [29] - 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立特色支行和事业部,配置专项资源 [28] - 构建"价值评估—产品创新—生态协同"全周期服务能力 [25][29][30] -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缓解信息不对称 [31] 配套政策建议 - 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科创再贷款支持范围至早期科技项目 [33] -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政策性担保基金准入要求 [34] - 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投资上限为资本净额25% [35] - 开展创投类贷款试点,包括LP贷、GP贷等五种类型 [37] - 限定创投类贷款规模不超过银行总资产5%,优先推进LP贷和GP贷 [39]
金鸡湖畔打造国际人才“强磁场”
苏州日报· 2025-07-08 08:28
人才引进策略 -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吸引海内外英才,举办1场主活动、2场产业大会、N场分项活动 [1] - 实施"引凤筑巢"与"筑巢引凤"相结合的人才政策,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态势 [1] -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的人才发展规划 [2] - 推出金鸡湖人才政策,覆盖不同领域、层次、发展阶段人才需求 [3] - 简化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证件办理流程 [3] 产业生态与企业发展 - 园区内半导体、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基因合成等产业积淀深厚,支持交叉学科团队组建 [2] - 芯宿科技从初创团队发展至近70人,完成三款芯片流片并实现商业化 [2] - 聚焦细分领域精准招揽项目,鼓励中外名校和规上企业布局产业创新平台 [3] - 开发iDream园梦人才平台,实现人才供需高效对接 [3] - 苏州镜禾元康医疗科技专注于AI微创外科手术规划和导航 [4] 人才支持体系 - 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赋能体系,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宣讲和专家辅导 [4][5] - "领军登峰"支持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人才与项目给予精准支持 [5] - 依托苏州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协同攻关桥梁 [5] - 推出"人才贷""引才贷"等金融产品,支持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孵化 [6] 人才留存与生活环境 - 园区集聚院士团队78个,各级领军人才超3800人,高层次人才6.7万人 [6] - 持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约3300人,省、市占比排名第一 [6] - 打造"类海外"环境,提供国际医疗教育资源和"一湾一岛多点"人才社区 [6] - 创新"才聚金鸡湖"品牌活动,增强人才归属感 [6]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顶层设计,确保人才新政精准落地,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队伍 [7] -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生态 [7]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数突破2万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20:39
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突破2万户 近三年年均增速近40% [1] - 公司为宁波地区近700户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超175亿元 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科创贷""人才贷"等特色产品 [2] - 公司落地"出口E贷"线上新产品 创新完善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方式 [2]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公司创建"风险共担"模式 联合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加强企业融资增信 普惠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升 [2] - 健全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系 以"速贷"系列为核心推出"小微速贷""商户速贷""惠链速贷"等产品 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高效融资 [2] - 创新园区贷、商户便利贷、烟商贷、租金贷、物流贷等金融产品 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3] 小微企业支持机制 - 建立市级、区县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 已为1.2万余家小微企业累计授信440余亿元 [2] - 推出"惠创贷""创担贷"服务方案支持退役军人、大学生创业群体 通过"甬岗贷"为1900家客户提供161亿元授信 支持稳岗扩岗约11万人 [3] - 推广无还本续贷产品如"接力通宝""续E贷""续融通" 已提供近60亿元续贷支持 [3]
工行大理分行“人才贷”赋能大理传统技艺出圈出彩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1 19:44
工商银行大理分行"人才贷"产品 - 创新推出普惠特色信贷产品"人才贷",精准支持土陶、木雕、银饰、白族刺绣等传统技艺领域的人才发展 [1] - 截至5月末,"人才贷"贷款余额达3000万元 [1] - 产品具有利率优惠、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等特点,助力传统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 [3] 对银器锻造产业的金融支持 - 在"银都水乡"鹤庆新华村投放首笔300万元"人才贷",支持民族首饰加工厂 [3] - 截至5月末,已为新华银器小镇20余户银饰商户提供超过2000万元信用贷款 [3] - 新华村1200多户中逾800户从事银器锻造 [3] 对木雕产业的金融支持 - 在"木雕之乡"剑川县为专精特新企业剑川某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4] - 为木雕艺人赵师傅提供200万元贷款,助力扩大生产规模和培养传承人 [4] - 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布局,量身定制金融方案 [4] 对土陶产业的金融支持 - 为洱海之畔的土陶匠人董师傅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展陈体验区域设施 [5] - 助力窑炉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5] - 推动传统手工艺融合性发展及社会化参与 [5] 对刺绣剪纸产业的金融支持 - 为白族纸艺传承人杨女士提供信贷支持,助力文创产品开发 [5][7] - 支持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解决转型升级难、资金不足等困境 [7] - 通过信用贷款模式、灵活还款方案及高效审批流程提供有力支持 [7] 产品成效与社会影响 - 推动传统技艺实现从"守艺"到"兴业"的转变 [7] - 形成以金融智慧架设的桥梁,促进传统技艺"出圈"和"出彩" [7] - 撬动传统产业升级与个体事业发展,守护和活化地方文脉 [7]
工商银行大理分行斩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1 19:15
公司荣誉与文化建设 - 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并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金融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1][2] - 涌现出全国金融劳模杨泾、全国金融五一奖章获得者赵睿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增强团队向心力与战斗力 [2] 金融业务与战略布局 - 创新建立"五篇大文章"工作机制,重点支持能源、交通、制造业及招商引资客户,各项贷款增量同业第二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显著,长期支持洱海保护累计投入14.74亿元 [3] - 普惠贷款增幅同业第一,特色产品包括"云旅民宿贷"、"种植e贷"和"人才贷" [3] - 落地全省首笔康养贷款,推进"养老云"试点,完成科技立项10个,落地7类数字化项目 [3] 民生服务与社会责任 - 升级"银发友好"金融生态,提供"特事特办"上门服务超1000人次 [4] - 创新"工银薪管家"平台,深入工地、工厂批量办理专属借记卡 [4] - 深化挂钩帮扶与公益捐赠,累计捐赠122万元,参与志愿服务超100次、时长约300小时 [5] - 开展洱海流域"三清洁"整治等活动,协助拦截电诈获大理州反诈联席会议办公室表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