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企业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越下沉客单价越低,人均138元的巴奴火锅,上市路“难”在哪?
36氪· 2025-07-03 14:53
餐饮行业资本热潮 - 2025年餐饮行业掀起新一轮资本热潮,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头部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老乡鸡、遇见小面等新锐品牌递交上市申请,港股成为餐饮企业聚集地 [1]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正式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1] - 火锅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家品牌业绩增速放缓,巴奴若成功上市或引发火锅赛道新一轮上市潮 [1] 巴奴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巴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三年营收共计超5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 [2] - 2022年净亏损5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8%),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7.7%) [2] - 2023年营收增速47.3%,2024年回落至9.3%,与海底捞同陷规模扩张放缓困境 [2] 利润率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仅2.9%、6.8%、8.5%,显著低于海底捞同期4.7%、10.8%、14.6%的核心经营利润率 [3] - 2022-2024年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47元、150元、142元,高于海底捞110-120元的客单价,但高客单价未转化为匹配的利润回报 [4][5] 高端化策略与消费趋势冲突 - 巴奴"高端化"策略与"性价比为王"的消费主流趋势冲突,典型案例为2023年"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5] - 红杉中国报告显示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年轻群体对性价比重视程度更高,品质溢价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认可 [6] 运营效率与业务布局对比 - 2024年海底捞日均翻台率4.1次/天,巴奴翻台率近三年徘徊在3.0次/天,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至3.7次/天,仍低于海底捞 [7]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多元化拓展业务,覆盖正餐、简餐、快餐全品类,而巴奴超97%收入来自餐厅堂食,衍生业务占比不足3% [8][9] - 海底捞2024年外卖收入增长20.4%至12.54亿元,巴奴因"核心价值在于门店体验"理念长期停滞外卖业务 [10] 下沉市场战略 - 截至2025年6月,巴奴145家直营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5年第一季度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20.7% [12]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77家门店,并在河南、陕西等7省建设卫星仓强化下沉市场渗透 [12]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客单价降至138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83元降至165元,二线城市从150元降至141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从126元波动至123元 [14] 上市融资与战略挑战 - 上市募资将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供应链优化及卫星仓建设,但下沉市场客单价支撑能力与高端下沉战略的匹配度仍是核心挑战 [14]
巴奴冲刺上市,能否如愿以偿?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38
巴奴经营数据与扩张战略 - 公司2024年收入超2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7.09亿元,平均单店日营收超5万元[5] - 门店数量达145家,覆盖全国39个城市,年均新增门店约5.8家,采取"慢节奏"直营模式,暂未开放加盟[2] - 翻台率从2022年3轮提升至2025年Q1的3.7轮,客单价同比下降10元至138元,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7] 供应链布局与产品策略 - 2006年建立重庆锅底加工厂,2020年推出第三代供应链标准,2023年落地昆明中央厨房实现云贵新鲜食材全国配送[8] - 通过"鲜战略"(冷鲜/天然/当天食材)和地域限定食材(如鲜贡菜)强化产品差异化与健康属性[10] - 供应链布局精准卡位行业趋势,提前捕捉云贵食材风口[10] 行业上市环境分析 - 餐饮行业呈现7年周期上市潮:2008年(小肥羊等)、2015年(海底捞等)、2022年(小菜园/绿茶等),港股成为主要上市地[16] - 2024年A股IPO终止案例达339家(98.5%为主动撤回),反映监管趋严及企业"带病闯关"现象[14] - 当前上市动机更趋理性,资本关注点转向效率、创新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维度[18]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客单价138元定位高端,但面临经济压力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的挑战[7] - 同行评价分化:部分认可其产品力,部分质疑其真实经营状况[11] - 与胖东来等渠道合作拓展场景,强化品牌曝光[5]
巴奴冲刺港股IPO:去年营收23亿元、门店数量145家,挑战海底捞成败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17 17: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亿元,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6% [3][5][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25.7%,净利润5516万元,同比增长57.5% [8] - 2022年营收14.33亿元,2023年21.12亿元,2024年增长率从47.3%下滑至9.3% [7] 门店运营与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9日,直营门店145家,较2021年末增长74.7%,河南区域占比36.6% [12]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一线城市31家 [12] - 拥有5家中央厨房和1家底料加工厂 [12] 同店销售与消费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同店销售增长率2.1%,较2023年22.6%下滑,但较2024年-9.9%回升 [14][15] - 二线城市同店销售额2.28亿元,增长率0.4% [13] - 人均消费从2023年150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138元 [5][18] 行业对比与竞争 - 海底捞2024年营收427亿元,门店1368家,规模为公司的18.5倍 [4][9] - 海底捞平均翻台率4.1次/天,高于公司的3.6次/天 [24] - 公司子品牌超岛曾因"羊肉掺假"事件赔付835.4万元 [12] 品牌定位与舆情 - 主打"毛肚和菌汤"差异化定位,曾因"天价土豆"(18元/5片)引发争议 [2][22] - 创始人言论"月薪5000不要吃巴奴"引发舆情,后澄清为表达误解 [20][21] 行业动态与上市背景 - 2024年超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包括小菜园、绿茶集团等 [25][27] - 行业趋势聚焦门店扩张、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升级 [27] - 专家建议上市后重点拓展门店增速和供应链能力 [28]
餐饮股上市路:坎坷前行,谁能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09
在近年来,餐饮界的连锁品牌们纷纷踏上了冲刺资本市场的征途,掀起了一股上市热潮。这股浪潮并非 一夜之间形成,而是从2022年起便逐渐显现。 据统计,仅在2025年,绿茶、遇见小面和老乡鸡等知名品牌便更新了上市动态。事实上,自2022年以 来,已有至少8家连锁餐厅递交或更新了招股书,排在了等待上市的队伍之中。然而,这条通往资本市 场的道路并不平坦。 以优化单店盈利模型,强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合规性。 以今年冲击上市的三家企业为例,除了遇见小面是新面孔外,绿茶和老乡鸡都已是资本市场上的"老熟 人"。绿茶在历经五次递交招股书后,终于在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但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而老乡 鸡在多次冲击A股失败后,无奈转投港股。 餐饮行业作为一个高成本、低壁垒的领域,一直不是资本市场青睐的板块。然而,众多餐饮企业依然怀 揣着借助资本力量实现蜕变的梦想,即便在质疑和困境中,也执着地寻求上市的机会。 餐饮企业冲刺上市面临诸多挑战。在资本市场的评价体系中,餐饮行业被视为一个饱和度高、竞争激 烈、经营成本高且抗风险性弱的领域。同时,由于初始投入资本较低、技术门槛不高,导致行业壁垒较 低。 为了实现营收增长,餐饮企业往往需 ...
餐饮股上市路:坎坷前行,谁能成为资本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5-26 21:51
餐饮企业要想实现营收增长,往往依赖于单店效率提升和门店数量扩张。然而,在消费降级和价格战的影响下,多家餐饮企业的单店 效率正在下滑。同时,门店数量扩张也会带来房租、人力、食材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餐饮业的上市之路,正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焦点话题。近年来,多家连锁餐厅纷纷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试图在资本市场中 寻求突破。 2025年,绿茶、遇见小面、老乡鸡等餐饮品牌相继更新了上市动态,这股上市热潮并非今年才兴起。早在2022年,已有至少8家连锁餐 厅递交或更新了招股书,排队等待上市的机会。然而,餐饮股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少品牌在冲击上市的道路上屡遭挫折。 以绿茶为例,这家中式餐饮品牌在五次递交招股书后,终于在今年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然而,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显示出资本 市场对其前景的谨慎态度。老乡鸡则经历了多次冲击A股失败后,转而投向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港股市场。这些品牌尽管历经波折,但 仍坚持叩击资本市场的大门,期待通过资本助力实现蝶变。 回顾历史,餐饮业的上市潮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08年前后,全聚德、味千拉面、湘鄂情等连锁餐厅品牌就成功上市,掀起了第一波 餐饮上市潮 ...
四年五次递表,绿茶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股价下跌12%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8:5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16日登陆港股上市,发售价7.19港元,首日收盘价6.29港元,下跌12.52%,市值42.36亿港元 [1] - 公司经历4年5次递表、3次通过聆讯,最终完成上市,是继小菜园之后又一家港股上市的中餐企业 [1][4]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8733万美元,紫燕食品认购最多(3500万美元) [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38.38亿元(同比+6.94%),净利润3.50亿元(同比+18.24%) [6] - 2024年小菜园营收52.10亿元(同比+14.52%),净利润5.81亿元(同比+9.13%),市值102.9亿港元,显著高于公司 [6] - 2024年人均消费56.2元(同比-5.6元),翻台率3.00次/天(同比-0.3次),同店销售额增长率-10.3%(上年同期+26.2%) [7] - 2022-2024年人均消费逐年下降:62.9元→61.8元→56.2元 [7] 门店扩张与区域表现 - 截至2024年底门店465家(净增105家),2024年4月达493家 [6]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7家、89家、120家,关闭门店7家、5家、15家 [7] - 2024年华东收入11.08亿元(同比+13.36%),其他地区11.68亿元(同比+23.48%),广东收入7.63亿元(同比-6.38%),华北收入6.27亿元(同比-11.44%) [8][9] 历史背景与行业对比 - 公司起源于2008年杭州绿茶餐厅,以高性价比融合菜著称,2014年翻台率曾达6-8次/天 [4] - 小菜园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12%,市值114亿港元,公司首日表现逊色且市值不足其一半 [1][6]
排队冲刺港交所,餐饮品牌竞逐上市
齐鲁晚报· 2025-05-12 05:20
张志恒报道 5月8日,沪上阿姨(AUNTEA JENNY)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589.HK。其发行价 为每股113.12港元,首日开盘价为190.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8.49%,总市值约200亿港元。沪上阿姨是继霸 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品牌后第六家上市的现制茶饮品牌。 早在2007年就已上市的全聚德(002186),2024年营收14.02亿元,净利润3413.09万元,虽实现整体盈利,但 同比下滑43.15%,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421.44万元。 相较于A股平均18—24个月的审核周期,港股上市流程可压缩至6—12个月。以绿茶餐厅为例,其五次冲刺 港股,尽管面临预制菜争议、业绩波动等问题,仍能通过持续更新招股书推进上市进程。港股对盈利要求 相对宽松,主板上市可选择"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和营收规模证明潜力。 沪上阿姨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2%,但凭借9176家门店的规模优势和供应链布局,仍成功登陆港股。 2024年3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在 境内外上市、发行信用类债券,利用多层 ...
果然财经|餐饮品牌集体冲刺上市,已上演“冰与火之歌”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35
沪上阿姨上市表现 - 沪上阿姨于2025年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589 HK,发行价113 12港元,首日开盘价190 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8 49%,总市值约200亿港元 [1] - 公司成为继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后第六家上市的现制茶饮品牌 [1] 餐饮行业IPO动态 - 绿茶集团于2025年4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此前五次冲击IPO [3] - 老乡鸡2025年1月3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西贝餐饮计划2026年完成IPO并设2030年营收超千亿目标 [3][4] - 2024年至今超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70%选择港股,2025年一季度港股餐饮板块融资额超80亿港元,同比增120% [4] 港股上市吸引力分析 - 港股审核周期6-12个月(A股需18-24个月),盈利要求宽松,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营收规模证明潜力 [5] - 2025年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增18%,"双柜台"模式降低汇率风险,国际资本枢纽属性助力企业海外扩张(如海底捞海外营收增25%) [6] - 商务部2024年3月发布政策支持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推动行业融资环境改善 [6] 已上市企业对比 - 茶饮赛道表现分化: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80亿元/净利25亿元/门店2 5万家,霸王茶姬营收124亿元/净利25亿元/海外门店占比15% [6] - 火锅赛道承压:呷哺呷哺2024年净亏4 01亿元,关闭219家门店,客单价从62 2元降至54 8元 [6] - 传统正餐下滑:全聚德2024年净利3413万元(同比降43 15%),九毛九净利暴跌87 7%,太二酸菜鱼同店销售额降21 2% [8] 上市后经营挑战 - 上市后需面对周期性波动(如奈雪的茶、全聚德净利下滑),部分企业陷入"营收增但利润难升"瓶颈 [9] - 绿茶餐厅拟上市后三年新增563家门店,但预制菜占比30%引发争议,同店销售额仅增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