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企业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塔斯汀“狂奔” 汉堡赛道加速洗牌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5:12
股权变动与上市筹备 - 塔斯汀发生重大股权变动,香港公司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手全部股权,原股东集体退出 [3] - 公司注册资本从103万元增至1.19亿元,增幅达11323% [3] - 香港公司由注册在开曼群岛的TASITING HOLDINGS LIMITED全资持有,符合搭建红筹架构的"两步走"流程 [3][5] - 公司曾表示未来5年争取上市,目前已接近承诺时间节点 [3][4] 门店扩张与市场地位 - 截至6月11日,塔斯汀有9600家在营门店,接近"万店规模",超过麦当劳成为全国第三大连锁汉堡品牌 [3] - 2022-2024年开店数分别为2315、3769和2338家 [4] - 目前位于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比例近30% [7] - 今年以来扩张显著放缓,截至6月新开门店828家,同比近乎腰斩 [7] 融资与投资方 - 2021年11月获得不惑创投、源码资本首轮融资 [5] - 2023年传闻涉及约70亿元估值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源码资本,但公司随后否认 [5]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取"县城包围城市"战略,路径类似沃尔玛、蜜雪冰城 [6] - 创始人魏友纯曾是华莱士加盟商,公司受华莱士影响,价格低廉、依赖加盟商、主攻下沉市场 [6]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式汉堡品类,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 [7] - 避开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加入"性价比大军",推出9.9元单品 [9] - 肯德基2024年中国市场净新增门店1352家,总数达11648家 [10] - 麦当劳2023年在乡镇、城郊市场开店率达25%,2024年中国门店6820家,同比净增917家 [10] - 中式汉堡的差异化优势被模仿者削弱,如肯德基推出"饼汉堡" [10] 食品安全与管理 - 急速扩张后面临"食安与服务"争议 [11] - 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建设 [11] - 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管理理念问题,需纳入员工KPI考核 [11]
新股消息 | 传塔斯汀重组架构或为香港上市铺路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7:23
公司股权变更与上市筹备 - 公司近期进行股权变更和注册资本增加,注册资本从约103万元增至1.18亿元,并新增股东YAHUIHU [1] - 企业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后又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法人独资) [1] - 香港公司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手全部股权,原股东集体退出 [1] - 业内普遍认为这些动作意味着公司已完成海外上市股权结构搭建,可能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1] 公司背景与股东结构 - 香港公司Tasiting (HK) Holdings Limited由注册在开曼群岛的TASITING HOLDINGS LIMITED全资持有,魏友纯为公司唯一董事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创始人为魏友纯、杨克盈、杨兵 [2] - 公司曾表示计划五年之内上市,投资者包括源码资本、不惑创投、红衫等 [2] 业务扩张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开店数分别为2315家、3769家、2338家 [2] - 截至今年6月11日,公司已开出828家门店,在全国29个省份310个城市共有9600家在营门店 [2]
越下沉客单价越低,人均138元的巴奴火锅,上市路“难”在哪?
36氪· 2025-07-03 14:53
餐饮行业资本热潮 - 2025年餐饮行业掀起新一轮资本热潮,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头部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老乡鸡、遇见小面等新锐品牌递交上市申请,港股成为餐饮企业聚集地 [1]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正式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1] - 火锅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家品牌业绩增速放缓,巴奴若成功上市或引发火锅赛道新一轮上市潮 [1] 巴奴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巴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三年营收共计超5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 [2] - 2022年净亏损5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8%),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7.7%) [2] - 2023年营收增速47.3%,2024年回落至9.3%,与海底捞同陷规模扩张放缓困境 [2] 利润率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仅2.9%、6.8%、8.5%,显著低于海底捞同期4.7%、10.8%、14.6%的核心经营利润率 [3] - 2022-2024年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47元、150元、142元,高于海底捞110-120元的客单价,但高客单价未转化为匹配的利润回报 [4][5] 高端化策略与消费趋势冲突 - 巴奴"高端化"策略与"性价比为王"的消费主流趋势冲突,典型案例为2023年"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5] - 红杉中国报告显示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年轻群体对性价比重视程度更高,品质溢价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认可 [6] 运营效率与业务布局对比 - 2024年海底捞日均翻台率4.1次/天,巴奴翻台率近三年徘徊在3.0次/天,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至3.7次/天,仍低于海底捞 [7]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多元化拓展业务,覆盖正餐、简餐、快餐全品类,而巴奴超97%收入来自餐厅堂食,衍生业务占比不足3% [8][9] - 海底捞2024年外卖收入增长20.4%至12.54亿元,巴奴因"核心价值在于门店体验"理念长期停滞外卖业务 [10] 下沉市场战略 - 截至2025年6月,巴奴145家直营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5年第一季度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20.7% [12]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77家门店,并在河南、陕西等7省建设卫星仓强化下沉市场渗透 [12]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客单价降至138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83元降至165元,二线城市从150元降至141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从126元波动至123元 [14] 上市融资与战略挑战 - 上市募资将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供应链优化及卫星仓建设,但下沉市场客单价支撑能力与高端下沉战略的匹配度仍是核心挑战 [14]
巴奴冲刺上市,能否如愿以偿?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38
巴奴经营数据与扩张战略 - 公司2024年收入超2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7.09亿元,平均单店日营收超5万元[5] - 门店数量达145家,覆盖全国39个城市,年均新增门店约5.8家,采取"慢节奏"直营模式,暂未开放加盟[2] - 翻台率从2022年3轮提升至2025年Q1的3.7轮,客单价同比下降10元至138元,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7] 供应链布局与产品策略 - 2006年建立重庆锅底加工厂,2020年推出第三代供应链标准,2023年落地昆明中央厨房实现云贵新鲜食材全国配送[8] - 通过"鲜战略"(冷鲜/天然/当天食材)和地域限定食材(如鲜贡菜)强化产品差异化与健康属性[10] - 供应链布局精准卡位行业趋势,提前捕捉云贵食材风口[10] 行业上市环境分析 - 餐饮行业呈现7年周期上市潮:2008年(小肥羊等)、2015年(海底捞等)、2022年(小菜园/绿茶等),港股成为主要上市地[16] - 2024年A股IPO终止案例达339家(98.5%为主动撤回),反映监管趋严及企业"带病闯关"现象[14] - 当前上市动机更趋理性,资本关注点转向效率、创新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维度[18]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客单价138元定位高端,但面临经济压力下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的挑战[7] - 同行评价分化:部分认可其产品力,部分质疑其真实经营状况[11] - 与胖东来等渠道合作拓展场景,强化品牌曝光[5]
餐饮股上市路:坎坷前行,谁能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09
餐饮行业上市热潮 - 近年来餐饮连锁品牌掀起上市热潮 自2022年起已有至少8家连锁餐厅递交或更新招股书 [1] - 2025年绿茶 遇见小面 老乡鸡等知名品牌更新上市动态 其中绿茶历经五次递交招股书后于5月16日登陆港交所但首日破发 老乡鸡多次冲击A股失败后转投港股 [1] - 这波上市潮被称为餐饮行业第三波 前两波分别发生在2008年(全聚德 味千拉面等)和2015年(呷哺呷哺 海底捞等) [1] 上市品牌分布与成功率 - 2022年前后的上市潮集中在中式餐饮赛道 尤其是中式快餐 同时涵盖火锅 西式快餐 日料等品牌 [2] - 不完全统计显示11家连锁餐饮品牌递交招股书 目前仅绿茶 达美乐中国和小菜园三家成功上市 成功率不足30% [2] - 达美乐中国2023年3月港股上市 小菜园2024年12月港股上市 绿茶2025年5月港股上市 [3] 典型企业上市历程 - 绿茶总共递交五次招股书才成功上市 老乡鸡两次A股申请失败后转向港股 老娘舅A股受阻转北交所 [3] - 表格显示11家申报企业中 达美乐中国交表2次 上井日料交表1次 七欣天交表1次 捞壬交表2次 杨国福交表1次 乡村基交表2次 老乡鸡交表3次 小菜园交表2次 [3] - 成立时间最早为1996年(乡村基) 最晚为2014年(遇见小面) [3] 行业面临的上市挑战 - 餐饮行业被视为饱和度高 竞争激烈 经营成本高且抗风险性弱的领域 初始投入低导致行业壁垒较低 [4] - 消费降级和价格战影响下单店效率下滑 门店扩张带来房租 人力 食材等成本压力 [4] - 财务透明度和企业规范化水平与上市要求存在差距 食品安全 加盟商管理等是监管问询重点 [4] 成功案例与发展路径 - 达美乐中国凭借高效单店模型 下沉市场红利及外卖战略实现业绩增长和股价稳定 [5] - 遇见小面等企业在招股书中提出强化供应链 扩大门店网络 数字化升级等募资用途 [5] - 上市后需持续优化单店盈利模型 强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提升合规性以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5]
餐饮股上市路:坎坷前行,谁能成为资本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5-26 21:51
餐饮业上市热潮 - 2025年绿茶、遇见小面、老乡鸡等品牌更新上市动态,延续2022年以来的上市热潮 [1] - 2022年至少8家连锁餐厅递交或更新招股书,但上市成功率不足30%(仅3家成功) [3][4] - 行业经历三波上市潮:2008年(全聚德、味千拉面)、2015年(海底捞、九毛九)、2022年(聚焦中式快餐) [1][4] 上市挑战与案例 - 绿茶五次递交招股书后于2025年5月登陆港交所,但首日破发 [1] - 老乡鸡多次冲击A股失败后转战港股 [1] - 达美乐中国2023年3月港股上市,成为少数成功案例 [4] - 第二波上市企业(如海底捞)股价跌至高峰期零头,反映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4] 行业痛点与资本态度 - 行业饱和度高、竞争激烈,经营成本高且抗风险性弱 [3] - 单店效率下滑(消费降级+价格战),门店扩张带来房租、人力等成本压力 [3] - 低技术门槛和行业壁垒导致资本市场对餐饮股缺乏想象力 [3] 企业战略与成功要素 - 上市募资主要用于强化供应链、门店网络扩张及数字化升级 [3][5] - 达美乐中国通过高效单店模型、下沉市场及外卖战略实现业绩增长 [5] - 企业需回归商业本质,优化单店盈利模型并提升合规性 [5] 上市企业数据一览 - 港股为主战场:达美乐中国(2023年3月)、小菜园(2024年12月)、绿茶(2025年5月) [4] - 多次交表企业:捞王(2次)、乡村基(2次)、老乡鸡(3次)、绿茶(5次) [4] - 赛道分布:中式快餐(老乡鸡、老娘舅)、火锅(捞王、七欣天)、西式快餐(达美乐) [4]
四年五次递表,绿茶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股价下跌12%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8:5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16日登陆港股上市,发售价7.19港元,首日收盘价6.29港元,下跌12.52%,市值42.36亿港元 [1] - 公司经历4年5次递表、3次通过聆讯,最终完成上市,是继小菜园之后又一家港股上市的中餐企业 [1][4]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8733万美元,紫燕食品认购最多(3500万美元) [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38.38亿元(同比+6.94%),净利润3.50亿元(同比+18.24%) [6] - 2024年小菜园营收52.10亿元(同比+14.52%),净利润5.81亿元(同比+9.13%),市值102.9亿港元,显著高于公司 [6] - 2024年人均消费56.2元(同比-5.6元),翻台率3.00次/天(同比-0.3次),同店销售额增长率-10.3%(上年同期+26.2%) [7] - 2022-2024年人均消费逐年下降:62.9元→61.8元→56.2元 [7] 门店扩张与区域表现 - 截至2024年底门店465家(净增105家),2024年4月达493家 [6]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7家、89家、120家,关闭门店7家、5家、15家 [7] - 2024年华东收入11.08亿元(同比+13.36%),其他地区11.68亿元(同比+23.48%),广东收入7.63亿元(同比-6.38%),华北收入6.27亿元(同比-11.44%) [8][9] 历史背景与行业对比 - 公司起源于2008年杭州绿茶餐厅,以高性价比融合菜著称,2014年翻台率曾达6-8次/天 [4] - 小菜园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12%,市值114亿港元,公司首日表现逊色且市值不足其一半 [1][6]
排队冲刺港交所,餐饮品牌竞逐上市
齐鲁晚报· 2025-05-12 05:20
沪上阿姨上市表现 - 沪上阿姨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02589 HK 发行价每股113 12港元 首日开盘价190 6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68 49% 总市值约200亿港元 [2] - 沪上阿姨成为第六家上市的现制茶饮品牌 此前霸王茶姬 蜜雪冰城等品牌已上市 [2] 餐饮行业IPO动态 - 绿茶集团4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自2021年3月以来五次冲击IPO [2] - 老乡鸡1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西贝餐饮计划2026年完成IPO 目标2030年营收超千亿元 [2] - 2024年至今已有超过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涵盖火锅 正餐 快餐 茶饮等细分赛道 [3] 港股上市优势分析 - 已上市餐饮品牌中70%选择港股 2025年一季度港股餐饮板块融资额超80亿港元 同比增长120% [3] - 港股审核周期6—12个月 远短于A股的18—24个月 盈利要求宽松 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和营收规模证明潜力 [3] - 港股"双柜台"模式降低汇率风险 吸引内地投资者 国际资本枢纽地位助力企业海外扩张 如海底捞海外门店115家 2024年海外营收增长25% [4] 上市后经营分化 - 茶饮品牌表现强劲 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80亿元 净利润25亿元 门店数突破2 5万家 霸王茶姬营收124亿元 净利润25亿元 海外门店占比15% [5] - 火锅品牌呷哺呷哺2024年净亏损4 01亿元 关闭219家门店 客单价从62 2元降至54 8元 翻台率从2 6次 天降至2 5次 天 [5] - 全聚德2024年营收14 02亿元 净利润3413 09万元 同比下滑43 15% 九毛九集团2024年营收微增1 5% 净利润暴跌87 7% 关闭69家门店 [6] 行业政策与挑战 - 2024年3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 [3] - 上市后定期财报披露机制放大经营压力 餐饮业强周期性导致盈利能力易受经济波动和消费者偏好影响 [6] - 绿茶餐厅计划上市后三年新增563家门店 但2024年同店销售额仅增长5% 预制菜占比30% 面临食品安全和标准化争议 [6]
果然财经|餐饮品牌集体冲刺上市,已上演“冰与火之歌”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35
沪上阿姨上市表现 - 沪上阿姨于2025年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589 HK,发行价113 12港元,首日开盘价190 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8 49%,总市值约200亿港元 [1] - 公司成为继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后第六家上市的现制茶饮品牌 [1] 餐饮行业IPO动态 - 绿茶集团于2025年4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此前五次冲击IPO [3] - 老乡鸡2025年1月3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西贝餐饮计划2026年完成IPO并设2030年营收超千亿目标 [3][4] - 2024年至今超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70%选择港股,2025年一季度港股餐饮板块融资额超80亿港元,同比增120% [4] 港股上市吸引力分析 - 港股审核周期6-12个月(A股需18-24个月),盈利要求宽松,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营收规模证明潜力 [5] - 2025年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增18%,"双柜台"模式降低汇率风险,国际资本枢纽属性助力企业海外扩张(如海底捞海外营收增25%) [6] - 商务部2024年3月发布政策支持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推动行业融资环境改善 [6] 已上市企业对比 - 茶饮赛道表现分化: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80亿元/净利25亿元/门店2 5万家,霸王茶姬营收124亿元/净利25亿元/海外门店占比15% [6] - 火锅赛道承压:呷哺呷哺2024年净亏4 01亿元,关闭219家门店,客单价从62 2元降至54 8元 [6] - 传统正餐下滑:全聚德2024年净利3413万元(同比降43 15%),九毛九净利暴跌87 7%,太二酸菜鱼同店销售额降21 2% [8] 上市后经营挑战 - 上市后需面对周期性波动(如奈雪的茶、全聚德净利下滑),部分企业陷入"营收增但利润难升"瓶颈 [9] - 绿茶餐厅拟上市后三年新增563家门店,但预制菜占比30%引发争议,同店销售额仅增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