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鸡

搜索文档
安徽经济“半年报”⑤|“成绩单”亮眼,安徽人上半年都在买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8 05:16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51亿元 同比增长5.5%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2] - 消费市场增长由以旧换新政策 线上平台赋能 实体业态创新三大动能驱动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 家具类增长12.8% 计算机类增长151.3% 智能手机增长99.3% [3] - 上半年全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80亿元 发放消费券6.2亿元 带动相关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2% [3] - 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扩展至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等多类商品 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双轮驱动机制 [3] 线上消费发展 - 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达2412.7亿元 同比增长10.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3.7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6.7% [4] - 京东 阿里等平台新增安徽入驻企业超400家 带动开展线上销售的限额以上企业新增553家 [4] - 直播电商基地日均带货超万单 中药材产业带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35% 盒马鲜生 美团买菜等平台在皖订单量增长 [4] 实体商业创新 - 全省引进山姆合肥 泡泡玛特等各类首店637家 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 [5] - 永辉超市调改店引入"生鲜+餐饮"模式 上半年零售额增长5.9%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5] - 便利店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4% "线上下单 30分钟送达"模式覆盖全省大多区县 [5] 新消费场景拓展 - 合肥罍街夜市集聚200余家商户 暑期日均客流超5万人 [6] - 黄山市"非遗市集"带动周边餐饮 住宿消费增长18% [6] - 实体商业从"卖商品"转向"卖体验" 文旅融合等新场景表现亮眼 [6]
广东最好逛的超市,差点就闭店了
36氪· 2025-07-21 18:11
永旺超市发展历程 - 1996年以"吉之岛JUSCO"品牌进入中国内地,首店位于广州天河城,成为当时代表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性商超[6] - 2013年统一更名为"AEON永旺",但广州消费者仍习惯称其为"吉之岛"[9] - 目前在全国拥有400余家门店,数量超过沃尔玛,与盒马鲜生相当[11] 经营现状与挑战 - 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6.87%,净利润同比下滑79.2%至3.38亿港元,连续3年下滑[11] - 内地业务自2017年以来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43.39亿港元(同比-4.68%),亏损6586万港元[12] - 深圳首店等多家老店关闭,北京门店已全部撤出,华北地区仅剩5家店[11] - 2020年才完成内地所有门店自有App铺设,线上布局明显落后[10]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面临山姆、Costco等会员制超市和盒马等新零售的双重挤压[3] - 社区店业态崛起:钱大妈已在全国开设近3000家门店,盒马NB门店超200家[12][14] - 消费者偏好转向"小型化、生鲜化、折扣化",社区店占比达52%(较2020年+6%)[12] 核心竞争优势 - 熟食区被消费者誉为"天花板级",猪颈肉、烤鸡等产品获得高度认可[19] - 保持本地化服务特色,雇佣能提供粤语服务的本地员工[19] - 日式精细化服务传统,员工服务态度获得消费者广泛好评[21][22] 消费者情感联结 - 承载广州消费者30年的集体记忆,被视为城市地标和文化符号[1][6] - 早期引入动漫IP商品(如宝可梦书包)创造差异化体验[9] - 闭店传闻引发市民强烈反响,社交媒体出现大规模声援活动[17][19] 经营策略问题 - 沿用日本核心商圈选址策略,面临租金压力与坪效下降的双重困境[14][16] - 店型定位模糊:既缺乏大卖场的规模优势,也不具备社区店的便利性[16] - 品牌溢价能力减弱,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祛魅,更注重性价比[16]
Walmart (WMT)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1 21:02
纪要涉及的公司 Sam's Club是Walmart旗下的会员制仓储式商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增长情况** - 过去五年,在门店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约50%,会员数量增长33%,体现出强劲的有机增长态势 [6][24] - 最近一个季度,同店销售额增长6 - 7%,由生鲜和健康保健品类带动,其中健康保健品类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一般商品品类也呈积极增长态势 [9][10] - 计划在未来8 - 10年内实现业务和会员数量翻倍,信心源于门店改造、开设新门店和拓展数字业务三个方面 [22][28] 2. **消费者行为特点** - 消费者在购物时仍保持谨慎和选择性,自2022年食品出现两位数通胀以来,会员从一般商品或非必需品类转向食品品类,尽管食品通胀有所下降,但价格仍处于高位,消费者的选择偏好未变 [7] - 消费者非常注重购物的便利性,倾向于选择能提升店内或线上购物体验的服务和方式 [8] 3. **成本管理策略** - 保持低价是公司的核心策略,财务模式是通过会员收入获取大部分利润(占比80 - 90%),以维持低价格仅覆盖成本 [12][13] - 通过供应链管理、优化制造成本和选择最佳采购国家等方式控制成本,应对关税和成本投入的挑战 [13] - 在应对关税方面,凭借优秀的采购团队预测需求、进行战略采购,同时通过减少损耗和浪费来抵消成本增加,例如在母亲节保持鲜花价格不变并实现销售增长 [15][19][21] 4. **增长策略及措施** - **门店改造**:重点改造生鲜区域,使其达到最佳门店的标准,因为生鲜是吸引客流和评估商品质量的关键;对门店进行改造以适应电商业务的发展,目前超半数电商销售由门店完成;同时进行常规的维护工作 [30][31][32] - **开设新门店**: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开设30家新门店,并建立每年开设15家新门店的能力,选址时会确保有足够的潜在会员市场,以达到当前门店的平均会员水平,且新门店的投资回报率对Walmart具有增值作用 [37][38][41] - **拓展数字业务**:认为俱乐部零售的未来是全渠道(omni)模式,因此大力投资数字业务。Scan and Go技术已推出近十年,最近一个季度占销售额的35%,同比增长600个基点;Just Go Exit Tech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升店内体验,减少人工检查,使75%的会员无需手动检查收据即可离开门店,同时提高了未付款商品的检测率;电商业务占销售额(不包括燃料)的17%,同比增长300个基点,上一季度增长27%,其中配送业务增长迅猛,上一季度增长160%,披萨配送业务表现出色,平均订单价值是披萨价格的10倍,且吸引了新会员尝试配送服务 [54][56][57][58] 5. **技术创新应用** -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Just Go Exit Tech,提高了未付款商品的检测率,减少了损耗,同时提升了会员的购物体验和忠诚度 [79][80][82] - 在自主地板清洁机上安装摄像头和RFID阅读器,每天拍摄2300万张照片,通过AI分析这些照片,可识别库存短缺情况和库存位置,为员工提供补货信号,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124][125][1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国际业务经验借鉴**:Sam's Club在国际市场(如中国和墨西哥)有业务布局,与当地团队保持密切交流,分享最佳实践和策略。中国Sam's Club的电商业务占比达50%,为美国Sam's Club在处理高电商业务量和维持店内体验方面提供了借鉴 [94][95][97] 2. **供应链和技术平台整合**:将Sam's Club的供应链与Walmart美国供应链合并,利用Walmart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Sam's Club的电商应用正在迁移到与Walmart应用相同的平台,以便共享工具和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 [104][109][110] 3. **独立上市讨论**:对于Sam's Club是否独立上市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作为Walmart的一部分能够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和规模优势,实现更快的发展和创新,独立上市可能面临更高的资本成本和更长的开发周期,但公司会持续评估以优化股东价值 [112][117][119]
对话绿茶王勤松: 做大众餐饮,高性价比是首选商业模式
晚点LatePost· 2025-06-09 20:44
公司发展历程 - 绿茶集团起源于2004年西湖边的青年旅舍,最初通过融合菜(烤肉、烤鸡、面包诱惑)吸引年轻人,餐饮收入占比达80%(年销售额500万元中餐饮占400万元)[3] - 2008年正式转型餐饮品牌,定位"四季常青"的融合菜系,区别于传统杭帮菜[3] - 2010年突破地域限制,第二家店直接进军北京市场,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随后拓展至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4][2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门店达465家,计划进军东南亚及欧美市场[4][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核心战略为"铺天盖地的大生意",通过高性价比(人均50-60元)实现规模化扩张,单店投资回收期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4][11] - 采用"先全国铺开再区域加密"的扩张路径,重点布局浙江、广东(目标各省超100家店)、四川等成熟区域[10][11] - 香港市场采用差异化策略:定制菜单(8道限定菜)、缩小门店面积(200㎡)、客单价150-180港币(约为内地3倍),4家门店月均销售额近200万港元[25][26][27] - 2024年启动员工分红机制,将门店利润15%分配给店长/厨师长团队,并建立数字化赛马考核体系[6][12][14] 产品与运营 - 菜品策略强调"融合创新",保留爆款(面包诱惑、烤鸡)同时推出高毛利新品(蒜蓉粉丝裹虾毛利率提升)[4][7] - SKU精简与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单店装修成本从8000元/㎡降至6000元/㎡(降幅25%),仍保持高于同行30%的投入标准[7] - 明确抵制预制菜标签,下架争议菜品(38元佛跳墙)并在门店公示"不出售预制菜",但认可复合调味料的价值[5][19][21] - 外卖收入占比18.8%(行业平均30%+),计划通过"质价比"策略提升占比[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对标小菜园(600+门店)的密布型模式,学习其单店100万出头的低投资策略[9][10] - 2024年餐饮行业进入"hard模式",部分品牌利润从数亿跌至数千万,上市公司出现亏损[6] - 中餐标准化程度提升带来性价比竞争,但消费者将低价与预制菜简单关联形成认知挑战[5][21] - 香港市场面临高成本:人工(内地4倍)、租金(深圳5倍)、装修(内地3倍)[26][27] 品牌定位与文化 - 品牌命名寓意"四季常青",追求长期主义而非短期网红效应[3][33] - 装修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青花瓷、乌篷船等),形成差异化体验[31] - 管理强调"公平透明",通过ABC打卡、神秘顾客等机制保持内部竞争[15][16] - 创始人认为"活得久比做得大更重要",参考西贝"气长"理论制定发展战略[6][33]
四年五次递表,绿茶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股价下跌12%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8:5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4年5月16日登陆港股上市,发售价7.19港元,首日收盘价6.29港元,下跌12.52%,市值42.36亿港元 [1] - 公司经历4年5次递表、3次通过聆讯,最终完成上市,是继小菜园之后又一家港股上市的中餐企业 [1][4]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8733万美元,紫燕食品认购最多(3500万美元) [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38.38亿元(同比+6.94%),净利润3.50亿元(同比+18.24%) [6] - 2024年小菜园营收52.10亿元(同比+14.52%),净利润5.81亿元(同比+9.13%),市值102.9亿港元,显著高于公司 [6] - 2024年人均消费56.2元(同比-5.6元),翻台率3.00次/天(同比-0.3次),同店销售额增长率-10.3%(上年同期+26.2%) [7] - 2022-2024年人均消费逐年下降:62.9元→61.8元→56.2元 [7] 门店扩张与区域表现 - 截至2024年底门店465家(净增105家),2024年4月达493家 [6]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7家、89家、120家,关闭门店7家、5家、15家 [7] - 2024年华东收入11.08亿元(同比+13.36%),其他地区11.68亿元(同比+23.48%),广东收入7.63亿元(同比-6.38%),华北收入6.27亿元(同比-11.44%) [8][9] 历史背景与行业对比 - 公司起源于2008年杭州绿茶餐厅,以高性价比融合菜著称,2014年翻台率曾达6-8次/天 [4] - 小菜园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12%,市值114亿港元,公司首日表现逊色且市值不足其一半 [1][6]
港澳有钱人,排队往珠海「送钱」
36氪· 2025-04-02 21:38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趋势 - 2023年珠海山姆销售额达25亿元 在全球800多家门店中排名第7 港澳消费者贡献显著[3][8][25] - "港车北上"政策实施后 港澳单牌车经港珠澳大桥累计突破500万辆次 带动珠海山姆客流激增[8][25] - 香港游客占珠海山姆新注册会员35% 人均消费额突破6000元[25] 山姆会员店经营特点 - 珠海山姆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是香港宜家面积的4倍 超大空间满足港澳居民购物需求[19][20] - 采用会员制仓储模式 商品包括美国澳洲进口牛排 惠氏奶粉等 价格较港澳本地便宜30%-50%[25][26] - 深圳福田山姆连续15年全球单店销售冠军 港澳消费者是重要客群[25] 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盒马鲜生进驻珠海 与山姆形成直接竞争 首店开业当日即排长队[40][41] - 香港本地出现"山姆乐购SAM TESCO"等模仿店铺 通过加价10元左右销售山姆同款商品[31] - 珠海计划2025年新增山姆二店和盒马二店 中山也在筹备山姆门店[41] 消费行为差异 - 港澳居民偏爱批量采购清洁用品 卫生纸等商品 价格仅为香港的三分之二[6][18][25] - 香港中产家庭通过"山姆团"等方式集体北上购物 单次节省开支可达30%-40%[18][22] - 澳门学生群体通过代购模式购买山姆商品 150人微信群单次开团可达20-30单[27] 商业地产发展 - 珠海新兴商业体如华发商都 环宇城吸引品牌首店入驻 成为消费新地标[44] - 老牌商场因业态陈旧陷入困境 诚丰广场等面临淘汰风险[44] - 港澳居民"北上置业"趋势明显 珠海金湾等区域成为热门选择[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