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金保值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抛售603亿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大幅增持超2000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1-24 14:21
[赞]当美国国债总额冲破38万亿美元的关口,全球资本对美债的态度正上演着一场鲜明的"分裂大戏"。 中国前三季度果断抛售603亿美元美债,相较于2011年的持仓峰值,近乎腰斩的减持力度彰显了外汇储备调整的战略决心。 而美国的盟友日本与英国却逆势入局,合计增持超2000亿美元美债,成了这场抛售潮里最显眼的"接盘侠"。 这并非简单的资本流动,而是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对美元资产风险的重新评判,更是全球外汇储备格局重构的鲜活缩影。 减持主力军 在中国的外汇储备配置版图里,美债曾长期占据重要位置,2011年时中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债,是美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海外债主。 但如今再看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中国美债持仓已降至7005亿美元,退居美国第三大海外债主,今年前三季度就累计抛售了603亿美元,这是长达十余年 的减持之路。 2018年贸易战成为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对美债的减持还相对温和,而此后减持节奏明显加快,2022年持仓更是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 若从峰值算起,中国已经抛售了46%的美债持仓,接近一半的减持力度,让中国成为全球减持美债的核心力量。 这绝非一时的市场操作,而是基于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清醒判断。 美国"以债养 ...
金饰价格跳涨,商家加税高达10%,部分攒金族热情退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22:27
黄金征税新政对市场的影响 - 新政导致实物黄金购买成本直接上升,深圳水贝市场的黄金饰品价格由“金价*克重+手工费”变为“金价(1+7%)*克重+手工费” [2] - 政策出台后市场报价不一,加税幅度有高达10%,也有按照7%加点,还有更低加点或暂时不加点,但最终水贝市场大盘金价已调整为金价基础上加点7% [14] - 政策出台正值周末,当日水贝市场大盘金价报931元/克 [14]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 刚需消费者如为结婚采购,会锁定预算果断出手,有消费者按30万元预算完成了黄金采购 [3][6] - 投资者放慢了定投节奏,有投资者因政策导致成本上升而暂停购买,持观望态度 [2][10][12] - 催生“反向操作”的消费者,利用金价高位卖出闲置黄金首饰实现变现 [15] 黄金零售市场现状 - 政策出台后,深圳水贝市场工作日的客流量明显减少,下午和周末才是客流高峰 [14] - 店主心态各异,有的坦然将成本转嫁客户,有的因客流稀疏发愁,有的主动提供价格优惠 [14] - 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普遍,既因金价跌宕起伏,也因新政初期对市场报价影响不一 [14] 黄金价格走势 - 国内金价在突破1000元/克关口后,回撤到920元/克附近震荡,但仍处于高位 [2] - 有消费者在金价从950元/克回落到913元/克时果断下单 [2][3] - 有投资者在当年5月金价处于755-770元/克的相对低位时开启黄金投资之路 [8] 个人投资者的策略 - 投资者将购买金豆豆视为一种储蓄习惯和黄金定投,每次一般买1到2克,压力不大且灵活 [9] - 投资者在不同行情下调整策略,金价较低时一次性配置10克小金条,金价上涨后换成细水长流的方式慢慢积累 [10] - 政策影响权重高,因购买实物黄金本就图性价比和小成本攒金,成本优势减弱后购买意愿降低 [12] 资产配置的潜在调整 - 有投资者开始考虑调整资产配置,可能更偏向积存金、黄金基金等纸黄金产品,但暂时还未调整份额,希望观望实物黄金价格是否会稳定下来 [15] - 有消费者计划在金价回落时再购买一些黄金作为投资,但近期金价起伏,目前仍在观望中 [15]
金饰价格跳涨,商家加税高达10%,部分攒金族热情退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21:22
黄金征税新政对市场的影响 - 黄金税收新政导致实物黄金购买成本上升,定价模式从"金价*克重+手工费"变为"金价(1+7%)*克重+手工费" [1][10] - 国内金价在突破1000元/克后回撤至920元/克附近震荡,但仍处于高位 [1] - 政策出台后水贝市场人流量明显减少,商家报价不一,加税幅度有高达10%,也有按7%加点,目前市场已统一调整为金价基础上加点7% [10]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刚需消费者如婚庆需求者(预算30万元)因黄金为传统必需品而果断购买,避开政策带来的成本上涨 [2][3] - 投资者如"金豆豆"购买者因政策导致成本上升(手工费从比大盘价高十几元涨至高七八十元)而放慢投资节奏,转向观望 [6][7][8] - 部分消费者趁金价高位卖出闲置黄金实现盈利,回收平台出现排队现象 [11] 商家应对策略 - 商家面对新政采取不同策略,有的将成本转嫁客户,有的提供价格优惠,有的因客流减少面临经营压力 [10] - 政策初期市场报价混乱,后期逐步统一为加税7%的报价模式 [10] 黄金的长期价值认知 - 消费者普遍认可黄金的保值属性,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进一步强化这一认知 [4] - 投资者考虑调整资产配置,可能转向积存金、黄金基金等纸黄金产品,但仍偏好实物黄金的踏实感 [11] - 刚需消费者完成采购后,仍计划在金价回落时继续投资黄金作为长期资产 [11]
佟丽娅在深圳扫购黄金!头发稀少假发明显,满胳膊黄金手串太吸睛
搜狐财经· 2025-11-05 21:36
水贝黄金市场行业概况 - 市场位于深圳罗湖区,是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核心集聚地,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3] - 市场发展源于1981年,从制造基地转型为批发中心,目前供应全国约70%的珠宝首饰,占据国内黄金批发市场半壁江山[4] - 市场内有数千家商户,经营范围覆盖黄金饰品、珠宝设计和交易[4] - 市场定位从加工制造转向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嵌入全球黄金珠宝产业地图[12] 黄金价格动态 - 2025年11月3日水贝市场金饰金价达到991元/克,较前一日932元/克上涨超过50元[6] - 2025年3月金价突破700元/克时出现金包银平替潮,产品价格低于纯金十分之一[12] - 金价上涨导致商户调整报价,影响消费者采购决策[12] 黄金税收政策影响 - 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税收政策,区分投资性黄金与非投资性黄金税收待遇,政策实施至2027年12月31日[6] - 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卖出方免征增值税,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6] - 政策旨在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交易成本,但对非交易所渠道销售的标准黄金维持现行增值税政策[6] - 对于黄金饰品企业,进项税抵扣从13%降至6%,成本端有所提升[14] - 政策要求交易所加强监管,防止场外交易规避税收,厘清投资性黄金与非投资性黄金界限[14] 市场交易特征 - 市场历史上有多次金价波动事件,2025年9月水贝料商事件暴露场外交易风险,涉及金价赌博而非单纯贸易[12] - 个人消费者回收旧金饰不受新政影响,零售金价可能出现短期波动[14] - 消费者采购行为体现对黄金保值属性的认可[14]
金价拐点要来了?11月黄金或迎大变盘,该买还是该等?
搜狐财经· 2025-11-05 13:53
黄金价格水平 - 主要金店品牌零售金价已涨至每克1120元至1256元区间,其中周六福为1120元/克,菜百为1235元/克,老庙黄金为1256元/克 [1] - 萃华、千禧之星、亚一珠宝等品牌金价约在1200元/克左右浮动 [1] - 当前黄金回收价格约为895元/克,纯度需达到99.9%以上 [1] - 相比数月前900多元/克的价格,黄金价格已出现显著上涨 [1]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 - 国际金价受全球经济形势、汇率、通胀及市场避险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 [4] - 近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以及对货币贬值的担忧,推动投资者购买黄金以实现资产保值 [4] - 国内结婚旺季带来的珠宝消费需求对金价上涨起到助推作用 [4] - 投资需求增长显著,部分投资者将黄金视为理财工具,进行每月定投金条等操作,推高了整体需求 [4] 黄金饰品与投资属性 - 黄金饰品包含品牌溢价、加工费和设计费,其零售价远高于原材料回收价,导致购买后立即变现会产生显著亏损 [1] - 以投资保值为目的购买黄金,金条、金币、金豆等产品因纯度高、加工费少,相比金饰更具投资回报优势 [8] - 有投资者采取金价下跌时买入金豆的策略进行长期资产积累,认为黄金具备长期保值功能 [8] 铂金与黄金价格对比 - 当前铂金价格普遍在每克560元左右,部分低至300-400元,价格远低于黄金 [8] - 与十多年前铂金价格高于黄金的情况形成反差,目前黄金在保值属性上全面压制铂金 [8] - 铂金价格走低与其更偏向工业用途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减少了对铂金的需求 [8] - 铂金价格低使其成为外观大气、质感好且性价比高的珠宝首饰选择 [8] 行业品牌与消费者策略 - 不同金店品牌报价存在差异,周六福、菜百、老庙等品牌金价较高但款式更新快,地方性金店或次级品牌价格更为实惠 [10] - 黄金回收渠道需注意比较,部分金店仅回收自家产品,而部分店铺支持全品牌回收,其间存在差价 [10] - 建议消费者根据购买目的(佩戴或投资)选择不同产品,并采取量力而行、分阶段购买的策略,避免被市场短期热度影响 [10]
国际金价下行,周大福、老铺黄金们却接连涨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6 22:41
头部金饰品牌涨价现象 - 老铺黄金于10月26日正式提价,部分产品涨幅约20%,为年内第三次涨价 [2] - 周大福在10月底提高定价黄金产品零售价,多数产品提价幅度预计在12%-18% [2] 品牌逆势涨价的核心驱动因素 - 主要原因为提升加工费占比以保持稳定毛利,应对金价波动导致的毛利下降 [3] - 金价上涨使金店资金成本增加,金价下跌时波动加剧,终端提价可对冲1-2个月销售周期的价格风险 [3] - 品牌定位策略调整是另一主要驱动,利用品牌势能强化“黄金=保值”的心智定价策略 [3] 涨价策略的潜在影响与市场反应 - 短期可提升单店营收与利润,但长期可能固化消费者“黄金只涨不跌”的非理性预期,引发需求前置 [4] - 若金价持续回调或通胀预期降温,可能导致婚庆、囤积型需求透支,终端动销放缓及库存压力 [4] - 尽管上半年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但头部品牌如周大福第二季度零售值增长4.1%,其中定价黄金产品零售值同比增长43.7% [6] 国际金价走势与市场背离分析 - 国际金价在10月21日单日暴跌6%,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超60%,近期下跌属技术性调整与风险释放 [5] - 金价下跌触发止损盘离场,叠加俄乌冲突谈判、中美关税谈判等因素导致短期资金流出,但全球央行购金等核心支撑未动摇 [5] - 年底前金价或高位震荡,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及地缘风险升温,金价可能冲击4300美元/盎司 [5]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细分 - 黄金产品价格上涨使消费群体趋向高端化,高端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优越感、设计独特性及工艺精美度,价格敏感度较低 [6] - 实物金饰购买者与黄金ETF投资者感受“温差”,黄金ETF新手因风险认知不足、杠杆追涨行为及缺乏长期配置思维而出现亏损 [6] 行业定价模式转型与争议 - 行业加速“去克重化”转型,部分品牌“一口价”产品占比上升,以提升毛利率、弱化价格敏感度 [7] - “一口价”模式锁定工艺附加值与品牌溢价,规避克重计价下的直观比价,但与国际金价下跌形成割裂 [7] - 黄金回收按克重计价与购买时品牌溢价形成价值割裂,消费者面临“买贵卖贱”顾虑,品牌需建立闭环回收体系增强信任 [8]
国际金价下行,周大福、老铺黄金们却接连涨价
第一财经· 2025-10-26 22:34
头部金饰品牌涨价现象 - 老铺黄金年内第三次提价 不少产品涨幅约20% [2] - 周大福10月底提高定价黄金产品零售价 多数产品提价幅度预计12%-18% [3] - 品牌涨价发生在国际金价下跌背景下 呈现"现货跌、终端涨"的背离趋势 [4][9] 品牌涨价驱动因素 - 头部品牌涨价主要为了提升加工费占比保持稳定毛利 应对金价波动导致的毛利下降 [5] - 金价上涨使金店资金成本增加 金价下跌时波动加剧 终端提价可应对1-2个月销售周期的价格波动 [5] - 品牌定位策略调整成为涨价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涨价强化"黄金=保值"心智的定价策略 [5][6] - 行业加速"去克重化"转型 一口价产品占比上升是品牌提升毛利率的战略选择 [12] 涨价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 黄金产品价格上涨使消费群体趋向高端化 高端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优越感和工艺精美度 价格敏感度较低 [10] - 周大福第二季度集团零售值增长4.1% 其中定价黄金产品零售值同比增长43.7% 显示高端市场韧性 [10] - 上半年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 但头部品牌零售值出现逆势增长 [10] 行业定价模式演变 - 一口价金饰价格不断上涨与黄金回收市场按克重计价模式形成价值割裂 [12] - 品牌通过一口价模式锁定工艺附加值和品牌溢价 弱化消费者对金价波动的直观比较 [12] - 以旧换新机制中一口价金饰回收需按克重核算 消费者换同克重新款仍需补交费用 [12] 市场长期发展思考 - 短期涨价策略可提升单店营收与利润 但长期可能固化消费者"黄金只涨不跌"的非理性预期 [6] - 金价持续回调或通胀预期降温时 前期透支的婚庆和囤积型需求难以持续释放 将导致终端动销放缓 [7] - 品牌需建立匹配的闭环回收体系 如原品牌折旧回购机制 否则价值不对称将抑制高净值客群复购意愿 [13] 国际金价走势分析 - 近期金价下跌属技术性调整 年初以来金价累计涨幅超60% 10月21日单日暴跌6%触发止损盘离场 [9] - 全球央行购金和去美元化趋势等核心支撑未动摇 金价调整是对前期超涨的风险释放 [9] - 年底前金价或呈现高位震荡 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且地缘风险升温 金价有望冲击4300美元/盎司 [9]
国际金价下行,周大福老铺黄金们为何接连涨价
第一财经网· 2025-10-26 19:17
头部金饰品牌涨价动态 - 老铺黄金于10月26日正式提价,为年内第三次涨价,不少产品涨幅在20%上下 [1] - 周大福亦宣布在10月底提高定价黄金产品零售价,大多数产品提价幅度预计在12%-18% [1] - 老铺黄金广州门店店员表示产品已按调整后价格售卖,部分产品暂时缺货且无确切到货时间 [1] 品牌逆势涨价的核心驱动因素 - 头部品牌在现货金价下跌背景下涨价,主要目的是提升加工费占比以保持稳定毛利 [2] - 金价上涨导致金店资金成本增加,而金价下跌时波动加剧,终端提价可应对价格波动导致的毛利下降 [2] - 品牌定位策略调整是另一主要驱动因素,旨在利用品牌势能强化“黄金=保值”的消费者心智 [2] 涨价策略的潜在市场影响 - 短期看,逆势涨价策略可提升单店营收与利润 [2] - 长期可能固化消费者“黄金只涨不跌”的非理性预期,易引发婚庆、囤积型需求前置 [2] - 若金价持续回调或通胀预期降温,前期透支的需求难以持续,将导致终端动销放缓及库存压力 [2] 国际金价走势与市场背离分析 - 近期金价下跌被视为技术性调整与市场情绪变化共同结果,年初以来金价累计涨幅超60% [3] - 10月21日金价单日暴跌6%触发止损盘离场,叠加俄乌冲突及中美关税谈判预期微调等因素导致短期资金流出 [3] - 全球央行购金、去美元化趋势及经济不确定性等核心支撑未动摇,中长期上行逻辑仍成立 [3] - 年底前金价或呈现高位震荡格局,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且地缘风险升温,金价有望冲击4300美元/盎司 [3] 消费者结构与购买意愿分析 - 黄金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使消费群体趋向高端化,高端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优越感、设计独特性及工艺精美度,价格敏感度较低 [4] - 尽管上半年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但头部品牌零售值逆势增长,如周大福第二季度集团零售值增长4.1%,其中定价黄金产品零售值增速同比增长43.7% [4] “一口价”产品趋势与行业转型 - 行业正加速“去克重化”转型,部分品牌一口价产品占比上升 [5] - 此趋势是品牌提升毛利率、弱化价格敏感度的战略选择,通过一口价模式锁定工艺附加值与品牌溢价 [5] - 即便现货金价下行,头部品牌预计仍将维持高溢价产品占比,因其已构建以文化价值、设计IP为核心的定价逻辑 [5] 黄金回收机制与品牌挑战 - 黄金回收按克重计价的机制与购买时的品牌溢价形成显著价值割裂,加剧消费者对“买贵卖贱”的顾虑 [6] - 品牌在涨价同时亟需建立匹配的闭环回收体系,例如推出“原品牌折旧回购”、“工艺费抵扣”等机制,以对冲溢价损耗并增强消费者信任 [6] - 品牌“以旧换新”机制中,一口价金饰回收价格需按克重核算甚至折价,消费者换同克重新款仍需补交费用 [5]
黄金价格大起大落,普通人投黄金值不值,黄金千年吃香到底啥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0-26 08:36
黄金价格近期表现 - 黄金价格近期呈现大幅波动,本周上演“过山车”行情,此前一路猛涨接连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触及4398美元/盎司 [4] - 价格在冲高后遭遇大幅回调,最低下探至4021美元/盎司,短短两日内跌幅近10% [4] - 自2024年初以来,黄金价格从约2000美元/盎司涨至超过400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一倍 [6] 黄金的长期属性与投资逻辑 - 黄金在财富领域具有特殊地位,其核心作用是保值而非增值,资产增值效果相较于其他投资品(如股市)较为一般 [8][12] - “乱世买黄金”理念深入人心,当前世界局势紧张、存在战争冲突及结构性矛盾,全球范围内掀起黄金投资热潮,印证了这一历史共识 [8][14][16] - 黄金作为人类几千年来的财富储存标准,是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终极财富形式,这种共识在乱世苗头下更加凸显 [12][14][16] 黄金的供需与价值支撑 - 黄金的可开采量有限,而人类社会人口增加、财富不断产生和扩张,总体呈现财富稀释趋势 [18] - 从长期通胀趋势看,黄金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子”,其保值属性突出,短期内很难被替代 [6][18][20] 黄金投资的局限性 - 普通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金额通常有限,即便价格翻倍,收益也仅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难以实现资产的根本性增长 [10] - 与股市中可能出现翻数倍的投资机会相比,黄金的增值潜力存在明显差距 [12]
男子网购50克金条,第二天黄金涨价,物流显示“派送中”时突然被取消,平台回应:被系统拦截了
搜狐财经· 2025-10-22 17:55
事件概述 - 消费者郑先生在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官方首饰旗舰店以45015元总价下单购买一块50克金条,订单状态显示为“派送中”后被平台单方面取消,订单记录被删除 [3][5][6] - 平台客服解释取消原因为“系统检测到购买行为可能超出正常生活消费需求”,但拒绝提供具体的拦截规则 [6] - 当郑先生使用其爱人账号在同一店铺下达相同订单时,订单却顺利发货,显示平台拦截行为存在不一致性 [7] - 平台后续提出提供200元补偿的方案,但被消费者拒绝 [9] 平台运营与合规问题 - 平台在订单付款成功并进入派送阶段后单方面取消订单,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关于电商平台不得随意取消订单的规定 [12] - 平台删除订单记录的行为被法律专家指为销毁证据,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12] - 平台用户协议中关键条款(如第38条第4款)以极小的字体隐藏于冗长文本中,透明度不足 [9] 行业潜在动机分析 - 事件发生当日国际金价上涨,50克金条存在约400元的差价(每克上涨8元),平台取消订单可能出于避免价差损失的商业考量 [12] - 平台宁愿支付200元补偿也要取消订单,被网友解读为一种利润保全策略,因部分消费者可能因怕麻烦而放弃维权 [12] - 该事件引发对电商平台在商品(如贵金属、手机、家电)价格发生有利变动时单方面取消订单的潜在商业模式的担忧 [14][16] 消费者权益与市场影响 - 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共鸣,众多网友分享类似经历,如购买银条、打折耳机等商品后因价格上涨而被“砍单” [9] - 事件暴露出消费者在与电商平台的交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权益可能因平台不透明的规则和操作而受损 [14][16] - 舆论质疑平台“用户至上”承诺的诚意,呼吁平台将规则明确公示,而非采用事后拦截等不透明手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