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1市场体系

搜索文档
干得漂亮,赢得实在!“史上最难荔枝季”广东又赢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5 21:55
广东荔枝产业概况 - 2023年广东荔枝销售160万吨,同比增长10%,荔农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 [1]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超400万亩,覆盖全省90%县区,产量占全国近六成,中国荔枝产量占全球近八成 [4] - 荔枝是广东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市场空间广阔 [4] 2023年销售挑战 - 面临"荔枝大年"价格下跌风险、越南低价荔枝进口竞争、海南荔枝低价传导、疫情后消费疲软四大难题 [6] - 海南"妃子笑"价格跌至3元/斤,接近广东成本价,对广东荔枝定价形成压力 [6] - 被称为"史上最难荔枝季",省农业农村厅曾表示"既信心满满,又忧心忡忡" [5] 市场销售策略 - 采用"12221"市场体系:1个大数据+2支队伍+2个市场+2场活动+1揽子目标 [7] - 大数据平台累计访问142261次,日均1400人,撮合交易26441对,实现精准上市调控 [8] - 组织数百场促销活动,拓展华北/华东/西北市场,与京东、盒马等达成战略合作 [9][11][12] - 开展"南品北上"省际合作,推动荔枝走进上海、杭州、西安等大城市 [9] 科技与品质提升 - 形成先进奉、挂绿、桂味等优质品种矩阵,部分品种均价达50-380元/斤 [13] - 建成田头小站274个,配备冷链车30辆,布局冷库115座,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 [13] - 荔枝24小时直达主要城市,出口基地超3万亩,出口量占全国60.8% [13][16] 电商与海外拓展 - 茂名荔枝电商销售额23.46亿元(+9%),3600家电商参与直播带货 [14] - 整棵荔枝定制31884棵(1594吨),价格较传统销售高30%以上 [14] - 2023年二季度广东鲜荔枝出口7014.5吨(+66.7%),出口额1.39亿元(+47.9%) [16] - 成立中荔农业集团,建设50个出口基地,打造完整荔枝产业链 [16] 经济效益分析 - 汕头雷岭农户10亩荔枝实现利润7.5万元,均价6元/斤 [1] - 全省荔枝平均售价5元/斤,扣除成本2.5元/斤,总利润达80亿元 [17]
东方爱情果,四进上海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7:50
广东荔枝四进上海的市场策略 - 采用"12221"市场体系打法:一个大数据锚定上海高端市场价值,两支队伍推动粤沪供应商合作,两个市场实现产销衔接,两场活动提升营销声量[1] - 分四阶段立体攻势:5月早熟品种抢滩,6月中熟品类巩固份额,6月17日成立"上海荔友会",7月晚熟珍品压轴登场[5][8] - 实现从产品铺货到品牌价值塑造的跨越:从"卖产品"到"树品牌",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10] 上海高端水果市场特征 - 消费能级突出:以全国1.76%人口消化5%水果总量,人均消耗达全国均值两倍[5] - 高端水果接纳度高: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40.19亿元,消费力全国首位[5] - 荔枝消费特性:占比4.2%但客单价和复购率居全国前列,是检验农产品溢价能力的核心阵地[5] 营销创新与成果 - "媒体+"赋能战略:粤沪宣传部门协同构建传播矩阵,打造"东方爱情果"文化IP[2][11] - 渠道深度渗透:通过辉展市场等核心平台触达长三角高净值群体,实现礼盒定制和品牌化包装[6] - 销售成果显著:茂名荔枝定制销售金额超17亿元,价格比传统渠道高20%,60%订单来自长三角[10] 品种与阶段策略 - 早熟阶段:5月13日白糖罂、妃子笑抢占先机,吸引40家采购商[8] - 中熟阶段:6月10日桂味、糯米糍携深加工产品丰富矩阵[8] - 晚熟阶段:7月2日冰荔、仙进奉等珍品强化高端定位[8] 行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成立"上海荔友会":20余家采购商现场签约,建立常态化产销平台[8] - 辉展市场关键作用:华东最大进口水果集散地加速布局国产精品,成为广东荔枝明星单品[6] - 产销联动机制:采购商从"试探性下单"变为"主动锁量",实现供应从初夏延续到盛夏[9]
“九”久为功,“粤字号”农业品牌为何历久弥新?| 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05-10 08:36
广东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历程 - 2014年广东发起农业名牌建设号召,同年开展"舌尖上的幸福"品牌评选活动 [3][4][5][6] - 2015年全国品牌价值超50亿元农业企业达14家,前100名区域公共品牌总价值3228亿元 [8][9] - 201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成为品牌农业节日 [10] - 2024年广东培育近30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24][66][67] 品牌建设核心策略 - "地理标志+老字号"模式:茂名白糖罂荔枝品牌价值显著,带动5000万元电商订单 [16][17][18][19] - "12221"市场体系:徐闻菠萝收购价从0.25元/斤提升至1.8-2.5元/斤,2024年预计产量超70万吨 [39][40][41][42][43][44][55][56] - 政府引导+媒体平台服务模式: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标准化路径 [60][61] 标杆案例与成效 - 徐闻菠萝:通过"菠萝在线寻马可"等营销活动打开国际市场,种植面积35万亩 [52][55][56] - 清远鸡:覆盖22个省及港澳地区,入驻2000余家商超及1800家农贸市场 [83][84] - 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超700亿元,九年蝉联全国第一 [72][73] - 南京盐水鸭:带动95亿元三产融合产值,从业人员超5万人 [115][117]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地域品牌到价值品牌:茂名罗非鱼通过电商解决关税压力,实现订单突破 [33][34] - 从产品品牌到产业品牌:天农集团建立种养加工全产业链,温氏股份冠名高铁推广土鸡 [80][81][92][93] - 从国内品牌到国际品牌: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吸引全球3400万人次参会 [101][102][105] 现存挑战 - 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区域品牌重申报轻运营 [110] - 标准化不足,产后加工与冷链环节薄弱 [111] - 缺乏年轻化国际化表达,仅荔枝形成全国影响力 [108][109] 他省经验借鉴 - 江苏模式:15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建立双年竞赛机制 [113][114][119][120] - 重庆荣昌:通过网红营销开发卤鹅文创产品,实现"一只鹅带火一座城" [1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