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双平台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东鹏特饮冲刺港股,谁与「广东富豪」共享资本盛宴?
36氪· 2025-10-11 17:10
公司发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饮料龙头企业,历史可追溯至1987年[11],2021年于上交所上市,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1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40.62%;净利润达33.64亿元,同比增长63%[19]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公司股价报收311.68元/股,市值达1620.8亿元[6][16] - 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按销量计,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20] 核心产品与业务表现 - 能量饮料是核心产品,2024年贡献营收133.0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4%[20] - 核心单品“东鹏特饮”500ml瓶装的零售额在2024年中国软饮料市场中位列第二[20] - 公司产品定位“平价能量饮料”,主打2-3元定价,仅为红牛一半,采用PET塑料瓶包装以降低成本[13] - 2013年启用“累了困了,东鹏特饮”广告语并邀请谢霆锋代言,2016年借红牛内斗机会扩大市场份额,销售额从6000万增长至2019年的21亿元[14][15] 多元化战略与第二增长曲线 - 公司推出多款新产品以拓展产品线,包括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咖啡饮料“东鹏大咖”等[22] - 其他饮料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3.3%提升至2024年的6.5%[23] - 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增势迅猛,年营收从2023年的3.9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4.95亿元,占比从3.5%提升至9.4%[23] - 至2025年上半年,“东鹏补水啦”占比已高达13.9%,超过其他所有饮料品类占比之和(8.2%),确立第二大单品地位[23] - “东鹏补水啦”定价为7.21元/L,显著低于宝矿力、外星人等竞品10元/L的定价[26] 营销策略与市场投入 - 公司通过平面广告、电梯屏、影视剧植入、赞助亚运会及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推广[29] - 2022至2024年,公司经销及销售费用由14.49亿元攀升至26.81亿元,但占总营收比例从17.1%微降至16.9%[30] - 为刺激消费,公司推出“扫码赢红包”、“一元乐享”等促销活动以增强消费者粘性[30] - 2019年11月,公司创始人表示有1.17亿个IP号扫过微信红包[31] 产品争议与消费者反馈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黑猫投诉平台针对公司的投诉达1223条,主要涉及兑奖无效、虚假宣传和复杂兑奖规则[31] - 消费者投诉“一元乐享”活动中奖瓶盖商户扫码显示无效或商户拒绝兑奖,“扫码赢红包”活动规则复杂且存在中奖状态异常问题[32][33] - 第三方检测显示,公司500ml装产品含糖量达66.5g,相当于14.6颗方糖,在12款功能饮料中含糖量最高,被指为“糖分刺客”[35] - 产品牛磺酸含量为每100g含53.2mg,不到红牛的三分之一[37]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实控人林木勤持股49.74%,其兄弟林木港、侄子林戴钦、儿子林煜鹏(通过鲲鹏投资)等家族成员合计持有显著股份[39] - 2023年限售股解禁后,包括鲲鹏投资、君正投资在内的多名股东及董监高启动减持计划[7][39] -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施66亿元现金分红,林木勤通过分红获得约32.83亿元[7][43] - 君正投资自2022年起多次减持,累计套现约33.71亿元;2025年2月,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716.9万股,按当时股价预计套现约22亿元[42] 港股上市计划与国际化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谋求“A+H”双平台布局,计划募资约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23亿元),主要投向海外扩张与研发[5][45] - 此前公司曾在2022年计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但计划搁浅[18] - 若港股上市顺利,林氏家族与鲲鹏投资、君正投资等机构有望迎来新一轮资本盛宴[8][46]
新奥股份递交H股介绍上市申请,释放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A+H双平台布局落地
格隆汇APP· 2025-06-16 16:05
公司资本运作 - 新奥股份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介绍上市申请材料 标志着"A+H"双平台资本架构迈出实质性一步 [1]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能香港完成对新奥能源的私有化 同时推动新奥股份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相关方案已获A股股东大会高票审议通过 [1] - 此次跨境资本运作是公司贯彻《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重要实践 旨在通过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增强天然气产业链的协同效能与全球竞争力 [1]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 交易完成后新奥能源将成为新奥股份全资子公司 依托其覆盖3100万家庭和27万企业客户的分销网络 与舟山LNG接收站(2025年三期投产后处理能力达1000万吨/年)等上游资源实现高效联动 [3] - 此举将实现气源与终端市场的直接对接 提升接收站利用率 优化资源配置 有效降低中间流通成本 构建覆盖气源 储运 中转 分销与零售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格局 [3] 双平台战略优势 - 借助"A+H"双平台构架 公司将优化治理结构 提升决策效率和运营灵活性 增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风险管控能力 [3] - 通过拓宽融资渠道 吸引国际资本支持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H股平台重新构建后有望提升业务运作灵活性 为海外业务拓展提供更有利的制度与资本支撑 [3] - 采用"私有化+介绍上市"创新模式 契合国家推动产业整合及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 充分发挥香港市场的国际资本枢纽作用 [4] 未来发展前景 - 若流程顺利推进 公司将实现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深度协同 构建A+H境内外双平台整合 提升资源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 [4] - 此举将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丰富投资者结构 提升市场影响力 为公司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