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 交易

搜索文档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611
中泰国际· 2025-06-11 11:03
港股市场 - 6月10日,恒生指数微跌19点或0.1%,收报24,162点,恒生科指下跌0.8%,收报5,392点,大市成交金额2,503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75.9亿港元[1] - AH溢价指数回落至130.5,处于三年内8.8%分位数低位,考虑股息税后约为125,H股上行空间不大,恒指短期或挑战年内高点24,874点,但经济基本面弱复苏,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或成潜在利空[2] - 消费板块中,新消费个股回落,泡泡玛特再提振3.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9%,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欠缺方向,铀矿股和火电股上升[1][3][4] 房地产市场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142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8.1%,环比下跌33.3%,不同类别城市皆同比下跌[5] - 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仅北京同比增幅改善,商品房存销比整体环比上升,土地成交量同比跌幅扩大[6][7][8] - 6月4日公布20个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的大城市名单,上周内房港股落后大市0.8个百分点[9][10] 其他市场 - 港股短期低估值、高增长潜力的恒生科指或有较好表现,“新消费”半新股建议趁高获利离场[13] - 美股估值高,盈利上修动能不足,再做多或加仓性价比不足,侧重防御性板块[14] - 美债长端利率预计逐步回落,短期10年期债息维持4.3%-4.8%高位震荡,4.5%以上区域配置性价比凸显[15] - 美元指数短期维持98.5-99.5区间震荡,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大概率在7.20中枢双向波动[15][16]
弘则医药- 为什么我们认为创新药还没有见顶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 - **公司**:弘则医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BCB、Simat、联合健康、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辉瑞、Adocia、Cioa、ACMO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市场风险 - **临床数据风险**:2025 年临床数据确定性提升,但肿瘤领域双抗加 ADC 替代 PD - 1 抑制剂加化疗,若代表大类临床数据不佳,将影响创新药市场[1][2] - **生物类似物集采政策风险**:政策落地有风险,若价格控制严格市场或负面反应,但专家预计 2025 年落地难,价格或优于预期[1][2] - **商保目录进展风险**:商保目录进展缓慢,若上半年至下半年无明确进展,市场会认为落地困难,影响企业估值[1][2] - **国内第十一批集采政策风险**:2024 年第十批集采价格引发舆论风波,2025 年第十一批集采预计优化,更严格概率低,或缓解市场担忧[1][2] 海外政策影响 - **美国医保基金使用规范法案**:影响患者疾病认定,使创新药品种分化,利好孤儿药、利空其他品种,影响 Biomarker 检测;通过概率看似不高,若通过影响美国创新药定价,或使美国企业购买中国管线产品;还涉及费用分摊,影响疾病检出率和 Biomarker 检测范围,对明确诊断肿瘤疾病影响小,不明确诊断疾病影响大[1][3][4] - **美国降药价政策**:特朗普曾表示降药价 30 - 80%,虽暂无进一步消息,但未来仍可能出台政策影响中国企业[3] - **关税及 232 法案**:4 月初讨论引发担忧,目前无进一步消息,需关注美国政策变化[3] - **美丽信法案**:5 月底通过众议院投票,预计 7 月 4 日前参议院投票,涉及医保改革,若通过将削减超 3000 亿预算,严格患者资格认定,影响美股标的和医药行业[3] PBM 责任制改革影响 - 可能削减利益集团致美国整体药价下降,预计降幅 30%,对创新药出海或许利好,但对创新药影响尚不确定[5] 创新药市场情况 - **泡沫化现象**:部分单产品 BD 预期高且缺乏其他创新管线的公司泡沫化风险大,有多条管线的公司风险相对较低[8] - **行业发展**:未出现严重泡沫化,信达、恒瑞等龙头公司一期管线未被高估;近期 ASCO 会议信达 363 数据惊艳,大型 BD 交易增强市场对 PD - 1/BGF 双抗成药性认可,开启肿瘤治疗新周期[11][12] - **中国企业地位**:从五年前跟随转变为现在引领全球肿瘤治疗领域,双抗和 ADC 方面中国企业领先,主流临床品种多为中国研发[13] - **涨幅原因**:起点低,市场挖掘产品临床意义和潜力;2025 年初至当下海外 MNC 支付 91 亿美元首付款,预计下半年至少 90 亿美元[14] - **与 2017 年对比**:2017 年以国内市场为主,当前国内企业引领全球研发,能进行分子、靶点、结构优化和联合用药创新[16] 下半年催化剂 - 持续大规模 BD 交易,海外 MNC 资金充足且面临专利悬崖问题;多个重要会议发布临床数据;头部药企中报大产品销售可能超预期[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多数 PBM 公司股价表现良好,联合健康因自身问题股价不佳,2024 年下半年 PBM 公司股价下跌,2025 年有所回升[6] - 美股市场通常不对一期临床试验估值,避免泡沫化但可能错失早期投资机会,国内上一轮创新药浪潮对早期项目有更多物质奖励[19] - 港股估值高于美股,因港股资产有稀缺性,处于强烈 BD 预期阶段,但并非所有港股公司估值都高[18] - 2025 年百济神州在科创板或港股涨幅约 50%,长期若推出优质产品且市场情绪好,一期临床试验估值将提升,美股估值为 A 股和 H 股提供参考锚[20] - 恒瑞医药研发管线丰富全球排名前十,价值未充分挖掘,若推出重磅新药市值有望提升,目前市值约 3000 亿人民币,行业上涨有望跟随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