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3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发布L3商用方案后,嬴彻、智加们的日子还好不好过?
雷峰网· 2025-05-29 16:14
" 华为等巨头的进入,让暗淡的干线物流无人重卡行业更加拥挤。 " 作者丨李雨晨 编辑丨林觉民 近期,雷峰网了解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正在加大控股自动驾驶公司智加科技的管理力度。2024年智 加科技全年处于净亏损状态,满帮集团会继续追加投资。 2024年底,智加科技宣布完成行业首个仓到仓全无人驾驶运营测试。此次全无人化测试从湖北省黄石市某 大型电商物流园出发,途经复杂城区与多车道高速,最终抵达货运机场内的大型仓储中心。 智加科技是干线物流的明星企业,成立于2016年。2018年11月底,智加科技就宣布获得了全国首张营运 货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并且在2023年底在中国首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苏台高速S17上完成了全球首 次示范运营。 抛开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难度和改造成本,干线物流在运输调度体系与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 很好解决。 编队形式是干线物流比较亮眼的形式之一,但这对于整个运载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常情况下,1+N 的编队形式会有更高的效率,但是1+N满足不了干线自动驾驶"对开"(从A地到B地再到A地)的时效性要 求。 "从北京到上海1200多公里。货物装满一车,但还有货物没到,装满的这辆车要 ...
L3真伪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4 09:29
L3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岚图推出L3自动驾驶架构 广汽集团宣布2024年四季度量产首款L3乘用车 华为发布高速公路L3商用解决方案 [2] - 2025年被舆论视为L3商业化元年 但消费者期待与技术现实存在差距 [2] - 3月18日广汽发布"星灵智行"品牌 奇瑞推出"猎鹰智驾"系统(2026年量产) 极氪发布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 [3] 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 - L3需满足200TOPS算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融合感知+制动/转向冗余系统 [7] - 设计运行域(ODD)限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封闭园区 时速上限120km(高速)或60km(拥堵) [7] -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L3公开道路行驶法规 仅北京/武汉等地允许特定道路测试 [6]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争议 - 小米SU7事故后消费者对L2感知能力不足产生警惕 L3需具备短期预测能力 [2] - 部分车企宣传L2+++近似L3 但实际界限模糊 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6] - 行业专家建议参照主管部门法规标准判断L3合规性 警惕"全域自动驾驶"虚假宣传 [7] 责任认定与伦理困境 - L3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系统主导时车企担责 用户强行干预除外 [7] - 德国规定符合ODD场景车企担责 中国现行法规未明确"机器责任"划分 [9] - "规则刺客"场景下L3面临伦理抉择 算法需预设保护乘客或行人的优先规则 [10] 行业发展路径 - 崔东树提出短期聚焦L3量产+车联网建设 中期实现城市NOA导航 长期目标2035年完全自动驾驶 [4] - 安庆衡强调自动驾驶需规范发展 反对车企利用消费者车辆进行未经验证的智驾测试 [10] - 行业竞争从传统制造转向"移动智能终端" 需重构技术+生态+用户的协同创新模式 [4]
港股概念追踪|2025年是L3自动驾驶开启的元年 智驾相关产业链发展进入快车道(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4:03
4月22日,在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并行业首发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靳玉志判断称,2025年会具备L3商用能力。 靳玉志曾预测,2025年将是L3自动驾驶开启的元年,是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关键节点,将逐步开 启商用,从L2+到L3,从概念走向现实。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表示,2025年的城区智驾辅助搭载量将接近400万辆。未来3 年内城区智驾辅助的搭载量将超2700万辆。 Canalys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将达62%,较2024年显著提升,高速 NOA与城市NOA分别达到10.8%和9.9%。预计2027–2028年,城市NOA增速将反超高速NOA ,市场结 构快速演变,将重塑SoC竞争格局。 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分会发布2025年2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2025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 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3%,16万以下市场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随着技术成熟以及相关 法规逐渐完善,一方面智驾在向低价市场渗透,另一方面车企也逐渐开始布局 ...
央企重组、反无序竞争,主管部门在百人会上透露了哪些管理思路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30 23:27
撰文 / 钱亚光 设计 / shelly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再创新高,达到了1770.7万辆,同比增长了24%,新能源汽车在世界的渗透率达到了19.3%。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 保持着高速增长,去年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产销量超过60%,市场渗透率达到40.9%。 在这样大好形势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 备,再一次明确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他还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中央企业迎难而上,加力加速提质升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努力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是着力创新引领,提升产业竞争力,夯实电动化根基。 3月28-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 长苗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 黄学农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