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业务

搜索文档
中国最大忽悠,再次震惊全球
36氪· 2025-07-21 16:13
贾跃亭与法拉第未来(FF)最新动态 - FF近期签订1.05亿美元(约7.5亿元人民币)融资协议 成立十一年累计融资超50亿美元 [4] - 公司推出新款"FX Super One"车型 定位AI-MPV 搭载激光雷达 宣称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 [5] - 已签署100台FX定金协议 To B付费预订单总量超4100台 [5] 商业模式转型 - 从To C转向To B市场 规避新能源乘用车激烈竞争 [6] - 目标客户包括合作伙伴/租车公司/直播电商MCN机构/房产经纪公司四类群体 [8] - 计划7月23日在美国国会山俱乐部举行汽车产业交流会 探讨关税/补贴等政策议题 [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新能源To C市场由比亚迪与特斯拉主导 合计市占率超35% [6] - 中国头部车企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市占率超50% [6]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1.9% 行业价格战加速洗牌 [6] 战略布局 - 提出"中美汽车桥梁"概念 试图改变美国新能源产业闭塞现状 [10] - 计划利用中国产业链经验革新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 [11] - 美国资本对新能源态度分化 传统财团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 [11] 财务与法律状况 - 贾跃亭中国境内剩余债务约140亿元 较乐视暴雷时340亿元已偿还部分 [12] - 收到SEC"韦尔斯通知" 被指控违反联邦证券法反欺诈条款 [13] - 通过个人破产重组及FF股权安排化解美国境内债务 [12]
美的方洪波: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并不害怕小米
观察者网· 2025-06-03 20:5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家电市场进入高度竞争红海阶段,头部企业加速出海和转型升级,同时进行内部裁员优化,美的、海尔、海信等巨头年内均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 [1] - 行业新玩家如小米通过下沉市场快速扩张,完成"小米之家开遍每个县城"目标,抢占大量份额;石头科技、追觅等跨界企业也大举进军传统家电领域 [1] - 行业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市场增长停滞,竞争陷入同质化消耗战,新入局者战略上已处于劣势 [3] 头部企业战略调整 -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认为家电行业难以诞生伟大或高科技企业,公司正通过业务模式变革和高端化转型延缓下滑速度,为发展To B业务争取时间窗口 [4][5] - 美的将医疗和机器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医疗板块目标500亿元营收,聚焦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替代;机器人领域全面布局工业、医疗手术和家庭机器人 [5] -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突破口,美的海外收入仅1000多亿元,而全球家电市场规模达4万亿元,公司通过23个海外工厂布局实现区域化生产 [6][7] 海外市场拓展 - 美的美国方向产品占比仅6%,但6月底前可实现95%对美产品在中国外生产,利用多地供应链优势承接转移订单 [7] - 公司推行"OBM优先"战略,已在部分国家做到市场份额前三,OBM业务毛利率较OEM高5-10个百分点,但当前仍处投入期 [8] - 全球家电行业集中度高,主要玩家仅西门子、博世、LG、三星等少数国际品牌,美的认为自身海外成长空间巨大 [7] 新老玩家动态 - 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快速占领下沉市场,与美的形成"相互学习"的竞合关系,雷军公开回应称双方将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4] - 跨界企业如石头科技布局洗烘一体机,追觅推出空调、冰箱等多品类产品,加剧传统家电领域竞争 [1] - 行业头部企业普遍缺乏技术护城河,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建立如国际巨头的品牌优势 [4]
炮轰董明珠,挥手大裁员:“铁血掌门”方洪波AB面
商业洞察· 2025-05-12 17:12
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在方洪波领导下已超越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营收突破4000亿,但面临国内家电市场内卷、高端化不足、智能化短板等挑战 [2][3][6][8] - 公司通过"买买买"策略拓展海外和To B业务,但自有品牌占比低且To B业务增速放缓,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7][18][19][20] - 方洪波管理风格兼具人情味与铁血手段,近期推动反内卷改革同时进行人员优化,反映其效率优先的核心逻辑 [23][24][25][26][27] 国内业务现状 - 2019-2024年国内营收从1614亿增至2381亿,年均增速8%,占总营收60%且贡献6成毛利 [8] - 2024H1白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3.6%,零售额下滑7%,行业整体停滞 [8] - 国补政策刺激下2025Q1营收达1284.28亿同比增20%,但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8][9] -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占比65%超2000亿,但面临华为/小米等跨界竞争和高端化不足 [11][12] 高端化与智能化短板 - 高端品牌COLMO市场份额仅为卡萨帝1/4,促销频率达后者2倍损害品牌调性 [12] - 毛利率26.2%低于海尔(31.3%)和格力(32.4%),反映产品溢价能力弱 [12] - 智能家居缺乏核心连接设备,生态互联性弱于小米/华为,场景吸引力不足 [13]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但自有品牌占比不足40%,距2025年50%目标差距大 [17][18] - OEM模式仍占海外收入60%,收购东芝/Clivet等品牌短期提振但自主建设滞后 [18] - 海外建立20+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员工超3.5万人 [17] To B业务表现 - 2024年To B营收1045亿占比25.5%,增速6.87%低于整体且毛利率下滑0.68% [20] - 机器人业务自收购库卡后收入波动,2017-2020年从34.79亿欧元降至25.73亿欧元 [19][20] - 并购逻辑聚焦热点领域,如库卡机器人/合康新能新能源等,但协同效应待验证 [19] 管理层动态 - 方洪波透露已有6-7位接班人候选,但未公开具体人选 [2] - 2025年推行"反内卷"政策,禁止形式主义加班同时进行业务收缩和人员优化 [24][25][26] - 母公司员工4年减少60%(2351→947人),子公司员工增20%(16.3万→19.7万) [26] - 提出"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品类"等改革方向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