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MO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家电出海:不高端,就出局
芯世相· 2025-05-29 15:03
中国家电行业2024年财报表现 - 美的2024年营收4091亿元,同比增长9.5%,是唯一营收超4000亿的企业[3] - 海尔和TCL营收均接近3000亿元,海信营收1513亿同比增长8.7%[4] - 五大家电巨头中仅格力营收下滑7.31%,其余四家增长均超7%[6] 行业增长趋势 - 白电市场增速趋缓,黑电高端化与智能化成为增长引擎[7] - 海外市场贡献率显著提升,企业普遍采用OBM自有品牌战略[7] - 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零售额9071亿,同比增长6.4%[9] 美的全球化与高端化战略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规模超200亿美元[12] - OBM自有品牌业务占智能家居海外收入40%[12] - 双高端品牌COLMO+东芝零售额同比增长超20%[11] - 全球44个生产基地中23个位于海外,本地化交付周期缩短20%[13][14] 海尔并购整合与高端布局 - 卡萨帝品牌连续8年稳居高端家电TOP1,部分产品单价达行业2倍[16] - 通过并购形成七大品牌集群,北美市场80%产品本地生产[15][18] - 三翼鸟场景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额86亿,同比增长10%[21] TCL与海信的大屏战略 - TCL 2025年Q1全球电视出货量651万台,75吋以上产品增长100.5%[23] - 海信视像海外LED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96%,98吋产品增长399%[26] - 两家公司均通过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27] 中国家电全球竞争力 - 2023年中国白电产能占全球65.5%,核心部件压缩机占95%[30] - 海尔大型家电零售量全球第一,海信激光电视份额65.8%[30] - 2024年前三季度对拉美出口增长33.5%,非洲增长14%[29]
海信家电20250522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 - 公司:海信家电、格力、美的、海尔、大金、卡萨帝、小米、日立、约克、科龙、容声、Funcom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表现与市场趋势 - 二季度经营状况改善,内销利润有支撑,高端品牌 COLMO 和新风空调表现良好,大宗原材料成本稳定;外销美国订单恢复正常,欧洲有库存压力但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新兴市场一季度增速超 20%,预计二季度及全年保持快速增长 [2] - 618 期间线上价格竞争激烈,低端机型主导价格竞争,高端品牌表现良好,国补资金到位情况预计二季度改善 [3] - 高线城市家电需求疲软,受国补政策透支影响严重,线上渠道价格竞争激烈,各品牌采取多品牌策略或推出流量机型应对,长期产品质量和耐用性是关键 [4] - 海外市场拓展趋势明确,自主品牌份额提升是关键,海外利润率预计每年改善 0.5 个百分点,公司经营质量有望改善至微利,但汽车零部件行业压力较大 [4] 市场策略与布局 - 美国市场按正常节奏出货,欧洲市场增速预期中个位数以上,新兴市场如东盟、中东非、南美洲增速不会放缓,因市场空间大且外资品牌份额可争取 [5] - 布局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海外通过轻商渠道拓展产品类型,国内多联机制造能力领先,水机业务自研技术处于行业前列,长沙中央空调水机基地年底投产助力业务发展 [6] - 调整中央空调战略重心,日立定位高端市场争夺大金份额,海信在公建和新基建领域拓展,一季度海信增长 8%,日立降幅收窄 [7] - 618 期间优化销售结构,利用国补政策支持,推进高端化战略,迭代细分品类新产品,科龙推出商用和中央空调产品应对竞争 [2][10][11] 盈利预期与影响因素 - 今年希望经营质量进一步改善至微利,利润率预计零点几个百分点,收入基于订单结构优化略有增长,但汽车零部件行业压力大压缩增长和利润空间 [15] - 欧洲地区短期库存压力对盈利端改善趋势影响有限,通过规模效应和销售结构改善,利润率预计持续改善 [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代工利润率较高,不比国内低甚至更高,自主品牌建设投入期长,需研究当地消费者偏好实现本地化,青岛海尔、海信自主品牌影响力逐步积累,每年海外利润率改善 0.5 个百分点左右 [9] - 世俱杯在美国举办,公司借助该 IP 强化国内营销,618 期间推出体育营销属性产品,五六月份结合天气和消费场景重点投入资源提升内销表现 [11] - 小米加入使线上渠道价格竞争激烈,各品牌采取多品牌策略或推出流量机型应对,推动了一些技术创新,中央空调领域小米新品安装属性强、价格敏感度低,需长时间建设相关能力和渠道 [13] - 公司主要经营方向不变,集团董事会变更引入外部资源助力目标实现,与美的战略合作可能拓宽纵向整合 [14][15] - 东南亚及东盟区市场成长性快的驱动力是当地需求增长、普及度提升和公司抢占份额,中长期增长潜力大且有确定性 [16] - 海外新兴市场虽面临 Beta 风险,但公司自身属性 Alpha 能支撑增长,因外资品牌占据大部分份额,市场空间大 [18]
2025中国家电出海:不高端,就出局
36氪· 2025-05-13 19:54
中国家电四巨头2024年财报表现 - 美的2024年全年营收4091亿元,同比增长9.5%,是唯一营收超4000亿的企业[1] - 海尔和TCL营收均接近3000亿元,海信营收1513亿同比增长8.7%[1] - 格力2024全年营收1900亿,同比下滑7.31%,是五大家电巨头中唯一负增长企业[3] - 中国家电白电市场增速趋缓,黑电高端化与智能化成为增长引擎[3] 海外市场表现 - 美的海外营收1690.34亿元,占比41.32%,同比增长12.01%[4] - 海尔智家海外营收1439.14亿元,占比50.32%,同比增长5.43%[4] - 海信家电海外营收356.29亿元,同比增长28%,占比38.42%[4] - TCL智家海外营收134.95亿元,同比增长31.82%,占比高达73.5%[4] - 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战略以OBM(自有品牌制造)为主[3] 美的集团战略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8.0%[7] - 海外电商销售同比增长超50%,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规模超200亿美元[8] - 高端品牌COLMO+东芝整体零售额同比增长超20%[7] - 2024年研发费用162亿元,同比增长11.3%[9] - 全球拥有44个主要生产基地,其中23个位于海外[9] - 自有品牌在亚马逊60个细分品类进入销售前三[11] 海尔智家战略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91.2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15%[12] - 卡萨帝品牌连续8年稳居高端家电TOP1,冰箱、洗衣机单价为行业2.2倍[13] - 80%美国销售产品在北美生产,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12] - 通过并购形成七大高端品牌集群(海尔、卡萨帝、GE Appliances等)[16] - 三翼鸟场景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额86亿,同比增长10%[17] TCL与海信表现 - TCL电子2025年Q1全球电视出货量651万台,同比增长11.4%,销售额增22.3%[19] - TCL75吋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在亚太、拉美、中东非市场同比增100.5%[19] - 海信视像2024年营收585.3亿元,同比增长9.17%,海外LED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96%[22] - 海信家电2024年营收927.46亿元,同比增长8.35%,海外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8%[22] - 两家公司均聚焦"高端+大屏"战略,营销手法趋同[24] 中国家电行业全球地位 - 2023年中国"传统白电"产能近6亿台,占全球65.5%[26] - 白电核心部件压缩机和电机分别占全球市场95%和87%[26] - 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26] - 海信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达65.8%,连续6年全球第一[26]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白电对亚洲出口3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5] - 对拉丁美洲出口9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5%[25] - 对非洲出口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0%[25]
炮轰董明珠,挥手大裁员:“铁血掌门”方洪波AB面
商业洞察· 2025-05-12 17:12
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在方洪波领导下已超越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营收突破4000亿,但面临国内家电市场内卷、高端化不足、智能化短板等挑战 [2][3][6][8] - 公司通过"买买买"策略拓展海外和To B业务,但自有品牌占比低且To B业务增速放缓,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7][18][19][20] - 方洪波管理风格兼具人情味与铁血手段,近期推动反内卷改革同时进行人员优化,反映其效率优先的核心逻辑 [23][24][25][26][27] 国内业务现状 - 2019-2024年国内营收从1614亿增至2381亿,年均增速8%,占总营收60%且贡献6成毛利 [8] - 2024H1白电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3.6%,零售额下滑7%,行业整体停滞 [8] - 国补政策刺激下2025Q1营收达1284.28亿同比增20%,但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8][9] -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占比65%超2000亿,但面临华为/小米等跨界竞争和高端化不足 [11][12] 高端化与智能化短板 - 高端品牌COLMO市场份额仅为卡萨帝1/4,促销频率达后者2倍损害品牌调性 [12] - 毛利率26.2%低于海尔(31.3%)和格力(32.4%),反映产品溢价能力弱 [12] - 智能家居缺乏核心连接设备,生态互联性弱于小米/华为,场景吸引力不足 [13]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但自有品牌占比不足40%,距2025年50%目标差距大 [17][18] - OEM模式仍占海外收入60%,收购东芝/Clivet等品牌短期提振但自主建设滞后 [18] - 海外建立20+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员工超3.5万人 [17] To B业务表现 - 2024年To B营收1045亿占比25.5%,增速6.87%低于整体且毛利率下滑0.68% [20] - 机器人业务自收购库卡后收入波动,2017-2020年从34.79亿欧元降至25.73亿欧元 [19][20] - 并购逻辑聚焦热点领域,如库卡机器人/合康新能新能源等,但协同效应待验证 [19] 管理层动态 - 方洪波透露已有6-7位接班人候选,但未公开具体人选 [2] - 2025年推行"反内卷"政策,禁止形式主义加班同时进行业务收缩和人员优化 [24][25][26] - 母公司员工4年减少60%(2351→947人),子公司员工增20%(16.3万→19.7万) [26] - 提出"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品类"等改革方向 [27]
美的集团(000333):2024Q4业绩双位数增长,海外加速,高分红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 2025-03-31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端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深化、海外需求回暖,叠加原材料价格趋稳,白电龙头盈利弹性释放可期;公司端美的C端高端化与B端全球化双轮驱动,新能源、楼宇科技等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票数据 - 总股本/流通为76.6/68.97亿股,总市值/流通为5888.52/530亿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83.67/58.9元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4090.84亿元(同比+9.47%),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14.29%),扣非归母净利润357.41亿元(同比+8.39%);2024Q4公司总营收887.34亿元(同比+9.10%),归母净利润68.38亿元(同比+13.92%),扣非归母净利润53.65亿元(同比-12.55%) [4] 收入端情况 - 分业务来看,2024年智能家居业务收入2695.32亿元(同比+9.41%),COLMO与东芝双高端品牌零售额同比+45%;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36.10亿元(同比+20.58%);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4.70亿元(同比+9.86%);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87.01亿元(同比-7.58%) [5] - 分销售模式来看,2024年公司线上/线下营收分别为856.22/3215.27亿元,分别同比+10.72%/+9.10% [6] - 分区域来看,2024年公司国内/海外收入分别为2381.15/1690.34亿元,分别同比+7.68%/+12.01% [6] 盈利端情况 - 毛利率方面,2024Q4公司毛利率25.20%(同比-3.62pct),2024全年制造业毛利率28.24%(调整口径后同比+0.75pct) [6] - 净利率方面,2024Q4公司净利率7.49%(同比+0.75pct) [6] - 费用端方面,2024Q4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55/4.67/5.44/-0.39%,(按调整口径)分别同比+0.43/-0.42/-0.18/+1.58pct [6] 分红及持股计划情况 - 分红方案为拟以76.32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35元(含税),分红总额267.12亿元,分红比例69.3% [7] - 持股计划为发布2025年A股持股计划(草案),覆盖601名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13.31亿元,受让价格76.67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 - 2027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8%,2028年不低于17.5% [7] - A股回购计划为拟以不超过100元/股回购50 - 100亿元 [7] 科技及全球化情况 - 科技领先,2024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超1.1万件,新增参与制订或修订技术标准230项,AI大模型“美言”赋能全屋智能交互 [9] - 全球化布局,H股成功上市构建“A+H”双融资平台,在多个海外市场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拥有约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 [9]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指标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409,084 | 443,557 | 474,924 | 507,140 |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9.47% | 8.43% | 7.07% | 6.78% | | 归母净利(百万元) | 38,537 | 42,901 | 46,960 | 50,453 | | 净利润增长率(%) | 14.29% | 11.32% | 9.46% | 7.44% | | 摊薄每股收益(元) | 5.44 | 5.60 | 6.13 | 6.59 | | 市盈率(PE) | 13.83 | 13.73 | 12.54 | 11.67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