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水
搜索文档
“西藏水资源”再度更名,“5100”名称回归能否带动扭亏?
搜狐财经· 2025-10-14 14:5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拟将名称由“西藏水资源有限公司”更改为“5100藏冰川有限公司”,旨在向市场提供更稳健的企业形象和身份,有利于未来业务发展 [2] - 此次更名将产品名称“5100”重新纳入公司名称,意在统一品牌传播口径,提升传播效率,并聚焦核心水业务以构建长效品牌营销机制 [1][3] - 公司历史上曾于2015年更名去掉“5100”,以反映产品系列多元化扩张,此次再度聚焦“5100”凸显其急需水业务成长 [2][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2022年亏损1.02亿元,2023年亏损3.53亿元,2024年亏损5.74亿元,合计亏损超10亿元 [6] - 2024年公司总营收为2.26亿元,较2017年顶点9.32亿元大幅下滑,啤酒业务收入1.37亿元占总收入60.82%,但销量同比下降35.4%,收入同比下降38.5% [3][6] - 2024年水业务收入为8752.2万元,占总收入38.76%,毛利率为17.40%,虽销量同比增长6.8%,收入同比增长1%,但部分渠道销量下降 [3] 业务发展历程与渠道合作 - 公司核心产品5100冰川矿泉水早期依赖中国铁路总公司订单,2010年至2013年其销售额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0.5%、62%、47%、41% [4] - 为降低渠道依赖,公司于2014年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易捷·卓玛泉”并在其2.3万家易捷便利店销售,中石化收购高原天然水公司4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5] - 公司于2021年以4.65亿元收购山南雅拉香布公司31%股权,使其产品得以通过超过2万家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销售 [6] 市场竞争与产品定位 - 公司主打产品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在电商平台售价缺乏竞争力,330ml×24瓶售价98元(单瓶4.08元),500ml钻石款售价179.1元(单瓶7.46元),中端产品格桑泉330ml单瓶售价3.17元 [9] - 矿泉水行业竞争加剧,农夫山泉、今麦郎、康师傅等品牌纷纷推出2-3元价格带产品,农夫山泉2024年底推出一款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单瓶售价约1.2元 [8] - 公司面临三大竞争劣势:产销地距离长导致运输成本高、依赖的特通高端渠道消费萎缩、缺乏市场资本有效推动其渠道布局和品牌输出 [7] 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2.5%,其中天然矿泉水市场规模突破213亿元,同比增长达17%,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10] - 京东超市数据显示,矿泉水销售额增速超过饮用天然水8个百分点,天然矿泉水被视为饮用水消费升级的趋势所在,市场份额有巨大增长空间 [9][10] - 专家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水需求增加,地理标志明显的矿泉水产品是稀缺资源,市场潜力巨大 [10]
矿泉水的水源地长啥样?探访长白山“网红”水源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6:15
水源的战略价值 - 优质天然水源是品牌故事的核心与产业链最稀缺的资产 [1] - 水源地不仅是叙事资产,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 [1] 长白山的水源地位 - 吉林长白山是国内包装水企业的“取水圣地”,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此周边寻水建厂 [1] - 长白山的矿泉水源多为自浅地层自涌,企业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如设置围栏、监控设施、遮雨房顶并有专人巡逻,备用水源亦不对游客开放 [1]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国内包装水企业不再满足于描述水的口感,而是深入山林寻找优质水源以走向高端市场 [1] - 对长白山等地的天然水源开发必须有度,这既是行业高端化的核心,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考题 [1]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0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并将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直接瞄准怡宝与娃哈哈的主战场 [1]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选择应战,同样将瓶装纯净水单价降至1元以内,并在平台推出单瓶0.01元、0.8元等限量特价 [3] - 怡宝早在2024年就已启动补贴应对,且补贴常带有“业绩对赌”性质,近年对赌力度明显“倍增” [5] - 经过一年多竞争,娃哈哈包装水市占率从2024年4月的14.22%增长至2025年8月的17.7% [5] - 同期华润饮料(怡宝)包装水市占率从25.11%下跌至20.34%,下滑近5个百分点,遭遇“滑铁卢” [5][8][9] - 农夫山泉市场份额虽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领先地位 [3][5] 价格战策略与补贴机制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外卖平台补贴,消费者到手价低至每瓶0.8元多,与经销商进货价几乎无异 [3] - 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每瓶0.7元上下,550毫升红瓶和怡宝纯净水进货价均为0.8-0.9元 [3] - 华润饮料对怡宝水进行补贴,2024年6月每箱补贴2元,7月、8月补贴有所缩减 [4] - 厂商补贴带有“业绩对赌”性质,经销商若未完成销售目标,奖励将清零 [5] - 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降至每件(提)1元,较2024年的2元大幅降低,行业价格战趋缓 [8] 经销商生态与渠道压力 - 出现经销商价格倒挂现象,工厂给经销商555毫升包装水(24瓶/箱)全国统一价为24元/箱,经销商给分销商可低至20元/箱 [6] - 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拿到公司返利,宁愿在个别月份亏本销售,或通过厂商“买五箱送一箱”等促销活动折算低价供货 [6] - 厂商有指导价并派业务主管盯场,但经销商在业绩压力下会寻找变通办法,如用完成目标后的奖励(1元/箱)补贴差价、消化库存 [6] - 桶装水经销商为达成销售量,在无法销售时甚至选择将水倒掉 [6] - 厂商补贴退潮后,经销商面临消化成本上涨和应对客户低价预期的双重压力 [7]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半年报显示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跌23.1%,细分产品小规格(1升以下)、中大规格及桶装水营收全线下滑 [9] - 小规格产品下滑幅度最为显著,达26.2%,成为拉低整体包装水业务营收的主要因素 [9] - 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2024年毛利率高达47.3%,高于青岛啤酒和伊利同期水平 [10] - 农夫山泉凭借“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无糖茶”的双引擎战略在2017年扭转局面,经销商在包装水和饮料品类上有一定比例的销售任务 [11] 行业历史与发展动因 - 中国包装水行业过去30年激荡发展,孕育了娃哈哈宗庆后与农夫山泉钟睒睒两位中国首富 [10] - 2012年农夫山泉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冠军,得益于其“天然水”心智的初步渗透 [10] - 2015年怡宝反超农夫山泉登顶行业第一,但农夫山泉凭借双引擎战略很快在2017年扭转局面 [11] - 近10年包装水完全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低价格带产品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 [11] - 分析认为怡宝面临品牌老化、区域竞争优势下滑等问题,农夫山泉绿瓶作为搅局者已基本完成历史使命,价格战打无可打 [11]
农夫大战怡宝 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0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并将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直接针对怡宝与娃哈哈的主战场,引发“水战三国”[2] - 截至2025年8月,娃哈哈包装水市占率从2024年4月的14.22%增长至17.7%,怡宝市占率则从25.11%下跌至20.34%,农夫山泉市场份额虽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领先[4] - 价格战在2025年上半年趋缓,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降至每件1元,较2024年的2元大幅降低,怡宝的补贴也从7月开始缩减[7] 市场竞争策略与补贴机制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外卖平台补贴,消费者到手价低至每瓶0.8元多,与其进货价几乎无异,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每瓶0.7元上下[3]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选择应战,将瓶装纯净水单价降至1元以内,并在平台上推出过单瓶0.01元、0.8元的限量特价[3] - 怡宝和农夫山泉的补贴常带有“业绩对赌”性质,经销商若未完成销售目标则奖励清零,这种对赌力度近年明显“倍增”[4] 渠道与经销商生态 - 持续的补贴导致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例如555毫升怡宝水全国统一价为24元/箱,但经销商给分销商的价格可低至20元/箱[5] - 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以获取公司返利,或在库存压力下进行甩卖,甚至出现怡宝桶装水经销商为凑齐销售量而将水倒掉的情况[5] - 厂商补贴退潮后,经销商面临消化成本上涨和应对客户低价预期的双重压力,陷入“亏本保客户”和“涨价丢客户”的困境[6]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跌23.1%,其中小规格产品下滑幅度达26.2%,导致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8] - 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2024年毛利率高达47.3%,比青岛啤酒同期高出7个百分点,比伊利高出13个百分点,显示包装水行业的高毛利特性[9] - 怡宝自2005年以来市占率一直稳步上升,但本次受农夫山泉绿瓶产品冲击,遭遇“滑铁卢”,市场份额出现大幅下跌[7][8] 行业历史与发展背景 - 中国包装水行业在过去30年中,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与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先后在2010年和2021年登顶中国首富[9] - 农夫山泉于2012年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冠军,得益于其“天然水”心智的初步渗透,并在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双引擎战略扭转局面[10] - 近10年包装水完全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低价格带产品为争夺广大市场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农夫山泉绿瓶被视为“2元以下”市场的搅局者[10]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
虎嗅· 2025-09-28 18:50
行业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冲击怡宝与娃哈哈核心市场[2] - 三大品牌展开价格战 娃哈哈市占率从2024年4月14.22%增长至2025年8月17.7% 怡宝同期从25.11%下跌至20.34% 农夫山泉保持领先地位[15] - 怡宝遭遇重大冲击 市占率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大幅下跌 较2024年4月下降近5个百分点[21] 价格战策略 - 农夫山泉通过三方补贴将红瓶水实际售价降至0.8元/瓶 与进货价持平 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0.7元/瓶[7] - 娃哈哈采取限量特价策略 在平台推出0.01元/瓶和0.8元/瓶促销活动 设置新客限定等条件[11] - 怡宝2024年启动补贴计划 2024年6月每箱补贴2元 7-8月补贴逐步缩减[13] 财务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06亿元 同比下滑18.52% 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下降28.74%[23] - 毛利率从49.3%降至46.7% 净利率从15.2%降至13.3%[23] - 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3.1% 其中小规格产品下滑26.2% 成为主要拖累因素[23] 渠道运作机制 - 经销商普遍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555ml规格产品出厂价24元/箱 分销价仅20元/箱[18] - 厂商采用"业绩对赌"式补贴 未完成销量目标则取消全部奖励 促使经销商亏本冲量[15][19] - 部分经销商为完成桶装水销售目标 宁愿将产品倒掉也不愿贴钱销售[19] 行业历史演变 - 怡宝1990年推出中国首瓶纯净水 当时属奢侈品定位[27] - 2012年农夫山泉凭借"天然水"概念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第一[32] - 2015年怡宝反超农夫山泉登顶行业第一 凭借华南区域优势实现全国化布局[33][34] - 2017年农夫山泉通过"红瓶水+东方树叶"双引擎战略重夺市场领先地位[35] 产品定价体系 - 农夫山泉550ml*24瓶装售价36元 折合1.5元/瓶[12] - 怡宝555ml*24瓶装售价39元 折合1.6元/瓶 520ml规格折合1.4元/瓶[12] - 娃哈哈596ml*24瓶装售价27.2元 折合1.1元/瓶[12] 行业特性 - 包装水行业毛利率高达47.3% 显著高于啤酒和乳制品行业[26] - 行业诞生过两位中国首富 娃哈哈宗庆后2010年登顶 农夫山泉钟睒睒2021年登顶[25] - 低价水市场覆盖率与价格呈强关联 价格越低市场曝光度越高[36]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农夫绿瓶上市后,怡宝上演“滑铁卢”:市占率大跌近5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8:17
行业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瞄准怡宝与娃哈哈的核心市场 [2]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选择应战 将瓶装纯净水价格降至1元以内 并在平台上推出单瓶0.01元、0.8元等限量特价 [8] - 怡宝通过"业绩对赌"性质的补贴加码应对竞争 2024年已启动补贴计划并直接拉低产品单价 [10] 价格战与补贴策略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平台补贴使消费者到手价低至0.8元/瓶 与经销商进货价几乎无异 [5] - 怡宝在2024年6月对每箱水补贴2元 7-8月补贴缩减但仍存在部分产品补贴 [9] - 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采取价格倒挂操作 以20元/箱成交555ml规格产品(正常统一价为24元/箱) [12] - 厂商通过"买五箱送一箱"等促销活动支持经销商 并设置完成销量目标后1元/箱的奖励机制 [13] 市场份额变化 - 2024年4月至2025年8月 娃哈哈包装水市占率从14.22%增长至17.7% [10] - 同期华润饮料(怡宝)市占率从25.11%下跌至20.34% 下滑近5个百分点 [10] - 农夫山泉市场份额虽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领先地位 [10] 财务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06亿元 同比下滑18.52% [16] - 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下滑28.74% [16] - 毛利率46.7% 同比减少2.6个百分点 净利率13.3% 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16] - 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跌23.1% 其中小规格产品(1升以下)下滑26.2% [16] 产品定价对比 - 农夫山泉550mL*24瓶装零售价36元(单瓶1.5元) [9] - 怡宝555mL*24瓶装零售价39元(单瓶1.6元) 520mL*24瓶装34元(单瓶1.4元) [9] - 娃哈哈596mL*24瓶装零售价27.2元(单瓶1.1元) [9] 行业背景与历史 - 包装水行业毛利率高达47.3%(2024年华润饮料数据) 显著高于啤酒和乳制品行业 [17] - 农夫山泉2012年首次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冠军 2015年被怡宝反超 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双引擎战略重新领先 [21][23] - 怡宝自2007年启动全国化战略 2023年在广东、江西、湖南等核心区域市占率仍保持37%-39% [22] 价格战缓和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降至每件1元 较2024年的2元大幅降低 [14] - 怡宝补贴从2024年7月开始缩减 行业整体价格战趋于缓和 [14]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农夫绿瓶上市后,怡宝上演“滑铁卢”:市占率大跌近5个百分点
36氪· 2025-09-28 18:06
行业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瞄准怡宝与娃哈哈核心市场 [1]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应战 将瓶装纯净水价格降至1元以内 并在平台推出单瓶0.01元限量特价 [6] - 经过一年半价格战 娃哈哈市占率从2024年4月14.22%增长至2025年8月17.7% 怡宝市占率从25.11%下跌至20.34% 农夫山泉保持领先地位 [8] 价格战与补贴机制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平台补贴使终端价低至0.8元/瓶 与经销商进货价持平 [3] - 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0.7元/瓶 怡宝纯净水进货价为0.8-0.9元/瓶 [3] - 厂商采用"对赌式补贴"机制 经销商完成销量目标可获得1元/箱奖励 未完成则奖励清零 [8][12] - 华润饮料2024年6月对怡宝每箱补贴2元 7-8月补贴逐步缩减 [7] 渠道价格体系 - 厂商指导价与实际成交价出现倒挂:怡宝555ml规格出厂价24元/箱 经销商以20元/箱向分销商供货 [11] - 价格倒挂源于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获取返利 以及厂商促销活动(如买五箱送一箱) [11] - 桶装水经销商为达成销售目标甚至采取倾倒产品方式凑齐销售量 [12] 财务表现影响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06亿元 同比下降18.52% 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下降28.74% [15] - 毛利率从2024年49.3%降至46.7% 净利率从15.2%降至13.3% [15] - 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降23.1% 其中1升以下小规格产品下滑26.2% [16] 行业历史与盈利特征 - 包装水行业毛利率高达47.3% 显著高于啤酒行业(40.3%)和乳制品行业(34.3%) [16] - 怡宝1990年推出中国首瓶纯净水 当时属高端消费品 [16] - 农夫山泉2012年凭借"天然水"定位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第一 怡宝2015年反超农夫山泉登顶 [21] - 农夫山泉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无糖茶"双引擎战略重夺市场地位 [23] 市场竞争策略演变 - 怡宝2007年启动全国化战略 通过"西进、北伐、东扩"布局 在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市占率达37-39% [22] - 价格战在2025年上半年趋缓 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从2024年2元/件降至1元/件 [13] - 行业分析师认为农夫山泉绿瓶已完成搅局使命 价格战已无持续空间 [23]
“水战三国”:农夫山泉大战怡宝,宗馥莉参战抢得更多“蛋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8:03
市场格局变化 - 农夫山泉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并实施降价策略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冲击怡宝与娃哈哈主力市场 [1] - 娃哈哈集团包装水市占率实现显著增长 从2024年4月14.22%提升至2025年8月17.7% 增长3.48个百分点 [1] - 华润饮料(怡宝)包装水市占率出现明显下滑 从25.11%下降至20.34% 跌幅达4.77个百分点 [1] 竞争动态 - 行业三巨头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农夫山泉 怡宝与娃哈哈形成"水战三国"格局 [1] - 农夫山泉虽市场份额存在波动 但整体保持领先地位 维持市场头名位置 [1] - 宗馥莉接管娃哈哈后采取积极竞争策略 果断参与本轮市场争夺 [1] 企业战略行动 - 农夫山泉通过产品创新与价格调整双管齐下 推出新包装产品并实施激进定价策略 [1] - 主要企业均投入充足市场资源展开竞争 行业促销与渠道投入力度显著加大 [1] - 市场竞争周期已持续一年半时间 从2024年4月持续至2025年8月 [1]
“酱油茅”,半年净赚39亿
投中网· 2025-09-03 14:33
消费行业复苏与分化 - 消费行业整体呈现回暖趋势 港股消费类企业估值开始重构[4][5] - 市场复苏呈现分化特征 必需消费品(如包装水、调味品)抗周期性强 而餐饮行业(如火锅)面临消费热情下降的挑战[6][7] - 农夫山泉自去年9月至今股价涨幅超100% 市值达5500亿港元 距离历史高位仅15%空间[5][6] 海天味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2.30亿元 同比增长7.59% 净利润39.14亿元 同比增长13.35%[8][10] - 第二季度营收69.15亿元 同比增长7.00% 净利润17.12亿元 同比增长11.57%[8] - 总资产达468.09亿元 同比增长14.5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3.56%至15.05亿元[10] - 连续六个季度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 毛利率上升至40.12% 净利率达25.75%[10][24] 海天味业战略转型 - 公司降低酱油产品占比至52.06% 推动蚝油及调味酱业务增长 形成超1450个SKU的全产品体系[24] - 加速国际化进程 2025年6月登陆港交所成为A+H企业 港股IPO获8位基石投资者近47亿港元认购[18] - 线上渠道表现强劲 上半年通过29家电商平台创收8.42亿元 同比增长38.97%[24] - 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每10股派现2.60元 总额达15.2亿元[25][26] 历史估值与市场表现 - 五年前市值一度超7000亿元 超过同期万科 但随后因估值泡沫破裂及添加剂风波 市值三年蒸发超70%[14][16] - 2022-2023年业绩承压 2023年营收下滑4.10% 净利润下滑9.21% 市值最低降至约1850亿元[16] - 2024年9月管理层调整 程雪接任董事长 推动公司向"全场景烹饪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17][21] - 当前股价较底部回升 八月涨幅超8% 港股轻微破发但市场表现稳健[19][27] 机构观点与行业定位 - 开源证券与华鑫证券均维持"买入"评级 认为公司龙头优势显著 长期稳健增长可期[28] - 公司定位为"国际化食品集团" 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年产销量超400万吨[21] - 通过供应链优化及规模效应持续提升效率 成本端受大豆关税影响较小[28]
国信证券:关注港股二季报板块业绩分化 原材料或持续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8-31 09:0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8月未延续大涨行情 风险溢价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且恒生指数业绩下修[1] - 板块业绩明显分化 金融/高股息/本地股在二季报后出现业绩下修[1][4] - 外卖大战成为市场扰动因素[1][4] 推荐板块及逻辑 - AI方向:互联网AI公司在广告/增值业务/人力成本方面呈现积极变化 国产算力产业链上游同步受益[4] - 创新药:业绩上修幅度最大板块 虽上涨空间较大但仍值得继续持有[5] - 原材料:"反内卷"成为下半年主线 多家公司业绩亮眼 预计海外三四季度通胀上行将持续利好该板块[1][5] - 消费板块:出现业绩分化 烟草/潮玩/养殖/包装水等细分行业景气度较高[6] A股市场态势 - A股处于加速上行阶段 单日换手率达2.8%且温和放大 接近牛市顶部区域关键阈值2.9%[3] - 基钦周期显示11-12月及明年4月为重要时间窗口[3] - 采用过去10余年上证指数+1倍PE标准差作为景气区域参照标准[3] 美国经济环境 - 鲍威尔杰克逊霍尔发言被解读为鸽派信号 强调劳动力与通胀长期平衡[2] - 9月通胀数据质量将决定后续降息节奏 系关税落地后企业向消费者传导通胀的首月数据[2] - 美联储库克事件持续发酵 可能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2] - 加密币走势可作为流动性参考指标 若迟迟不创新高需警惕流动性对美股负面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