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暨新增认定核心技术人员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1-15 03:31
核心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 核心技术人员郝海燕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并已完成离职手续,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3] - 郝海燕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专业博士学位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经历,自2018年起在公司担任研发副部长、部长级工程师 [4] - 公司新增认定朱棋锋和马绍栋两位先生为核心技术人员,使核心技术人员总数达到11人 [2][9][12] 技术团队与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1,305名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9.18%,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350人(含17名博士),占技术人员的26.82% [12] - 技术团队具备跨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形成了集体成果,不存在对特定核心技术人员的单一依赖 [12] - 公司已建立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专注于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12] 知识产权与保密安排 - 郝海燕在职期间参与的专利申请均为非单一发明人的职务发明,专利所有权属于公司,其离职不影响公司专利权属的完整性 [5] - 根据签署的《保密协议》和《离职承诺书》,郝海燕离职后负有保密义务,并在两年内受竞业限制条款约束 [6] - 截至公告日,未发现郝海燕前往竞争对手工作或违反保密协议及承诺的情形 [7] 人事交接与公司运营 - 郝海燕所负责的工作已完成平稳交接,其离职不会对公司核心技术的完整性、生产经营、竞争力及业务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12][13] - 新增的核心技术人员朱棋锋自2012年任职于公司,现任二期产品线总厂长,拥有工学硕士学位和高级工程师职称 [10] - 新增的核心技术人员马绍栋自2013年任职于公司,现任研发部长,拥有工学博士学位 [11]
新股前瞻|欲加速掘金中大尺寸AMOLED蓝海,和辉光电-U赴港上市“备粮”
智通财经网· 2025-11-01 21:18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显著加速,截至10月13日,年内有83家A股企业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其中11家已成功上市 [1] - 行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在港股上市后股价表现良好,引发市场关注 [1]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4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此为该公司继今年4月23日后的二次递表 [1] 公司市场地位 - 和辉光电是中国首家实现AMOLED量产的厂商,在长达十三年的运营中处于中国AMOLED行业前沿 [2] - 以2024年销售量计算,公司以320万片销量位列中国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制造商第一位,全球第三位,占据全球14.5%的市场份额 [2][4] - 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于平板/笔记本计算机显示面板领域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在车载显示领域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二;在智能穿戴领域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三;在智能手机领域位列全球第七、中国第五 [6]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波动明显,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 [7] - 2023年收入下滑主要受全球经济状况影响,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降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平均价格下降 [7] - 2024年收入重回增长,得益于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车载显示领域出货量大幅提升 [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2.64%至25.97亿元,主要得益于平板/笔记本电脑面板销量增加59.6% [8] - 公司持续大幅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8.4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82亿元 [1][8] 亏损原因与成本结构 - 持续亏损主要源于高昂的产线折旧及摊销成本以及财务成本压力 [8]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成本分别为14.69亿元、17.13亿元、19.17亿元、10.76亿元 [8] - 同期财务成本净额分别为2.96亿元、5.18亿元、6.23亿元、2.32亿元 [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有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金额达到172亿元,2024年财务成本超过6亿元 [10] 行业特性与公司运营背景 - AMOLED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先进生产线需投入数百亿资金,巨额投入转化为固定资产后产生高额折旧 [9][10] - 产线建成后需经历漫长的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过程,此阶段收入有限而固定成本高昂 [10] - 行业竞争剧烈,企业需投入巨额研发资金以跟上技术发展趋势,导致中早期阶段有息负债持续积累 [10] - 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偏高,2024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超过80%,主要因产品集中于平板/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消费电子市场 [11] 行业增长前景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1% [11] - 预计从2024年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从344亿元增至2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仍将高达35.4% [14] - 市场增长驱动力包括技术优势与体验升级、成本下降与规模效应显现、下游应用场景爆发以及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14]
新股前瞻|欲加速掘金中大尺寸AMOLED蓝海,和辉光电-U(688538.SH)赴港上市“备粮”
智通财经网· 2025-11-01 21:17
上市进程与市场背景 - 2025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加速,年内有83家企业递交申请,11家成功上市 [1]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24日向港交所主板二次提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1][2]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以2024年销售量计算,公司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全球销量达320万片,占据全球14.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2][4] - 在平板/笔记本计算机显示面板领域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在车载显示领域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二;在智能穿戴领域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三 [6] - 全球前两大AMOLED面板制造商为韩国公司,分别占据56.9%和15.3%的市场份额 [4] 财务表现与收入构成 - 公司收入波动明显,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2.64%至25.97亿元,主要得益于平板/笔记本电脑面板销量增加59.6% [8] - 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领域:智能手机(2024年占比47.3%)、平板/笔记本电脑(36.8%)、智能穿戴(12.6%) [6][7] - 公司持续大幅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8.4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82亿元 [1][8] 亏损原因与成本结构 - 巨额亏损主要源于高昂的产线折旧及摊销成本,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项成本分别为14.69亿元、17.13亿元、19.17亿元、10.76亿元 [8] - 财务成本压力显著,同期财务成本净额分别为2.96亿元、5.18亿元、6.23亿元、2.32亿元 [8][1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有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金额达到172亿元 [10] 行业特点与发展机遇 - AMOLED行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线建设需要投入数百亿资金,导致行业普遍存在高负债和亏损现象 [9][10]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0亿元增至2024年的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1% [11] - 预计从2024年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从344亿元增至2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35.4% [13]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平板/笔记本、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车载显示及航空、智能物联等新兴应用领域 [4][6] 融资用途与战略意义 - 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部分用于偿还银行有息借款或其他借款,以缓解资金压力 [10] - 赴港上市是公司应对高负债、持续亏损局面,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13]
和辉光电(688538.SH)继续冲刺港交所,拟打造“A+H”上市格局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09
公司上市动态与资本市场布局 - 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若成功将实现A+H股双资本市场布局 [2] - 公司已于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为688538 SH [2] - 此次为公司在今年首次递表后的第二次申请 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与制造 产品尺寸覆盖0 95英寸至27英寸 [2]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穿戴 智能手机 平板 笔记本计算机及车载显示 [2] - 公司拥有第4 5代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 具备刚性 柔性及Hybrid AMOLED面板生产能力 [2] - 2024年按销量计 公司在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在中国排名第一 [2] - 在平板 笔记本计算机AMOLED面板领域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63 4% 排名全球第二 中国第一 [2] - 在车载显示面板领域 公司全球排名第四 中国排名第二 [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1 91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49 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26 7亿元 [3] - 公司持续亏损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6 02亿元 32 44亿元 25 18亿元和8 4亿元 累计亏损约82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4 80% 净利率为-31 45% [3] - 2025年上半年平板 笔记本及智能手机业务合计贡献82 8%的收入 [3]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2 3% 前三大客户均来自消费电子领域 [3]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分别为6 95亿元和2 37亿元 显著高于同期销售 行政及研发开支总和 [3]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销量预计从2024年的2190万片增至2030年的1 213亿片 复合年增长率为33 0% [3]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销售额预计从344亿元增长至212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35 4% [3] 公司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上市前控股股东上海联和持股58 35% 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持股10 48% [4] - 本次赴港上市所募资金拟主要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及新型显示面板产品研发 [4] - 募资重点用于拓展中大尺寸面板应用 [4]
上海300亿半导体龙头,冲刺港股IPO
新浪财经· 2025-10-29 20:01
公司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为公司在2025年4月23日首次申请失效后的再次申请 [1] - 本次发行将涉及H股,最高发行价包含每股H股[编撰]港元,另加总计约1.0075%的各类佣金及交易征费,票面价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专注于高解析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注册资本为138.32亿元 [4]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并拥有绿色工厂示范单位等荣誉 [4] - 公司为国内最早实现AMOLED量产的厂商之一,已建成第4.5代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第6代生产线的建成极大提升了企业能级 [4] - 公司具备生产刚性、柔性及Hybrid AMOLED显示面板的能力,产品尺寸覆盖从0.95英寸到27英寸,广泛应用于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车载显示四大领域 [4]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2年至2024年累计销售量统计,公司在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51%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8.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2.79亿元亏损收窄34.32%,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6] 资本运作与战略规划 - 公司于2021年5月28日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目标将月产能从3万片大板提升至4.5万片大板,该项目被列为2022-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6] - 公司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升高端AMOLED面板产品的产能比例 [6]
A股上市四年半亏损90多亿元!和辉光电再冲港股
深圳商报· 2025-10-27 15:02
公司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和辉光电于2025年10月24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前于2025年4月23日的申请已失效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并于2021年5月28日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10月24日总市值约为人民币377亿元 [1] - 公司自2021年A股上市后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45亿元、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四年累计亏损91.49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6.70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4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63亿元 [1] 公司股东变动 - 2025年9月25日,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计减持91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67% [2] - 此次减持后,上述股东持股比例由11.59%降至10.92%,权益变动触及1%的刻度 [2]
和辉光电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1583.67万元,融资余额5.5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09:27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2.18%,成交额为2.41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1583.67万元,融资偿还额为2022.14万元,融资净买入为-438.46万元 [1] - 截至10月17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5.5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5.5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56% [1] 融资融券情况 - 公司融资余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 10月17日融券偿还23.55万股,融券卖出18.11万股,卖出金额48.72万元 [1] - 融券余量为283.34万股,融券余额为762.18万元,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公司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67万户,较上期减少4.23% [2] - 人均流通股为49279股,较上期增加4.42% [2] - 主要机构投资者在第二季度大幅增持,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增持6255.74万股至2.94亿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6207.67万股至2.29亿股 [2]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0亿元,同比增长11.51%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40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34.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821.65万股至1.29亿股,南方中证500ETF增持2896.00万股至8211.09万股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占比97.16%,其他(补充)占比2.84%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于2021年5月28日上市 [1]
和辉光电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10-20 06:3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2] - 公司长期专注研发和生产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 [2] - AMOLED面板产品特点为超凡真实色彩、卓越视觉体验和低功耗 [2] 行业市场地位 - 以2022年到2024年累计销售量计,公司位居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第二名 [2] - 以2022年到2024年累计销售量计,公司位居中国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第一名 [2]
卷完融资拼大单,智平方获面板企业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18:29
行业订单动态 - 具身智能行业自2025年下半年进入密集订单阶段 多笔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1]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国移动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1] - 优必选9月3日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采购合同 当时称为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订单[1] - 智平方9月11日获得惠科股份近5亿元订单 采购超1000台机器人 刷新行业纪录[1] 智平方公司动态 - 与惠科股份签订近5亿元订单 未来三年部署超1000台机器人至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1] - 年产能超千台的自有工厂于今年9月在深圳正式投产[6] - 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 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6] - 今年以来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最近一轮A系列融资于9月1日由深创投领投 单家投资超亿元[6] 技术应用场景 - 订单标志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 覆盖全流程操作[1]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PCB操作 OLED显示屏真空贴合 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1] - PCB操作作为首个示范场景 使用"爱宝"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搭载二指夹爪完成任务[2] - 机器人在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下能完成不同型号 不同位置的PCB操作[2] 战略合作与发展 - 将与惠科股份基于工业技术经验与产线数据共同开发VLA模型及轻量化端侧推理模型[4] - 公司副总裁莫磊强调机器人进入客户真实场景至为关键 需要落地使用获得数据迭代产品[4] - 优先选择工厂半结构化场景作为落地目标 从简单工种做起 暂不考虑C端交互服务场景[4] - "爱宝"系列机器人已进入东风柳汽 吉利科技旗下晶能微等工厂部署应用[5]
【资讯】16家深企排队冲刺A股IPO!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8-20 19:24
深圳IPO排队企业概况 - 16家深圳企业正在排队冲刺A股IPO 其中15家进入问询阶段 北芯生命已提交注册 [1][2] - 按交易所分布:深交所主板2家 创业板4家 上交所科创板3家 北交所7家 [2] - 企业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 涵盖半导体显示、医疗器械、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数据存储等领域 [2][4][6][7] 重点企业财务与业务数据 - 惠科股份总资产超1000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403.1亿元 归母净利润33.39亿元 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全球第一 [2] - 恒运昌2022-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84.91% 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56.72% 主营半导体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 [4] - 北芯生命2024年营业收入达3.17亿元(2022年为9245万元) 是国内首家拥有血管内FFR及IVUS产品组合的国产企业 [7] - 大普微近三年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达36.15% 从事企业级固态硬盘研发销售 拥有自主主控芯片技术 [6][7]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钶锐锶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6153.44万元 持有247项专利及79项软件著作权 采用全直驱数控技术路线 [6][8] - 北芯生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65.5% [6] - 申请创业板与科创板的企业毛利率普遍达40%-60% 通过技术壁垒构建竞争护城河 [6] 资本市场改革与企业融资需求 - 科创板启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未盈利企业)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7] - 企业IPO募资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产线布局、产能扩充及海外市场拓展 [2][4] - 深圳现有425家A股上市公司中 科创板与创业板企业占比超50% 位居全国第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