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

搜索文档
7月辽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
新华财经· 2025-08-12 14:28
从两大部类看: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0%,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0.7%,原材料工业下降 5.8%,加工工业下降3.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5%,其中,耐用消费品下降15.1%,食品下降 5.5%,一般日用品下降2.2%,衣着上涨0.1%。 7月份九大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呈"二涨七降"走势。其中纺织原料类上涨1.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上涨1.4%;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0.9%,木材及纸浆类下降1.0%,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下降 1.1%,化工原料类下降7.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8.7%,农副产品类下降9.9%,燃料动力类下降 12.8%。 新华财经沈阳8月12日电(记者李宇佳)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了解到,2025年7月份,辽宁工 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8%,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本月上涨 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降6.8%,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 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数据发布】2025年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环比降幅收窄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8-12 13:53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3%(影响总水平下降3.20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影响总水平下降0.42个百分点)[1][3] - 生产资料细分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降幅最大(-14.0%),其次为原材料工业(-5.4%)和加工工业(-3.1%)[3] - 生活资料细分中,耐用消费品价格降幅显著(-3.5%),仅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上涨0.6%[3]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燃料动力类(-10.8%)和黑色金属材料类(-8.0%)领跌,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逆势上涨2.8%[5] 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均下降0.2%,分别影响总水平下降0.17和0.06个百分点[6] - 生产资料细分中,加工工业环比降幅最大(-0.3%),采掘工业与原材料工业分别下降0.2%和0.1%[6] - 生活资料细分中,耐用消费品环比降幅达0.6%,食品价格持平[6]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3%,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1.4%)和黑色金属材料类(-0.7%)跌幅居前,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0.7%[6] 主要行业价格表现 - 能源相关行业分化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暴跌2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上涨3.0%但同比仍下降12.6%[7] - 有色金属产业链表现强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1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2%且环比增长0.8%[7] - 制造业普遍承压:汽车制造业(-2.7%)、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2.4%)同比下跌,仅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上涨1.7%[7] - 化工产业链持续疲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跌6.5%,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下跌8.9%[7]
双重驱动下企业碳管理提速 标准、数据瓶颈问题待解
金融时报· 2025-08-11 09:00
企业碳管理现状与挑战 - 企业作为碳排放管理主体面临政策与市场双重变化,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在碳管理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 [1] - 原材料工业企业(冶金、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因纳入国家碳市场核心管理范畴,碳管理表现突出,普遍配备专门部门与数字化平台 [2] - 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因欧盟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压力,强化供应链碳足迹追溯,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号响应敏锐 [3]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家"1+N"双碳政策体系为工业行业制定专门碳达峰方案,明确MRV体系要求 [2] - 外向型领域企业受欧盟、美国碳足迹标准倒逼,向下游传导绿色管理要求,国内已培育72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3] - 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因缺乏范围3排放强制性约束,碳管理主动性不足 [4] 标准体系问题 - 碳核算标准存在行业与地区差异,出口型企业需同时满足欧盟CBAM和法国PPE2等多重认证,增加合规成本 [5][6] - 团体标准数量达38项但质量参差不齐,热门领域出现重复制定现象,国际标准被动应对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 [6] - 专家建议国家层面统一基础核算标准,行业层面细化专属参数(如光伏) [7] 数据与服务短板 - 跨国供应链数据共享不足导致碳足迹追溯依赖行业平均值,影响减排潜力识别 [8] - 第三方核查费用高昂且浮动大,企业碳管理团队多依附品牌部门,缺乏系统性培训与人才支撑 [8] - 中小企业资源受限,需通过共享碳排放背景数据库降低管理成本,差异化工具可提升可行性 [9]
双重驱动下企业碳管理提速
金融时报· 2025-08-11 09:00
企业碳管理现状与挑战 - 企业作为碳排放管理主体面临政策与市场双重变化 政策约束强度直接影响碳管理实践进展 原材料工业企业(冶金 有色 建材 石化化工)因纳入国家碳市场核心管理范畴表现突出 钢铁 水泥 铝冶炼三大行业已进入全国碳市场 石化化工行业将在"十五五"期间纳入 [1][2] - 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光伏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因欧盟碳关税 ESG评价等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碳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号响应敏锐 供应链碳足迹追溯投入积极 截至2025年1月全国已培育72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3] - 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因缺乏范围3排放强制性约束 碳管理主动性不足 需通过明确国内碳约束目标激发减排动力 [4] 标准体系问题 - 碳核算标准存在行业与地区差异 出口型企业需同时满足欧盟CBAM和法国PPE2等多重认证 每项认证需第三方全生命周期核查 延长合规周期并增加成本 [5][6] - 团体标准数量增长但质量参差 2025年发布两批共38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 热门领域出现多协会重复制定标准现象 国际层面我国在标准制定上被动 氢衍生燃料 动力电池等领域国外高标准推高出口成本 [6] - 建议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碳管理条例 行业层面细化专属参数 如光伏行业制定专属核算标准 [7] 数据与服务体系短板 - 跨国供应链存在数据盲区 供应商数据共享意愿低 企业被迫依赖行业平均值核算 影响碳足迹数据真实性 制约减排潜力识别精准性 [8] - 碳管理服务供给不足 第三方核查收费浮动大 部分强制认证费用高昂 多数企业碳管理工作依附品牌部门 缺乏跨部门协同 行业层面缺少系统性人才培养计划 [8] -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难承担碳管理平台建设成本 建议建立分行业碳排放背景数据库 通过共享机制降低投入 [9]
2025年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央视网· 2025-08-09 10:11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 2025年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 [1] - 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2% [1] - 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3.20个百分点 [3] - 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4.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1% [3] -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6%,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2个百分点 [3] - 食品价格下降1.8%,衣着价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6%,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3.5% [3]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8.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 [7] -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8% [7] 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 2025年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3% [1] - 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2个和0.4个百分点 [1] -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8] - 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3% [8] - 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8] - 食品价格持平,衣着价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6% [8]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1.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7% [8] -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7% [8]
2025年7月份PPI同比下降3.6%
国家统计局· 2025-08-09 10:01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3%(采掘工业下降14.0%,原材料工业下降5.4%,加工工业下降3.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食品下降1.8%,衣着下降0.1%,一般日用品上涨0.6%,耐用消费品下降3.5%)[2][10]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燃料动力类下降10.8%,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8.0%,化工原料类下降6.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2.8%[6][10] 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采掘工业下降0.2%,原材料工业下降0.1%,加工工业下降0.3%),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食品持平,衣着下降0.1%,一般日用品下降0.2%,耐用消费品下降0.6%)[7][10]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3%,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1.4%,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0.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0.7%[8][10] 主要行业价格变动 - 采掘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2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上涨11.1%[10] - 制造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下降6.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2%,汽车制造业下降2.7%[10] - 公用事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同比下降1.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上涨1.7%[10] 统计方法与范围 -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基本分类的出厂价格和9大类、800多个基本分类的购进价格[14] - 调查采用重点与典型结合方法,覆盖全国4万多家工业企业[15]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
国家统计局· 2025-08-09 09:36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 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3%,影响总水平下降约3.20个百分点 [3] - 生产资料细分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4.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1% [3] -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6%,影响总水平下降约0.4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8%,衣着价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6%,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3.5% [3]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8.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4.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3.8%,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2.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8% [6] 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 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总水平下降约0.1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3% [7] - 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总水平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持平,衣着价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6% [7]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1.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7%,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6%,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5%,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0.1%,农副产品类价格持平,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7% [7]
2025年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环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 2025-08-09 09:31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3%(采掘工业-14.0%、原材料工业-5.4%、加工工业-3.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食品-1.8%、衣着-0.1%、一般日用品+0.6%、耐用消费品-3.5%)[3][8]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燃料动力类降幅最大(-10.8%),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唯一上涨(+2.8%)[6][10] - 1-7月累计同比数据显示,采掘工业出厂价格跌幅最深(-9.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涨幅最高(+16.7%)[8][10] 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生产资料中加工工业降幅最大(-0.3%),生活资料中耐用消费品降幅显著(-0.6%)[7][8]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3%,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领跌(-1.4%),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逆势上涨(+0.7%)[7][10] - 主要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涨幅突出(+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跌幅明显(-1.5%)[10] 行业分化特征 - 能源相关行业价格疲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暴跌2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12.6%[10] - 有色金属产业链表现强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1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2%[10] - 消费品制造业普遍承压: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2.7%,纺织业同比下降2.7%,但烟草制品业保持微涨(+0.4%)[10] 数据统计背景 - 调查覆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工业产品基本分类,涉及4万多家工业企业[13] - 价格指数计算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准[14]
我省12家中试平台入选
辽宁日报· 2025-08-09 09:28
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共242家中试平台入选 [1] - 辽宁省入选12家中试平台 在全国位列第七位 [1] 中试平台定义与作用 - 中试平台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渡过程中提供中间试验的综合性支撑平台 [1] - 中试平台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过渡到生产线 确保产品质量和可行性 [1] 辽宁省中试平台技术领域分布 - 12家中试平台涉及原材料工业 消费品工业 装备制造 新兴和未来产业4个技术领域 [1] 辽宁省中试平台地域分布 - 沈阳 大连各4家 鞍山 本溪 盘锦 沈抚示范区各1家 [1] 辽宁省中试平台牵头单位性质 - 11家中试平台由企业牵头 1家由科研单位牵头 [1] 辽宁省后续支持措施 - 省科技厅将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 力争12家中试平台入选国家级中试平台 [1] - 加强省市联动支持12家中试平台建设 提升中试基础条件能力 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1] - 结合辽宁产业特点差异化布局建设中试基地 [1] - 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中试需求和服务事项清单 组织对接活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占比近九成
辽宁日报· 2025-08-02 08:12
人才需求总体情况 - 辽宁省二季度共有5138户企事业单位提出20764条人才需求信息 [1] -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占比近九成 [1] -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户数达4534户占企业总数89.71%较一季度提高1.08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合计需求17470人占企业需求总人数89.52%较一季度提高1.86个百分点 [1] 产业集群需求分布 - 工程机械与高端重型装备、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3个产业集群需求占22个重点产业集群总需求48.50% [1] - 现代畜牧及关联产业增速较快源于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及企业规模化发展加速 [1] 产业需求结构 - 人才需求排名前三产业为原材料工业、高端装备制造、农业占企业需求总人数35.03% [2] -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需求占比与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 [2] 岗位与专业需求 - 机械/制造类岗位连续6个季度位列全省岗位需求人数之首 [2]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连续6个季度位列全省专业需求之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