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进行时 | 赛事“流量”变文旅“增量”
广西日报· 2025-11-01 10:53
晨雾氤氲,漓江如画。10月25日至26日,2025阳朔铁人三项赛在秀美山水间开赛。作为2025"桂野 仙踪"广西户外运动体育消费嘉年华核心活动,赛事吸引来自英国、德国等9个国家及地区的1887名选手 参赛,其中48名国际选手与国内健儿同台竞技。 文旅部门还针对不同选手需求,推出"7条阳朔精品体验线路",涵盖山水画廊骑行线、漓江精华徒 步线等,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此外,阳朔特色美食展销和民俗文化表演同步开展,让选手在休憩之余,既能享受味蕾盛宴,又能 感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赛事增添浓郁人文温情。 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廖梅荣介绍,今年铁人三项赛期间,阳朔实现文旅消费1400万 元,同比增长20%,实现赛事"流量"变文旅"增量"的良性转化。 10月25日,新增的青少年体验赛和家庭接力赛在新城区览胜桥码头启幕。青少年体验赛设短距离和 迷你距离组别,覆盖6—17岁选手,最小参赛者仅6岁;家庭接力赛由3名家庭成员组成,其中自行车项 目必须由6—13岁少年儿童完成,尽显全龄参与、家庭共享的特色。 这些创新项目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接触铁人三项运动的平台,更拓展了家庭消费新场景。数据显 示,赛事期间,阳朔县以家庭 ...
聚焦“湖泊+”,广东文旅招商引资走进河源,激活万绿湖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2:52
10月30-31日,2025广东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走进地市"暨河源市环万绿湖"湖泊+"文旅招商对接会在 河源万绿湖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河源市人民政府主办,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 育局、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广东省旅游协会承办,通过"招商推介+实地考察+路演培训"形 式,引智引资赋能河源文旅发展,探索万绿湖"湖泊+"产业机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河源市人民政 府,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各县区文旅主管部门负责人,省内外知名文旅企业、投资及金融机构 代表等约200人参加活动。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白登亮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东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扩大高 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通过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费政策、 推进文旅投资"双百"计划等系列举措,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全省文旅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走进地 市"系列活动作为厅地共促文旅发展的新平台,推动项目资源更高效汇聚、产业链条更紧密衔接、投资 信心更加坚定,已成为增强地方产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实践。 河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子睿表示,近年来,河源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融 湾" ...
美景不输阿尔卑斯的西藏旅游如何发展?这场论坛上嘉宾支招
新浪财经· 2025-10-31 11:36
论坛核心观点 - 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西藏林芝开幕 主题为“遇见美丽西藏 书写雪域新篇” [1] - 论坛包含开幕式、主论坛及“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等3个专题论坛 同步举办“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 [1] - 专题论坛上 中外嘉宾围绕西藏文旅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包括打造超级IP和建立产品标准等 [1][3][9][10] 西藏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与成功案例 - 西藏坐拥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与多彩厚重的人文资源 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3] - 《文成公主》史诗实景剧让慈觉林村上千农牧民实现增收 墨竹工卡县松赞文化旅游节有效拉动农牧、手工业消费 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带动嘎拉村发展多元业态 [3] - 联合国在尼泊尔、肯尼亚等国的乡村社区旅游成功案例表明 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所有权、管理和收益分配 能够创造可持续的生计和保护文化遗产 [3] 文化资源转化与非遗产业发展 -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 [5] - 日本通过“人间国宝”计划支持116位传统工艺匠人 其手工艺品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畅销 [5] - 西藏正推动非遗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 例如“藏二木”开发盲盒、数字藏香等产品 卓番林工坊带动500余名农牧民女性传承编织技艺 覆盖380余个产品品类 杰德秀邦典合作社年营收突破200万元 [5]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 在生态脆弱的高原山地环境中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承载力管理、深度的社区参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双重保护基础上 [5] - 应通过优化文旅线路和场景、完善国际游客的交通支付食宿导览服务设施、创新文旅消费业态和高原特色产品 加速迈向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5] 国际经验借鉴与超级IP打造 - 瑞士圣莫里茨自然风光与林芝相似 其发展核心策略是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截然不同却又同样精致的体验 并建立分层鲜明的消费产品体系以平衡季节性 [9] - 林芝可学习国际顶级设计与运营管理 在索松村、鲁朗林海深处开发限量版“生态野奢营地”和“藏式疗愈度假村” 此类资产因稀缺性和独特性将获得强劲投资回报 [9] 特色农业品牌化与价值提升 - 瑞士奶酪和挪威三文鱼行销全球靠的是“标准、品牌和故事” 林芝应建立“藏猪、牦牛可追溯体系”和“藏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 该体系本身即为有价值资产 [10] - 营销中应极致化突出“海拔3000米以上的自然生长”、“零工业污染”、“雪水灌溉”等概念 将林芝的生态环境转化为产品最强大的信任状 [10]
【各地新亮点】山西运城 IP焕新传承千年文脉
经济日报· 2025-10-31 07:08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公司围绕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坚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2] - 公司通过IP的创造性转化,使文化元素与城市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2] - 公司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频共振 [2] 科技赋能与创新体验 - 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上线支持8种语言的AI智能语音讲解系统,覆盖游客中心、圣像广场等高频区域 [2] - 公司运用10台激光投影机在中条山15万平方米山壁上投射关公经典场景,打造光影盛宴 [3] - 解州关帝庙在清明祭祖盛典上结合传统三献礼与现代光影技术,并借热门游戏推出“忠义闯关”互动活动 [4] - 永乐宫景区通过古典演出还原壁画服饰,并推出“壁画里的中国”系列文创产品 [4] 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化 - 新绛县西庄村通过成立“技艺传承党小组”免费传授石刻技艺,已有800多名从业人员,42户加工户年销售额累计超5000万元 [5] - 绛州澄泥砚生产基地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上千个砚台品种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畅销全国及海外,当地村民从业者占比90%,雕刻工月收入达六七千元 [6] - 非遗技艺成为带动百姓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走“非遗+产业”的富民之路 [5] 特色消费与产业链联动 - 稷山县翟店镇饼子店通过真空包装发往全国,形成从本地面粉厂到饼店的产业链,带动全县1200余户就业,近3500人年均收入达8万元 [7] - 盐湖区名菜楼以本地食材烹制特色美食,日均消耗20多只土鸡,拉动了本地农产品销售,并带动临猗县光明羊场1000余只羊的专供产业链 [9] - 垣曲县历山·左岸民宿和芮城县大禹渡景区的“胶囊”太空舱等特色项目,为文旅消费注入新体验并带动村民增收 [8] 经营业绩与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市开放的51家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92.18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1570.33万元,累计经营收入3129.06万元 [9]
山西运城 IP焕新传承千年文脉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9
闫 鑫摄(中经视觉) 黄河汤汤,浸润着河东大地千年文明积淀;古建巍巍,承载着关公故里的精神密码。从解州关帝庙的晨钟暮 鼓到永乐宫的壁画仙踪,从七彩盐湖的自然奇观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滋味,山西运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将厚 重历史与现代活力晕染成一幅生动画卷。 运城市委书记储祥好表示,要围绕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坚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充分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中条山的光影流转间,黄河岸的炊烟袅袅中,古街巷的匠心传承里,运城实现了文化价 值与经济价值的同频共振。 千年文脉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运城,通过IP的创造性转化,文化元素得以与城市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轻松便 捷的沉浸式体验。 "您好,前方就是常平家庙,关公家族的祖祠。如果说解州关帝庙是关公的办公室,常平家庙就是关公的 家……"在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内,来自福建的张文渊戴着耳机,手机里的AI讲解实时同步。这是该景 区9月20日上线的"DEEPYOU"AI智能语音讲解系统,支持8种语言,覆盖游客中心、圣像广场等高频区域, 让不同国家的游客都能读懂关公文化。 白天靠智能导览打破语言壁垒,夜晚则用光影盛宴唤醒古建活力。每晚8点20分,运城的中条山山 ...
提升文体产品供给水平,政协委员为北京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献策
北京商报· 2025-10-30 19:15
随着北京加速推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优质文体产品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刚需"。10月 29日,北京市政协围绕"提升文体产品供给水平,助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召开协商座谈会,多位委员及 专家聚焦儿童文旅供给、创新场景体验、票根经济等关键领域,提出构建多元产品体系、打造"一场景 一品牌"特色IP、建立跨部门统筹机制等建议,助力全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构建多元儿童旅游产品体系 一直以来,北京都是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以及国庆中秋假期,北 京稳居全国热门目的地榜首。随着亲子游群体快速增长,如何提供与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精准匹配的旅 游产品,成为首都文旅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5年3月,北京全域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目前,北京已建成若干儿童友好社区、 公园及公共空间,东城区绘制的"儿童友好地图1.0"覆盖68个校外实践基地、医疗健康空间等点位,助 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首都旅游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秘书长苍玉清谈到,当前北京虽有部分亲子景区和儿童主题乐园,但产品多 为浅层娱乐,缺乏教育性、互动性、沉浸式高质量内容。 针对这一现状,苍玉清建议构建多元融合的儿童旅 ...
徐汇风华 精雕细琢城市空间 千年古韵碰撞科创浪潮
上海证券报· 2025-10-30 02:01
产业规模与成就 - 徐汇区文旅产业通过文化加科技加消费融合创新已铸就千亿级产业规模[2] - 今年前三季度举办演出活动及体育赛事千余场 其中FISE极限运动赛事吸引34个国家地区近900名运动员参赛并联动200余家潮流品牌 带动经济增长9.62亿元[2] - 重点打造古韵龙华 魅力衡复 艺术西岸 徐家汇书院等区域 形成文商旅体融合的复合空间并展现出倍增效应[2] 产业生态与营商环境 - 游戏产业是区域特色 上海百分之60的游戏生态头部企业聚集于徐汇区[3] - 设立游戏产业服务中心 提供企业从孵化成长到出海的全生命周期陪跑服务 体现政策加服务双轮驱动[3] - 出台专项文创产业政策 聚焦游戏电竞影视演艺艺术品交易等重点领域 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金支持 在民营经济评价中营商环境与知识产权工作评估位列全市第一[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促进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培育无人机表演低空游览游戏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新业态[3][4] - 深化消费转换推动力 以文旅活动为入口 利用IP联动票根联动等模式 依托徐汇滨江等精品线路做大做强户外经济冰雪经济等新型消费[4] - 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支撑力 搭建市区联动政企协同校企合作的多层次平台 推动政策服务资源直达以支持企业发展[4]
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文旅部答中证报记者问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19:56
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10月29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方案》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赵建军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 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推动文商旅融合载体焕新,支持文商旅业态创新。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运 用相关资金和政策工具加强对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支持,为《方案》落地落细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具体包 括: 加强规划支撑。张祥说,各部门将联手推进,确保城市商业提质"有规可循"。坚持实时监测、动态优 化,合理控制增量、灵活调整存量,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发展。 优化商业环境。张祥表示,商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团结行业协会、高校智库、经营 主体等各方力量,畅通交流渠道,提高政策制订的针对性,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形成群策群力、有效协 作的工作格局。通过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典型经验做法,持续优化办事体验,实现规范化管 理、高效率运转,构建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的城市商业发展氛围。 强化政策支持。张祥表示,商务部将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平顶山篇丨刷新煤城标签 这座城有多努力
河南日报· 2025-10-29 10:10
传播学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大量超载信息时,人们会用标签化捷径来认识事物。 资源型城市,成于资源,也受困于资源。资源依赖往往会变为资源陷阱,抑制了科技、人才等内生发展动 力。 "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坚决打破路径依赖,坚定走好创新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一流创新要素,不断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平顶山规划了白龟湖科创新城,这里汇集创新型企业、平台、人才、项目,成为平顶山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 区,推动平顶山加速向新而行。 认识一个人如此,认识一座城亦如此。 平顶山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属于"先矿后城"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一五"时期,我国大规模开发平顶山 煤田,此后才有平顶山城市的发展壮大。 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煤城、老工业基地,这些标签就与平顶山相伴而行。甚至郭德纲的相声里, 也有在平顶山和大同之间倒腾煤炭的段子,可见平顶山的标签之牢、印象之深。 先入为主、挥之不去的固有印象,只有深入了解才会改变。近年来,平顶山正在加速转型,"煤城"标签已完 全不能概括这个城市的特质。 尤其"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 政府决策部署, ...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河南大遗址公园走廊上的“汉服经济”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7:26
五城联动:让文化遗产"走"到地上 2022年12月,洛邑古城里,一位只有3000粉丝的游客,拍了条"日常装变汉服"的短视频——镜头里,普 通T恤、牛仔裤,转身换上绣着缠枝莲的襦裙,再绾个盛唐发髻,背景是青灰瓦檐下的宫灯。这条视频 火了,点赞量16.8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在深度复苏中加速迭代,"国潮"消费从圈层走向大 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其中,汉服热尤为亮眼。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汉服消费者 规模已突破1000万,市场规模达150亿元,"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正成为文化遗产活态化利用与民生 增收的重要结合点。 在这股全国性浪潮中,河南依托"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的深厚文明底 蕴,以汉服为纽带,串联起仰韶文化、二里头遗址、殷墟甲骨等千年文脉,实现了"文化体验-产业延 伸-民生改善"的闭环,更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了兼具历史厚度与实践温度的样本。 开封则对"沉浸感"进行了纵深挖掘,为其注入了独特的"宋韵"灵魂。清明上河园推出"我在宋朝的一 天"活动,提供复原妆造和美景跟拍服务;游客在开封府可以跟着"包拯"断案、在中国翰园碑林能够 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