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果蔬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金融正当时 激活古城新脉动
搜狐财经· 2025-11-18 21:17
在如火如荼的"浙BA"篮球赛场上,金融安全知识悄然触达;在"健养安"特色网点,有老年人专属的理 财甚至贷款货架;在田间地头,乡村"土特产"银行不仅管贷,还管卖。市民来到商场购买家电、3C等 产品,享受"以旧换新"带来的国家补贴优惠,账目支出得明明白白;桨声欸乃中走向夜幕低垂的街头, 打开"建行生活"App,用消费券低价换一杯咖啡,品一品古城韵味……眼下各类消费场景,升腾起绍兴 城市的经济活力脉动与文化烟火气息。提振消费既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中长期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在名目繁多、随处可见的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中,建设银行绍兴分行精心铺设 消费金融基础设施,运用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嵌入服务消费、商品消费及新型消费等场景,潜入消费 者差异化、个性化的文旅、体育、养老等需求之中,精准发力激活市场潜力,以金融"国家队"的姿态为 建设完善地方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主渠道的支撑作用。 架起乡村特色农业与市场间"金桥" 小笼包、炒年糕、榨面,嵊州小吃作为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发展形成面食、米粉、豆制品等四大 类百余种特色品种,延伸了浙江多元餐饮消费地带。其中,传承近百年的嵊州小笼包,从走街串巷的 ...
黑龙江延寿:金红小番茄酿就村民甜蜜“柿”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3:36
中新网哈尔滨11月17日电 题:黑龙江延寿:金红小番茄酿就村民甜蜜"柿"业 作者 钱玺勇 田聪 初冬时节,位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市延寿县寒意渐深。寿山乡三星村4栋果蔬智能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 袭人、绿意盎然,另有一番天地。阳光滤过棚膜,绿叶掩映间,一串串金红小番茄晶莹剔透、饱满诱 人,勾起采摘者"一亲芳泽"的念想。短短两年间,这4栋大棚就点亮了村民们的增收梦想,酿就了这方 水土的甜蜜"柿"业。 初冬时节,哈尔滨市延寿县寿山乡三星村4栋果蔬智能温室大棚里暖意袭人,一串串金红小番茄晶 莹剔透、饱满诱人。 田聪 摄 链上产业小番茄结出"致富果" "党组织一定要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中,群众富在产业里。"站在果蔬智能温室大棚前,三星村 党支部书记刘义坚定地说。 两年前,寿山乡党委通过走访外地市场,反复分析研判,立足本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村民具备种植 基础等优势,决定建设果蔬智能温室大棚,突破发展瓶颈。在政策支持下,总投资300万元、使用面积 3000平方米的4栋大棚拔地而起,成为延寿县唯一的果蔬智能温室大棚项目。 三星村推出"承包经营"模式,构建起"支部引领、承包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格局。"这样既保障村集 体有稳 ...
浙江南浔:“红美人”柑橘喜获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21:32
日,农户忙着采摘"红美人"。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11月11 11月11 日,游客在采摘"红美人"。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11月11 11月11日,游客在柑橘园采摘"红美人"。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加大特色果蔬培育与发展力度, 打造了以南浔"红美人"柑橘园为核心,总面积达5000多亩的 "红美人" 种植基地。该基地采用高标准连 栋大棚模式种植,并配备水肥一体化、数字化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不仅保障果品品质,更有效带动当地 农民增收。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日,小朋友在采摘下来的"红美人"。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日,工作人员在分拣、打包"红美人"。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日,游人在采摘"红美人"。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11月11 11月11 ...
黄土塬上千余合作社“抱团”引领乡村产业“牛”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5:52
合作社运营模式与规模 - 耀辉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200多户村民入股,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基地 [2] - 万润园种植合作社同样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46户种植户承包大棚,并配套建设尾菜处理厂、电商平台等设施为农户提供服务 [4] - 西峰区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 具体经营业绩与效益 - 耀辉养殖合作社肉牛存栏800头,预计今年出栏1200至1300头,产值达1700万元至1800万元 [2] - 万润园种植合作社拥有276座大棚,棚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建设100多座拱棚 [5] - 种植户高长权在合作社带动下,引进大樱桃等作物,今年总收入超过20万元,较以往单一种菜收入大幅提升 [8] 产业带动与区域经济影响 - 耀辉养殖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带动10多户发展肉牛养殖,工人月收入可达3500元 [2] - 万润园合作社为100多人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并通过技术协会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4][5] - 西峰区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95个,带动农户2.78万人,累计创建各级示范社157个,有效激活农村经济 [8]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耀辉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玉米1000亩以上,利用养殖粪肥,形成种养循环,节约成本并提升效益 [2] - 万润园合作社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绿色种植,引导农户使用物理防虫技术和有机肥 [4] - 当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培训,培养合作社负责人成为生产技术领域的专家 [8]
沪农商行以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 共庆丰收硕果
金融界· 2025-11-04 14:1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农商银行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巩固了其在上海“三农”金融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 [1][5]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9月末,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超过650亿元 [1] - 公司服务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超过600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服务市场份额超过45% [1] - 公司为上海市80%以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 [1] 客户服务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为“星农人”群体创新推出涉农个人农担批次贷款,解决其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痛点 [2] - 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出“积数贷”线上标准化产品,以结算流水、存款积数等数据为依据,破除传统授信限制 [3] - 公司长期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例如向SL集团提供2亿元集团授信支持,助其产能翻番 [4] 具体支持案例 - 通过涉农个人农担批次贷款解决金山区一位“星农人”因订单增长和直播基地建设导致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 - 通过“积数贷”为上海SC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满足其物流运输升级需求 [3] - 在过去20年间,持续为SL集团提供关键金融支持,包括2003年提供1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以及近年提供2亿元授信支持其新建智能化猪场 [4]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将继续紧扣普惠金融主题,聚焦新农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金融需求 [5] - 公司计划通过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生态 [5]
三亚出台热带优异果蔬奖补方案 力争到2028年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元
海南日报· 2025-10-20 09:13
政策核心目标 - 计划到2028年新增收集保存热带优异果蔬种质资源300份以上 培育可产业化推广新品种5个以上 热带优异果蔬栽培面积达10万亩 建成5至1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1] - 政策旨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把三亚建设成为国家热带优异果蔬生产示范区和海南自贸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 [1] - 通过精准化 差异化的奖补政策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 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注入新动能 [3] 奖补政策方向与体系 - 围绕热带优异果蔬产业全链条设置引种 繁育 种植 推广四大鼓励方向 并针对芒果种植结构调整推出专项奖励 形成五奖并行的补贴体系 [1] - 不同经营主体可根据自身情况申报对应的奖补项目 [1] 具体奖补措施 - 首引奖励:农业经营主体单品种累计引进存活种苗达100株以上 可按苗株购买价格的20%获得补贴 [1] - 首育奖励:南繁单位 育种科研院所及开展育种研发的企业或个人 单个经试验验证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奇特优新品种可获10万元奖励 [1] - 种植奖励实行差异化补贴 企业种植列入发展目录的新品种可获苗款30%补贴 村集体经济组织 合作社 种植户等主体的补贴比例提高至50% [2] - 种植补贴设置上限 多年生水果每亩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 蔬菜每亩最高不超过500元 单个申报主体最高补贴60万元 且同一地块仅能申报一次 [2] - 推广奖励聚焦成果转化 对种植名录内品种 首次实现规模挂果采收销售且亩产销售额达3万元以上的主体 多年生水果每亩最高补贴3000元 蔬菜每亩最高500元 单个主体最高补贴300万元 [2] - 芒果种植结构调整专项奖励:2025年前已在三亚种植芒果的农业经营主体 若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主动清退芒果树并改种目录内新奇特优热带水果 可获每亩1000元一次性鼓励补贴 [2] 申报规则 - 符合多条奖补条件的主体可分别单独申报 首引 首育品种满足种植或推广条件的可叠加申请 但单一作物品种申报奖补不超过两项 [2] - 同一种植基地不得通过多个法人单位重复申请补贴 且申报基地与主体注册地均须在三亚 [2]
东营创新实施品牌工程兴农富农,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矩阵
大众日报· 2025-10-16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东营市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系统性地将盐碱地劣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优势,成功打造了以“黄河口”为核心的地标品牌矩阵,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1][2][3]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路径 [2] - 战略定位聚焦“黄河口”独特地域标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2][3] 品牌建设与权威认证成果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攀升至31.93亿元,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权威认证 [3] - 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6个,6个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6个 [3][12] - “黄河口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入山东省前5位 [12] 科技赋能与品质控制 - 农业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菇健生物科技的出菇房通过传感器精准控制环境,实现23天一个采收周期和全年稳定生产 [4][5] - 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菇健生物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 [6] - 政府积极推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助力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攻关 [6] 产业化与市场主体培育 - 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目前东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07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 [8] -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格局,创建全国及省级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 [8] - 培育形成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和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 [12] 创新营销与市场拓展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整合营销,如“云商乐安”电商直播工坊通过直播带货20余场次,线上商城营业额达60余万元 [10][11] - 积极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并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品牌传播 [11] - 连续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并结合文化旅游推广“黄河口农旅精品线路” [9][11] 具体案例与经济效益 - 黄河口大闸蟹市场从国内拓展至香港、澳门及泰国,菇健生物科技每周出口鲜菇50多吨至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市场 [3][5] - 利津县“临合蜜”甜瓜通过技术改良提前上市,售价达每斤12-15元,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7]
章丘吕家村:不只有铁锅,还有诗和远方
经济观察网· 2025-10-14 21:16
产业转型与结构变化 - 公司从依赖模具制造、机械加工、石灰窑、铸造厂等高耗能工业产业转型,2000年前工业占比55%,农业40%,服务业仅5% [5] - 环保要求提升后推动工业向高端制造赛道转型,目前工业企业数量占比70%-75%,以电子芯片加工、出口管件为主 [5] - 服务业企业注册数量占比提升至15%-20%,以“喜庆+文旅”为主,农业占比降至5%-10% [5] 喜庆产业发展 - 喜庆产业基地提供婚礼筹备一站式服务,年承接喜宴近400场,五一、国庆档期需提前一年多预约 [4] - 自建5家设置有婚礼堂的宴会酒店,共计12个主题大厅,对应森系、中式、水晶等固定场景 [4] - 业务辐射章丘全区及周边淄博等地,采购团队每年赴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婚博会选品以跟上服务潮流 [4] 文旅与露营业务 - 稻香渔歌露营基地门票39.9元/人,提供帐篷桌椅、烧烤用具、麻将、滑梯和滑索等免费使用设施 [2] - 基地客源散客占六成,团建和团体游客共占四成,节假日几乎天天满订 [2] - 初期投入120万元,两年回本,三年前为水稻田,用2000多车土垫高改造 [2] 农业生态与联动 - 村北果蔬大棚种植葡萄、草莓、西红柿、黄瓜、秋月梨等,直供济南高端商超并开放采摘体验 [6] - 部分大棚采用村民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运营 [6] - 农业与露营地联动,国庆旺季供应新鲜瓜果到营地,冬季婚庆淡季通过草莓采摘吸引游客 [6] 就业与收入影响 - 喜庆产业、文旅产业吸纳50岁以上村民就业,年轻人多在本地工业企业或文旅配套岗位工作 [6] - 全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生产生活人口超过1万,形成家门口就业的良性循环 [6] - 土地流转租金按“800斤玉米+800斤小麦”的市场价计算,一亩地一年约2000元,相比自己种地收入翻倍 [8]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深化“户外婚礼+露营+采摘”联动,推出婚礼套餐以丰富文旅业态 [10] - 引入社会投资1.5-2亿元的绣江风情园,预计明年建成,内含美食街、木屋咖啡厅、树屋等设施 [10] - 长期目标是在保留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推动“工业+文旅”轻度融合,并将高效农业作为文旅配套产业 [10]
章丘吕家村:不只有铁锅,还有诗和远方 | 乡村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10-14 21:05
产业转型与结构变化 - 公司早年以模具制造、机械加工、石灰窑、铸造厂等高耗能工业为主,工业占比达55%,农业占40%,服务业仅占5% [9] - 随着环保要求提升,公司推动工业向高端制造转型,目前工业企业数量占比约70%-75%,以电子芯片加工、出口管件为主 [10] - 公司服务业企业注册数量占比提升至15%-20%,以“喜庆+文旅”为主,农业占比调整为5%-10% [10] 喜庆产业发展 - 公司喜庆产业年承接喜宴近400场,五一、国庆档期需提前一年多预约 [7] - 产业提供婚礼筹备一站式服务,自建5家宴会酒店共计12个主题大厅,业务辐射章丘全区及周边淄博等地 [6][7] - 公司对传统锣鼓队进行规范化管理,成立喜庆和谐协会,推动产业从零散服务延伸至全链条服务 [6] 文旅与露营业务 - 稻香渔歌露营基地门票为39.9元/人,提供帐篷桌椅等设施,客源中散客占六成,团建和团体游客共占四成 [3] - 该基地由水稻田改造,初期投入120万元,两年回本,节假日几乎天天满订 [3] - 基地可策划户外烧烤、露天电影、围炉煮茶等活动,并设计农事体验等亲子项目 [3] 农业生态与联动 - 公司农业提供生态支撑,村北果蔬大棚种植葡萄、草莓、秋月梨等,直供济南高端商超并开放采摘体验 [10] - 部分大棚采用村民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运营 [10] - 农业与文旅联动,国庆露营旺季供应新鲜瓜果,冬季婚庆淡季则以草莓采摘吸引游客 [10] 就业与收入影响 - 产业转型带动就业结构变化,喜庆和文旅产业吸纳50岁以上村民就业,年轻人多在本地工作,外出打工比例大幅降低 [10] - 全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生产生活人口超过1万,形成家门口就业的良性循环 [10] - 土地流转租金按“800斤玉米+800斤小麦”市场价计算,一亩地年租金约2000元,高于此前自己种地约1000元的收入 [1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深化“户外婚礼+露营+采摘”联动,推出婚礼套餐以丰富文旅业态 [13] - 长期目标是在保留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推动“工业+文旅”轻度融合,并将高效农业作为文旅配套产业 [13] - 引入社会投资1.5-2亿元的绣江风情园已初见雏形,预计明年建成,旨在承接明水古城游客外溢 [1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长治潞城区:旱地西红柿“映红”乡村振兴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7:31
产业规模与生产情况 - 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面积达600余亩,亩产约15000斤 [2][3] - 产品零售价约为每斤1.5元,主要销往河南、河北等地 [2] - 本季全村整体销售额达到800万元左右 [2] - 种植户秦安继种植6亩多西红柿,亩均收入约18000元 [3]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行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产品包括西红柿酱和西红柿饮品 [2] - 深加工有效化解鲜果存储难题,并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2] - 加工产品如西红柿酱已在各大超市热销 [2] 产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 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将旱地西红柿确立为主导产业,成为“旱地西红柿之乡” [3] - 两百多户种植户加入以西红柿产业为核心的幸福山庄合作社 [3] - 未来计划新建西红柿产业园,今年动工明年投产,引进两条生产线分别生产西红柿酱和饮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