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搜索文档
“定力”崇明生态之路迎来厚积薄发 海工产业之“蓝”、农业硅谷之“绿” 书写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故事
解放日报· 2025-11-07 09:37
交通基建进展 - 轨交22号线(崇明线)实现全线隧道贯通,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1] - 轨交22号线和沪渝蓉高铁“两条线”上岛将加强崇明与上海市中心及长三角区域的连接 [5] - 位于崇明城桥镇的高铁小镇规划开发面积3.26平方公里,长兴岛“地铁小镇”占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 [5] 生态保护成果 - “十四五”期间投入数十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工作 [3] -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鸟类多达380多种 [3] -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4] 产业发展战略 - 长兴岛船海产业近两年年产值连续突破500亿元、8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之一 [3] -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推动东禾九谷水稻育秧生产基地等科创项目投产,组建多个产业集团 [3] - 积极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打造海工产业之“蓝”和农业硅谷之“绿”两大现代化生态产业集群 [3] 文体与区域发展 - 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等高级别体育赛事均扎根崇明 [4] - 发展路径基于生态立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 [2][3] - 作为上海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空间,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供案例 [2]
广西三处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更新 - 10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全国2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1] - 广西有3处湿地入选名录分别为合浦儒艮湿地广西荔浦市荔江国家重要湿地广西东兰县坡豪湖国家重要湿地 [1] 合浦儒艮湿地生态特征 - 湿地位于北部湾海陆交错地带拥有大面积沿海滩涂和浅海水域是北部湾地区典型且生态特征保存较好的区域 [1] - 湿地是儒艮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1] - 记录到脊椎动物418种野生维管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动物15种 [1] 合浦儒艮湿地保护技术 - 保护区管理中心通过陆基繁育塘扩增无性繁育等技术开展海草繁育与陆基养殖耦合研发 [1] - 联合科研机构建立海草种质资源库和野外观测站探索海草与鱼虾混养共生新途径促进海草繁育 [1] - 措施旨在突破海草扩繁技术瓶颈为儒艮重建海底粮仓 [1] 荔江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 - 湿地是喀斯特地貌中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通过生态多水塘链等修复技术构建乔木灌木草本科生四层植被结构 [2] - 形成湿地过滤带兼具污染控制和水文调节功能包括汛期储水和旱季补水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2] - 生态提升吸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多年越冬绝迹多年的彩鹮首次现身成为生态改善核心标志 [2] 坡豪湖国家重要湿地生态作用 - 湿地位于珠江干流红水河中游水质清澈生境独特对维护红水河流域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2] - 拥有花鳗鲡卷口鱼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通过植树造林水禽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动植物资源持续丰富 [2] - 生态功能不断强化 [2]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新华网· 2025-10-03 11:24
生态价值与定位 - 南沙湿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候鸟天堂",每年吸引近10万只候鸟栖息过冬 [1] -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中扮演重要支点角色 [1] - 湿地为候鸟提供越冬停歇、觅食繁衍的"中转驿站",观测到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在内的185种鸟类 [1][2]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 湿地根据鸟类习性进行功能分区,设有上千亩低水位"饭堂区"滩涂,水深维持在10公分以利觅食 [1] - "筑巢区"红树林平均高度超过20米,可有效防范天敌侵扰,为鸟类提供安全栖息环境 [1] - 2020年以来广州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000余公顷,红树林为鱼虾贝类和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 生物多样性成果 - 2024年南沙湿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观测数量达91只 [2] - 观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褐翅鸦鹃等 [2] - 越来越多的候鸟如黑脸琵鹭、斑嘴鸭在迁徙途中选择在南沙湿地定居落户、繁衍后代 [1] 科研监测体系 - 南沙湿地构建"科学监测-数据应用-协同发展"闭环体系,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项生态监测 [2] - 监测项目涵盖湿地植被、鸟类动态、环境质量等方面 [2]
全球滨海论坛专家为何盛赞这个艺术村落?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16:54
项目核心与全球意义 - 江苏盐城黄尖镇的实践被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共进的典范 [2] - 项目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5] - 黄尖镇的创新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34][36] 具体实践与成效 - 珍禽保护区通过科学措施为丹顶鹤营造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珍稀鸟类生存状况 [7][8] - 潮间带艺术村作为中国首个“零碳艺术景区”,已吸引180余位中外艺术家入驻,实现“生态+艺术+文旅”深度融合 [12] - 93亩NbS候鸟友好水稻田采用冬季留茬浅水处理等技术,已观测到丹顶鹤、白鹳等多种珍稀鸟类稳定栖息 [14] 发展模式与未来规划 - 未来将聚焦“生态文旅价值量化”与“绿色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深化生态资产核算和创新金融工具 [18] - 计划扩大鸟类友好水稻田面积,构建区域发展型模式,并制度化执行核心管护措施 [20][23] - 建议挖掘观鸟等生态活动市场潜力,加强跨界互动,创新“联合品牌”模式引领新生活方式 [25] 合作机制与金融支持 - 丹顶鹤友好农业NbS示范基地共建签约构建了政府、科研机构、保护区三方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30][32] - 通过“打捆”多个小型生态项目扩大融资规模,降低风险,为项目长效运营注入金融活水 [28] - 项目通过艺术产品的市场化和深化国际合作,汇聚全球智慧,拓宽融资渠道 [18][25]
陕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9-18 06:3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 -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湖面面积由2800余亩增至7000余亩 通过清淤除污、生态补水等措施实现生态改善[3] - 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累计种树超万亩 近两年新增造林4000多亩 树苗成活率超90%[3] - 延安华北豹数量增至110多只 褐马鸡栖息地北扩 首次发现珍稀物种山西杓兰[5] - 陕西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6.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5] - 米脂县高西沟村林草覆盖率从荒芜状态提升至72% 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生态治理效果[7][8] 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 高西沟村串联18处特色景点发展文旅融合 提供窑洞住宿、农家餐饮及研学体验[9] - 合阳县养殖水面达4.5万亩 年产水产品4.8万吨 渔业综合产值约6亿元 占全县农业产值10%以上[13] - 合阳县长德农业基地采用"鱼虾混养+生物调控"模式 每亩投放4万尾虾苗和1100尾鱼苗 实现以渔净水良性循环[11] - 府谷县在89个村组实施光伏项目 每年为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益8万元 累计取得光伏指标1035兆瓦[14] - 府谷县建成光伏装机规模629兆瓦 年发电量达10.4亿千瓦时 利用闲置土地和采煤沉陷区布局绿色能源[14] 绿色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空分装置降低能耗 除尘除噪系统控制车间噪声低于65分贝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升[15] - 陕西省风电光伏装机快速增长 抽水蓄能电站加速建设 地热能与生物质能利用推进 氢能全链条产业基本建成[15] - 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持续推进 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 落实"四水四定"水资源管理要求[1][13]
城市24小时 | 克服“先天不足”,湖南的“外援”到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23:59
“宁电入湘”工程投产与湖南能源结构 - 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面投产,输电距离1616公里,途经六省市 [1] - 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同类工程新高 [1] - 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千瓦时,占湖南最高负荷近10% [2] - 每年可替代湖南标准煤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相当于10亿棵树年吸收量 [1] - 湖南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2374亿千瓦时(同比增4.3%),人均用电3628度,外购电量539亿千瓦时占22.7% [2] - 工程投产后湖南外来电占比将接近30%,但能源对外依存度仍达74.6%,需再建3-4条外电通道使外电占比超40% [2] 区域能源战略与政策动态 - 湖南代表团2023年及2025年全国两会均提交能源建设建议,要求加大“宁电入湘”“疆电入湘”支持力度 [1][3] - 建议将“疆电入湘”纳入国家“十五五”电力规划,并推进遵义—吉安天然气管道怀化—衡阳段建设 [3][4] 地方产业发展与政策目标 - 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2024年营收超9000亿元,2025年有望成为第十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6] - 重庆计划2027年科技贷款余额达1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 [7] - 东莞修订人才入户政策,放开学历及技能类人才年龄限制,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入户渠道 [8] 消费趋势与户外经济 - 小红书报告显示“周末短途户外”成城市主流生活方式,北京上海笔记曝光量分别达18.96亿次和14.88亿次 [11] - 北京户外内容搜索量同比增72%,上海发布量同比增108%,西藏云南新疆为自然探索热门目的地 [11] 外贸与产业运行数据 - 深圳前7个月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同比持平),结束连续6个月负增长 [12] - 出口1.56万亿元(降5.4%),进口1.02万亿元(增9.4%),一般贸易占比54.9% [12]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9万家(同比增2300家),民营企业进出口1.8万亿元占近七成 [12] 行业监管动态 - 西安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及特惠单,严禁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 [9] - 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多地已要求平台禁止强制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9]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的“幸福靠山”
新华网· 2025-08-14 09:26
制度体系建设 -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 共有5640名林长分片包干管理森林资源 [2] - 县级以上林长领衔的44项重点任务实现100%办结 [2] - 河湖长制覆盖5533名河湖长 2024年巡河20万人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2.9万个 [3] - 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 [3] 生态建设成果 - 完成造林更新172万亩 近十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37万亩 [2] - 森林覆盖率65.74% 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2] - 湿地率稳定在8% 总面积达1343平方公里 [4] - 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 省级重要湿地8处 [4]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 建成水美乡村239个 [6] - 城乡亲水圈覆盖率达90% 开放共享水利工程40处 [6] 项目与工程进展 - 天目溪、壶源江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3] - 西溪湿地数字化项目实时监测生态数据 开园以来维管束植物增加750种 鸟类新增155种 累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 [4] - 千岛湖配水工程自2019年通水以来累计输送超50亿立方米优质原水 [7] - 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 在全国10个入选地市中位列首位 [5] 经济效益转化 - 林业行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连续11年领跑全省 [7] - 建成18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 林下经济年产值超300亿元 [7] - 淳安县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家门口就业" 临安山核桃生态种植使果农收入翻倍 [7] - 淳安桂溪村以"水权入股"形式开发山塘 桐庐小源溪发展山水运动公园 富阳沿岸村庄发展漂流项目 [8] 社会文化影响 - 市水利科普馆及32家水情教育基地建成 137个亲水节点遍布城乡 [6] - 余杭长乐林场开设"森林课堂" 西溪湿地开展研学活动 [8] - 2024年9月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开园 成为140余种候鸟的"黄金驿站" [1] - 2024年7月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9月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1]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全国夏粮收获进度超90%,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7]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内完成收割[6] - 新型农机应用显著降低损耗:山东德州小麦机收损耗控制在1%以内[6] - 农业技术升级:北斗导航播种机、气吸式免耕智能播种机等设备投入夏种[7][10] 生态环境与绿色转型 - 长江消落带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重庆丰都县1200亩人工湿地形成完整生态系统[12] - 宁夏中卫市实施153公里固沙锁边带工程,采用麦草方格等经典治沙模式[12]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2] - 节能宣传周活动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成果,涵盖建筑、电力、垃圾处理等领域[13] 就业市场与政策举措 - 贵州六枝特区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站,提供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18] - 浙江绍兴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定制培养方案,实现毕业生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18]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与招聘联动会,广西高校开展多样化双选会[19] -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贵州总工会针对转岗职工、残疾职工推送精准岗位[19] 高温应对与生产保障 - 基建工程防暑措施:成都高铁工地配备冰饮站、天津塔吊驾驶室加装空调[25] - 电力系统备战暑峰:国网北京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完成检修[25] - 城市保障部门联动响应,气象部门加强高温预警与防暑提示[26]
全国No.1!绿美红树林C位出道,湿地周邀你探秘广东“绿翡翠”!|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7-29 16:04
湿地保护与红树林建设 - 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全国居首 启动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于7月21日至27日 通过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展示保护成效 [5][6][7][8] - 东莞市现有红树林面积达25.373公顷 主要分布于太平水道和交掖湾等生态敏感区域 [100] - 湛江雷州湾海域中华白海豚"陈氏社群"过去一年记录到12头新生儿 显示生态保护成效 [125][126][127] 生态建设工程进展 - 广东省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 2025年新建456.4公里 完成年度任务进度76% 碧道建设催生绿色水经济 [18][19][20] - 茂名市推进圩镇绿化 截至2025年6月底新增绿化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136][137] - 云浮林场管辖12.8万亩林地 通过无人机巡查和"四防一体"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生态保护 [177][180] 地区生态考核与激励 - 2024年广东省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考核中 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深圳市、潮州市获评优秀等次 [13][14] - 广州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关市获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 [15] - 韶关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的地级市 [69][70] 地方生态项目与成果 - 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37] - 河源市龙川县韩江支流龙母河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入选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案例 [80][81][82] - 惠州建成218公里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87][88] 生态文化与社会参与 - 深圳水环境治理实现公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转变 水务设施向公众开放 [50][51][52] - 肇庆市开展"节气环保我们行动"主题活动 30名社区小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156][157][158] - 恩平市2020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58件 获判生态修复费用8.3万余元 [120][121]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增至22个 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央视新闻· 2025-07-25 10:49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我国新增9个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一 [1] - 新增城市包括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湖南岳阳 [1] - 全球现有国际湿地城市74个,我国此前已有13个城市获此认证 [16] 湿地保护成就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17] - 红树林面积净增长0.83万公顷 [19] - 2025年监测到途经我国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候鸟总数较2024年增加14% [19] 特色湿地城市 - 上海崇明湿地覆盖面积近70%,拥有全球最大河口冲积岛 [3] - 福建福州创新湿地治理体系,打造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的生态系统 [5] - 云南大理形成高山湖泊与城市相依相伴的独特格局 [6] -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8] - 江西九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重要节点 [10] - 西藏拉萨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 [12] - 江苏苏州展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湖滨湿地风光 [14] - 湖南岳阳洞庭湖湿地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 [16] - 浙江温州实施滨海、海岛和城市湿地系统修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