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
搜索文档
摩洛哥食品安全存在结构性风险
商务部网站· 2025-10-31 13:14
报告显示,自2019年以来,摩洛哥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年均总产量不足500万吨,仅为最高年份的一 半。主粮进口比例超过70%,其中2022年粮食进口量达520万吨,成本超过20亿欧元。为稳定国内食品 价格,政府补贴支出持续攀升——2023年小麦补贴达1.34亿美元,2024年糖补贴达4.38亿美元,进一步 加重财政负担。报告特别指出糖消费量已达每人每年48公斤,是营养建议值的四倍,而豆类等传统健康 食品消费显著减少,饮食结构失衡现象危害本地居民健康。 MIPA指出,摩洛哥农业发展模式长期以出口导向为主,从"绿色摩洛哥计划"到"新一代绿色战略",政 策重点集中于高附加值的出口型农产品种植。这一取向在促进外汇收入的同时,也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 开采、区域发展不均及大农场与小农户间差距扩大等问题。此外,摩洛哥农业体系对进口肥料、种子、 机械及饲料的依赖程度较高,使食品生产与供应链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食品安全面临"结构性风 险"。 MIPA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农业政策,强化本地生产与短链供应体系,支持中小农户发展,并推动更加健 康、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摩洛哥《经济报》10月27日报道,摩洛哥政策分析研究所(MIPA)最新 ...
中国北方多地提前入冬 官方强调民生用能有保障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3:12
李超在发布会上还提到,今年以来,中国多地农业生产遭遇不利天气影响。春季,北方冬麦产区特别是 陕西、河南等地遭遇不同程度干旱;9月份以来,河南、山东等黄淮海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持续阴雨天 气,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小挑战。 她介绍,国家发改委密切跟踪研判形势变化,支持地方积极做好灾情应对;同时,畅通收购收储渠道, 切实稳定粮食市场,力争把灾害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努力,夏粮稳产丰收,早 稻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具有较好基础、正在陆续收获。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灾害天气对粮食产量影响 总体可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责任编辑:张紫祎) 李超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从煤、气、电、运等方面提升供应能力。 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0%、6.4%;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 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8%;10月份以来,国家铁路电煤装车保持在日均5.6万车的较高水平。 从储备基础和调峰能力看,截至10月27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 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截至9月底,跨区输送电力最大达1.5亿千瓦,区域间 ...
国家发展改革委:灾害天气对粮食产量影响总体可控
新华网· 2025-10-31 11:30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10月31日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农业生产遭遇 不利天气影响。9月份以来,河南、山东等黄淮海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持续阴雨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 不小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跟踪研判形势变化,支持地方积极做好灾情应对。同时,畅通收购收储 渠道,切实稳定粮食市场,力争把灾害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努力,夏粮稳产丰 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具有较好基础、正在陆续收获。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灾害天气对粮食产 量影响总体可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记者魏玉坤、张晓洁)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 ...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个“重中之重” 如何抓紧抓实(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8
农业现代化与产能提升 - 全国粮食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 [2]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加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和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 -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水利设施,如完成乡镇机井排查整改和沟渠连通工作,并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引进小麦、花生、油莎豆等新品种 [3] - 种粮大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40多台(套),新置办的大马力收割机帮助每亩多抢收约200斤 [4] - 采用可降解地膜插秧技术和鸭稻共育模式,使每亩水稻平均增产50公斤,节省成本约380元 [5][6] - 建立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减肥减药技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 [6] 农业生产技术与模式创新 - 农业生产注重量质齐升,例如在稻田引入香根草、显花植物、"鸭管家"和稻飞虱干扰仪等绿色生态技术 [5] - 发展目标是统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 [6] - 未来方向是兼顾产量和产能、生产和生态、增产和增收,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6] 农村建设与生活条件改善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是片区化发展,即在多个村庄间建立协同机制,实现规划一体、产业联动、设施共享和治理协同 [7] - 具体案例显示,村庄通过环境整治,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广场和雨污管网,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8] - 县里实现城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数字网络等"同质同标",并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8] 农民收入与政策支持 - 农民享受多项补贴政策,例如农机购置补贴使一台15万元的收割机少花费约5万元,烘干储粮设备补贴节省总投入的30% [10] - 种植补贴包括每亩55元的水稻种植补贴,以及按每亩111.23元标准发放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后者在6月30日前通过"一卡通"直达农户 [10][11] - 粮食收购价格稳定,夏粮小麦每斤约1.2元,秋粮水稻每斤约1.3元,种粮大户通过订单生产带动5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10] - 政策支持包括推广"保险+金融+技术服务"机制,推出作物种植收入安全保险,并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11] - 未来需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提高政策精准性,健全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 [12]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 全面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7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十五五'期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深刻认 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意义。锚定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以高标 准农田建设筑基、科技赋能增效、全链条服务护航,全面激活粮食增产潜能,全力以赴筑牢粮食安全根 基。"奇·达楞太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奇·达楞太表示,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事 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辽市作为传统农牧业大市、全国重要商品粮基 地,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责任,要坚守粮食安全底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通辽市粮食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2025年,通辽市粮食种植面积超过2200万亩,预计全 市粮食总产将突破200亿斤,实现"二十二连丰"。预计到"十五五"末,通辽市高标准农田规模将拓展至 2000万亩,建成中国北方玉米单季"吨粮田"示范区10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20亿斤以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十五五'时期发展 ...
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 实干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7
在种植端,乔文志表示,要积极锚定绿色生态方向,守护稻米品质,践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要求,呵 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智慧农业为传统种粮注入了新动能。如今,田间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旧图景,通过无人机巡田、物联网 监控系统,能实时掌握作物长势与病虫害情况;智能灌溉等技术的应用,让种植更高效、更精准。种粮 大户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正是咱种粮人奋斗的方 向。"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乔文志谈及全会精神,满是实干激 情。他表示,种粮不仅要保障供给,更要守住安全与生态的底线。 "守好黑土地,种出好稻米,用实干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是种粮人的责任。"乔文志的话语,道出了新时 代种粮人的担当与追求。 黑土地是五常大米的根基,"既要种得好,更要护得牢。"乔文志表示,"只有守住土地生态,才能让种 粮事业长久发展。" ...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 主产区冬小麦播种加快推进
人民网· 2025-10-30 13:41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 "当前,已派出7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冬小麦主产省开展包保指导,推动落实政策措施和 关键技术,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努力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础。"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 分地区看,东北主产区秋粮收获过九成;西北近九成;西南、黄淮海过八成半;长江中下游近八成。随 着秋粮大面积收获,主产区冬小麦播种加快推进,进度一成半。 (责任编辑:张紫祎) 秋收有序。在黑龙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局地短时雨雪天气不利影响,科学有序组织推进秋收进 度,目前秋收工作基本结束。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7日,农作物已收获23235.1万亩,占应收的 99.2%。除少量玉米地块冻收外,各类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大豆、水稻比去年提前3至5天完成收获, 玉米比去年提前3天完成大面积收获。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适墒播种关系到明年夏粮产量。为保 障明年粮食产量起好步、开好头,近期,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从 现在到冬至,通过分区挂图作战、分类精准施策、分时有序推进,强化抗湿播种、晚播应变、冬前田管 等措施,千方百 ...
湖南江华13.2万亩二季晚稻集中收割 科技赋能粮食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9:50
"机器从合作社雇的,又快又好。"种粮大户魏志军种了850亩田,其中580亩在示范区,能享受免费良 种、免费农药。他还配置了6台插秧机、2台犁田机、2台农业无人机,基本实现种植"全包干","现在施 肥都用无人机,我儿子就是飞手"。 为推进晚稻高效收割,江华县构建了以38家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 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提供跨区作业、托管服务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86.5%,实现"成熟 一片、收割一片"。 同时,该县在白芒营镇等3地设区域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代收、代烘、代储、代销"全链条服 务,解决小农户晾晒、储粮难题。 农机装备升级离不开政策支持。2022年以来,江华县投入1000万元实施农机累加补贴,新增大型拖拉机 239台、联合收割机92台、插秧机168台、高效植保无人机85台、粮食烘干机121台,大中型、智能农机 占比逐年提高,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 湖南江华13.2万亩二季晚稻集中收割 科技赋能粮食丰收 中新网永州10月29日电 (余涛)连日来,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13.2万亩二季晚稻进入集中收割期,农户忙 着搬运、晾晒稻谷,全力保障全年粮食丰收。 在沱江镇沱岭村 ...
“十四五”时期四川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粮仓更稳能源更绿资源更足
四川日报· 2025-10-29 08:32
粮食产量 ●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水稻、玉米、小麦合计增产21.3亿斤,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98.2% 新型能源 ●建成投产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200万千瓦 ●天然气年产量从432亿立方米提升至562亿立方米,稳居全国第一位 矿种储量 ●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 ●钛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80%、钒制品产量占全国的60% 10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四川"十 四五"时期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主要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学规划建设新 型能源体系,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取得积极进展。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十四五"以来,四川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去年达到726.8亿斤,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突破7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油菜种植面积增 加240.8万亩,增量占全国的13.1%。 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98.2%。 "单产提升"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突 ...
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网· 2025-10-29 01:58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题: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 谈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 今年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情况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28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对这些农业农村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今年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夏粮稳产丰收,产量2994.8 亿斤;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秋粮面积增加,特别是高产作 物玉米增加较多。 该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特别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秋粮生产形 势较好。近期各地精心组织秋粮收获,目前收获已过八成半。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 雨影响,全力以赴抢收抢烘,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持续巩固,预计大豆面积连续4年 保持在1.5亿亩以上,产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 牛奶产量2921万吨,同比增长0.7%;禽蛋产量2646万吨,同比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