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与收购
搜索文档
安徽秋粮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 进度超九成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2:21
秋粮收获进展 - 截至10月30日15时,安徽省已收秋粮面积近6000万亩,收获进度超九成 [1] - 已收一季稻面积近2924万亩,玉米和大豆已完成收获 [1] - 为应对阴雨天气不利影响,行业组织21万台联合收割机全部投入作业,并调度引进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解决田块过湿问题,实行“人停机不停”以提高效率 [1] 秋粮收购准备 - 行业准备秋粮收购空仓容超349亿斤,准备收购资金逾345亿元人民币 [2] - 全社会入统企业参与秋粮收购1872家,收购设备9897台套,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2] 秋种工作部署 - 安徽省秋种小麦计划面积超4344万亩,目前已播超530万亩 [2] - 秋种油菜计划面积逾746万亩,目前已播近687万亩 [2] - 行业创新推出四级农技人员包片服务机制,1700多名业务骨干面对面服务5200多个种粮大户,以推动高质量播种 [2] 生产保障措施 - 行业组织2万台烘干机24小时开机烘干粮食,并允许应急救灾烘干作业采用燃煤、热泵、电加热等多种热源 [1] - 行业加强与多部门联动,落实跨区作业农机转运车辆免费通行政策,畅通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并落实专享优惠 [1]
中经评论:政策性收储兜底秋粮收购
经济日报· 2025-10-23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秋粮收购面临连续阴雨天气的挑战 但通过“政府托底、市场激活”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市场注入信心和底气 [1] - 当前粮食收储格局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占比超过九成) 政策性收储为辅(占比不足一成) 二者协同构建兼具韧性与效率的粮食收购生态系统 [1] - 政策性收储通过公布最低收购价等举措稳定农民预期 防止市场剧烈波动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关键制度安排 [2][3][4] 政策性收储的功能与作用 - 国家提前公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设立明确的价格底线以稳定农民心理预期 从根本上解除“种粮亏本”的后顾之忧 [2] - 政策性收购具有稳定市场预期、弥补市场失灵、平滑周期波动的重要功能 启动后能引导市场化主体形成长期稳定的计划 [3] - 在市场价格跌破最低收购价时 国家及时启动托市收购以遏制市场看空情绪 防止因短期供给过剩引发“踩踏式”卖粮 [3] - 政策性收储是调节市场粮食供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吞”(供给过剩时吸纳余粮)和“吐”(供给短缺时投放储备)来熨平市场波动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3] 市场化收购的地位与成效 - 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 已成为粮食购销主力军 这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1] - 市场化收购有效发挥了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 而政策性收储有效发挥了稳预期、兜底线的作用 二者协同配合、互为补充 [1] 当前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 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 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1] - 各地各部门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收购的同时 应精心组织好政策性收储 合理把握储备收购与轮换节奏 精准运用调控工具箱 [4]
河南 连阴雨里抢秋粮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0
农机调配与升级 - 全省累计调集投入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其中玉米收获机械8.3万台,花生收获机械10万台 [3] - 累计投入履带式玉米收获机7980台,其中7014台通过“换装割台”实现“一机多用” [3] - 为应对湿烂田地,将轮式收割机两驱升级为四驱,并协调外省履带式收割机支援,单台履带式收割机一天一夜能抢收1000亩 [2] 粮食产后处理保障 - 全省有4963个烘干点昼夜抢烘潮粮,政府紧急下达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3] - 单个粮食收购中心每日需处理上百吨乃至300多吨潮粮,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仍供不应求 [3][6] 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应用 - 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其灌排系统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4] - 高标准农田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田间积水消退迅速,有效降低旱涝灾害影响 [4] - 农户采用高油酸花生品种等良种,利用其生长期长、耐存放的特性主动规避发芽风险 [4][5] 秋收进度与产量影响评估 - 截至10月16日18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11090万亩,占94%,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7228万亩,占94.7%,秋收基本结束 [6] - 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秋粮灌浆强度,千粒重受影响,但由于秋粮产量已基本形成,不会改变秋粮稳产大局 [6] 小麦播种应对措施 - 针对小麦晚播挑战,河南省制定“四补”技术方案,即选用早熟品种、增加施肥、加大播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 [6][7] - 各地根据墒情分类施策,包括无积水田块翻耕抢播、过湿地块开挖深沟散墒、低洼地块机械抽水排涝等 [7]
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7
会议提出,近一段时间,相关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有关企业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采取有针对性措 施推进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目前,秋粮旺季收购正有序展开,相关方 面要切实扛稳扛牢粮食收购责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扎实实做好秋粮收购和产销衔接各项工作。 会议明确,要立足新情况,突出针对性,强化协同联动,狠抓政策措施落实,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 出"的底线,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要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综合施策、提升服 务、优化环境,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切实增强市场购销活力。二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 规范执行储备收储轮换、最低收购价收购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农民收益。妥善做好不达标粮食收购处 置,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三要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 测和产后服务,加强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四要聚焦重点地区,搞好产销衔接、农企 对接,着力解决秋粮销售问题,保障农民售粮渠道畅通,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 本报记者 董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10月20日消息,10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 粮食和物资 ...
国常会最新部署!事关物流仓储、绿色贸易、粮食秋收秋种
券商中国· 2025-10-17 22:53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物流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支撑,需持续推动降本提质增效 [1] - 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2] - 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 [2] - 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2] - 过去一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 [2] - 邮政业是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的物流形态,航空快递运能增强,铁路运快递常态化,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建设持续加强 [2] - 全国积极推动冷链转运中心建设,冷链运输快速发展,助力农特产品出村进城 [3] - 国家铁路局正编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重点完善铁路网络、提升运输效能、降低物流成本 [3] 拓展绿色贸易 - 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 [1] - 要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与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衔接协同 [4] -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 [4] - 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加强国际交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4] - 绿色化和数字化是国际贸易发展方向和未来,是外贸产品创新和结构升级的两大新动能 [5] - 商务部正起草拓展绿色贸易的专门政策文件,预期2025年适当时机出台 [5] - 商务部将优化服务平台和专题培训,加强外贸企业绿色低碳能力,并加强同第三方碳服务机构对接 [5] 粮食和农业生产 - 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要抓好秋收秋种,统筹种子、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 [6] - 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6] - 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6]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积极做好粮食烘干工作,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及时为农民提供烘干收储等服务 [7] - 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做好晾晒、通风、降水,防止损失,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 [7] - 今年1-10月中旬农业保险已向超2000万户次农户赔付超900亿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互补的保障格局 [7]
“好收成”如何变为“好收益”(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57
粮食收购与农民收益 - 全国夏粮总产量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预计新季夏粮收购量1亿吨左右,其中小麦8500多万吨 [2] - 截至7月31日,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8427万吨、油菜籽488万吨、早籼稻653万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2]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 各地推出预约售粮线上平台如中储粮"惠三农"、安徽"智慧皖粮"、江苏"满意苏粮"、湖南"潇湘粮储",实现手机预约、错峰售粮 [1] - 智能扦检设备提升品质评定透明度,电子地磅确保计量精准,线上结算保障粮款及时到账 [1] - 技术应用使农民实现少跑腿、快售粮、早变现 [1]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我国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支持体系,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2] - 粮食收购以市场化为主、政策性为辅,最低收购价预案为市场托底但不封顶,留出优质优价空间 [2] - 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后,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呈现优质优价特征 [3] 秋粮收购与产业链优化 - 秋粮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涉及品种多、覆盖地域广、时间跨度长,是全年粮食收购重中之重 [3] - 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综合施策,优化流通链条和产销合作,提升农民售粮体验 [3] - 目标是将丰收转化为农民获得感,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3]
“叫我‘麦贩子’的乡亲少了”(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合作社运营模式 - 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耕、种、防、收"一条龙"服务,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并稳定收成[6] - 合作社采用订单收购模式,优质小麦收购价每斤比市场价高0.1元[3][5] - 新购置智能化烘干设备,政府补贴30%,烘干成本降至每斤0.03元且粮食损耗率低于0.1%[13][14][15] 农业技术应用 -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12个,订单种植面积达300万亩[4] - 采用无人机喷施芸苔素等技术应对干旱气候,防止小麦早衰[10] -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定制肥料方案[6][11] 农户收益提升 - 农户张光彬20亩地增产2000多斤,蛋白质含量达15%的小麦收购价1.29元/斤[5] - 土地托管后农户可外出务工获得额外收入,同时节省人工成本[7] - 合作社与京粮集团签订大单专收优质麦,进一步抬高收购价格[10] 市场信任建立 - 坚持合同履约,在市场行情下跌时仍按约定高价收购,签约农户从14户大幅增加[9] - 通过粮食经纪人业务培训规范收购行为,建立透明价格公示制度[10] -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麦贩子"形象获得农户信任[11] 粮食加工存储 - 智能烘干设备3小时内将小麦含水量从20%降至13%,解决传统晾晒损耗问题[14] - 仓储环节应用防潮、防虫、防鼠新技术保障粮食品质[15] - 预测明年优质强筋麦价格可能更好,提前布局品种改良[11]
风吹麦浪夏粮丰 金融活水保丰收——新季小麦质优量足 金融机构备足资金确保“钱等粮”
证券日报· 2025-06-22 23:13
夏粮生产与市场概况 -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小麦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1] - 截至6月10日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进度达74.72%,其中江苏扫尾、陕西超80%、山西超60%、山东近60%、河北超25%[2] - 新季小麦质量整体优于常年,河南周口市二等以上优质麦占比达85%[2] 小麦价格与政策调控 - 河南重启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1.19元/斤),2020年以来首次触发,价格较2020年提高6.25%[3] - 政策带动河南基层售粮价从1.15-1.17元/斤回升至1.18-1.2元/斤,面粉企业收购价从1.21元/斤升至1.22-1.23元/斤[4] - 玉米价格走高(河南达1.23-1.25元/斤)提升小麦饲用性价比,预计小麦价格稳中偏强[5] 收购进度与资金保障 - 全国已累计收购小麦超1700万吨,预计总量达8500万吨,中储粮在河南首批准备236个收购库点[7] - 农发行安排1500亿元夏粮收购信贷资金(同比增400亿元),河南分行专项筹备500亿元[8][9] - 河南农发行3小时内完成26亿元最低收购价贷款审批,投放首笔4500万元铺底资金[10] 金融服务创新 - 农发行新乡市分行提前完成16家粮食储备企业评级授信,累计投放贷款近2亿元[10] - 藁城农信联社通过线上渠道简化流程,推广聚合支付实现粮款秒到账[11][12]
小麦最低收购价“五连涨”的背后
河南日报· 2025-06-22 07:20
政策支持 - 全国已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预计今年新季夏粮小麦收购总量将达8500多万吨,保持在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2] - 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20年的1.12元/斤稳步上涨至如今的1.19元/斤,实现"五连涨" [2] - 河南作为小麦主产大省,首批236个最低收购价库点已准备就绪,收购价格根据国标划分,一等麦1.23元/斤、二等1.21元/斤、三等1.19元/斤 [2] 市场表现 - 基层毛粮价格已回升至1.18元/斤至1.19元/斤,较价格最低点每斤回升2分至3分 [3] - 河南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每斤普遍上涨5厘到1分,回升至1.22元/斤至1.23元/斤 [3] - 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收购价格也纷纷上涨 [3] 品质因素 - 今年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多项内在指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3] - 优秀的小麦品质成为市场价格回升的重要支撑 [3] 玉米市场影响 - 华北玉米收购价已涨至1.21元/斤至1.25元/斤,与当地小麦价格持平 [4] - 小麦性价比优势凸显,长江沿线饲料企业大量采购小麦 [4] - 由于新季玉米要到9月至10月才大量上市,6月至8月处于玉米供应"青黄不接"期,预计饲料企业将持续积极采购小麦 [4]
多地优化收购服务保障售粮顺畅
经济网· 2025-05-22 16:09
全国夏粮收购情况 - 初步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2000亿斤左右 [1] - 冬小麦、冬油菜等开始陆续上市 各地创新优化收购服务保障农民售粮顺畅 [1] 江西省夏粮种植与收购 - 江西省积极挖掘旱地和冬闲田潜力 扩增大麦、小麦、蚕豆、豌豆及马铃薯等夏粮作物播种面积 [1] - 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小麦面积扩大到5.5万亩 当地组织机械收割和烘干 [1] - 种植大户蔡锦龙表示今年亩产收入约1000元 比往年高100多元 [3] - 江洲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谭伍超称一天能烘干1000吨小麦 水分从30%降至13.5%达到储存标准 [4] 湖北省油菜籽收购情况 - 湖北枝江油菜籽收购企业交售车辆排队 包括合作商、种植大户及农户 [6] - 种植大户陆同喜收获3万到4万斤油菜籽 出油率43%以上 价格每斤2.9元左右 [6] - 宜昌宏果粮油采取"公司+村+农户"订单收购模式 5月中旬以来已收购油菜籽上千吨 [9] 山东省粮食储备与设备升级 - 山东德州武城中天粮食储备库进行30米全自动输送机空载测试 新增智能设备振动筛、色选仪等 [8] - 储备库主任王者营表示除尘系统改造后粮食入库损耗降低0.3个百分点 10个标准仓完成消杀通风 2万吨仓容等待新小麦入库 日收储能力达1000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