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
icon
搜索文档
一起绣出更美好的生活(迈向“十五五”的文化图景)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最近,我正和繁峙晋绣非遗工坊的绣娘们加紧赶制一幅《千里江山图》。这件作品专门为明年的展会定 制,要绣七八个月。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繁峙。我们地处山西东北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民间绣 活(繁峙晋绣)就诞生于此。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繁峙晋绣以色彩浓艳、造型古朴、针法粗犷著称。我22岁拜师学艺,摸爬滚打,从学徒成长为山西省工 艺美术大师。十几年来,我亲历过繁峙晋绣面临传承断层、市场萎缩的困境,也见证了这几年在各方支 持下的传承和创新。老技艺如何焕发新生机?人才是关键。 "十四五"时期,我参与创建的晋绣坊乘着政策东风,面向群众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政府为参训学员发放 补贴。我们在全市建立了7个工作站,培训了3000余名妇女,其中2000多名签约成了家庭绣娘。几年时 间,晋绣坊培养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名,固定绣娘从十几名增加到70余名。我们还与太原理工大学 轻纺工程学院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年在繁峙县各级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 动。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好传承发展。晋绣坊以用促保,进行了 ...
攀枝花非遗探索双向突围 向外“破圈”出海 向内“扎根”生长
四川日报· 2025-10-22 08:13
3月22日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模特展示盐边傈僳族服饰。湛璐霜 摄(资料图片) 10月6日,"川超"攀枝花主场赛前,身着盐边傈僳族服饰的表演者进行开赛表演。韩嘉伟 摄 近日,迤沙拉村非遗小院内,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记者 兰楠 摄 最近,攀枝花市的盐边傈僳族服饰有点火——先是在2025年第三届中法时装周上,与巴黎高定品牌 INCLOVER携手,呈现了一场融合民族美学与国际时尚的联合大秀;接着又走进"川超"赛场,在攀枝花主场迎战 雅安时进行开场表演,带来了一次跨越体育与艺术的美学对话。 如今,这一古老技艺嬗变出时尚的"形态"——日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独立设计师的跨界合作,赋予盐边 傈僳族服饰适应全球时尚语境的表达能力。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穹顶下,傈僳族"太阳花"图案化为灵动印花, 百褶裙的传统剪裁融入高定礼服,羊皮褂上的手工刀痕与礼服曲线呼应。 这场非遗时尚大秀,被时尚杂志《ELLE》评价为:在塞纳河畔掀起一股独特的"中国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 馆典藏部总账主管桂立新也感慨:"盐边积极将传统服饰和纹饰进行现代化设计,这种'不离生活'的传承方式,是 让非遗真正'火'起来、传下去的关键。" 其实,早在今年3月22日,盐 ...
职教国潮中的“青春守艺人”
中国青年报· 2025-10-20 06:52
社团概况与定位 - 社团名称为麓台学社,其命名灵感源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潍坊麓台,旨在延续当地文脉 [1] - 社团构建了包含书法、国画、风筝、民间美术等九大部门的非遗课程体系 [1] - 社团得到四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支持,通过年均20余场的深度授课指导百余名社员 [1] 技艺传承与教学特色 - 教学强调“做中学”的理念,通过手把手指导将古老智慧内化于心 [1] - 核心技艺要领包括“稳剪慢转”与“意先于纸”,即剪细线条时手腕要定、转纸要稳,且创作前需理解纹样背后的文化寓意 [2] - 技艺传承注重细节刻画,例如通过斜刻短促密集的线条来模仿布料纹理 [3] 创作成果与获奖情况 - 社团凭借《十大清官》系列剪纸作品在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大赛中获“美术创廉”单元优秀奖 [2] - 创作过程注重从细节中挖掘故事,如通过官帽翅宽度、衣摆线条等刻画人物性格 [3] - 社团成员为完成作品进行了持续一个多月的密集打磨,期间产出大量草稿与笔记 [3] 创新拓展与社会影响 - 社团将技能应用场景向校外延伸,策划“云上美术作品展”等线上活动,并设计开发主题剪纸衍生品、篆刻文创等产品 [4] - 其创造性转化的成果从校园走向全国职教周展演等更广阔舞台,赢得广泛赞誉 [4] - 成熟的社员开始承担教学角色,帮助新成员调整技艺并传授作品背后的知识,实现技艺的代际传承 [4]
2025第二届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主活动在成都举行
经济日报· 2025-10-13 11:03
活动概况 - 2025第二届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主活动“锦绣非遗品牌大会”于10月10日下午在成都锦门景区举行 [1] - 活动集中展示了锦绣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旨在搭建文化赋能产业、资源对接共享的平台 [1] - 活动尾声以传统拓印技艺发布了《“锦绣百业非遗共兴”主题宣言》 [1] 战略举措与平台建设 - 活动发布了《合作创新机会清单》,系统推介了“锦绣联盟”及“百城百艺·新繁棕编”等重点项目 [1] - “锦绣联盟”授牌仪式举行,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作为代表接受授牌,标志着跨区域、跨行业的非遗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1] - “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是成都市推动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 行业影响与发展目标 - 活动旨在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行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将非遗单项优势转化为“锦绣百业”产业集群动能 [2] - 举措有力促进区域协作深化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2]
60余国非遗精品汇聚北京城市副中心 多元呈现非遗携手美好生活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将在京举行
环球网· 2025-10-10 22:26
文明互鉴:绘就非遗交流新画卷 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非遗市集·共享生活"设置国际市集、京津冀展区、"非遗+品牌"三大板块。市 民既可品尝土耳其烤肉、意大利披萨、斯里兰卡红茶等世界风味,也能体验北京兔儿爷彩绘、河北布糊 画制作等地域特色,还可参与抖音心动打卡、宇树科技机器人互动等跨界项目。 跨界融合: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 本届非遗周立足国际视野,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脉络、五大洲文明交融互鉴的生动格局。 "非遗匠心·焕新生活"国际非遗展览将于10月17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其中"国际手工艺展 区"内,观众既可欣赏格鲁吉亚纺织与陶器、匈牙利布索面具、墨西哥木雕等手工艺精品,还能体验马 来西亚"可峇雅"传统服饰、土耳其水拓画、埃塞俄比亚咖啡仪式等活态传承。"非遗精品展区"将汇聚北 京与港澳非遗精华:景泰蓝、京绣等"燕京八绝"体现匠心传承;古琴、茶道传递东方美学;澳门手信、 香港虚拟导览呈现文明对话与数字赋能。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方式,展现非遗守正创新、多元包容的 生动气象。 活化创新:打造非遗生活新场景 "非遗风华·绽放生活"开幕式将以"风·雅·颂"为主线,呈现一场贯通中外的非遗盛宴。人类非遗侗族大歌 与格鲁 ...
多点联动、全民共享,北京国际非遗周即将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
新京报· 2025-10-10 18:01
活动基本信息 -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非遗携手美好生活” [1] - 活动覆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部分区域 [1] 国际非遗展览 - “非遗匠心·焕新生活”国际非遗展览将于10月17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2] - “国际手工艺展区”展示格鲁吉亚纺织与陶器、匈牙利布索面具、墨西哥木雕等手工艺精品 [2] - 展区提供马来西亚“可峇雅”传统服饰、土耳其水拓画、埃塞俄比亚咖啡仪式等活态传承体验 [2] - “非遗精品展区”汇聚北京与港澳非遗精华,包括景泰蓝、京绣等“燕京八绝”以及古琴、茶道 [2] - 澳门手信、香港虚拟导览呈现文明对话与数字赋能 [2] 开幕式与表演活动 - 开幕式以“风·雅·颂”为主线,主题为“非遗风华·绽放生活” [3]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与格鲁吉亚复调同台表演 [3] - 舞蹈《青绿》演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京剧《声动梁尘》展现国粹底蕴 [3] - 来自蒙古国、爱尔兰、巴西、津巴布韦、芬兰、保加利亚等地的传统音乐舞蹈同台献艺 [3] 非遗市集与互动体验 -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设置“非遗市集·共享生活”,包含国际市集、京津冀展区、“非遗+品牌”三大板块 [3] - 市民可品尝土耳其烤肉、斯里兰卡红茶等世界风味 [3] - 体验活动包括北京兔儿爷彩绘、河北布糊画制作等地域特色项目 [3] - 跨界互动项目包括抖音心动打卡、宇树科技机器人互动 [3] 深度对话与活动联动 - “非遗对话·共创生活”将于10月17日下午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围绕“非遗的国际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4] - 活动打破场馆限制,联动通州“三庙一塔”、密云古北水镇等城市文化地标 [4] - 打造多点联动、全民共享的非遗体验网络 [4] 活动主办与承办 - 本届非遗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4] -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承办 [4]
1.58 亿!江苏非遗凭啥成国庆长假 “抢手货”?
扬子晚报网· 2025-10-09 10:06
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江苏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展演体验并重、传统现代交融的方式开展非遗活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 [1] 活动规模与成果 - 双节期间全省共开展非遗活动1086场非遗场馆及活动接待人次达735.6万相关销售额突破1.58亿元 [1] 沉浸式体验模式 - 南京熙南里笪桥灯市通过夜游项目让游客租赁戏服体验妆造并参与演出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2] - 扬州国风华裳巡游由汉服达人领队在城市街巷与木偶演员共舞并向游客派发国风盲袋使城市成为非遗展示舞台 [2] - 常州青果巷打造园林实景喜剧《半园 珍珠塔》采用非遗IP加实景体验模式吸引年轻群体与家庭游客 [3] - 南通通州将石港西大街打造成开放式非遗乐园串联动态表演与静态市集让游客漫步触达非遗 [3] 地域特色赋能 - 无锡窑湖小镇立足陶都底蕴以窑火文化为核心打造非遗加沉浸演绎矩阵累计接待游客25.26万人次营收超3460万元 [4] - 苏州震泽古镇老字号仁昌顺的传统苏式月饼工艺与创新香青菜月饼产品获央视报道 [4] - 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借力西游IP将花果山传说转化为非遗市集和互动演出等实景内容 [5][6] - 镇江西津渡街区活动汇聚舞龙舞狮宋代点茶白蛇传戏曲等16项本土非遗成为活态博物馆 [6] 科技融合与消费驱动 - 盐城淮剧小镇组合药发木偶戏与无人机花火运用淮剧机器人等现代科技演绎文化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消费 [7] - 徐州铜山区拔剑泉非遗烟火表演通过现代光影技术呈现35场演出每场吸引超千人次观看带动周边消费 [7] - 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旅游节设置四大板块75项活动让非遗产品走进大众消费场景 [8] - 泰州季市镇聚焦非遗美食打造沉浸式项目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消费50多万元 [8] - 宿迁非遗嘉年华通过情景剧和沉浸式巡游实现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双赢 [8]
非遗扬帆,陕西故事“出海”
陕西日报· 2025-10-05 07:32
行业国际拓展 - 陕西非遗通过中国国际时装周、大阪世博会、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及马来西亚春节庆典等国际平台进行展示与传播 [1][2][3][4][5] - 安塞腰鼓表演团队第三次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欢乐春节”文化活动并获得当地观众喝彩 [4] - 陕北秧歌、陕北说书、陕北民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华美食‘秦唐盛宴’马来西亚巡礼”活动中同台展演 [5] 产品创新与跨界合作 - 羌绣服饰与文创产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亮相,产品销往中国16个省市及斯里兰卡等6个国家和地区 [2] - 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王怡璇融合中国传统门神元素与日本IP Hello Kitty创作创新年画,并与京东、腾讯“华夏”手游等公司合作 [3] - 曲艺家熊竹英在澳大利亚演出中将陕北说书《黄风起兮》与现代IP结合,引发海外观众热烈反响 [5] 产业规模与社会影响 - 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建立10个传习基地、6个合作社,带动1700余名妇女就业 [2] - 榆林市横山区举办“老腰鼓非遗进校园”活动,5000名学生参与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实现从被动传承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4] - 横山老腰鼓曾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场合,并赴德国、韩国进行文化交流 [4]
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6:54
非遗保护机制与氛围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31个省(区、市)出台地方非遗保护法规,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2] - 全国设立270多个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及人文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 [2] - 非遗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元宵赏灯、重阳登高等习俗增强节日仪式感,八段锦、太极拳成为大众锻炼养生方式 [2] 非遗传承实践与教育 - 推动传统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结合,全国100余所高校设立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 [2] - 200余所高校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超过10万名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课堂 [2] - 非遗传承年轻化、生活化、时尚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及外国友人参与古琴、昆曲、汉服、鱼灯等活动 [2] 非遗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1][3] - 非遗消费潜力释放,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时尚”深度融合,如游陕北看秧歌、到贵州听侗族大歌、去自贡赏灯会 [3] - 海南黎锦、庆阳香包等案例显示非遗成为地方名片,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3]
聚焦文旅商融合 “非遗+”京津对话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3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2日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启幕 主题为“秋意盎然·津彩斑斓” [1] - 活动主线为“津味非遗、消费焕新” 包含非遗特展、文旅对话论坛、沉浸式快闪市集及政企对接会四大板块 [1] 论坛核心议题与意义 - “非遗+”京津文旅对话论坛议题为“文旅商融合背景下,城市文化IP的现代化表达与商业转化” [3] - 论坛是打破京津地域壁垒、共绘文化发展蓝图的关键实践 深度践行非遗“活态传承”理念 [3] 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理念 - 非遗传承应关注“文化理念与艺术表达形式” 重点结合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诉求 [3] - 强调“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但并非“原样保留”而是“活态化传承” 需融入生活、借力科技、文化活化、对接产业 [5] - 市场是检验非遗保护成效的关键 产品若无市场价值则保护谈不上成功 [5] 非遗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 未来重点关注三个方向 非遗与旅游融合 非遗与文创结合 非遗与新媒体、新科技融合 [4] -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具体路径包括共建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发布非遗旅游融合项目、推动非遗进景区等 [4] 文化IP转化与市场趋势 - 城市文化资源与文化IP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转化关键在于贴合当下人的生活方式与接受心理 [4] - 需将“文化资源”与“当代生活方式”连接 才能实现从“资源”到“IP”的真正转化 [4] - 非遗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进入新阶段 市场日益繁荣并涌现大量代表性产品 [4] - 在传承“老技艺”基础上 需重点突出产品的“情绪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