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丨产业兴、动能新、活力旺 新画卷正在新疆徐徐展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5 09:44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三山两盆间70年沧海桑田。上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以丰 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70年来,尤其是党的 十八大以来,新疆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 金秋,新疆大地五彩斑斓,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收获时节,农民们的笑脸是新疆人民今天幸福生活的写照。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24 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新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粮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许建英: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有极大的贡献。它是新疆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新中国 成立以来,新疆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根本遵循,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 ...
新疆已起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23:59
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面积最大同时又拥有最多民用机场的省区市,是哪里? 答案是新疆。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这个占国土面积1/6的省份,已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从落 后到追赶、从追赶至跨越"的蜕变。 翻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答卷,用"腾飞"形容并不为过。 新疆1955年GDP仅12.31亿元,到2017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足足用了62年。2024年GDP突破2万亿元, 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只用了7年。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7.04%,跑出了新疆加速度。 外贸的爆发力同样不容小觑。2022年到2024年,新疆进出口总值以一年迈上一个千亿台阶的节奏,连续 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关口。新疆已从相对封闭的内陆日益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世界 的联结愈发紧密。 如今的新疆,凭借硬实力拿下多个第一: 2024年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中国碗"里装入了更多的"新疆粮"。 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以上,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天下棉仓称号当之无愧。 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新疆外送电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 在"向新"发展的道路 ...
四川仁寿:筑牢“天府粮仓”根基“丰”景这边独好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20:57
文章核心观点 - 仁寿县通过系统推进“良田、良机、良技”建设,成功将丘陵地区农业打造为高产稳产的现代化模式,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单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1][4][16] 良田建设 - 针对“两山一坝七分丘”地貌实施田块整治,将零散小田合并为大块,改造陡坡为缓坡,修建机耕道路和坡道,实现农田互联互通和大中型机械畅行 [4] - 大力整治山坪塘,新建高位蓄水池、提灌站和排灌渠系,构建农田灌溉排水“血脉”,配套农电和地力提升工程,保障农田旱涝保收 [4]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55万亩,将低产田转变为“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 [5] 良机应用 - 整合项目资金3900余万元,为22个乡镇35个村配备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用机械500台(套) [8] - 2024年仁寿县农业机械化率达65.2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8][11] - 统筹调度1200余台收割机投入秋收,并通过农机作业调度平台实时发布信息,引导农机科学流动、高效作业 [11] - 采用机械化收割使效率提高10多倍,500多亩高粱地3台机器3天即可收完,显著减轻劳动负担并缩短收获周期 [9] 良技赋能 - 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源地,与四川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建成国家级大豆玉米科技小院,实现“稳粮扩豆” [14] - 该技术保证玉米不减产,每亩可增收大豆140公斤,农民亩均增收850元,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15] - 在农机技术方面攻克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机具,实现带状复合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 [15] - 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达27.5万亩,高产点位亩产大豆199.2公斤(全国第二)、玉米655.8公斤(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高产典型案例 [15]
农林牧渔粮食价格专题:多空交织,后续如何演绎?
天风证券· 2025-09-24 11: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强于大市 [1] - 上次评级:强于大市 [1] - 评级变动: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粮价呈现结构性分化,肉类和植物油价格上涨,谷物和乳制品价格下跌,多空因素交织 [2][8] - 国内粮食市场关注新粮上市节奏及政策影响,小麦、玉米、稻米供需格局分化,大豆受贸易关系和外部政策扰动显著 [3][5] - 投资机会聚焦种子、粮油、农田水利和农资四大领域,生物育种产业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资集中度提升为核心方向 [4][80] 全球农产品价格与供需分析 全球食品价格指数 - 2025年8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FFPI)为130.1,环比持平,同比上涨6.9% [8] - 细分品种表现: - 肉类和植物油价格环比上涨 [8] - 食糖价格环比微涨0.3%,结束连续5个月下跌 [10] - 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8%,乳制品价格指数环比下跌 [8][10] 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USDA 2025/26年度预测) - **小麦**: - 产量8.16亿吨(同比+1534万吨),消费量8.10亿吨(同比+1140万吨) [11] - 期末库存2.64亿吨(同比+164万吨),库消比32.6%(同比-0.3 pct) [11] - **玉米**: - 产量12.87亿吨(同比+5767万吨),消费量12.81亿吨(同比+3144万吨) [11] - 期末库存2.81亿吨(同比-278万吨),库消比22.0%(同比-0.8 pct) [11] - **稻米**: - 产量5.41亿吨(同比+14万吨),消费量5.39亿吨(同比+981万吨) [11] - 期末库存1.87亿吨(同比-111万吨),库消比34.8%(同比-0.9 pct) [11] - **大豆**: - 产量4.26亿吨(同比+167万吨),消费量4.24亿吨(同比+1344万吨) [11] - 期末库存1.24亿吨(同比+41万吨),库消比29.3%(同比-0.9 pct) [11] - **食糖**: - 产量1.89亿吨(同比+856万吨),消费量1.78亿吨(同比+249万吨) [11] - 期末库存0.41亿吨(同比+288万吨),库消比23.1%(同比+1.3 pct) [11] 国内粮食价格与供需分析 小麦 - **供需格局**: - 2025/26年度产量预估1.41亿吨(同比+0.9%),进口量670万吨(同比-40.1%) [19][20] - 消费量1.37亿吨(同比+2.4%),饲用消费增量显著(同比+300万吨,+16.7%) [23][25] - **价格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利好因素增多,价格有望震荡缓涨 [5][30] 玉米 - **供需格局**: - 2025/26年度产量预估2.96亿吨(同比+0.4%),进口量700万吨(维持低位) [34][36] - 消费量2.99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饲用消费占比65% [37][40] - **价格展望**: - 新粮集中上市或压制价格,四季度价格重心可能走低 [5][46] 稻米 - **供需格局**: - 2025/26年度产量预估2.09亿吨(同比+0.5%),进口量285万吨(同比+20.3%) [51][52] - 消费量2.02亿吨(同比+3.6%),食用消费占比76% [55] - **价格展望**: - 新粮上市后供应增加,价格重心或下行 [5][64] 大豆 - **供需格局**: - 2025/26年度产量预估2109万吨(同比+2.1%),进口量9580万吨(对外依存度82%) [68][69] - 消费量1.14亿吨(同比-0.4%),压榨需求占比83% [72] - **价格展望**: - 全球供应宽松压制外盘价格,关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5][78] 投资建议 种子板块 - 推荐逻辑: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头部种企优势凸显 [80] - 重点标的:隆平高科(转基因品种数量第一)、大北农(性状份额第一)、荃银高科(先正达资源支持) [4][80] 粮油板块 - 推荐逻辑:高进口依赖品种受益关税传导,粮价景气上行可期 [80] - 关注标的:苏垦农发(自主耕地132万亩)、北大荒(年产量超120亿斤) [4][80] 农田水利 - 推荐逻辑:8000亿"两重"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建设 [80] - 推荐标的:大禹节水(农业节水龙头) [4][80] 农资板块 - 推荐逻辑:磷复肥刚需属性强,行业集中度提升 [80] - 推荐标的:新洋丰(磷复肥龙头,磷矿资产注入) [4][80]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24 10:04
斗柄西指、虫鸣渐歇,从云贵梯田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籽 粒渐丰。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 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念兹在兹。 "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今 年,夏粮创下历史第二高产纪录;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正常偏 好,夺取新一季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岁稔年丰,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充足底气。走进金秋的田野,感受丰收中国的斑斓色彩、大国 粮仓的殷实稳固。 品丰收味道 丰收是什么味道? "中原粮仓"河南,种粮大户崔立伍剥开玉米苞叶,清甜扑鼻而来。 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崔庄村,站在自家地头,看着即将"定格"的丰收景象,崔立伍感慨:"这甜是拼 出来的!" 看丰收成色 黑龙江省宝清县,黑土地上稻浪翻涌。南元村的宋喜超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近年秋收,他每亩都能 多收好几十斤。高产秘诀是啥? 将近200亩地,一季麦子、一季玉米,今年崔立伍一直和旱情"赛跑"。 种夏粮,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小麦灌浆期缩短,成熟期提前。 ...
大春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晚秋生产陆续启动 近七成大春粮食已归仓
四川日报· 2025-09-24 08:35
秋收总体进度与形势 - 全省大春粮食收获进度已近七成,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9] - 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常年超过7900万亩,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八成以上 [9] - 从目前秋收情况预测,今年大春粮食产量较往年稳中有增 [9] 年度产量目标与保障措施 - 根据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四川今年粮食产量目标为725亿斤以上 [9] - 推广粮油作物主导品种是确保产量的重要行动,2025年遴选了50个农业主导品种,其中粮油作物类最多,包括10个水稻、5个小麦、6个玉米、5个油菜、2个薯类等品种 [9] - 部分主导品种带动当地亩产突破纪录,实现产量水平提升 [9] 产能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 - 持续深化"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年内目标新建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带动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左右 [10] - 为应对华西秋雨天气,全省34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日烘干能力达3.2万吨,可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收储、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 [10] - 通过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调整补贴比例,鼓励种粮主体购置烘干设备 [10] 后续生产安排 - 秋粮收获结束后,全省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面积1105.4万亩,以再生稻、秋马铃薯、秋红薯等作物为主 [10] - 当前需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抓好晚秋生产 [10]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8
粮食生产总体形势 - 中国粮食总产量在"十四五"以来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超过1.4万亿斤 [1] - 2024年夏粮创下历史第二高产纪录,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且长势正常偏好 [1] - 2024年粮食总产量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省份实现增产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粮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防灾救灾和稳产领域 [3] - 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黄淮海等主产区加速布局"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 [3] - 全国春灌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为夏粮丰收和早稻总产单产双增收提供水利保障,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八成以上具备水浇条件 [3] 科技创新与单产提升 - 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6] -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应用于农业生产 [6] - 优质高产水稻、优质专用小麦等重大品种育成,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装备部署一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广泛应用 [6]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黑龙江省宝清县采用寒地水稻秸秆全量原位还田技术,帮助秸秆在70至90天内分解,实现亩均少施两成氮肥并节省成本20元左右 [4] - 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面积超过1.12亿亩,南方实施酸化耕地治理720多万亩次,治理后土壤pH值提高0.5,产能提升约10% [4] - 通过定制专用复合肥等技术,绿色生态大米每斤能多卖0.2元左右,实现生产生态一起抓 [4][5]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中国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雁阵" [9] - 全国有110多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覆盖粮食作物达17.1亿亩次 [9] - 新农人通过规模化育秧、对接优质收购渠道、打造生态稻田观光区等新模式,推动粮食产业向更高层次跃升 [7][9] 国际影响与责任 -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全球每5斤谷物中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10] - 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中国已向30多个国家实施了50多个粮食援助项目,体现大国担当 [10]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斗柄西指、虫鸣渐歇,从云贵梯田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籽 粒渐丰。 岁稔年丰,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充足底气。走进金秋的田野,感受丰收中国的斑斓色彩、大国 粮仓的殷实稳固。 品丰收味道 丰收是什么味道? "中原粮仓"河南,种粮大户崔立伍剥开玉米苞叶,清甜扑鼻而来。 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崔庄村,站在自家地头,看着即将"定格"的丰收景象,崔立伍感慨:"这甜是拼 出来的!" 将近200亩地,一季麦子、一季玉米,今年崔立伍一直和旱情"赛跑"。 种夏粮,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小麦灌浆期缩短,成熟期提前。"麦收不等人,光靠人工根本收不过 来。"崔立伍说,多亏镇里协调了10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效率比往年高出一大截"。 种秋粮,旱情持续,正当崔立伍为玉米叶片因高温发黄打蔫忧心,河南打响"夺粮保卫战":农田里喷灌 设备昼夜不息;水库调水,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崔立伍地里的庄稼,"喝"上附近五里河抽上来的 水。玉米灌浆后期,田间布设滴管,细细水流带着可溶性肥料,把养分精准送到玉米根部。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 平总书记 ...
新华全媒头条|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华社· 2025-09-23 23:52
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种粮大户袁训国拨开浓密的叶片,仔细查看大豆结荚情况。"咱们这 地,以前种别的豆子一亩收300斤就不错了,现在你看这长势,亩产预计能超600斤!" 新华社记者 9月23日,秋分节气,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节日祝 贺和诚挚问候里,有对丰收的礼赞、对耕耘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祈愿。 大江南北,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不懈耕耘,丰收的味道更加隽永、绵长。 共绘"丰"景,不负辛苦耕耘 秋高云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饱满的玉 米棒被自动精准收入机身。脱粒后,金灿灿的玉米粒源源不断涌入随行的运粮车。 "今年我们这里的玉米亩产预计突破1吨,比往年提高了10%。丰收背后,是我们全程做好田间管 理的努力,也有科学种植技术的全程赋能。"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 从去年秋收后,这家合作社就开展秸秆全量翻埋作业,为今年春季 ...
河南省“三秋”工作全面启动
新华财经· 2025-09-23 22:15
今年,河南省秋粮种植面积超过760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700万亩以上。为确保秋粮丰产丰收,河 南省及时下发《2025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作物开展精细化管理,成立9个厅级 领导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18个秋粮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指 导,为全年粮食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河南省气象局发布的预报显示,今年河南省秋作物成熟时间较常年提前4-5天。9月16日,豫南的信 阳市潢川县的早稻田开始收割。9月20日起,秋作物开始大规模收获。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郑州9月23日电(记者李丽静)记者23日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南省"三秋"工作已经全 面启动。截至9月23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219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已收获1004万亩,花生已收获 436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