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AI赋能,拓宽智慧职教之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06:45
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转型 - 职业教育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驱动的重要转型,数字技术被用于解决课堂吸引力不足、实训效果欠佳和统一教学难度大等问题[2][3] - AI工具如数字人教师、AI在线助教和智能学伴被引入教学,AI评价平台可提供个性化学习分析和任务推送,实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3][4]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利用大模型技术生成教师数字人形象,自动生成微课,提升教学效率和趣味性[4]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AI技术应用纳入通识教育,与科大讯飞合作引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大模型技术,提升学生技术交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 产教融合新模式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浙江大学、西子电梯、凌迪科技等单位,共建"数实融合"教学空间,开发5G+AR远程维保、井道无人机巡检等实训场景,并打造服装"虚拟工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模拟[6] - 小米集团联合138所院校成立"新一代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吸引350所院校和500家生态企业加入,通过产教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智能汽车诊断工具与AI运维平台,实现课堂到产业的无缝衔接[6] - 金山办公联合武汉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发布"春芽计划",为10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搭建产教融合云平台,将数字化工具融入实训场景,促进技术技能与产业需求对接[6] 校企合作双向赋能 -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同时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员工培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7] - 小米的海外服务商网络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国际化实习就业通道,并将海外市场需求反馈至国内院校,共同开发符合当地特点的课程与认证体系[6]
职业本科,高考新宠|「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21:33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现状 - 教育部公示拟新设23所职业本科高校 包括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 使全国职业本科高校总数达83所 [1] - 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目标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约50万人) 但2023年仅招生9万人 存在显著缺口 [1] - 新设高校集中于广东 浙江 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且均为"双高"高职院校升格 预计将吸引大量考生报考 [1][3] 职业本科高校的升格路径 - 2019年首批15所民办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获批 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 学费较高(如海南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达35900元/学年) [2] - 2021年出现公办职业本科新路径 如山西工程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通过"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整合设立 [2] - 当前主流升格模式为优质公办高职院校(特别是"双高"院校)直接升格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首例 此次23所新设高校均属此类 [3] 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 - 新设高校普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如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可追溯至1911年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前身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职院校榜首 [4] - 83所职业本科整体招生形势分化 优质公办院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线超本科线117分 而部分民办院校需多次征集志愿 [7]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院校开设超50%企业订单班 部分专业学生未毕业即被预定 就业优势显著 [11][12]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 教育部预测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达3000万(缺口率48%) 职业本科将重点培养现场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 [7][8] - 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强调实践导向 64个职业本科专业均不强制要求毕业论文 探索技能评测等新型评价机制 [9][10] - 专业设置差异明显 计算机类与普通本科课程相近但更重应用 机械电气类则完全按真实生产场景开展实训 [8] 职业本科招生渠道拓展 - 招生方式多元化 除高考统招外 还包括职教高考 贯通培养(如北京科技职业大学2025年贯通计划招生90人) [13]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4年招生6931人中 高考统招仅占47% 其余为单独招生 专升本等渠道 [13] - 职教高考制度建立使升学路径多样化 部分学生中考后即选择中高职贯通培养 缓解高考"独木桥"压力 [14]
如何破解备考低效刷题“顽疾”? 华图教育欲借AI实现个性化精准辅导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9:50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公职考试行业存在考生备考方向迷茫、刷题错误频发、复习节奏疲惫、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1] - 传统教培机构教学模式存在"一刀切"、"效率低"痛点,无法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1] - 行业长期依赖"经验主义"和"名师依赖",名师水平与精力成为备考成效关键[2] 公司解决方案 - 华图教育推出"个性化辅导系统",基于20年公考经验与千万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AI"提供针对性学习方案[1][2] - 系统四大核心功能:个性化问题诊断、个性化网课推送、科学题库演练、基础强化训练[3] - 整合学员作业和模考数据,动态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薄弱点精准突破[3] - 构建"人机协同"教育生态,将AI辅导与线下教师教学、班主任督学相结合[5] 技术赋能与行业影响 - 打破教育行业"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的"不可能三角"[2] - 通过大数据分析考试趋势和学员状况,定制科学学习方案,推动备考从"经验"迈向"科学"[2] - 教育部倡导"应用为要"理念,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4] - AI赋能实现个性化低成本高质量教育服务,加速个性化学习时代到来[4] 产品布局与战略 - 产品线包括AI个性化辅导系统、面试AI点评、AI申论批改等,打造学习新生态[4] -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开展调研,借助大数据优化产品[5] - "个性化辅导系统"已在各类面授课程上线,为职业教育智能化升级提供范本[5]
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3:59
股东大会通知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1][2]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8日,股东需在该日收市后登记在册方可参会 [3] - 会议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23号汉华世纪大厦B座中公教育会议室 [4] - 会议将审议经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议案,独立董事将进行述职 [4][5] 股东股份变动 - 股东王振东持有的5100万股和李永新持有的5750万股公司股份因借贷纠纷被司法划转至申请执行人刘翔账户名下 [14][15] - 上述被划转股份的质押和冻结状态均已解除 [15] - 本次股份变动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也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17] 网络投票流程 - 股东可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系统参与网络投票,投票代码为362607,投票简称为"中公投票" [12]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6月25日9:15至15:00 [12][13] - 股东需取得深交所数字证书或服务密码方可通过互联网投票系统投票 [13] 会议登记事项 - 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文件,自然人股东需提供身份证等文件进行登记 [5] - 登记时间为2025年6月19日9:00-11:30和14:00-17:00,可通过现场、传真或信函方式登记 [6] - 登记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23号汉华世纪大厦B座中公教育证券部 [7]
职业教育「钱景」如何?尚德、知乎、传智 2025Q1 财报的真相
36氪· 2025-05-31 15:32
行业趋势 - 职业教育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阶段,更注重教育本质的"慢"与"深"[1][13] - 市场竞争逻辑发生根本变化,学历考证类职业教育市场红利逐步消退,消费者对教育产品性价比和实用性要求更高[6] - IT培训行业面临市场缩水和AI技术冲击双重挑战,基础编程和重复性工作需求可能被AI替代[10] 尚德机构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876亿元,同比下降6.8%,净利润7518万元,连续16个季度盈利[3][7] - 核心业务高等教育课程收入持续萎缩,新增学员数同比减少3.8%至16.91万人[3] - 高毛利率达85.2%,但销售费用占营收超六成,反映成人教育获客成本高企[3] - 业务重心从学历考试拓展至兴趣教育与综合素养提升等多元领域,向"成长型教育"转型[3][7] 知乎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297亿元,职业培训收入9453万元(占总营收13%),同比下降34.9%[3][8] - 实现694万元经调整净利润,首次非公认会计准则盈利,营销费用削减32.9%,研发费用减少28.1%[9] - 职业培训业务覆盖考研、考公、教资等30多个品类,累计服务超2000万学员[3] - 现金及短期投资储备47.665亿元,支撑长期技术投入[9] 传智教育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238.69万元,同比增长42.14%,主要源于并购辅仁控股并表[4][10] - 净亏损536万元,扣非净亏损764.5万元,反映业务整合阵痛[4][10]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52.78%,因强化成本控制和优化人员结构[10] - 筹备建设营利性全日制统招高等学校,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4] 企业转型策略 - 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成为教育机构"生命线",尚德保持15.4%净利润率,知乎实现降本增效[7][9][11] - 技术赋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尚德嵌入AI教师助手,知乎优化AI内容分发[11] - 职业教育边界拓宽,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工具型教育"向"陪伴成长"转变[12]
广东“造血”,喀什“焕新”:南疆明珠“粤”来越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2:24
广东援疆模式与喀什地区发展 核心观点 - 广东援疆采用"组团式"立体帮扶模式,覆盖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激活喀什内生发展动力[4] - 喀什地区GDP从2020年1129.81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88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速达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4][5] - 教育援疆从职业教育延伸到基础教育,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等项目培养本土技能人才[17][18][22] 医疗援疆 - 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9月运营,引进广东29家三甲医院资源,2024年门诊量3.3万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89.22%[7][9][10] - "院包科"模式帮扶42个临床专科,喀什医院数量从2020年137所增至2024年157所,执业医师达10241人[9][14][15] - 柔性援疆机制培训本地医生,如东莞眼科医生刘辉焜带教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11][14] 教育援疆 - 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2024年11月挂牌,培养100名粤菜专业学生,与5家餐饮企业建立产教融合[17][18] -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专业学生从11人增至860人,覆盖全产业链方向,2024年喀什纺织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2.1%[18][19] -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投入2.2亿元,引入广州协和学校托管,2024年喀什职业学校在校生达4.7万人[21][22] 产业与文旅发展 -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获广东4000万元援建,升级为国家3A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27][28] - 图木舒克市田园聚阳光餐厅等生态文旅项目带动2025年一季度旅游消费2.5亿元,同比增长17.92%[25][27] - 新地生物公司构建辣椒全产业链,2024年销售收入5560万元,采摘季雇佣上百名当地人[29][31] 经济数据 - 2024年喀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5.93亿元(+7.2%),规上工业增加值66.27亿元(+13.2%),社零总额363.05亿元(+11.1%)[31] - 纺织业2025年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54.5%,成为十大主要工业行业之一[18][31]
山东职业学院:深耕中国特色学徒制,锻造大国工匠新摇篮
环球网· 2025-05-30 12:55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山东职业学院与中车青岛四方、国铁济南局等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协同、工学交替、多维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职业教育改革样本 [3] - "天佑工坊班"采用"1+1+1"三段递进模式:首年专业基础、次年校企联合精进、第三年企业实战,企业导师授课占比达50%-90% [4] - 移动应用开发领域推行"三交替"模式(工学/学岗/理实交替),学徒班学生企业项目参与率100%,半年获省级技能竞赛3项大奖 [6] 人才培养体系与成果 - "铁驰先锋班"实施"四双五共"机制,校企联合开发《高铁轨道检测技术》等10余门核心课程,精准对接高铁维修、桥隧施工需求 [6] - 中车青岛四方订单班通过"双群同频"模式培养"一岗多能"人才,毕业生多岗位胜任能力提升,企业满意度达100% [7] - 中石化十建定向班嵌入海外项目特色课程,首批40名学员掌握沙特、哈萨克斯坦项目核心技能,海外适应周期缩短至1个月 [9][11] 教学成果与产业转化 - 学员实操通过率100%,高铁轨道精测精调精准度达行业领先,移动应用开发班代码规范通过率超95%,焊接技能认证通过率提升40% [10] - 校企联合攻克技术难关23项,获专利15件,中车青岛四方订单班参与编写的《动车组调试工艺规范》纳入企业标准 [10] - 江苏企想科技将学徒班开发的"工业互联网设备监测平台"投入生产,年节约运维成本超300万元 [10] 行业影响与标杆效应 -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100%,起薪高于行业平均30%,国铁济南局将"天佑工坊班"列为主力人才渠道,青岛地铁等21家企业扩大订单规模 [11] - 学院入选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校企制定的《高铁综合维修岗位能力标准》被中国铁道学会采纳 [13] - 国铁济南局反馈学员上岗培训周期缩短60%,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中车青岛四方将模式复制至宁波、合肥基地,培训成本降低35% [13]
3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聚焦产教融合的“济职模式”,解码校企合作的“济职智慧”!
环球网· 2025-05-30 12:44
产教融合模式 - 济南职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济南二机床、费斯托、比亚迪等7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和实习实训基地[4] - 学校牵头组建的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4] - 创新"五化六融一打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和"14322"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模式[3] 人才培养成果 -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4] -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赛成绩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第一位[4] - 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学生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数量均居全省前列[4] 校企合作案例 - 与中国重汽共建全球培训中心,培养来自非洲等地的25名全球工程师[1] - 与润华汽车构建"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9] - 与比亚迪共建山东省首个比亚迪标杆产业学院,实训区域投资1000余万元[13] 国际化发展 - 承担教育部"汉语桥"项目,面向近20个国家400余名学员开展汉语和技能培训[11] - 与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埃塞俄比亚产教融合中心和班·墨学院[11] 实训平台建设 - 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教学、培训、科研、创新多功能协同[12] - 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占地1170平方米,配备AI面试训练亭等14个功能区,年服务学生超3000人次[12] -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培训中心服务山东河南300多家4S店技术人员认证[12]
智联招聘:学前教育居全国专升本报考专业排名首位
快讯· 2025-05-29 19:39
专升本专业选择趋势 - 学前教育以16.92%的占比成为全国专升本报考专业首位 [1] - 会计(13.22%)和计算机(12.84%)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1] - 女生报考前五大专业(学前教育、会计、护理、计算机、大数据与会计)占比合计达58.22% [1] - 计算机专业在男生报考中以19.81%的占比遥遥领先 [1] 性别差异分析 - 女生专业选择聚焦传统女性主导领域并逐步涉足技术性和管理性学科 [1] - 女生在综合性专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1] - 男生报考中技术类专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在男生专业选择中表现突出 [1] 研究方法 - 白皮书延续福布斯美国职业高校排行榜方法 [1] - 采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 [1] - 整合智联招聘和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等第三方市场数据 [1]
“广东高质量专业设置助推技能好就业”服务平台上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9 16:55
广东技工教育专业设置与技能人才培养 平台建设与专业体系 - 广东省上线"广东高质量专业设置助推技能好就业"服务平台 首次整合全省技工院校近300个专业、超2500个专业点 [1] - 技工院校专业体系与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育生态链 [1] - 制造类专业在校生占比58_2%(38_5万人) 服务类专业占比41_8%(27_6万人) 近3年预备技师层级招生年均增长26_4% [1] 区域布局与专业优化 - 珠三角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专业群 粤东西北地区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相关专业 [2] - 新增芯片设计与制造、车联网技术应用等新专业 优化淘汰11个传统专业 精减391个专业点 [2] - 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显著 广东累计获得35金16银14铜 相关专业开设率达80_7% [2][3] 世赛成果与教学创新 - 技工院校开设21个世赛相关专业 实现世赛标准与专业建设深度耦合 [3] -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通过"冠军反哺"机制开发"精密制造工艺师"认证体系 深圳技师学院将云计算等技术标准融入课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