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bile Phones
icon
搜索文档
价格进一步下探至千元以内 AI手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7:59
AI手机市场发展现状 - AI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价格进一步下探至千元以内,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发展元年 [1] - 魅族Note 16系列叠加国补后售价594.15元起,为当前市场最低价AI手机 [1] - OPPO K系列、vivo Y系列等入门机型叠加国补后价格均在1000元以内 [1] AI手机功能差异 - 高端机AI功能采用端云结合方式,具备端侧AI能力,响应迅速且数据隐私性更高 [2] - 千元机AI功能主要通过云侧实现,与下载APP使用AI功能差异不大 [2] - 高端机芯片NPU算力更高,如新一代AI手机芯片算力大于30TOPS,占比31.6%,预计2025年达36.2% [3] 硬件与芯片技术 - 魅族Note 16搭载紫光展锐T8200 Flyme特调满血版芯片(6nm制程),Pro版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7s(4nm制程) [2] - 高通、联发科中端及入门芯片均具备AI功能,推动AI手机平价化 [2] 产业链影响 - 手机AI化提升对元器件需求,如功率类电感产品单机价值增长,带动顺络电子相关业务增长 [3] - 鹏鼎控股构建覆盖AI手机、AI PC、AI眼镜等全场景产品矩阵,并布局AI服务器、光模块等领域 [4] 厂商战略与行业趋势 - 星纪魅族强调"AI平权",聚焦千元机用户需求,降低AI使用门槛 [3] - 手机AI化已成既定趋势,AI手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3]
净利润骤降69.87%!“非洲手机之王”,遭到“围猎”
凤凰网财经· 2025-05-22 17: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872亿,增速1031%,净利润5549亿,增速仅022%,相比2023年3369%的营收增速和12293%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1] - 2024年四季度营收1746亿,增速-939%,净利润1645亿,增速-044%,2024年一季度营收130亿,增速-2545%,净利润49亿,增速-6987% [2] - 2024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0865万,同比下降6987%,扣非净利润3432135万,同比下降7464% [3] - 2020-2021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491%和307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8%和4552%,但2022年后业绩不稳定,2022-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643%、12293%和022% [3][4] 非洲市场表现 - 公司在非洲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52%降至2024年的51%,但仍断崖式领先第二名三星的19% [3][9] - 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3790万部,非洲市场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3369%骤降至2024年的297%,毛利率从3097%下滑至2859% [9][11] - 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超五成,2024年销售费用4836亿,期间费用合计8979亿 [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手机厂商如小米、华为、OPPO、vivo等纷纷进军非洲市场,小米2024年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12%排名第三,OPPO旗下realme市场份额5%,同比增长137% [10] - 公司在非洲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4%降至2024年的51% [11] 新兴市场拓展 - 公司已进入拉美、东南亚、中东市场,2024年出货量分别排名第四、第三、第二位,年增长率分别为40%、41%、9%,但毛利率仅1766% [13] - 新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已被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统治 [13]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竺兆江2003年担任波导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发现非洲手机市场蓝海机会,2006年辞职创立香港传音科技 [5][6] - 公司通过双卡双待、太阳能充电、美颜相机等针对性产品打开非洲市场,2018年超越三星成为非洲销量第一 [8][9] - 2019年科创板上市后业绩快速增长,营收从2018年的2265亿增至2024年的6872亿,净利润从6574亿增至5549亿 [9]
小米3纳米芯片量产面市,高通依然是旗舰机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22:18
小米自研3纳米SoC芯片发布 - 小米将于5月22日发布自研3纳米手机SoC芯片玄戒O1,搭载于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 Ultra [2] - 玄戒O1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设计3纳米手机SoC芯片的公司,也是第四家能自研SoC芯片的手机厂商 [2] - 作为首代产品,玄戒O1主要承担技术验证使命,规划出货量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别 [2] 芯片性能与制造 - 玄戒O1晶体管数量为190亿个,未达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门槛 [4] - 性能超过高通第三代骁龙8处理器,但与第四代骁龙8至尊版和联发科天玑9400仍有差距 [4] - 外界猜测玄戒O1外挂了联发科的基带处理器,采用自研AP搭配第三方BP的方案 [6] 高端化战略推进 - 自研SoC芯片为小米高端化战略提供基础要素,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8] - 2024年小米在中国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24.3%,5000-6000元价位段达9.7% [8] - 2025年Q1小米在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7%,排名第三 [8] 供应链关系 - 小米与高通签署多年协议,高端手机将继续搭载骁龙8系列处理器 [11] - 自研芯片短期内不会影响现有旗舰SoC供应格局,仍需与第三方芯片供应商保持合作 [10] 研发投入与历程 - 2021-2025年4月玄戒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2025年预计投入超60亿元 [13] - 研发团队已超2500人,公司曾经历澎湃S1失败后转向小芯片,2021年重启SoC项目 [13]
苹果渠道收缩,是战略远见还是无奈妥协?
雷峰网· 2025-05-21 15:36
" 渠道「对内开刀」,以退为进能否守得住战线。 " 作者丨雪银 编辑丨相辉 618将近,苹果今年动作频频。 据媒体报道,5月10日,苹果向渠道商下发了调价通知,除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 折合人民币1445.27元,iPhone 16 Pro 其他版本和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均降价160美元。 今年的"6·18"活动将于5月13日开始,有渠道商认为苹果此次调价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6·18"大促做准 备。 iPhone前所未有的降价力度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斗法"有很大关系,近年拼多多正在追求品牌化和 高端化,苹果品牌无疑是其实现转型的优质抓手。很长一段时间,3C业务有口皆碑的京东被当做苹果手机 的进货平台,大量黄牛从京东低价进货,再抬价出售给拼多多和各大分销商,一石三鸟之下受伤的只有苹 果自己和老实巴交的经销商们。 全渠道时代下的电商平台是苹果未来在中国走向零售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也是进一步优化渠 道布局、规范价格体系不可绕过的一环。 苹果这两年在线下渠道管理方面的动作也不小,线下作为目前手机销售的主阵地,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持 续"扩店洗商 ...
小米造芯,怎么看?
格兰投研· 2025-05-20 22:26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 - 小米将于5月22日发布新一代自研SOC芯片玄戒O1,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第四家开发3nm芯片的厂商,也是国内唯二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1][3] - 玄戒O1性能表现突出,单核分数2709(基准100%)超过高通骁龙8Gen3的2266(84%),多核8125(100%)对标苹果A18 Pro的7751(95%),直接进入芯片第一梯队[5][6] - 芯片采用ARM授权CPU架构和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历时十年由高通CTO团队打造[11][12] 芯片研发的战略意义 - 自研芯片证明小米研发实力,为造车业务提供舆论护盾,类似华为mate系列经验[7] - 尽管供应链未完全国产化,但具备与外国顶尖产品一战的能力对中国科技产业至关重要[12] - 相比OPPO哲库团队解散案例,凸显芯片设计的高门槛和成功量产的不易[12] 央行降息政策影响 - 5月20日LPR下调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分别至3%和3.5%,存款利率最大降幅达25个基点[18] - 非对称降息设计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刺激消费和投资意愿[19] - 商业银行净息差一季度降至1.33%的历史新低,降息缓解银行体系经营压力[22][23] 股票市场表现 - 两市放量成交1.17万亿元,3837只个股上涨,平均涨幅0.92%[13] - 前期缺乏主线导致资金涌入北交所博弈短线,北证50指数创新高[26] - 市场仍处于面向3600点的周线级别上涨趋势中[28]
如果传音失去非洲,雷军将会怎样?
新浪财经· 2025-05-17 22:4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5 45%至130 04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近70%至4 90亿元 创单季度最大跌幅纪录 [1] - 同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 5% 但公司出货量同比减少超20% 全球排名跌出前五 [1] - 2023年公司以8 7%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位列第四 但2024年Q1在非洲市场出货量占比从49%降至47% 同比减少5% [3][5]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2024年Q1在非洲市场出货量占比达13% 同比增长32% 成为仅次于传音和三星的品牌 [5] - OPPO和荣耀在非洲市场占比均为3% 分别同比增长17%和283% [5] - 非洲前五大手机品牌中除三星(21%)外均为中国品牌 显示传音市场优势正被快速削弱 [5] 业务结构问题 - 公司手机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1 97% 其他业务仅贡献6 2% 多元化战略成效不明显 [7] - 缺乏自有应用环境 不具备系统和芯片独立性 在友商挤压下发展空间受限 [9] 历史发展路径 - 2006年通过双卡双待 深肤色影像等技术 配合低价策略迅速占领非洲市场 [3] - 早期非洲手机普及率仅9 4% 公司抓住市场空白成功建立"非洲之王"地位 [3] - 当前面临中国同行采用类似减配 降维打法进入非洲市场的竞争压力 [9] 行业趋势分析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见顶 用户换机速度放缓 增长空间缩水 [9] - 中国安卓品牌转向海外下沉市场寻找新用户 加剧行业竞争 [9] - 小米即将发布自研SoC芯片 显示行业正向核心技术自主化方向发展 [11]
冲击高端,OPPO必须拿下三场战役
36氪· 2025-05-16 15:08
核心观点 - OPPO通过Reno 14和Find X8系列持续强化影像技术优势,并尝试通过AI功能(如"小布记忆")提升高端产品竞争力 [1][18] - 公司高端化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Find X8系列首销出货量同比提升60%,带动4K+价位机型Q4出货量增长32% [3] -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28%,但OPPO仍面临苹果/华为/小米的强势竞争,Q1折叠屏份额仅7.1% [2][5] 高端化进展 - 产品策略:从单一手机转向整体解决方案,千里长焦等技术推动X8系列成为"夜景人像神器" [3][10] - 渠道建设:2023年新增2000家Mall店,但三四线城市高端体验店覆盖仍不足 [17] - 技术投入:放弃自研芯片项目后,依赖影像/屏幕等差异化卖点,缺乏核心硬件技术壁垒 [14]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三要素:核心技术(如华为鸿蒙/麒麟芯片)、用户心智(37%苹果用户满意度vs安卓17.7%)、零售阵地 [9][13][17] - 技术趋势:AI手机渗透率预计2028年超80%,但51%消费者仍认为AI手机仅是"升级版语音助手" [18][19] - 标杆案例:华为通过卫星通信/昆仑玻璃等技术构建生态,小米即将发布自研SoC芯片 [10][14] 挑战与机遇 - 用户心智:需突破固有品牌认知,建立与高端用户的生态连接(如全场景产品组合) [15][16] - 技术突破:需平衡短期市场压力与长期AI投入,避免"同质化AI故事" [19] - 市场机会: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占比提升至28%,但OPPO份额未进入前三 [2][5]
手机厂商再现出海潮,这次有何不同?
36氪· 2025-05-15 07:26
中国手机行业出海战略与市场格局演变 1 华为回归与国内市场格局重塑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160万部同比增长33%显著优于全球15%的增速[3] - 华为2024年出货量同比暴增37%2025年Q1以1290万部(市场份额18%)位列第二小米以1330万部(同比增40%)重夺榜首[3][4] - OPPO/vivo份额小幅下滑至157%/144%苹果市场份额从156%降至137%同比出货量下降9%[4] - 华为渠道策略优势显著:给予经销商8%-12%毛利率(OV为5%-10%)并通过IoT产品配货要求提升渠道资源倾斜销售占比从12%飙升至40%[5] 2 新一轮出海潮的战略升级 - 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在马来西亚市占第三新加坡高端机份额增长1倍[7] - OPPO海外出货量占比达60%覆盖70国/30万零售店vivo海外收入占比超50%目标两年内提升至70%[8] - 出海产品定位转向中高端:荣耀Magic V3欧洲定价1999欧元vivo子品牌JOVI巴西售价达3000-5000雷亚尔(约3700-6200元)[9] 3 本地化运营与差异化策略 - 荣耀欧洲折叠屏市占达35%超越三星东南亚预装GoTo生态并计划在印尼开设10家体验店[11] - OPPO印尼结合咖啡文化改造零售场景vivo印度本地员工占比95%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12][13] - 传音非洲成功案例:研发深肤色影像技术实现"智能美黑"夜间自拍效果[17] 4 出海挑战与应对措施 - 政策适应:vivo印度合资建厂(当地企业持股51%)OPPO在7国建立生产基地实现高端机本地化制造[16][18] - 专利纠纷:OPPO/小米等与诺基亚/高通等存在专利诉讼影响区域拓展[16] - 欧洲市场需突破运营商体系碎片化挑战需差异化应对苹果/三星壁垒[17] 5 出海模式进化 - 从早期代工(产品出海)到自建品牌/渠道(品牌出海)进阶至模式输出阶段需结合本地特点重构交付体系[20][21]
“AI平权”至千元机 星纪魅族找到的差异化路径能否走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21:4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手机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创新乏力成为共识,竞争集中在参数堆砌和价格战 [1] - AI技术为行业带来新机遇,成为厂商竞争的新方向 [1] - 中低端机型AI功能尚未大规模落地,主要受限于硬件配置和内存 [3] 魅族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AI平权"概念,将AI战场拉到千元机市场,价格区间594-1784元 [1] - 2022年7月被吉利旗下星纪时代收购,2023年3月成立星纪魅族集团 [2] - 2023年2月宣布"All in AI"并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开发 [2] - 避开与巨头的硬件竞争,通过系统级AI能力寻找差异化优势 [3] 产品定位与功能 - 目标用户为蓝领、中老年人等群体,解决外卖、打车等刚需场景 [1] - Flyme AIOS 2操作系统升级"任务机器人"的意图理解和规划能力 [3] - 轻量级AI任务留在端侧,复杂指令借助云端算力完成 [3] - 重点优化语音交互体验,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样本标注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云端调用成本较高,每次调用平均成本1.2-1.5分人民币,用户日均10次调用成本负担重 [5] - OPPO Reno12、vivo S19、荣耀200等中端机已具备端侧AI能力,售价低至2000余元 [6] - 若其他厂商端侧AI加速渗透千元机市场,公司"轻硬件+重云端"策略可能面临挑战 [6] 成本与技术展望 - 大模型Token调用成本昂贵,但预计每年迭代可能带来10-100倍成本下降 [5] - 公司认为用户规模扩大后成本问题可能自然解决 [5] - 作为创业公司没有历史包袱,在交互体验创新上更具灵活性 [5]
赵明走后,荣耀走上了亲民路线?
36氪· 2025-05-14 12:16
荣耀手机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近期推出的新机如荣耀400和Power系列均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价格亲民,Power系列国补后最低价1699元[1][3] - 管理层变更后战略方向明显转变,从对标苹果转向中低端市场布局[5][6] - 新推出的Power系列以8000mAh大电池为核心卖点,主打轻户外场景差异化竞争[16][18]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4年Q4公司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下滑至13.7%,排名降至第五;2025年Q1跌出前五沦为Others[4] - 高端市场表现乏力,2024年600美元以上市场中份额仅4%,远低于华为(30.7%)和苹果(51.1%)[8] - 竞争对手在4000-6000元价位段增长显著,春节期间该区间销量同比上升108%[26][27] 品牌与产品挑战 - 独立四年仍未摆脱华为标签,X/Play等沿用系列阻碍品牌独立认知建立[14] - 多款机型持续使用骁龙7gen3芯片引发用户对技术迭代的质疑[19] - 中端市场竞争白热化,同类产品如真我Neo7(天玑9300+处理器)在性能上形成压制[30] 战略转型举措 - 启动"阿尔法战略",计划5年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但具体路径尚不清晰[7][13] - 通过国补政策强化性价比优势,Power系列补贴后价格降幅达15%(1999→1699元)[21][22] - 推出GT/Power等新系列试图建立细分场景优势,培养专属"荣粉"群体[15][16] 行业环境与机遇 - 国补政策刺激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6%至2.86亿台,终结两年下跌趋势[20] - 2000-4000元价位段销量同比增长52%,成为核心竞争区域[26][29] - 参考战国历史案例,公司试图通过战略变革实现逆袭[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