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
搜索文档
外媒:赛默飞正以约287亿人民币价格出售部分仪器业务
仪器信息网· 2025-06-14 11:48
赛默飞世尔科技业务调整 - 公司正以约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7.24亿)的价格出售部分诊断业务,旨在优化资产组合并剥离增长乏力板块 [1] - 已通过顾问机构接触多家私募股权投资者,寻求对诊断业务板块(包括传染病检测设备微生物部门)的收购意向 [1][4] - 此次资产拍卖尚未确保达成交易,公司最终可能决定保留该资产 [4] 公司近期资本运作 - 今年2月以41亿美元现金完成对Solventum(SOLV.US)纯化与过滤业务的收购 [4] - 当前出售诊断业务的举措与近期收购形成资产组合调整的连续性 [1][4]
聚光科技(300203):行业龙头底蕴深厚,轻装上阵拐点已至
太平洋证券· 2025-06-12 11: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光科技作为国产高端仪器领军企业,轻装上阵业绩转增,2024 年营收 36.1 亿元同比增长 13.58%,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增长 164.11%实现扭亏 [3] - 外部压力促进替代需求,行业竞争格局环境改善,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潜力大且增速高于全球,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3][39]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营收 41.90、48.03、54.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4.51、5.56 亿元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产高端仪器领军企业——轻装上阵,业绩转增 - 公司概况:2002 年成立于杭州,2011 年上市,承接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6 年起签多项 PPP 合作框架协议拖累经营,2019 年起停止签新合同并处置剥离部分项目;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业务线条清晰下游应用空间广 [9][12] -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经验丰富且为联合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背景优秀,深耕产业链多年 [17] - 财务分析:历史业绩波动大,2024 年成功扭亏;2024 年各项财务指标好转迹象明显 [24][28] 外部压力促进替代需求,行业竞争格局环境改善 - 全球仪器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科学仪器是科技进步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2025 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空间 600 亿美元,预计 2034 年增至 1114 亿美元,CAGR 达 6.5%,亚洲市场潜力大;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R&D 经费支出占比仍有提升空间;科研仪器主要玩家以欧美、日本企业为主,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33][39][43] - 高端科学仪器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战略焦点,国产替代大势所趋:我国高端仪器仍以进口为主,高端科学仪器成大国科技博弈战略焦点;2025 年 1 月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某些质谱设备;国内出台多项行业利好政策 [47][53] - 科研仪器具有独特竞争壁垒,下游应用分散进入难度较大:分析仪器行业“技术平台×应用领域”构建独特竞争壁垒,产业链复杂,下游应用分散;国内测量仪器行业外资跨国企业占重要市场,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 [58] - 国内市场:聚光科技行业领先,布局全面底蕴深厚:海外龙头企业在高端仪器领域占优,聚光科技凭借技术底蕴在国内占一定市场份额;营收及资产规模在国内仪器行业领先 [62] - 聚光科技:构筑“4 + X”战略布局,核心优势明显:形成创新业务模式,产品技术布局全面完整;各板块为不同领域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 [66][70][74] - 聚光科技:经历多轮经营战略调整,轻装上阵经营拐点已经到来:经营战略调整初见成效,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85] 盈利预测与风险提示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营收 41.90、48.03、54.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4.51、5.56 亿元,对应 PE 32.91、23.34、18.94x [89]
全球top21仪器巨头净利润“缩水”近30亿,2家降幅超7成
仪器信息网· 2025-06-11 15: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21家上市企业净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微降[1][2] - 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15.7%下滑至11.6%,反映整体增速放缓[2] - 企业间战略分化加剧,头部企业表现优异而部分企业面临挑战[1][2] 头部企业分析 - 赛默飞以63.38亿美元净利润蝉联榜首,净利润率提升至14.8%,诊断业务增长对冲生物技术部门低迷[5] - 丹纳赫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至39亿美元(同比-18.2%),生物技术板块收入下降为主要拖累[3][5] - 默克净利润31.7亿美元(同比-1.7%),通过新兴市场开拓缓解生命科学板块收缩压力[3][5] 中游企业动态 - 思百吉净利润同比激增60.4%至3.2亿美元,降本增效计划预计未来两年额外贡献5000万英镑收益[4][6] - 赛莱默净利润同比增长46.1%至8.9亿美元,北美市场16%营收增长驱动业绩[3][6] - 安捷伦净利润12.9亿美元(同比+4%),通过系统性降本刷新历史次高纪录[3][6] 盈利效率对比 - 梅特勒-托利多以22.3%净利润率居首,沃特世(21.6%)、阿美特克(19.8%)紧随其后[7][8] - 10家企业净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11.6%,头部企业盈利效率优势显著[7][8] 下行企业困境 - Revvity净利润同比下降61%至2.7亿美元,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锐减为主要原因[4][9] - Illumina连续两年亏损达12.2亿美元,商誉减值持续拖累业绩[4][9] - 伯乐亏损扩大至18.4亿美元,重组成本与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恶化[4][9] 行业趋势展望 - 新兴市场(拉美/中东/非洲)成为增长引擎,中国市场疲软拖累部分企业[10] - 诊断和电子领域需求坚挺,生物制药设备因投融资环境变化承压[10] - 2025年关注赛默飞利润复苏、丹纳赫1.5亿美元成本节约计划成效等关键指标[5][6][10]
177亿砸向硬科技!50家国产仪器厂商研发投入排行榜
仪器信息网· 2025-06-11 15:4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科学仪器行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隐形基石"和科技创新的"眼睛与双手",其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科研高度与产业质量 [2] - 国产仪器领域曾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面临"卡脖子"问题,关乎国家科技自主战略安全 [2] - 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包括"十四五"规划顶层设计、财政专项支持、进口替代硬性指标等,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2] 研发投入金额分析 - 2024年50家上市仪器公司研发总金额达177亿元,24家企业研发投入突破1亿元 [6][7] - 迈瑞医疗以40.08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占营收10.91%,其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10.82%,国际业务增长超30% [4][7] - 研发投入前五企业:迈瑞医疗(40.08亿)、舜宇光学(29.24亿)、联影医疗(22.61亿)、华大智造(8.11亿)、高德红外(8.07亿) [4][7] - 近六成企业(24家)在2024年加大研发投入,31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10% [7] 研发投入占比分析 - 晶泰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达156.98%,其次为高德红外(30.14%)、华大智造(26.92%)、多浦乐(23.70%)、纳微科技(22.64%) [8] - 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占比21.95%,华大智造26.92%,显示高研发强度特征 [4][8] 研发人员规模分析 - 50家公司研发人员总量近3万人,7家企业研发人员超千人 [12] - 迈瑞医疗研发人员5259人(占比24.27%)居首,联影医疗3271人(40.02%)、高德红外2242人(43.96%)分列二三位 [10][11][13] - 研发人员占比超30%的企业有10家,高德红外(43.96%)、联影医疗(40.02%)、东华测试(38.03%)位列前三 [13] - 约五成企业在2024年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反映行业对人才投入的重视 [12] 典型企业案例 - 迈瑞医疗通过高研发投入推动三大业务领域技术突破,体外诊断业务成为第一大板块 [7] - 高德红外2242名研发人员占比43.96%,专注红外技术深度应用与创新 [13][14] - 华盛昌研发人员增长13.40%至220人,研发投入9045万元(占营收11.20%),推动"AI+"产品线开发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科学仪器行业正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有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16] - 研发投入与人才集聚成为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2][16]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 2025-06-11 13: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科学仪器行业国产替代 [3]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企业已逐步取得突破 [3]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其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1.1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正在进行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虽加征关税暂缓,但未来科学仪器进口成本或增长,供应链存在风险,国产替代重要性提升 [7] - 科学仪器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受政策驱动异动,如科研机构免税进口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等 [7] - 美国出台文件对科学仪器实施出口管制,涉及约42%清单条款,部分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服务,或推动国内质谱仪发展 [9][10] 1.2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众多,分析仪器属于科学仪器的主要分支之一 -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应用广泛 [11] - 科学仪器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包括色谱仪、质谱仪等 [13][15] 1.3 分析仪器具有高附加值,国内市场规模超300亿 - 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CAGR分别为4.92%和3.28% [17] - 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规模增长速率放缓,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品类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9][24] 1.4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逐年上升,2024年经费与GDP比值达2.68%,超欧盟平均水平 [25]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科学仪器的政策,助力国产替代进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7][31] 二、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2.1 质谱仪:市场规模超百亿,国产质谱仪向高端应用领域渗透 - 质谱仪用于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由进样系统、离子源等五部分构成,有多种分类方式 [36][37][38] - 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达167.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全球市场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CAGR为5.2% [42] - 全球质谱仪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头部6家公司占70%以上份额,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量价齐跌,美国进口金额占比下降 [43][46] - 2024年质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领域渗透,2025年一季度进口品牌仍主导市场,但国产企业取得突破 [52][55][59] 2.2 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 色谱仪利用色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为气相、液相等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 [60][61] - 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全球市场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CAGR为5.23% [63][64] - 国内色谱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技术和市场地位有差距,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67] - 近两年液相及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滑,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色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69][71] 三、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3.1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为盈,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 - 聚光科技构建“4 + X”业务布局,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80] - 公司业务、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显著,综合毛利率提高,期间费用率降低 [82]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多个高端质谱产业化 [86] 3.2 皖仪科技:检漏仪器龙头,持续投入研发多点开花 - 皖仪科技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和离子色谱仪等被认定为重点新产品 [8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软件退税和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 [87] - 实验分析仪器板块发展较好,营业收入占比增加,2024年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十中位列第八,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泛 [90][93]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 2025-06-11 13: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7]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领域被国外厂商垄断,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3][27]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渗透,高端色谱仪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3][55]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国产替代进行中。美国加征关税虽暂缓,但进口成本和供应链风险促使产业格局重塑,国产替代成“必选项”;科学仪器受海外出口管制,美国新规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或推动国内质谱发展 [3][7] -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多,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科学仪器分通用和专用型,分析仪器含色谱、质谱等,光谱、质谱、色谱和实验室设备是重要分支 [11][13][15] - 分析仪器附加值高,国内市场超300亿。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增长,但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在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有差距,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7][19][24] -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加速国产替代。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上升,超欧盟平均水平;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科学仪器,助力国产替代;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5][27][30]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 质谱仪市场超百亿,国产向高端渗透。质谱仪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由五部分构成,分多种类型;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增长,全球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2023 - 2024年进口量价齐跌,美国占比下降,日本稳定增长;2024年中标量和金额大增,国产向中高端渗透,2025年一季度外资仍主导高端领域 [36][42][55] - 色谱仪市场达160亿,国产替代空间大。色谱仪用色谱法分析,分多种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全球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近两年液相和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降,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中标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60][63][67] 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构建“4 + X”布局。公司构建多技术平台,业务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上升,扭亏为盈;业务和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子公司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80][82][86] - 皖仪科技是检漏龙头,研发多点开花。公司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等被认定为新产品;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和研发投入影响;实验分析仪器业务发展好,销量保持较高水平;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列,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新能源行业有望带动检漏仪器发展 [87][90][93]
正走出谷底?14家国产生命科学仪器上市公司营收榜
仪器信息网· 2025-06-10 16:17
行业整体表现 - 14家生命科学领域企业营收呈现"7增7降"格局,增长阵营中泰林生物实现29.33%双位数增长,5家为个位数增长,下降阵营中4家呈双位数下降 [1][4] - 大部分企业降幅较2023年收窄,行业显现回暖态势 [1][4] 细分领域表现 测序仪领域 - 华大智造2024年营收30.12亿元同比增长3.48%,测序仪新增销售装机量1270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59%,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28.2% [4][5] - 纳米孔测序仪新增装机90台,国内招标市场份额超10%,累计销售装机总数超4500台 [5] 低温存储领域 - 海尔生物2024年营收22.83亿元同比微增0.13%,低温存储业务Q4实现同比正增长,剔除疫苗方案后收入与去年持平 [6] - 中科美菱营收2.96亿元同比下降2.32%,但低温存储设备营收1.29亿元同比增0.65% [6] 制药设备领域 - 泰林生物营收3.49亿元同比大增29.33%,无菌生产与污染控制设备系列收入占比47.03%且同比增长52.56%,制药行业贡献90.04%营收 [7] 光学显微镜领域 - 舜宇光学总营收382.95亿元增20.87%,但光学仪器业务收入4.3亿元同比下降18.4%,受海外市场疲软及国内设备更新政策延迟影响 [8] - 麦克奥迪显微镜业务收入4.35亿元同比下降16.45%,永新光学显微镜业务收入3.56亿元同比下降13.92% [8] IVD行业 - 迈瑞医疗体外诊断板块营收137.65亿元同比增10.82%,首次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其中国际业务增长超30% [10] - 安图生物营收44.71亿元同比微增0.62%,科华生物营收17.59亿元同比降27.55% [10] 业绩下滑企业 - 新芝生物营收1.68亿元同比下降11.90%,生物样品处理产品收入0.97亿元降19.38% [9] - 博迅生物营收1.22亿元降14.14%,高压灭菌器系列收入0.39亿元降12.21% [9] - 易瑞生物营收2.24亿元降11.75%,主要受食品安全检测业务拖累 [9]
速报:安捷伦Q2财报同比增长6%,LDG增幅最大
仪器信息网· 2025-06-10 15:20
财报核心数据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为16 7亿美元 同比增长6 0% 核心业务增长5 3% [1] - 第二季度GAAP净收入为2 15亿美元 每股0 75美元 去年同期为3 08亿美元 每股1 05美元 [1] - 非GAAP净收入为3 73亿美元 每股1 31美元 去年同期为3 56亿美元 每股1 22美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AMG营收3 01亿美元 同比下滑1 3% 环比下滑10 9% [1] - LDG营收6 54亿美元 同比增长8 3% 环比增长1 1% [1] - ACG营收7 13亿美元 同比增长7 4% 环比增长2 4% [1] 管理层评论 - 公司CEO表示Ignite转型推动财务成功 成为核心企业交付引擎和运营模式 [1] - Ignite代表公司向加速盈利增长和卓越运营的决定性转变 [1] 财务展望 - 全年收入预期67 3亿至68 1亿美元 增长3 4%至4 6% 核心收入增长2 5%至3 5% [2] - 全年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5 54至5 61美元 [2] - 第三季度收入预期16 45亿至16 75亿美元 增长4 2%至6 1% 核心增长1 7%至3 6% [2] - 第三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1 35至1 37美元 [2]
公用环保202506第2期: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2025年4月工业级混油(UCO)出口量价双升
国信证券· 2025-06-09 13: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中和背景下推荐新能源产业链与综合能源管理,公用事业方面,煤价电价同步下行火电盈利有望合理,推荐华电国际、上海电力;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盈利将趋稳健,推荐龙源电力等;装机和发电量增长使核电公司盈利稳定,推荐中国核电等;全球降息下水电股防御属性凸显,推荐长江电力;燃气推荐华润燃气、九丰能源。环保方面,水务和垃圾焚烧行业进入成熟期,关注“类公用事业投资机会”,推荐光大环境等;中国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空间大,推荐聚光科技;欧盟政策使国内废弃油脂资源化行业受益,推荐山高环能;煤价下行使农林生物质发电行业成本改善,推荐长青集团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专题研究与核心观点 - 异动点评:本周沪深300指数涨0.88%,公用事业指数跌0.13%,环保指数涨0.46%,周相对收益率分别为 -1.01%和 -0.42%,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板块中,公用事业及环保涨幅处第26和第23名,环保板块跌0.31%,电力板块子板块中,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下跌,水务、燃气、检测服务板块上涨 [13][19] - 重要政策及事件: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聚焦前沿方向,依托项目和城市试点,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提出具体试点方向,有组织措施 [2][14][110] - 专题研究:2025年4月中国工业级混合油(UCO)出口量228148吨,同比增7.46%,环比降4.09%;出口均价1069.34美元/吨,同比增21.01%,环比增3.11% [2][15] - 核心观点:同上述报告核心观点内容 [18] 板块表现 - 板块表现:同异动点评中板块表现内容 [13][19] - 本周个股表现:环保行业A股多数上涨,港股多数上涨;电力行业A股火电多数下跌,水电、新能源发电多数上涨,港股多数上涨;水务行业A股和港股多数上涨;燃气行业A股和港股多数上涨;电力工程行业A股全部上涨 [23][29][37][40][42] 行业重点数据一览 - 电力行业:4月规上工业发电量7111亿千瓦时,同比增0.9%,1 - 4月累计29840亿千瓦时,同比增0.1%;4月全社会用电量7721亿千瓦时,同比增4.7%,1 - 4月累计3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3.1%;4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电量4334.3亿千瓦时,同比增1.1%,1 - 4月累计18603.5亿千瓦时,同比增5.9%;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9亿千瓦,同比增15.9%,1 - 4月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00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103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1.6%,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408亿元,同比增14.6% [45][51][69][76][88] - 碳交易市场:国内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有高低价,收盘价较上周五跌0.82%,有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及成交额,2025年1 - 6月6日有成交量和成交额,截至6月6日有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各地交易所碳排放配额有成交数据;国际6月2 - 6日欧盟碳排放配额期货和现货有成交量及平均结算价格变化 [94][99] - 煤炭价格:本周港口动力煤现货市场价较上周下跌,环渤海动力煤6月4日价格669元/吨,与上周持平,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价6月6日报价801.4元/吨,与上周持平 [102] - 天然气行业:本周国内LNG价格上涨,6月6日价格为4423元/吨,较上周涨4元/吨 [107] 行业动态与公司公告 - 行业动态:电力方面,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陕西省汉中市发布电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环保方面,北京市印发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联合多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110][112] - 公司公告:环保公司有首创环保等权益分派,武汉天源等股份回购,华新绿源股权激励;电力公司有中广核矿业签长协,深圳能源等权益分派,长源电力等生产情况,节能风电等股份回购;燃气公司有新天绿能生产情况,九丰能源股份回购 [116][120][123] 板块上市公司定增进展 - 长源电力等多家公司有不同增发进度、价格、数量、上市日、预案公告日和股东大会公告日等情况 [126] 本周大宗交易情况 - 朗坤环境等多家公司有交易日期、成交价、折价率、当日收盘价、成交额、买方营业部和卖方营业部等交易信息 [130] 公司盈利预测 - 华电国际等多家公司有投资评级、收盘价、不同年份的EPS、PE、PB等盈利预测及估值数据 [133]
海能技术:科学仪器“小巨人”,液相色谱蓄势待发-20250609
国盛证券· 2025-06-09 09: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科学仪器“小巨人”,全产业链布局构筑竞争优势,有机元素及样品前处理基本盘稳固,色谱仪市场空间广阔且国产替代正当时,发力相关色谱仪产品成长空间大有可为,预计未来营收和净利润将增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学仪器“小巨人”,全产业链布局构筑竞争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科学仪器,多领域布局,获多项认证和称号,凸显创新研发能力 [14] - 公司通过并购扩张成行业知名企业,2022年登陆北交所 [15] - 截至2025年Q1,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19.21%,管理层稳定且经验丰富 [19][20] - 截至2024年,公司有研发人员136名,占比23.45%,获专利168项,牵头多项科研项目 [22][26] - 公司坚持“多品牌、多品种”战略,有成熟和新开发产品系列,投资多家企业拓展业务领域 [29][32] - 公司产品分类丰富,覆盖多系列,核心零部件自产化率高,下游客户广泛 [35][38][39] - 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跌,2025年一季度营收0.55亿元,同比增37.9%,净利润回升 [40] - 2024年科学仪器业务等各业务有不同表现,色谱光谱系列收入占比提高 [44] - 公司毛利率领先,期间费用率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结构健康,现金充裕 [49][50] 有机元素及样品前处理基本盘稳固,市场地位领先 - 2024年有机元素和样品前处理系列产品营收占比51.95%,构成业绩“稳定器” [55] - 公司在两大核心赛道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核心产品销量领先,持续深化客户服务 [60][63] - 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布局多领域,通用设备部分产品销售有增长,电位滴定仪指标达国际水准 [69][70] 重点布局色谱仪广阔市场,构筑第二成长曲线 - 色谱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分为气相和液相色谱,核心零部件协同作用 [73][75][76] - 2019 - 2024年中国色谱仪市场规模从92亿元增至160亿元,CAGR约11.7% [7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3.7、4.5、5.4亿元,归母净利润0.5、0.7、1.0亿元,对应EPS为0.54、0.82、1.13元/股,对应PE为34.8、23.0、16.7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