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
icon
搜索文档
“叫我‘麦贩子’的乡亲少了”(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合作社运营模式 - 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耕、种、防、收"一条龙"服务,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并稳定收成[6] - 合作社采用订单收购模式,优质小麦收购价每斤比市场价高0.1元[3][5] - 新购置智能化烘干设备,政府补贴30%,烘干成本降至每斤0.03元且粮食损耗率低于0.1%[13][14][15] 农业技术应用 -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12个,订单种植面积达300万亩[4] - 采用无人机喷施芸苔素等技术应对干旱气候,防止小麦早衰[10] -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定制肥料方案[6][11] 农户收益提升 - 农户张光彬20亩地增产2000多斤,蛋白质含量达15%的小麦收购价1.29元/斤[5] - 土地托管后农户可外出务工获得额外收入,同时节省人工成本[7] - 合作社与京粮集团签订大单专收优质麦,进一步抬高收购价格[10] 市场信任建立 - 坚持合同履约,在市场行情下跌时仍按约定高价收购,签约农户从14户大幅增加[9] - 通过粮食经纪人业务培训规范收购行为,建立透明价格公示制度[10] -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麦贩子"形象获得农户信任[11] 粮食加工存储 - 智能烘干设备3小时内将小麦含水量从20%降至13%,解决传统晾晒损耗问题[14] - 仓储环节应用防潮、防虫、防鼠新技术保障粮食品质[15] - 预测明年优质强筋麦价格可能更好,提前布局品种改良[11]
装了智能烘干设备,每吨小麦减损60斤(经济聚焦·夏收里的“新选手”)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启平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全自动烘干塔处理小麦,一次可装近50吨小麦,五六个小时后就能出粮,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4] - 烘干塔通过精准控制水分,每吨小麦能减损60斤,按照每斤1.2元的收购价,1500吨小麦能减损10万元左右 [4] - 烘干塔购价35万元,获得10万元政府农机补贴,投用后有效应对了河南"烂场雨"灾害 [4] 粮食储存技术升级 - 中粮面业漯河智能工厂筒仓内部配备多根电缆,每根电缆附有近20个温湿度传感器,构成粮情检测系统 [5] - 传感器每5分钟上报一次仓内温湿度数据,当数值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自动联动风机调节,确保储存环境稳定 [5][6] - 新麦进厂后存放3个月左右度过"后熟期",加工出的面粉口感更佳,智能工厂使小麦储存减损效果明显 [5] 粮食加工产业链协同 - 启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烘干后的小麦通过30吨载重货车运往中粮面业智能工厂,采用智能扦样机器人进行品质检测 [4][5] - 检测合格的小麦被输送至30多米高的仓顶,在封闭环境中储存,温湿度控制在24-26摄氏度、50-55%的适宜区间 [5][6] - 智能工厂2023年建成投用,高科技设备显著降低了粮食储存风险,保障了加工生产的稳定性 [5][6]
风吹麦浪夏粮丰 金融活水保丰收——新季小麦质优量足 金融机构备足资金确保“钱等粮”
证券日报· 2025-06-22 23:13
夏粮生产与市场概况 -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小麦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1] - 截至6月10日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进度达74.72%,其中江苏扫尾、陕西超80%、山西超60%、山东近60%、河北超25%[2] - 新季小麦质量整体优于常年,河南周口市二等以上优质麦占比达85%[2] 小麦价格与政策调控 - 河南重启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1.19元/斤),2020年以来首次触发,价格较2020年提高6.25%[3] - 政策带动河南基层售粮价从1.15-1.17元/斤回升至1.18-1.2元/斤,面粉企业收购价从1.21元/斤升至1.22-1.23元/斤[4] - 玉米价格走高(河南达1.23-1.25元/斤)提升小麦饲用性价比,预计小麦价格稳中偏强[5] 收购进度与资金保障 - 全国已累计收购小麦超1700万吨,预计总量达8500万吨,中储粮在河南首批准备236个收购库点[7] - 农发行安排1500亿元夏粮收购信贷资金(同比增400亿元),河南分行专项筹备500亿元[8][9] - 河南农发行3小时内完成26亿元最低收购价贷款审批,投放首笔4500万元铺底资金[10] 金融服务创新 - 农发行新乡市分行提前完成16家粮食储备企业评级授信,累计投放贷款近2亿元[10] - 藁城农信联社通过线上渠道简化流程,推广聚合支付实现粮款秒到账[11][12]
小麦最低收购价“五连涨”的背后
河南日报· 2025-06-22 07:20
政策支持 - 全国已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预计今年新季夏粮小麦收购总量将达8500多万吨,保持在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2] - 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20年的1.12元/斤稳步上涨至如今的1.19元/斤,实现"五连涨" [2] - 河南作为小麦主产大省,首批236个最低收购价库点已准备就绪,收购价格根据国标划分,一等麦1.23元/斤、二等1.21元/斤、三等1.19元/斤 [2] 市场表现 - 基层毛粮价格已回升至1.18元/斤至1.19元/斤,较价格最低点每斤回升2分至3分 [3] - 河南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每斤普遍上涨5厘到1分,回升至1.22元/斤至1.23元/斤 [3] - 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收购价格也纷纷上涨 [3] 品质因素 - 今年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多项内在指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3] - 优秀的小麦品质成为市场价格回升的重要支撑 [3] 玉米市场影响 - 华北玉米收购价已涨至1.21元/斤至1.25元/斤,与当地小麦价格持平 [4] - 小麦性价比优势凸显,长江沿线饲料企业大量采购小麦 [4] - 由于新季玉米要到9月至10月才大量上市,6月至8月处于玉米供应"青黄不接"期,预计饲料企业将持续积极采购小麦 [4]
节粮减损这样实现(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粮食储备技术与管理 - 公司采用新型传送带设备减少粮食入库时的抛撒和破损,2023年采购的设备运行稳定,替代了原有故障率高的旧设备 [4] - 入库粮食需通过严格检测,要求杂质少于1%,水分低于12.5%,新检测仪器可在30分钟内完成抽检 [5] - 粮仓采用熏蒸、诱虫灯和防虫网等多重虫害防治措施,仓顶光伏板系统兼具降温与发电功能,每日发电超6000千瓦时 [6][7] 智能化与温控系统 - 公司部署智慧粮库系统实时监控粮仓温度、库存及粮情,异常情况自动预警,保管员检查频率降至每周一次 [9] - 低温储存技术达标国家标准(20℃以下),夏季使用空调系统,冬季采用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探管减少水分蒸发 [8] - 光伏发电系统吸收热量降低仓温,同时满足自用电需求并实现余电上网 [7] 公司规模与区域地位 - 公司为省级重点储备承储企业,粮仓储备量达7万余吨,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当地年粮食播种面积超65.5万亩 [2][3]
武汉最大储备粮库开仓纳粮
长江日报· 2025-06-21 08:36
项目概况 - 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经开)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占地面积225亩 总投资5 88亿元 新建高大平房仓10栋 成品粮仓2栋 总库容22万吨 是武汉单体容量最大的储备粮库 [2] - 项目有效缓解全市粮食仓储压力 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2] - 项目集成仓储 加工 质检 物流功能 配备2栋成品粮低温库实现精准温控保鲜 日处理量300吨的原粮加工生产线 每小时250吨处理能力的智能清理中心 [3] 技术应用 - 集成绿色智能储粮新技术 搭载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 包含智能出入库 粮情监测 环流熏蒸等八大系统 是武汉市首个"数字粮仓"和"智慧粮仓" [2] - 运用氮气气调绿色储粮 光伏能源利用等前沿技术 粮食储藏损耗率低于1% 达到行业领先标准 [2] 战略意义 - 项目探索政府储备粮库建设运营新模式 构建全市粮食安全储备体系 推进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 [3] - 标志着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迈入信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储粮新技术集成应用新阶段 [3] 未来规划 - 武汉市在建储备粮库还有两处 分别是总库容15万吨的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江北)项目和市政府储备粮库(长江新区)项目 [6] - 全部建成投运后 全市储备粮库总库容近100万吨 可满足武汉市民约3个月口粮需求量 [6]
安徽21日起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快讯· 2025-06-20 18:13
政策启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决定从6月21日起在安徽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1] - 该政策依据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相关规定 [1] 政策背景 - 政策旨在保障小麦种植户利益 稳定粮食市场 [1] - 安徽省作为小麦主产区被优先纳入政策实施范围 [1]
河北夏粮收购工作高效推进
新华社· 2025-06-20 12:52
夏粮收购措施 - 河北省合理布设收储库点并加强市场监测以保障粮食市场平稳运行[1] - 涿州市金谷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运用"智慧冀粮"平台实现一卡通快速检验减少售粮等待时长[1] - 公司建立完整经营台账对粮食品种日期凭证等全部登记确保收购规范性[1] 数字化管理应用 - 中央储备粮河北衡水直属库武邑分公司引入数字化仓储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监管[2] - 智能监控系统可对粮堆无死角实时监测并精准追踪每批次粮食出入库信息[2] - 农户通过网上预约排队使售粮流程从进门到入库缩短至1小时内完成[2] 地方政策支持 - 保定市积极引导多元经营主体参与收购并做好价格监测工作[1] - 衡水市500多万亩小麦收割已基本完成[1] - 检验合格粮食通过封闭传送带有序进入粮库[1]
内蒙古民营经济活力从哪里来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6
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内蒙古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净增16.4万户,增长6.4%,民间投资占比达46.3% [1] - 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突破280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4.93%,同比增长5.6% [1] - 包头市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65%,在新能源装备、稀土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 政府支持政策 - 2024年6月出台8类20条措施,涵盖清理限制政策、优化流程、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 [1] - 建立"一企一策"机制,48家自治区级和427家盟市级重点民营企业获定制化服务 [5] - 设立1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降低银行放贷顾虑 [7] - 通过"蒙企通"平台累计受理民营企业诉求4133件,总体办结率82.3% [13]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华资实业通过政府绿色通道和人才招聘支持,成功转型粮食精深加工并投产2万吨/年黄原胶项目 [2] - 包头市政商恳谈早餐会机制每月举行,解决企业问题并衍生"三在两找"工作闭环 [3] - 卧龙电驱选择包头因稀土资源优势和营商环境,其永磁电机产业园已部分投产 [4] - 伊利集团在政府支持下实现乳业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增收5300万元 [5] - 中科超算获银行对接支持,668个机柜项目获贷款填补资金缺口,绿电比例超80% [6] 金融支持措施 - 2025年一季度政金企对接活动授信2144亿元,签约1336亿元,落地452亿元 [6] - 截至2025年4月末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84.3亿元,较年初增127.3亿元 [7] - 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63、0.5和0.4个百分点 [7] - 前4个月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418亿元 [7] 营商环境优化 - 玉晶科技获政府物流支持,专用运输通道每年降低物流成本超3000万元 [10] - 时机天成科技累计获500余万元政策资金,研发投入占营收10%,拥有50余项知识产权 [11] - 通辽开发区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档案管理平台3.0版本上线,应用大数据和AI技术 [10] 现存挑战 - 融资成本高于发达省份,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少 [7] - 部分项目申报程序繁琐,审批机制灵活性不足,资源分配需更均衡 [11] - 企业面临资金周期长、抵质押物不足问题,人才短缺制约创新发展 [12]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央视网· 2025-06-19 10:43
小麦机收进度与效率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标志着"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到3天 [1]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主力机型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安徽累计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6万台 高峰期日收获小麦超700万亩 进度较去年提前3天 [3] 农机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 河南推动"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上线情况、分布及运行轨迹 [5] - 山东组织28万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参与作业 烟台莱州投入318台携带智能终端和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 [5] - 江苏镇江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覆膜一体机 当地供电部门安装约1万套新型农业接电箱支持农机充电 [13] 减损增产与产量提升 - 河北投入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2.7万台 比去年增加1820台 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青岛即墨区小麦亩产达1400-1500斤 比去年增长20%左右 [8] 夏种夏管进展与技术应用 - 湖南益阳135.3万亩中稻播栽进入尾声 通过集中育秧和合理密植使每亩田平均苗数增加10% [9] - 江西南昌中稻播栽进度超70% 使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械使每亩种子成本降低10% 出苗率和结实率显著提升 [11] - 山东临沂采用"土地托管"形式集约化管理2700多亩玉米播种土地 [15] 气象与农事建议 - 中央气象台提示夏种区需利用6月18日至20日降水后的有利墒情加快播种 已播种地区需查苗补苗 降水强度大地区需防范渍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