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机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央视网· 2025-06-19 10:43
小麦机收进度与效率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标志着"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到3天 [1]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主力机型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安徽累计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6万台 高峰期日收获小麦超700万亩 进度较去年提前3天 [3] 农机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 河南推动"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上线情况、分布及运行轨迹 [5] - 山东组织28万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参与作业 烟台莱州投入318台携带智能终端和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 [5] - 江苏镇江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覆膜一体机 当地供电部门安装约1万套新型农业接电箱支持农机充电 [13] 减损增产与产量提升 - 河北投入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2.7万台 比去年增加1820台 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青岛即墨区小麦亩产达1400-1500斤 比去年增长20%左右 [8] 夏种夏管进展与技术应用 - 湖南益阳135.3万亩中稻播栽进入尾声 通过集中育秧和合理密植使每亩田平均苗数增加10% [9] - 江西南昌中稻播栽进度超70% 使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械使每亩种子成本降低10% 出苗率和结实率显著提升 [11] - 山东临沂采用"土地托管"形式集约化管理2700多亩玉米播种土地 [15] 气象与农事建议 - 中央气象台提示夏种区需利用6月18日至20日降水后的有利墒情加快播种 已播种地区需查苗补苗 降水强度大地区需防范渍涝 [17]
智慧“新成员”大展身手服务“三夏”生产 “减损增收”从目标变为现实
央视网· 2025-06-08 16:08
夏收进度与区域分布 - 截至6月7日晚上7时,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大部以及陕西中部 [1] - 河北、山东等地持续高温酷暑,利于小麦加快成熟、机收作业加快推进 [1] - 截至6月6日,江苏小麦收获进度超54%,机收率达99% [1] - 预计6月中旬,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等地小麦收获将基本结束 [10] 智慧农机应用 - 江苏2025年夏收中智能化农机和物联网系统大展身手 [1] - 连云港云台农场采用"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25台大型收割机配备自动清选系统,将杂质率控制在0.8%以下 [6] - 徐州市贾汪区依托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收割机按规划路径有序作业,做到不漏割、不重割 [8] - 邳州市组织乡镇提前摸排农机保有量及分布情况,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 [10] - 江苏2025年夏收共投入收割机13万台、烘干机3.7万台 [10] 智能监测与精准作业 - 连云港云台农场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土壤墒情、病虫情、气象数据,远程为农机制定最优作业路径 [4] - 东营市东营区使用无人机通过多光谱传感器监测麦穗成熟度,精准捕捉叶绿素含量、水分等关键数据 [13] - 东营区依托智能化监测和收割机精准调控,将收割损失率从传统2%-3%控制在1%以内 [15] 产业链协同与资源利用 - 连云港云台农场组织运输车、打捆机和半挂车协同作业,实现小麦收割到秸秆打包转运全链条 [6] - 秸秆被打包运送到生物再生企业进行加工再利用,充分挖掘经济价值 [6] 区域收割情况 -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2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已收割近5000亩,预计6月底全部收完 [11][15]
从跨区机收看农业现代化关键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跨区机收依赖信息平台、维修站点、油料保障、金融服务等支持体系,实现农机资源全国高效流动[1][3] - "农机直通车""智慧农机"等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农户与机手需求,降低农机空耗率并提升作业效率[3] - 中石化、中石油沿麦区布局24小时专供加油站网络,保障农机用油不间断[3] 技术赋能农机作业 - 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收割机可自动优化收割参数,漏割率显著降低[2] - 无人驾驶收割机通过卫星导航实时处理地形数据,自主规划最优路径[2] - 智能诊断模块实现故障远程处理,减少设备停机时间[2] 跨区机收运营模式创新 - 农机合作社推行"预约服务+连片作业"模式,降低农户成本同时提高农机手收入[3] - 移动维修站结合无人机配件配送,实现田间即时维修服务[3] - 订单作业模式稳定农户预期,农机使用效能提升30%以上[3] 农业现代化路径突破 - 跨区机收破解小农户"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困境,避免重复购机资源浪费[4] - 服务规模化路径使小麦机收占比超98%,小农户成功融入现代农业体系[4] - 该模式验证生产要素组合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作用[4] 夏粮生产战略意义 - 夏粮占全年产量1/5,小麦占比达90%,跨区机收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1] - 30万台收割机参与全球最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保障小麦颗粒归仓[1] - 麦收时间窗口仅3-5天,机械化作业有效应对气候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