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机
icon
搜索文档
第32届杨凌农高会闭幕 
陕西日报· 2025-10-30 08:23
展会核心成果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圆满闭幕 [1] - 线下参观人次达161万,线上观展人次达1893万,创近五届新高 [1] - 展会期间签约金额为258亿元,现场交易额为2.73亿元 [1][2] - 展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1][2] 展览展示与参与度 - 展会采用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模式 [2] - 全景展示1800多家企业的9600多项科技成果 [2] - 室内展面积达14万平方米,涵盖智慧农机、种业、农业机器人等43个专题展 [2] - 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与企业参展 [2] - 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办,130余家企业展示智能温室、农业物联网等技术 [2] 农业科技与创新 - 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邀请10位院士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1] - 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 [1] - 乡村振兴论坛围绕"发展合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研讨 [1] - 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促成15项技术合作与产销对接项目 [1] - 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发布我国首个奶绵羊新品种"元生爱特奶绵羊" [2] 平台建设与市场化转型 - "农品汇"常年展平台正式亮相,涵盖供销、苹果、农遗良品三大板块,使展会从5天升级为365天常态化展销平台 [2] - 通过"与辉同行"直播等活动实现销售额超5700万元,持续推进市场化转型 [2] 产业合作与招商引资 - 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达成10亿元产销合作协议 [2] - 14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赴陕考察洽谈,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2]
领跑中国重装“出海” 山东重工集团做对了什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0 21:13
本报记者 王僖 10月17日至19日,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山东青岛举办,涵盖高端动力、智能重卡、 电动客车、智慧农机、AI工程机械等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重工集团")旗下六大业务 板块的近300台尖端装备,在3万平方米展区内列阵如虹,迎接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合作伙 伴观摩交流。 在全球经济承压、贸易环境复杂的2025年,山东重工集团逆势交出了一份强劲增长的成绩单:今年前三 季度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近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9%;其中出口收入达727亿元,同比增长6%至7%, 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亿元。这一数据,较该集团2020年200亿元的出口额增长4倍。 "我们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中走出来,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科技投入与全球布局。"山东重工集团总 经理王志坚在现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科技创新引领 研发投入,被山东重工集团视作"出海"竞争的底气。2024年,该集团研发费用达136亿元,研发强度达 4.2%;2025年继续保持了同等强度投入。 在发动机领域,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集团")连续四年发布全球本 体热效率最高的柴油机,目 ...
数智赋能现代农业 产业升级动能持续释放
证券日报· 2025-10-12 23:43
大会概况与行业趋势 - 2025数智农业与服务贸易大会暨第三届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智引领、产业融通”,吸引全国20余个省份的百余家农业企业参展,智慧农机、农业大数据、供应链追溯系统成为焦点 [1] - 大会搭建了产业创新资源对接平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1] - 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多项措施正让数智农业从概念走向田间 [4]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于2024年10月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要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和政策,形成支持合力,并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 [2]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于2025年7月联合印发意见,提出针对智慧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提升信用贷款额度,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加大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信贷投入,并扩大并购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兼并重组 [2] 地方层面政策与目标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于2025年7月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北京市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农村全领域覆盖、多层级联通,农业农村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取得明显进展 [3] 技术应用成效与市场前景 - 广西北海市调研报告显示,77.7%受访户认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63%受访户认为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 [5] - 在江苏、河北等地的数字农业示范区,智能灌溉与AI决策系统使水肥利用率提高15%左右,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约10% [5] - 业内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慧农业及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 [5] 行业战略意义 - 发展数智农业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实现粮食产量高、产业效益高、国际竞争力高的多重目标至关重要 [5] - 发展数智农业是顺应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能破解农业生产效率低、资源约束强、供需衔接不畅等痛点,对于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主题为“智造世界·创造美好” [13] - 大会共举办4场重大活动 6场项目对接活动 23场专项活动 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 [13] - 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国际会议 也是安徽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13] 展览展示 - 大会设置10个综合展区及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互动展区 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 [13] - 展览集中展示“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成就 [13] -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特别设置机器人专区 发布一批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场景 [13] - 展品涵盖智慧农机 [2] 智能机器人 [12] 蓝牙骑行眼镜 [4] 载人机器狗 [6]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8] 载人飞行器 [10] 人形机器人 [12] 动车组模型 [14] 量子技术 [13] 等前沿领域 合作成果 - 大会共促成各类合作项目735个 总投资额3802亿元 [15] - 项目数和投资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4%和3% [15] - 制造业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均超过90% [15] - 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均超过50% [15]
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农业与减贫合作会议在南宁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20:01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旨在打造促进区域农业合作与减贫事业的重要对话机制 [1] - 各方致力于加快建设绿色高效、智慧包容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区域发展与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 [3] - 会议倡议各方共筑智慧农业合作新格局,共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共推普惠减贫项目,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5] 会议主题与参与方 - 会议主题为“共话智慧农业与减贫合作,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参与方包括中国、文莱、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农业部门代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 [3] 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成果 - 2024年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02.9亿元,较2018年增长56.5% [3] -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方式日益多样,通过政府间机制加强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与推广,促进农产品贸易与投资合作 [3] - 广西积极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 [3] 具体合作项目与倡议 - 会议达成4项重要合作,包括跨境动物疫病防控、中越智慧渔业、老挝智慧农业技术合作以及冻干罗汉果项目 [5]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与老挝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作物试验示范、智慧农业展示、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开展合作 [5] - 倡议共筑智慧农业合作新格局,共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共推普惠减贫项目,共促多层次合作机制 [5] 展会与市场拓展 - 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设置“AI+农业”展区,集中展示智慧农机、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前沿技术应用成果 [5] - 广西农业国际合作展组织100多家农业企业参展,重点推介六堡茶、横县茉莉花茶、火龙果等“桂字号”特色农产品 [5]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央视网· 2025-06-19 10:43
小麦机收进度与效率 - 截至6月18日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达96% 标志着"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1] - 西南、黄淮海等重点麦区收获已圆满收官 总体进度比常年快2到3天 [1]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主力机型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3] - 安徽累计投入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6万台 高峰期日收获小麦超700万亩 进度较去年提前3天 [3] 农机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 河南推动"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农机上线情况、分布及运行轨迹 [5] - 山东组织28万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参与作业 烟台莱州投入318台携带智能终端和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 [5] - 江苏镇江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覆膜一体机 当地供电部门安装约1万套新型农业接电箱支持农机充电 [13] 减损增产与产量提升 - 河北投入低损高效小麦联合收割机2.7万台 比去年增加1820台 预计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青岛即墨区小麦亩产达1400-1500斤 比去年增长20%左右 [8] 夏种夏管进展与技术应用 - 湖南益阳135.3万亩中稻播栽进入尾声 通过集中育秧和合理密植使每亩田平均苗数增加10% [9] - 江西南昌中稻播栽进度超70% 使用水稻精量直播机械使每亩种子成本降低10% 出苗率和结实率显著提升 [11] - 山东临沂采用"土地托管"形式集约化管理2700多亩玉米播种土地 [15] 气象与农事建议 - 中央气象台提示夏种区需利用6月18日至20日降水后的有利墒情加快播种 已播种地区需查苗补苗 降水强度大地区需防范渍涝 [17]
智慧“新成员”大展身手服务“三夏”生产 “减损增收”从目标变为现实
央视网· 2025-06-08 16:08
夏收进度与区域分布 - 截至6月7日晚上7时,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大部以及陕西中部 [1] - 河北、山东等地持续高温酷暑,利于小麦加快成熟、机收作业加快推进 [1] - 截至6月6日,江苏小麦收获进度超54%,机收率达99% [1] - 预计6月中旬,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等地小麦收获将基本结束 [10] 智慧农机应用 - 江苏2025年夏收中智能化农机和物联网系统大展身手 [1] - 连云港云台农场采用"智慧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25台大型收割机配备自动清选系统,将杂质率控制在0.8%以下 [6] - 徐州市贾汪区依托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收割机按规划路径有序作业,做到不漏割、不重割 [8] - 邳州市组织乡镇提前摸排农机保有量及分布情况,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 [10] - 江苏2025年夏收共投入收割机13万台、烘干机3.7万台 [10] 智能监测与精准作业 - 连云港云台农场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土壤墒情、病虫情、气象数据,远程为农机制定最优作业路径 [4] - 东营市东营区使用无人机通过多光谱传感器监测麦穗成熟度,精准捕捉叶绿素含量、水分等关键数据 [13] - 东营区依托智能化监测和收割机精准调控,将收割损失率从传统2%-3%控制在1%以内 [15] 产业链协同与资源利用 - 连云港云台农场组织运输车、打捆机和半挂车协同作业,实现小麦收割到秸秆打包转运全链条 [6] - 秸秆被打包运送到生物再生企业进行加工再利用,充分挖掘经济价值 [6] 区域收割情况 -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2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已收割近5000亩,预计6月底全部收完 [11][15]
从跨区机收看农业现代化关键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跨区机收依赖信息平台、维修站点、油料保障、金融服务等支持体系,实现农机资源全国高效流动[1][3] - "农机直通车""智慧农机"等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农户与机手需求,降低农机空耗率并提升作业效率[3] - 中石化、中石油沿麦区布局24小时专供加油站网络,保障农机用油不间断[3] 技术赋能农机作业 - 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收割机可自动优化收割参数,漏割率显著降低[2] - 无人驾驶收割机通过卫星导航实时处理地形数据,自主规划最优路径[2] - 智能诊断模块实现故障远程处理,减少设备停机时间[2] 跨区机收运营模式创新 - 农机合作社推行"预约服务+连片作业"模式,降低农户成本同时提高农机手收入[3] - 移动维修站结合无人机配件配送,实现田间即时维修服务[3] - 订单作业模式稳定农户预期,农机使用效能提升30%以上[3] 农业现代化路径突破 - 跨区机收破解小农户"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困境,避免重复购机资源浪费[4] - 服务规模化路径使小麦机收占比超98%,小农户成功融入现代农业体系[4] - 该模式验证生产要素组合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作用[4] 夏粮生产战略意义 - 夏粮占全年产量1/5,小麦占比达90%,跨区机收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1] - 30万台收割机参与全球最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保障小麦颗粒归仓[1] - 麦收时间窗口仅3-5天,机械化作业有效应对气候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