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价格提升三成!湛江徐闻良姜年销1.5万吨,订单供不应求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05:28
良姜产业概况 - 徐闻县是全国最主要的良姜产区,种植总面积超过6万亩,年收获面积达1.7万亩,占全国总产量的90% [2] - 全县年产干姜约2.8万吨,实现年产值12.7亿元,被誉为"中国良姜之乡" [2] - 良姜产业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种植至今已有800多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有"广东十件宝"之一的美誉 [2] 生产加工情况 - 传统晾晒的良姜最高售价12元/公斤,规范化加工的干姜收购价可达16元/公斤,每公斤增收4元 [1] - 现代化生产线日产能达10万斤干姜,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确保无硫规范化生产 [1] - 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清洗、切姜、烘干等工序,相比传统晒制两周的方式更高效 [1] 市场需求 - 国内外市场对徐闻良姜干姜的年需求量约1.5万吨,其中国内8000吨,国外7000吨 [2] - 产品吸引来自广西玉林、安徽亳州、山东平州等地的客户,试运行期间订单供不应求 [1] - 良姜在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和日化用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种植效益 - 良姜种植规模大,亩产约8000斤 [1] - 产业带动了本地农户增收,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采购投资 [2] - 香料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前来采购投资,推动徐闻良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
我省科技赋能地瓜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海南日报· 2025-07-15 09:00
行业概况 - 海南地瓜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 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1][4] - 地瓜产量年均增长约10% 优质果率显著提升 [3][4] - 产业加速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 标准化 品牌化 高值化转型 [4] 科技赋能 - 科研部门选育出"高系14""鸣门金时""小香薯"等优质品种 多个品种亩产突破5000斤 高产品种可达1.2万斤/亩 [2] -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地瓜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数据确定最优种植密度(如小香薯5000-5500株/亩) [2] - 构建"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控体系 采用黄板 天敌 低毒农药等手段保障产品安全 [3] - 应用高温愈合技术使地瓜货架期从1个月延长至半年 损耗率从15%降至10% [3][4] - 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覆盖种植 加工 流通全链条 [4] 企业案例 - 昌江广凌农业科技公司筛选适应当地高温干旱特性的品种 已向加拿大出口152吨地瓜 [3] - 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昌江地瓜出口零突破 带动农民增收和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4]
瑞达期货红枣产业日报-20250714
瑞达期货· 2025-07-14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截止7月10日当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环比降0.86%、同比增72.28% 天气转热时令鲜果替代红枣 红枣需求处季节性淡季 库存消化慢 新季作物处坐果关键期 枣树长势良好 减产预期弱化 红枣主力价格短期震荡偏弱 需持续关注二茬花果情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红枣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10390元/吨 主力合约持仓量134679手 较前值减少5134手 [2] - 期货前20名持仓净买单量为 -16805手 较前值增加262手 仓单数量9007张 有效仓单预报1594张 [2] 现货市场 - 喀什红枣统货价格15.94元/公斤 河北一级灰枣批发价6元/斤 阿拉尔红枣统货价格5.2元/公斤 阿克苏红枣统货价格4.8元/公斤 [2] - 河南一级灰枣批发价4.35元/斤 河南红枣特级价格9.8元/公斤 河北红枣特级价格9.73元/公斤 广东红枣特级价格11元/公斤 广东红枣一级价格9.8元/公斤 [2] 上游市场 - 红枣年产量606.9万吨 较前值增加318.7万吨 种植面积199.3万公顷 较前值减少4.1万公顷 [2] 产业情况 - 全国红枣周度库存10430吨 较前值减少90吨 当月出口量2229227千克 较前值减少132571千克 累计出口量15350567千克 较前值增加2229227千克 [2] 下游情况 - 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红枣批发价较前值降8元/公斤 好想你红枣销量累计值36480.43吨 较前值减少2981.06吨 [2] - 好想你红枣产量累计同比1.47% 较前值减少34.59% [2] 行业消息 - 新疆灰枣主产区枣树处生长期 枣农积极田园管理 陆续进入生理落果阶段 未出现集中落果现象 气温下降、降雨增多利于坐果 部分枣园一茬花坐果一般 需关注二三茬花坐果及天气变化 [2]
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 - 甘肃定西通渭县推广金银花种植12年 累计面积达15万亩[2] - 种植环节已实现产值9亿元 总产值突破20亿元[2] - 带动23万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跻身全国四大主产区[2] 产业链建设 - 形成种植 加工 销售全产业链 10多个乡镇建烘干厂[2] - 鲜花烘干后价格提升15% 深加工后价值涨20倍[2] - 企业投入600多万元研发 推出含片 除臭剂等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2] 种植技术及效益 - 采用花叶分离机使采花效率提高3倍[1] - 推广弱苗补强 篱架吊蔓栽种技术提升质量[3] - 亩产鲜花500斤 盛花期亩收入较传统作物翻番[1]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政府免费提供种苗 全程农技指导[1] - 计划加强科技投入 推动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3] - 目标实现规模化 市场化 特色化产业升级[3]
“95后”硕士创业路上书写绿动青春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51
公司发展 - 耕读兴侬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全产业链带动1.1万余人就业[1] - 公司在武汉、黄冈开办两家企业,新增两条产线,将菱角优势产业扩展至莲藕领域[2] - 公司在全国建有6个菱角生产基地,辐射带动面积达3万亩,菱角销售额逾3500万元,成为全国菱角单品最大生产商和供应商[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推湖北藕汤产品,市场反响良好[2] - 开发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等特色产品,拥有7项专利技术,建80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5] - 创新"菱—菱—鱼"轮作模式,菱角亩产量从750公斤提升至1250公斤[2] 市场拓展 - 公司是首个在电商平台销售菱角的团队,直播带货销售额从0增长至3500余万元[4] - 注册"耕读兴农""菱妹妹"等14个商标,推出"菱礼荷慕"礼盒产品[7] 团队与人才 - 团队成员均为"95后"和"00后"大学生,包括6名硕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6] - 公司每年招收4-5名农业专业大学生,在江夏区建设1500亩沐风园农创基地,免费提供创业场地[7] 社会效益 - 在天井湖村实现农户户均增收2.84万元,家家户户盖起小别墅[6] - 探索"菱角+莲藕"相伴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3]
温巴郎宝圆核桃产销提质增效的"金钥匙"STC香港优质正印
中国食品网· 2025-07-07 22:36
产品质检把控变化 - 未获得STC认证前,产品质检标准宽松,农残检测项目不足10项,抽样比例仅为5%,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 - 获得STC认证后,检测项目大幅提升至30余项,农残检测种类扩充至50种以上,抽样比例提高至20%,覆盖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全流程 [4] - 认证后首个销售周期内,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率降低60%,消费者好评率从65%提升至90% [4] 销售渠道变化 - 认证前销售渠道狭窄,线下依赖传统经销商,覆盖城市不足10个,农贸市场销售环境简陋,产品平均售价较优质产品低2-3元/公斤 [6] - 认证后线上通过直播带货每月增长销量30%-40%,平均每月直播场次超10次,线下入驻大型连锁超市,产品平均售价提升5-8元/公斤 [6] 推广模式变化 - 认证前推广模式单一,每年参加区域性展销会2-3次,意向订单金额不足50万元,本地广告投放效果不佳 [8] - 认证后参加国际展会如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20多家国内外采购商,现场意向订单金额达200万元,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8]
从福鼎白茶到黄河口大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何飘香国际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21:24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 -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贸促会主题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旨在向国际推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为中国地标企业融入全球绿色农业供应链提供平台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4] - 中国贸促会通过举办经贸活动、签发《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方式促进国际合作,并将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设置绿色农业链展区 [1] 重点地理标志产品案例 - 福鼎白茶:2024年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叶总产量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55.18亿元,已形成从生态种植到品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2] - 化橘红:2006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了"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实现全流程品质控制和溯源 [2] - 黄河口系列农产品:包括"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依托黄河入海口每年约1万亩新生土地的资源优势发展 [3]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模式 - 福鼎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茶农受益"模式,带动就业和增收 [2] - 常州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模式,注重品牌打造,获得多项认证 [4] - 东营盛洲粮油有限公司利用盐碱地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获得多项地理标志认证 [3] 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化发展 - 高质量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被视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4] - "福鼎白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产品名录 [2] - 中国贸促会通过出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等工作助力提高国际品牌影响力 [4]
瑞达期货红枣产业日报-20250707
瑞达期货· 2025-07-07 17: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消费淡季且陈果库存较高压制红枣价格,产区正值坐果期枣树长势相对良好但产量难确定,天气题材降温,短期红枣市场震荡偏弱运行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红枣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0450元/吨,主力合约持仓量为136348手,较前一日增加9740手;期货前20名持仓净买单量为 - 8406手;仓单数量为8699张,有效仓单预报小计为1554张,较前一日增加62张 [2] 现货市场 - 喀什红枣统货价格6元/公斤,河北一级灰枣批发价格4.35元/斤,阿拉尔红枣统货价格5.2元/公斤,阿克苏红枣统货价格4.8元/公斤,河南一级灰枣批发价格4.35元/斤,河南红枣特级价格9.8元/公斤,河北红枣特级价格9.77元/公斤(较前一日降0.08元/公斤),广东红枣特级价格10.6元/公斤,广东红枣一级价格9.3元/公斤 [2] 上游市场 - 红枣年产量606.9万吨,种植面积199.3万公顷,较前一年减少4.1万公顷 [2] 产业情况 - 全国红枣库存10520吨,较上周减少168吨;当月出口量2229227千克,较上月减少132571千克;累计出口量15350567千克 [2] 下游情况 - 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红枣批发价20元/公斤,较前一日降8元/公斤;好想你红枣销量累计值36480.43吨,较上一季减少2981.06吨;好想你红枣产量累计同比1.47%,较上一季降34.59% [2] 行业消息 - 7月7日阿拉尔地区气温20 - 34℃适宜坐果,枣树进入生理落果期;天气转热时令鲜果上市替代红枣需求,红枣需求处季节性淡季库存消化慢 [2] 观点总结 - 第27周36家样本点物理库存10520吨,较上周减少168吨,环比降1.57%,同比增71.08%;寻价客户增多库存小幅下降 [2] 提示关注 - 关注产区二茬花果情况 [2]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联农带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06:28
产业振兴 - 贵州省贵茶集团62吨欧标抹茶出口北美和日本,其中58吨销往北美,4吨销往日本,这是今年第二批次大规模出口北美、第三批次出口日本 [2] - 贵州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蓝莓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薏仁、猕猴桃、太子参等种植规模全国前三 [2]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形成"南菜北果中菌菇"产业格局,通过电商物流产业园推动农副产品外销 [3] - 河北省赞皇县酸枣产业形成全产业链,酸枣仁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酸枣收益从每亩4000元提升至2万元 [3] 联农带农机制 -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622"模式带动蓝莓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产值10亿元,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去年村民创收超1600万元,村集体增收400万元 [4] - 草坝镇村民许泽通过"622"模式将蓝莓种植规模从4.5亩扩至30亩,去年收入118万元,计划今年扩至80亩,预计收入200万元 [4] - 贵州省望谟县乐康村蔬菜基地总投资超380万元,预计总产值800万元,带动12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增加近百万元 [5][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甘肃省平凉市62.8%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 [6] - 平凉市建立"数据找人+精准帮扶"机制,截至5月底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2063户47602人,风险消除率达80% [6]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首创"两线合一"政策,整合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表,优化帮扶路径 [7]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撬动乡村大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00:36
人才赋能 - 唐家堡村通过选拔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人才在黄花种植和民宿产业等领域发挥带动作用 [2] - 党员带头示范黄花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传授经验,消除村民顾虑 [2] 产业升级 - 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通过微气象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实现"三统一增"种植管理体系,提升黄花质量 [3] -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保障黄花品质和生态环境 [3] - 全村黄花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2500亩由合作社和大户流转经营,1500亩为村民自种 [4] - 村内拥有1家大型黄花加工企业和3户中小型加工户,实现鲜黄花直接加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4] 产业链延伸 - 开发黄花酱和黄花啤酒等深加工产品,成为畅销品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4] - 通过参加展销会和电商直播等方式推广"唐家堡黄花"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4] - 采用"村集体+企业"模式发展黄花非遗手工产品加工坊和乡村旅游民宿产业 [4] 文旅融合 - 2018年建设黄花主题公园,2021年实施水美乡村项目,2023年建成融合黄花文化元素的忘忧小镇 [5] - 新增音乐公路和"小小森林"共享营地等特色旅游设施,提供多样化服务 [5] - 每年举办黄花文化节和民俗文化活动,年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 [6] 经济效益 - 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6] - 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收入和打工收入双重增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