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干
搜索文档
连续三年获评!我爱我家乡村振兴项目入选2025人民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北京晚报· 2025-11-03 16:50
近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25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标杆 活动,论坛现场揭晓了"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评选结果,我爱我家凭借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突出 成效,连续第三年获评"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成为房地产经纪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据悉,"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是中国互联网领域启动最早、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 之一,其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旨在表彰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在产业、消费、就业、教育、资金等方面有 突出贡献的企业与机构。我爱我家连续三年获得此殊荣,彰显了其作为房地产经纪行业头部企业践行乡 村振兴的责任和担当。 自2023年以来,在住建部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爱我家基于自身优势,在党建引领下搭建起 乡村振兴与社区友好的交互平台,携手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市,福建省连城县,河北省阜平县,打造乡 村振兴公益项目,实现革命老区与城市社区紧密链接。 喜爱的公益产品,每年稳定辐射北京1000个重点社区,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超10万人,为当地累计增 收超过500万。 近一年,我爱我家乡村振兴项目更从此前单一的农产品采购,扩增至全类目产品帮扶、多维度产业帮 扶,其中 ...
红薯产业挑大梁 南航新疆驻村工作队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民航网· 2025-10-17 11:07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姜波、薛越、王永贵 报道:金秋十月,南航驻和田地 区皮山县皮西那乡工作队的330亩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丰收。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挖、分拣、装 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南航供图) 自2020年起,南航新疆驻村工作队持续推进"木棉红"红薯种植计划,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 技术、成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的红薯产业体系。今年,在集团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与专业 农业公司深度合作,实施更科学的种植管理,精心选育的"普薯32号"(俗称"西瓜红")不仅色泽鲜艳、 果肉红润,而且口感清甜软糯,富含微量元素"硒",营养价值突出。 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阿卜杜拉·麦麦提表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采摘期每天有150元收入,一个 月能增收4000元左右。"今年红薯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将突破390吨,亩产达1.3吨以上,为村集体创 收103万元。 下一步,工作队将推动红薯产业升级:一是与当地食品加工厂建立稳定合作,在鲜薯销售基础上,重点 拓展红薯干、红薯粉条等深加工产品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推动优质红薯进入南航航食供应链, 构建"空中+地面"品牌传播体系,让皮西那乡的 ...
新华·紫云红芯红薯品牌影响力指数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9-18 16:49
品牌影响力表现 - 品牌影响力总指数实现量级突破,核心驱动因素是消费者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参与共建 [2] - 2025年第二季度品牌关注度分项指数环比飙升759.14%,达到813.89点,自媒体平台互动量突破5.86万次 [2] - 品牌传播力指数同比增长491.39%,短视频平台有效带动电商转化,全平台好评率持续保持100% [2] - 品牌引领力指数同比仍增长254.56%,央省媒体刊文量占比超过90%,强化了地理标志产品加绿色食品的权威认知 [2] - 央媒报道总浏览量超过300万次,其中新华社单篇稿件阅读量达到220万次以上 [2] 全产业链建设 - 在生产端,2024年种植面积达4.2万亩,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推广脱毒育苗和绿色防控技术,薯苗亩产跃升至3500斤,较传统品种实现翻番 [5] - 在加工端,相关企业开发红薯干、全粉、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年消化红芯红薯大薯3000吨,直接解决100余人就业 [5] - 在市场端,借力电商平台与助农直播,并将红薯产业与格凸河景区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农耕体验加美食打卡新业态,形成一产稳基、二产增值、三产引流的良性循环 [5] 差异化竞争战略 - 品质独特性方面,产区土壤硒含量达国标,红薯蛋白质含量1.20%、钾含量1640mg/kg,熟食具有香甜软糯无渣,食有板栗香的特点 [8] - 品牌权威性方面,集齐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绿色食品A级认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荣誉,成为西南少有的双认证品种 [8] - 数据赋能方面,全国首个红芯红薯品牌影响力指数实现产业数据化与品牌可视化,为特色农产品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8] 未来发展战略 - 设施强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排灌系统与冷链,引入中小型机械应对劳动力老龄化 [9] - 种薯提纯,计划3年内建成工厂化脱毒育苗基地,解决种质退化问题,稳定亩产与品质 [9] - 绿色护航,推广生物防治模式,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守护100%好评的金招牌 [9] - 双轨拓市,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以塑造高端形象,同时拓展一线城市市场与加工订单,实现鲜食保溢价、加工保规模的目标 [9]
聚焦产业转型,探索先进乡村改革思路
江南时报· 2025-09-03 17:31
核心观点 - 小岗村通过三产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保留基本农田和主粮种植 建立加工工厂 打造特色IP 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农产品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1] - 小岗村坚守第一产业基础地位 同时引入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发展红色旅游业 建设教育实践基地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 - 小岗村采用钢架大棚避雨栽培技术 规模化种植高端鲜食葡萄品种 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品质与产量双重提升 并采用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的就近布局 降低运输损耗与成本 保障原料新鲜度 [2] - 电商直播基地成立不到一年 仍处于摸索阶段 但被视为提升凤阳小岗品牌全国影响力的核心数字化渠道 通过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和丰富产品品类实现发展 [3] - 小岗村乡村振兴的三元动力包括扎根历史的改革基因 深耕实体的产业攻坚 赋能未来的数字技术 改革精神可解码为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方案 [3] 产业发展模式 - 推行三产融合方式 保留基本农田和主粮种植 建立工厂进行技术加工 打造小岗特色IP [1] - 发展葡萄 蓝莓 蒸谷米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对传统种植的红豆 黑豆 红薯等基础作物进行深加工 制成黄桃干 红薯干等农产品 [1] - 引入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如建立盼盼食品工厂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 建设当年农家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大包干纪念馆等教育实践基地 [2] 农业技术与管理 - 标准化葡萄种植园采用钢架大棚避雨栽培技术 规模化种植阳光玫瑰 夏黑等高端鲜食葡萄品种 [2] - 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控与品种改良 实现葡萄品质与产量的双重提升 [2] - 盼盼食品工厂坐落在葡萄园附近 采用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的就近布局 降低葡萄运输损耗与成本 保障加工原料新鲜度 [2] 销售与品牌建设 - 通过电商直播基地将农产品和新鲜瓜果销往全国 [1] - 电商直播基地成立不到一年 目前仍处于摸索与积累经验阶段 [3] - 通过持续优化运营模式 丰富产品品类 电商直播将成为提升凤阳小岗品牌全国影响力的核心数字化渠道 [3] 历史与改革精神 - 大包干是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改革精神在当代产业转型中延续与创新 [2] - 小岗村具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可解码为可复制 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方案 [3]
2025年朝阳区支援合作消费帮扶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新华网· 2025-08-27 08:53
活动概况 - 2025年朝阳区支援合作消费帮扶系列活动于8月21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启动 活动主题为"绿色帮扶·京彩朝阳" [1] - 活动将持续至11月底 共计划举办12场展销 后续将进入社区 商圈和企业等场所 [7] - 具体场地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朝阳公园 日坛公园 亚运村安慧里社区 劲松磨房北里社区等 每场活动持续2天 [8] 参与企业与产品 -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 科左后旗 卓资县 山西潞城区 山东德州市 河南淅川县和北京密云区等20余家企业参展 [1] - 展品涵盖地方风味食品 草原特色乳制品与肉制品 优质粮油三大品类 包括红薯干 农家杏干 手工烤花卷 奶贝 奶酪 鲜乳牛奶条 鲜乳烤奶皮 手撕风干牛肉 内蒙雪花粉 黄小米 香糯玉米等 [3] 活动成效 - 为北京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选择 同时为帮扶地区搭建助力消费帮扶 推动优质农产品进京的平台 [1] - 满足市民选购特色产品的消费需求 获得消费者认可 有市民反馈商品新鲜 价格实惠且具有社会意义 [5] - 参展商表示活动提供良好平台 有助于将家乡特色产品推广至北京市场 [5]
安徽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味”十足
中国青年报· 2025-07-16 06:40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团队深入无为市比亚迪产业园,学习自动化控制与电池性能测试技术,为智能小车项目优化提供新思路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团在金寨县开展菌菇基地调研、电商直播带货,并策划"军旅情怀+健康养生"品牌营销方案,助力农产品销售 [3] - 人工智能学院团队在安庆岳西县无人机试验基地考察无人机产业应用,探索AI技术在家乡企业的落地场景 [4] 传统技艺与智能科技融合 - 人工智能学院团队在黄山歙县研习非遗"瞻淇鱼灯"技艺,开发出具备自动避障功能的鱼灯造型智能小车,推动非遗与AI技术结合 [4] - 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探讨科技与传统工艺的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创新实践案例 [4] 智能化工业升级实践 - 矿业工程学院师生调研内蒙古麻地梁煤矿,观摩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实时数据系统,见证远程操控采煤技术替代传统人工作业模式 [6] - 露天煤矿呈现"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新形态,颠覆传统煤矿粉尘弥漫的刻板印象 [6]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 - 安徽理工大学依托理工科优势,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组织300余支团队开展暑期实践,将AI技术与学科竞赛项目结合 [1][7] - 学生通过企业参访、技术参数收集等方式打磨科创项目,如智能小车续航优化、无人机应用开发等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