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展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的生动实践
环球网· 2025-05-25 12:39
数字长卷演绎"曲水流觞"新意境 来源:环球网 5月22日,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广电网络 集团承办的福建馆以"赓续文脉 慧通八闽"为主题精彩亮相,现场运用AR全息导览、3D投影等数字科 技,集中呈现近年来福建在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性 成果,以一场"可听、可视、可触、可感、可带走"的文化盛宴,全面展示福建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加快 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的生动实践。 穿越千年的"简牍之门"震撼开启 在福建馆入口序厅,一面近17米宽、7米高的巨型"数字竹简"大屏壮观呈现。这扇以建阳雕版与传统竹 简为原型打造的"简牍之门",将我省千年印刷典范"建本"承载的典籍智慧与竹简凝聚的文化基因结合, 打开了通往八闽文化传承宝库的"大门"。福建典籍、文人名言、名家题字……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 带观众一起踏入时光长河,感受千年文脉的流淌,领略福建"古与今""山与海""文与商"交相辉映的独特 魅力。 科技赋能打造非遗活化新范式 福建馆运用最新信息技术、科技装置应用等,进一步增强了现场观众的互动感与体验感。"'画'映古 今"板块中,通过3D ...
桂风壮韵闪耀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5 10:46
广西民族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展示 - 广西金秀瑶翁杏林堂瑶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药浴包和瑶浴液产品展示传统养生文化 首次参展即获得极高关注度 公司计划借助文博会平台推广广西特色药浴产品[1] - 广西馆旅游康养展区采用沉浸式体验和创意化表达方式 将千年养生智慧、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结合 吸引观众深度互动[1] 乡村振兴与文化产品创新 - 田阳展区展出100余件非遗文创和特色农产品 包括芒果干、百香果干等"中国芒果之乡"核心产区商品 结合原生态民俗表演展示壮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成果[2] - 百色市田阳区通过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展销活动 实现特色农产品与民族文化表演的协同展示模式[2] 民族音乐文化传播 - 广西民族乐团在文博会进行多场演出 展示独弦琴、芦笙、天琴等民族乐器 经典曲目《山歌好比春江水》经现代编曲焕发新韵[2][3] - 民族音乐表演成为展会人气焦点 独弦琴空灵旋律与芦笙欢快乐曲形成层次丰富的视听体验 吸引大量观众驻足[2][3]
新华全媒+|千年文脉激起新浪潮——来自“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5-24 20:0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1] - 展会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吸引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 [2] - 文博会从2004年创办至今,展馆从5个扩展至21个展区,面积从4.5万平方米扩展至1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700多家增至6280家 [3][7] 科技与文化融合 - "科技+文化"创新呈现,催生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消费新体验 [2] -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人形机器人"夏澜S01",具备7类22种表情 [2] - VR技术应用于永乐宫游玩之旅,实现"人在画中行,景随步履生"的沉浸式体验 [2] - AI动态复原《正定胜迹图》,结合雷达探照漫游技术重现历史场景 [7] 文化消费与IP开发 - 第七印象公司全球首发奶龙AI玩伴机器人,复刻IP角色功能,2023年奶龙IP相关业务收益超8000万元 [4] - 展会首日发布新品80多项,涵盖初创企业产品至大型体育赛事特许商品 [4] - 特别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包括联合淘宝、京东、腾讯等平台提供流量支持和出海服务 [4] 产业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4年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文创产品超200万种 [4] - 展会推动全国文化产业整合升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风向标" [7] - 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技术呈现新活力,如河北展区"幸福任意门"互动装置 [6][7] 行业趋势 - 文化体验从"静态观赏"转向"沉浸互动",科技成为叙事结构与传播方式的核心驱动 [2] - 文化产业从"有形产品"向"多元生态"升级,涵盖非遗工艺、文旅消费、电竞游戏等多领域 [3] - 展会功能从展示交易扩展至全产业链赋能,形成"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服务链 [4]
直击文博会|三大关键词,看见成都“文创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13:23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融合发展" [1] - 展会吸引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超3000家文化机构参与 [1] - 成都文创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展示,与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技术实现深度链接 [1] 文创园区生态 - 成都全市文创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28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9%,连续5年占GDP比重超10% [3] - 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西区项目计划建设"全景瞭望塔"等创新载体,形成"主园引流—西区承接—二次消费"闭环 [5] - 成都智媒体城项目定位全球影响力智媒体产业生态示范区,吸引数字音乐、IP开发等领域合作 [3] 数字文创市场 - 成都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 [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展示全球领先特效技术,8K超高清大熊猫慢直播展现产业链成熟度 [6] - AG电竞集团代表成都电竞产业,全国每年1/6电竞赛事在成都举办,被誉为"中国第二大电竞之城" [10][11] 文创IP开发 - 三星堆、大熊猫、宽窄巷子等IP通过文物复刻品、全息投影等形式展示 [11] - 首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吸引20多国参与,收到13854件作品并评出8类奖项 [14][15] - 非遗传承人白静波通过3个展位推广成都非遗IP,计划进军大湾区及海外市场 [16] 产业融合创新 - 东郊记忆西区将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 [5] - 每经AI电视智创传播平台展示AI赋能传媒生态,汉服与三星堆纹样高定时装实现传统时尚融合 [6][1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多国工商界代表盛赞中国创新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4 09:15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杰克·佩里:当DeepSeek的消息出来时,有人问我是否感到惊讶,我说不。每当外界试图通过技术封锁中国时,中国总能攻克难关。对于 如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领先地位,我一点也不意外。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持续创新的领域之一。希望我们的公司在这里了解中国的创新方式,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此时更需要共同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他们期待和中国有更多深入合作。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 冯栢文:在我们最近的调查中,澳大利亚企业一致表示,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非常重要,他们也在持续提升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 能力。 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近日在京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涌动的创新活力让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也为全球经济 发展创造新机遇。 本次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代表出席,他们最看重的正是中国强劲的创新活力。 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会长 苏添来: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人工智能经济方面带动整个东南亚。 老挝国家工商会主席 吴迪·苏万纳翁: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国和东盟的半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山东展区数智觅遗珍板块全是“科技与狠活儿”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山东展区展示数字技术在古籍修复、文物保护、考古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呈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1][2] - 喷雾脱酸机采用无水脱酸液技术,可快速均匀处理纸质文物,避免传统水溶液导致的纸张粘连和字迹褪色问题 [2] - 纸浆修补机显著提升古籍修复效率,20分钟内可完成一本严重破损古籍的修复,而人工修复仅能完成10至20页/天 [3] 考古与文化遗产数字化 - 定陶王陵汉墓通过数字复原与裸眼3D技术动态呈现792平方米墓葬场景,实现考古现场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公众体验 [3][4]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推出齐鲁文化大模型,整合历史名人、文化典籍等资源,打造多模态生成式AI并计划部署文旅、教育场景 [4] - 山东卫视传媒·AI无界科技工作室利用动态活化技术三维重构《簪花仕女图》,实现唐代名画中人物与场景的数字化"重生" [4]
“绣”出美好新生活(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4 05:17
彝绣产业发展现状 - 楚雄彝绣有近1800年历史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 传统彝绣以黑青为底色 搭配红黄绿等高饱和色彩 运用平绣堆绣锁绣等技法 纹样包括花鸟鱼虫太阳月亮火焰等 [11] - 2024年楚雄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 带动数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13] 公司经营情况 - 金瑞瑞创办的公司带动牟定县周边千余名绣娘增收 [13] - 公司产品包括挂件摆件丝巾耳环笔记本等生活用品 并参与设计时尚服装登上纽约巴黎米兰时装周 [12] - 公司创新改变传统配色 采用金色蓝色渐变色等清淡素雅颜色 改进传统纹样绣法增强设计感和立体感 [12] 行业政策支持 - 楚雄州政府出台《彝族服饰保护条例》 推出专门举措助力彝绣创业者 [13] - 政府提供广阔展示平台和多元政策支持 使彝绣产业成为带动妇女致富的"美丽产业" [13] 传承与创新 - 金瑞瑞作为鲁氏彝绣第八代传人 返乡传承彝绣技艺 拜访老绣娘学习更多针法技艺 [11][12] - 创新思路将彝绣与现代生活融合 从手提包开始拓展产品线 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 [12]
创新发展 跨界融合 资本聚焦 从文博会看文化产业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5-24 03:32
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 - 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 同比增长12.5% 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个百分点 [2] - 文化科技融合趋势显著 包括《黑神话:悟空》数字游戏 敦煌藻井纹样直播文创 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消费模式 [4] - 具身机器人表演 敦煌IP跨界开发(滑板 彩妆 街舞) VR/3D技术还原文化古迹(《版画中轴》《中轴长歌》)成为展会亮点 [6] 文化消费升级 - "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创产品破圈 茅台集团开发"小茅"吉祥物等10多款文创产品 2023年文创收入突破6亿元 [6] - 情绪消费(潮玩 文创周边)和文化自信(本土游戏IP开发)成为产业核心驱动力 [7] - 广东展团签约18个重点项目 覆盖影视 动漫 电竞等领域 总成交额超16亿元 [7] 头部企业投资动态 - 银河娱乐与大麦娱乐合作打造"大湾区演艺枢纽" 猫眼建设娱乐演艺企业总部 网易联合广州塔开发"数字+文商旅"活动 [8] - 阅文集团计划在深圳湾区书城开设2000平方米"阅文书园" 哈利·波特沉浸式夜游项目国内首站落户龙华区 [8] - 前二十届文博会累计链接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创投机构重点关注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 [8]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 多维呈现八闽文化魅力
新华网· 2025-05-23 20:12
5月22日,福建馆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新华网福州5月23日电(蒋巧玲)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 办、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办的福建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亮相。 本次亮相的福建馆以"赓续文脉 慧通八闽"为主题,运用AR全息导览、3D投影等数字科技,以一场"可听、可视、可触、可 感、可带走"的文化盛宴,集中呈现近年来福建在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在福建馆入口序厅,以建阳雕版和传统竹简为原型打造的"简牍之门",展现了福建省千年印刷典范"建本"承载的典籍智慧 和竹简文化;以沉浸式体验贯穿福建馆全馆的数字地屏,融入"曲水流觞"的创意概念,通过"科技+艺术"的手段,将"文化闽 江"幻化为动态数字化长卷;展区还带入了文人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篇章板块,观众穿行其中,可通过"活 起来"的沉浸式展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八闽大地的传承与延续。 此外,在福建馆的"'书'香致远"板块,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还展示了中外文化融合、走向世界的福建名人等八大主题经典书 目。"八闽书房 ...
文博会现场发offer:广东发布6万余个文化产业岗位,释放广纳文化英才强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8:00
文化产业人才招聘活动 - "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文博会专场活动共发布超过6万个文化产业岗位[1] - 活动通过线上和现场协同发力 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 - 3600多家企业在线上平台发布招聘需求 推出文化数据分析师 人形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特色岗位 最高年薪达100万元[2] 参与企业及岗位分布 - 媒体融合和数字内容专区有600多家企业开放招聘岗位 包括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133个重点企业[2] - 品牌策划和创意传播专区有650多家企业开放招聘职位 包括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等81家重点企业[2] - 文化体验和传承创新专区有700多家企业开放招聘岗位 包括广州乐都音乐集团有限公司等185家重点企业[3] - 文化科技和智能服务专区有1650多家企业开放招聘岗位 包括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等280家重点企业[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游戏行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佳应用场景之一 从智能美术到自动化运营 AI正在重塑游戏行业每个环节[1] - 未来10年需要大批具备人工智能技能与实体产业认知的工程师人才[2] - 玄智科技联合哈工大开发贯通式"小初高大"未来工程师培养体系[2] 招聘活动特色服务 - 设置职业指导赋能站 直播带岗摊位 AI智慧体验区三大特色服务专区[3] - AI智慧体验区提供"AI易面" "AI模拟面试间"和"AI改简历"服务[3] - 邀请资深就业指导专家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 咨询服务 简历诊断等服务[3] - 线上招聘会平台将在文博会后开放至今年年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