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富临精工重大资产重组!联手“宁王”注资江西升华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20:33
交易概述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拟共同对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富临精工增资10亿元,宁德时代增资25.6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股权比例提升至51%,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富临精工持股比例降至47.4096% [2][3] - 交易前,富临精工对江西升华出资比例为79.5719%,宁德时代出资比例为18.7387% [5] 交易目的与影响 - 本次增资旨在进一步导入战略股东资源、优化江西升华股权结构,增量现金将用于其主营业务发展 [3] - 交易有利于提升公司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江西升华在优质磷酸铁锂产品研发生产、国际化拓展、供应链升级及储能市场发展等方面进程 [4] - 此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履行相关审议及审批程序,但采用现金支付,不涉及发行股份、关联交易、重组上市及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 [4] 行业背景与公司竞争力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总装机量比例已达81.4% [6] - 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要求提升,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应运而生,下游企业更青睐优质产品 [7] - 江西升华是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采用独特的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技术性能优势 [4][7] - 高压密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广阔,但能够大规模生产的企业相对较少,江西升华产品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7]
华友钴业:子公司与LGES签订7.6万吨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 匈牙利子公司等与其签订约8.8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9:03
核心交易内容 - 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订协议,约定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 [1] - 子公司成都巴莫及匈牙利巴莫与LGES及其波兰工厂签订合同,约定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合计约8.8万吨 [1] 合同影响与业绩预期 - 合同对当期经营业绩不产生重大影响 [1] - 预计正式供货后将对公司2026年至2030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伟股份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个新兴电池材料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 公司业务与财务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电池材料占比45.17%,新能源金属占比43.49%,其他占比11.34% [1]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462亿元 [2] 战略合作内容 - 合作围绕消费电子、动力电池、低空经济、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 [1] - 合作重点覆盖三元材料、钴酸锂、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 [1] - 合作将延伸至前驱体、循环回收、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 [1] - 合作旨在充分发挥双方技术、工程、资源、产线、产能等优势 [1]
中伟股份(300919.SZ):拟与厦钨新能源围绕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格隆汇APP· 2025-09-29 17:55
战略合作框架 - 公司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围绕消费电子、动力电池、低空经济、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1] - 合作重点覆盖三元材料、钴酸锂、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 并延伸至前驱体、循环回收、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 [1] - 双方将在产品供销、委托加工等方面进行长期稳定合作 [1] 合作规模与产品结构 - 未来三年合作量预计达11.5万吨/年 其中四氧化三钴约4万吨/年 三元前驱体约5万吨/年 碳酸锂/磷酸锂约1.5万吨/年 回收料业务约1万吨/年 [1] - 三年合作总量约34.5万吨 [1] 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 合作聚焦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加速突破新材料研发 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 [2] - 快速响应市场对高能量密度、快充电池的需求 奠定公司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中的先发优势 巩固行业技术标杆地位 [2] 资源保障与供应链拓展 - 通过矿产资源开发与全球产能合作保障镍、钴、锰等关键资源稳定供应 [2] - 合作巩固与拓展公司在动力、储能、消费电子、低空领域等多元材料的供给能力 [2] - 助力公司切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相关新领域高端应用场景供应链 提前布局新兴市场 [2]
中伟股份:拟与厦钨新能源围绕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格隆汇· 2025-09-29 17:51
战略合作框架 - 公司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围绕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 低空经济 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1] - 合作重点覆盖三元材料 钴酸锂 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 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 并延伸至前驱体 循环回收 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 [1] - 双方将在产品供销 委托加工等方面进行长期稳定合作 [1] 合作规模与产品结构 - 未来三年合作量预计达约11.5万吨/年 其中四氧化三钴约4万吨/年 三元前驱体约5万吨/年 碳酸锂/磷酸锂约1.5万吨/年 回收料业务约1万吨/年 [1] - 三年合作总量约34.5万吨 [1] 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 合作聚焦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加速突破新材料研发 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 [2] - 快速响应市场对高能量密度 快充电池的需求 奠定公司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中的先发优势 [2] - 巩固行业技术标杆地位 [2] 资源保障与供应链拓展 - 通过矿产资源开发与全球产能合作保障镍 钴 锰等关键资源稳定供应 [2] - 合作巩固并拓展公司在动力 储能 消费电子 低空领域等多元材料的供给能力 [2] - 助力公司切入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机器人等相关新领域高端应用场景供应链 提前布局新兴市场 [2]
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格隆汇APP· 2025-09-29 17:45
战略合作框架 - 中伟股份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期限自2025年9月29日开始[1] - 双方合作覆盖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 低空经济 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1] - 重点合作产品包括三元材料 钴酸锂 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 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1] 合作范围与规模 - 合作延伸至前驱体 循环回收 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领域[1] - 未来三年预计在三元前驱体 四氧化三钴 固态前驱体 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年合作量达11.5万吨[1] - 循环回收和锂产品业务同样包含在11.5万吨/年的合作总量中[1]
恩捷股份:公司的超薄高强隔膜突破了“薄即脆弱”的技术难题,助力动力电池的超高续航性能提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17:09
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超薄高强隔膜 通过优化聚乙烯凝聚态结构设计和低温超倍率拉伸工艺实现厚度降低28%以上 [1] - 隔膜双向拉伸强度超过400MPa 穿刺强度达到560gf以上且提升20%以上 突破薄即脆弱技术难题 [1] - 基膜针刺强度显著提升 大幅降低电芯热失控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1] 产品应用 - 该技术助力动力电池实现超高续航性能提升 [1]
恩捷股份(002812) - 2025年9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9 09:20
隔膜行业供需格局 - 隔膜行业新增产能节奏明显放缓 尤其2025年新增产能更少 [2] - 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 头部企业相对较好 [2] - 隔膜产能释放需经历建设/客户验证/产能爬坡等较长周期 [2] - 恩捷股份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领先态势 目前产能利用率较高 [2] 超薄隔膜技术突破 - 超薄高强隔膜厚度降低28%以上 [3] - 双向拉伸强度超过400MPa [3] - 穿刺强度达到560gf以上 提升20%以上 [3] - 突破"薄即脆弱"技术难题 提升电池续航性能 [3] - 基膜针刺强度显著提升 降低电芯热失控风险 [3] 固态电池战略布局 - 半固态电池结构与液态电池一致 仍需隔膜 [4] - 全固态电池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成本较高 [4] - 全固态电池将应用于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 [4] - 江苏三合公司具备半固态电池隔膜量产供应能力 [4] - 湖南恩捷公司高纯硫化锂中试线搭建完成 [4] - 固态电解质10吨级产线已投产 玉溪规划千吨级产线 [4] 固态材料核心优势 - 具备全链式"垂直"创新体系 产品迭代速度快 [5] - 与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5] - 能够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 及时把握市场机遇 [5]
厦钨新能20250927
2025-09-28 22:57
**公司业务表现与展望** * **钴酸锂业务** * 公司是全球钴酸锂市场龙头企业 市占率超过40% 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提升至52%[2][6] * 2025年预计出货量超6万吨 同比增长30%以上 每吨利润贡献约1万元[2][3] * 技术优势明显 已实现4.5伏以上及4.53伏产品的稳定量产和小批量供货 并有更高电压产品储备[3][6] * **三元材料业务** * 专注于高压中镍产品 2025年出货量约5万吨 同比持平 预计2026年增长20%以上[2][3][4] * 技术优势显著 其6系中镍高电压对标主流8系高镍 新研发的4.45伏7系产品能量密度与9系超高镍持平[13] * 目前满产 总产能接近11万吨 年底新增3万吨产能 主要客户包括中创新航 欣旺达 松下和比亚迪[3][13] * **固态电池与硫化锂** * 在固态电池领域硫化锂方面具有优势 采用CVD法生产 纯度高达99.99995% 细度达纳米级别[2][5] * 2024年下半年产能达10吨 计划进一步扩展 2025年目标扩至10吨 明年实现百吨级别扩产[2][5][16] * 市场潜力巨大 百吉瓦时固态电池需求对应硫化锂用量约4万吨 市场规模200多亿元[5] * 若头部厂商占据30%-40%份额 将带来60-80亿元收入 利润率超25% 对应15-20亿元利润 有望实现300亿元市值增量[5] * **其他业务板块** * **水热法铁锂**: 一期2万吨已满产 二期2万吨预计年底满产 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6,000吨 二季度环比增长两倍 2024年因良品率问题亏损1亿元 2025年持续减亏[3][14] * **补锂剂**: 为宁德时代和新能安开发相关产品 2025年上半年出货近100吨 单价约7万元/吨 单吨盈利7,000元 预计2026年整体出货可达几千吨级别[3][14] * **新型正极材料NL**: 与ATL合作开发 能量密度较传统钴酸锂提升15% 倍率性能提升75% 初步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有望巩固高端市场地位[2][8] * **法国项目**: 正在法国布局4万吨高镍三元材料项目 一期2万吨计划于2026年底投产[13] **行业趋势与格局** * **钴酸锂行业** * 整体需求随消费电子增长而增加 2025年上半年行业产量约5.4万吨 同比增长28%[6] * 未来两年增速预计维持10%-20%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AI PC AI手机换机潮及国家补贴政策[6] *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 * 需求预计从2025年的105万吨增长至2030年的152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3][12] * 2025年和2026年行业产能利用率约55% 中镍高电压市场份额提升 6系材料2025年前八个月产量占比提升至41%[12] * 南通瑞祥在主流中业六系材料中市占率最高为64% 其次是公司占13%[12] * **固态电池前景** * 硫化物体系因其高导率和易加工性被广泛认可 主流用锂硫磷氯体系 价格约500万元/吨[15] * 假设2030年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0GWh 对应硫化锂市场空间为300-500亿元[15] * 认可的大规模生产方案是硫化氢-氢氧化锂法 兼顾高纯度与低成本[15] **股东支持与客户合作** * 厦门钨业作为控股股东 在金属材料加工和冶炼行业拥有完整产业链及强大技术实力 为公司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保障提供持续支持[3][9] * 公司与ATL 欣旺达 珠海冠宇 三星等客户合作密切 在国内外头部手机厂商中占据重要地位[6][7] * ATL计划在2025年定型三款应用于锂电无人机和电动工具的电池 预计2026年出货量达千吨级别 单吨盈利较传统钴酸锂产品高出1万元[10] **财务与市值展望** * 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亿 10亿和12亿元[16] * 对应市值可达600亿以上[17] 若硫化锂业务发展顺利 总目标市值可达500亿至700亿元[5]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当升科技“买入”评级,三元构筑盈利基石,铁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格隆汇· 2025-09-28 09:50
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并导入多家固态电池客户 [1] - 富锂锰基材料突破关键技术问题 开发出中高容量(220-250mAh/g)和超高容量产品(>280mAh/g) [1] - 固态电解质成功开发多种电解质体系并实现规模化供应能力 [1] 产品出货规划 - 钴酸锂正极25H1倍率型市占率超50% 预计2025-2027年出货0.6/0.85/1万吨 同比增长100%/42%/18% [1] - 2027年全固态NCM有望实现千吨级出货 富锂锰基实现百吨级出货 [1] - 主供客户包括实达、亿纬、豪鹏、锂威、冠宇等企业 [1] 业务结构优势 - 三元构筑持续盈利基石 铁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1] - 综合性能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1] - 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