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古朴侗寨唱出时尚新篇(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贵州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张名片 [5] - 黔东南州建立了从省到村五级联动体系,编制完成415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并挂牌保护 [6] - 2023年黔东南州联合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构建评价指标,形成分级保护、分类管理的保护发展思路 [6] 文旅产业与非遗传承 - 肇兴侗寨有集中连片的木构建筑群和数十种侗乡非遗文化,采用"一村一特"保护方式 [7] - 侗族大歌、蜡染技艺等非遗项目通过文旅体验和校园教育重新焕发生机 [11][12] - 陆勇妹的蓝靛靛染工艺合作社2024年产值达1800万元,带动200余名妇女就业 [13] 民居保护与特色产业 - 肇兴侗寨核心保护区要求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材料和颜色,建筑控制区限制层高和外观风格 [10] - 黎平县2014年印发传统村落风貌图集,2021年纳入《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 [10] - 肇兴侗寨现有400余家民宿、60多家手工艺企业、20余个非遗工坊,2024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收入10.2亿元 [13] 青年返乡与乡村振兴 - 民族文化进校园和定期举办村歌大赛等活动提升了年轻人对非遗传承的参与度 [11] - 肇兴侗寨打造寨门迎宾、鼓楼习歌等定时表演节目,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12] - 传统手艺市场化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兴村"的发展路径 [13]
尝“鲜”经济带火旅游消费 激活吃、住、游、购、娱综合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5-15 17:16
枇杷采摘带动旅游消费 "甜蜜经济"赋能美丽乡村 在浙江湖州吴兴区一个村子的枇杷种植区里,村民们都在忙着采摘、发货。为了拓宽销路,村里不仅与线下收购商合作,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枇 杷卖到全国各地。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是长三角地区枇杷大量上市的季节。据了解,2025年的枇杷价格与去年持平,但由于天气少雨多晴,因此枇杷个头 较小,但果味更浓、甜度更高。 浙江德清雷甸镇的枇杷进入了盛果期,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眼下,全镇种植的4000多亩枇杷迎来了丰收,正等待采摘后运到各地销售。当地种植户介绍,2025年,雷甸镇的枇杷在5月10日左右开始大规 模上市,而早在上市前,他就接到了许多老客户的订单。 在湖州当地的一个农贸市场,新鲜上市的枇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据了解,枇杷上市时间较短,基本上5月下旬就会下市,不少消费 者购买枇杷就是为了尝这一口"鲜"。 在浙江德清的另一家特色农场,许多来自杭州、上海的年轻消费者正在这里体验采摘枇杷的乐趣。据介绍,这里已经成为了亲子游、宠物游的 热门打卡地。 在浙江嵊州、江苏常州等多地,枇杷采摘季的到来都带火了周边民宿、农家乐的生意,为当地的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因为枇杷上 市季节 ...
“农旅融合·乐享农耕”活动助力德昌乡村振兴,推动农商文旅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6:32
农旅融合活动概况 - 活动以"凤凰千年农耕韵 德昌农旅山水情"为主题 旨在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并推动农商文旅深度融合[1] - 现场包含舞龙表演 无人机施肥展示 插秧体验 摸鱼抓鸭等多样化农耕体验项目[1] - 通过抖音 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推广 吸引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参与[2] 特色农产品展示 - 展示区陈列"螺髻香2号"香稻 鲜桑葚系列 "凤舞螺髻"蚕丝被等特色产品[2] - 游客现场品尝香稻米饭并产生购买意愿 部分表示将批量订购[2] 产业联动效应 - 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外销 同时传播地域文化吸引投资者[2] - 实现农业 文化 旅游三业融合 让游客体验乡风乡情[2] - 未来计划深化农旅融合 推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成果[2]
【农业行业观察】投资需谨慎!100个农业领域低成本创业项目清单,不行就撤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54
农业低成本创业方向 - 农业领域建议采用轻资产、少投入、轻运营的创业模式,重点推荐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 - 特色种植类包含20个项目,如有机蔬菜大棚种植需投资3-5万元,年回报率超40%,林下散养土鸡投资1-2万元,鸡蛋溢价50%[3] - 农产品加工类包含18个项目,如净菜加工厂需投资8-10万元,毛利率45%,手工红薯粉条投资2-3万元,毛利率70%[3][4] - 农业服务类包含22个项目,如农机共享服务站投资5-8万元,毛利率55%,农业技术短视频代运营投资1-2万元,年收益5-8万元[4] - 农村电商类包含15个项目,如县域助农直播基地投资3-5万元,坑位费2000-5000元/场,社区团购供应链投资2-3万元,加价率15%-20%[4][5] - 休闲农业类包含15个项目,如研学农场投资10-15万元,人均消费120-150元,星空露营基地投资8-10万元,营位费300-500元/晚[4][5] - 循环经济类包含10个项目,如生物质燃料厂投资15-20万元,毛利率54%,厨余垃圾处理站投资12-18万元,毛利率60%[6][13] 行业运营模式 - 特色种植类建议对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打造订单农业模式[3] - 生态养殖类建议结合农家乐提供现宰现吃体验,拓展B端客户[3] - 庭院经济类建议通过社区团购+短视频直播,主打都市菜园概念[3] - 食品加工类建议对接生鲜电商、连锁超市,开发即食沙拉产品线[5] - 传统工艺类建议注册地理标志,开发非遗体验工坊[5] - 数字农业类建议签约10家农户,打造一村一IP矩阵[5] - 乡村旅游类建议联合天文馆开发星空课堂主题活动[13] 创业核心建议 - 农业创业需先找好销售渠道或订单再启动,80%农业项目成败取决于销售能力[8] - 不建议借钱创业,债务压力会导致经营受限,建议用自有资金小规模验证模式[9][10][11][12] - 创业过程需多请教行业人士,参加行业圈子获取市场反馈,但需保持独立判断能力[15]
“四好农村路”带火“乡村游” “白加黑”多业态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5-12 11:40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以来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增[1] - 县域订单中70%来自20-35岁年轻人 显示年轻群体成为下沉市场主力[1] - 农村居民出游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率达10.7% 五一假期贡献4971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15.8%[10] - 旅游消费呈现梯度扩散趋势 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延伸[11]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农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 乡村民宿通过"食材日记"实现农产品溯源与经验交流[5] - 文旅需求推动产业优化 游客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兴趣直接促进乡村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8] - 116家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农旅融合 天府农博园上线350多种优质土特产[19] 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农业生产者转型文旅体验官 形成乡村旅游双向互动新模式[8] - 昼夜联动沉浸式体验兴起 如田园电影院、星空音乐会等夜间项目[13][19] - 科技赋能旅游项目 湖北黄石园博园运用VR和AI技术打造"矿山飞龙"等亲子热门项目[15] 区域特色案例 -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吸引年轻人旅居创业 形成从旅行到旅居的转化[3] - 陕西汉中宁强通过农村路网建设激活乡村游 实现客货邮运输联动[5] - 江苏无锡"倒立屋"等创意场景吸引农民游客 推动新农人体验乡村新业态[9] - 江西芦溪举办"风筝野餐节" 河南固始中原竹寨推出非遗茶道体验[15][17] 消费群体特征 - 农村居民角色转变 从旅游接待者升级为消费者 市场厚度增加[13] - 青年群体主导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结合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21]
姚高员赴淳安县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5-12 10:53
中华蜂保种场"政农村企"联动共富项目实行"政府+蜂农+村集体+公司"的四级联动模式,带动全县 6000余户蜂农联合打造优质蜂蜜产品系列,助力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石林镇七村联建日晒面共富园 区,推动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及电商、研学等项目一体化发展,以日晒面产业链带动农户在家门口 增收致富。姚高员与项目负责人、村干部逐一分析产品市场开拓、项目发展前景等情况并表示,农村工 作的一个有效路径是典型引路、看样学样,要因地制宜创新共富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 强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实现资源整合、配置优化、产业集聚、业态融合、利益联 结,塑优建强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优势。 5月9日,市长姚高员赴淳安县调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他强调,要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 部署,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优质 共享,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岛湖东北湖区绿道是一条集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绿 道贯通、智慧驿站、隧道艺术馆群 ...
盱眙:“发展十条”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新华日报· 2025-05-12 06:26
组织引领与人才发展 - 强化镇(街道)党建办统筹作用,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制定154项"一村一策"发展规划,编排220个发展项目 [1] - 建立5类"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吸引206名人才党员加入,打造28个"乡村振兴人才实践基地" [1] - 开展70余期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累计培训1800余人次,优选143名"乡村主播"提升乡村人才支撑力 [1] 特色产业与项目发展 - 聚焦龙虾、稻米、畜禽、螃蟹、蔬菜五大产业集群,支持村干部带头兴办3个致富特色项目,带动成立68个农村经济组织 [2] - 发展文旅项目,在27个重点村(社区)实施47个农旅项目,引进品质级乡村民宿如"又见天泉""雨山秾稼"等 [2] - 推动21个村级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如渔沟村淮光农业公司、黄花塘村苏淮碧水文化旅游咨询公司 [2] 激励机制与经营成果 - 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与经营实体利润挂钩机制,累计兑现增收奖励600余万元 [3] - 选拔8名优秀村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和事业编制,提振村干部创业热情 [3] - 2024年全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46万元,所有村(社区)超50万元,106个村超100万元(占比67 9%) [3]
振兴乡村产业要下融合功夫
经济日报· 2025-05-12 06:01
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 [1] - 强调产业支撑对避免村庄"空心化"的关键作用,科学布局可帮助村民就近增收 [1] 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案例 -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等特色项目,2023年新增乡村旅游主体28家,2条线路入选国家级精品线路 [1] - 宁夏村庄结合枸杞、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田间观光与文化研学,带动村民融入农业产业集群 [3] 乡村产业发展方法论 - 因地制宜是基础,需避免模式照搬,例如偏远地区可发展有机农业或社区工厂替代旅游产业 [2] - 创新驱动升级,需通过"非遗+"、"文化+"等路径提升服务全链条品质,应对游客审美疲劳问题 [2] - 突出全域化发展,实现"四季皆宜、全域皆景"的乡村旅游精品化目标 [3] 共同富裕导向 - 乡村产业需聚焦"乡愁经济",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而非单打独斗 [3] - 案例显示,特色农业与旅游结合使村民从传统销售转向体验经济,扩大增收渠道 [3]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果香飘四季 高山村寨农旅融合“一路生花”
央广网· 2025-05-11 16:35
群山深处的佳山村(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编者按:道路通,百业兴。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连接万里河山,为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客流物流,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 生巨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央广网特别推出《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系列报道,沿着"四好农村路",访村落、进田园、看产 业,探寻乡土文脉,纵观发展变迁,与您一起感受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央广网成都5月10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王颖)初夏时分,万物蓬勃生长。从山脚入口处出发,驾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盘山而上,大约20分钟便来到了理县桃 坪镇佳山村。红彤彤的小樱桃正值丰收,漫山的车厘子也陆续成熟,不少游客已经按捺不住,纷纷赶来"尝鲜"。 村民龙朝志穿梭在果园中,忙着招呼前来采摘的游客,望着络绎不绝的旅游车辆,龙朝志喜笑颜开:"现在路修好了,游客们进村方便多了,我们的水果再 也不愁卖了!" 佳山村地处四川省阿坝州东南部,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寨。1500米至2200米的海拔及适宜的气候为佳山村发展水果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曾经逼仄崎岖的 道路不仅让村民们出行困难,发展产业更是处处掣肘。 "以前只有一条水泥路,路面不 ...
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常州发布五大服务举措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扬子晚报网· 2025-05-10 15:47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常州市发布五大服务举措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包括组织赋能、菁英孵化、信息畅享、品牌跃升、融合发展 [1] - 成立"常州(乡创)乡村旅游主理人联盟"和"常州乡创(乡村旅游)人才孵化基地",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1] - 通过招募活动、工作站、基金扶持构建"引育投"全链条,重点培育"乡村+咖啡""乡村+露营""乡村+非遗"等十大新业态 [1] 景村联动与文艺赋能 - 天目湖景区与姜下村、中华恐龙园与东南村等6对景村牵手,实现"景区流量反哺乡村、乡村生态赋能景区"的良性循环 [2] - 文艺院团结对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艺术唤醒乡土活力,让传统与现代在田野间共舞 [2] - 黄仲则故居与高校联盟、乡创联盟签约,打造"诗国常州毗陵我里"大雅游线路,激活传统文化 [2] 人才培育与项目规划 - 去年80位多学科师生参与常州乡村设计,开创"青年设计青年喜欢的乡村"创新模式 [1] - 未来三年计划帮扶返乡创业青年100人,培育30个示范项目,打造十大乡村文旅消费场景 [2] - 推出"青春乐都 乐玩乐野"等品牌活动,放大乡村影响力并优化宣传推广模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