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09-19 22:06
乡村振兴启新程 一走进定吉格村,记者就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村党总支书记西尔娜依告诉记者,她们正在举行一场 特殊的比赛——"美丽庭院大赛"。 采访中,村民们向记者道出了评分的"关键标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是否做到了清晰分 离。曾经村里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村民家家都有宽敞的庭院,可是因为缺乏规划,院子三区混杂、杂 乱无章。 而现在,在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们不仅开始给庭院"分区",更学会了种菜的手艺,闲置的庭院变成了 美丽的增收院。 记者 孙艳:我现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条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村里的小微产 业园。这个小微产业园占地有30多亩,里面有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们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几分钟就 可以在家门口轻松上岗。 走进产业园里的这家蛋糕房,操作间里,几位少数民族妇女正忙碌着。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 记者,刚来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工厂里的师傅想方设法手把手地教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个乡村,每年竟吸引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慕名而 来,这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乡村振兴"密码"? 和美乡村焕新颜 如今的阿里翁白新村已经打造了8处特色旅游打卡 ...
“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放大强村富民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19 21:36
八月骄阳似火,但是在被誉为"小洱海"的竹镇大泉湖却是别样的场景,湖水清澈可见、碧波荡漾,周围 绿树成荫、植被茂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之间。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实践,以"革命老区红"与"生态发展绿"为 核心,系统构建"红色+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等 红色地标为引领,联动周边产业,持续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红色赋能,小萝卜"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走进竹墩社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邓子恢故居等红色遗址星罗棋 布,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峥嵘往事。作为2023年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村",竹镇镇近期完成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旧馆展陈出新,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复原抗 战时期的利华商店并改造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在市府街沿线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 氛围。"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出发,串联起多处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参观流程,让市民参观的 内容更加丰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讲解 ...
民间工艺、地方特产皆可成展!山东特色“村博”拉动文旅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46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山东齐鲁广袤大地,那里的民间工艺、地方特产皆可成展。特色乡村博物馆,也成了带动村民就业,拉 动文旅消费的产业密码。 在威海乳山,先民们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量采食牡蛎,形成了独特的牡蛎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博物馆把餐桌上的"海蛎子"做出了 学问。看看琳琅满目的牡蛎品种,学学怎么挑牡蛎最新鲜,体验渔民出海的日常,这个博物馆更像是牡蛎主题游乐园。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 在山东济南葫芦博物馆,工艺葫芦琳琅满目,从田间地头的普通葫芦,到精美的艺术珍品,食用葫芦嫩果可入菜,观赏葫芦的奇特 形态恰好为工艺创作提供了素材。去皮、晾晒、阴干、雕刻,灵动的葫芦作品和谐音"福禄"的美好寓意受到大家的喜爱,游客们也 愿意把精美的葫芦雕刻和文创产品带回家。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肇庆高要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14:36
活动基本信息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 [1][2][3] - 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4]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6] 活动战略背景与目标 - 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5] -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展现全省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6][7][8] 主会场所在地产业分析 - 肇庆市高要区是农业大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10] - 高要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打造“虾米鸭鹅桂”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 [11] - 铁岗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发展新业态,是广东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12][13] 活动内容与亮点 - 全国村超冠军队伍广东肇庆金利诚峻队将带来足球表演,与肇庆非遗艺术组舞表演一起拉开序幕 [16][17] - 以高要高桂虾等特色产业为主题的创意节目将展示“十二道虾味” [18] - 活动设置“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环节,丰收人物将分享广东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和美乡村建设运营经验 [19] - 新农人和乡村网红将现场推介广东乡村土特产 [20] - 活动现场将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集中展示全省21地市的农特产品,并开展群众性文化体验系列活动 [21][22]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农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10:47
定吉格村乡村振兴模式 - 通过“美丽庭院大赛”和“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规划,有效改造和利用闲置庭院,使其成为增收院 [1][3] - 村口建设占地30多亩的小微产业园,内含几十家商户和企业,村民无需外出即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率达到95% [5][9] - 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蛋糕房员工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实现了显著的增收效果 [7][11] 阿里翁白新村农文旅融合 - 将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建设“时光小巷”,改造闲置老院子为特色民宿,在旅游旺季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11][13] - 打造8处特色旅游打卡地和70多家农家乐,路边烧烤摊也成为风景线,日均旅游创收超过15万元 [15] - 举办特色“一只羊”村民日活动,吸引游客和村民参与,带动周边商户销售 [16] 新疆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 截至2024年,新疆有197个乡村、9个镇(乡)被列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 [22] - 今年上半年,新疆休闲农业接待游客446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7亿元 [22] - 多个地区发展特色文旅,如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开业一个多月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新源县投资5000多万元改造那拉提景区盘龙谷道 [18][20]
让农文旅“拧成一股绳”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通过游购一体 休闲农业精品 乡村民宿 农事体验 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等务实举措带动乡村文旅市场复苏 [1]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文旅深度耦合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和价值链延伸 形成经济振兴 文化繁荣与生态改善综合性发展模式 [3]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2.48亿 同比增加15.5% 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增加9.8% [2] - 截至2024年底乡村文旅接待人次增长超2023年同期20% [2]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7.07亿 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2]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2]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 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 其中5条入选全国精品线路 [2] 发展模式与案例 -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24个村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推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2] - 建立紧密型可持续的"联农带农"机制 让农民通过卖农产品 参与乡村旅游服务 入股分红 资产租赁等多渠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5] - 借鉴"一碗粉带火一座城"经验 通过打造水果自由等消费场景将农产品爆点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 [5] - 以文旅思维经营农村 将农村变景区 农房变民宿 古建民宅 文化遗产 农耕活动 秀美山水等元素转化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产业融合单一 村民参与不足 产品文化内涵缺失 同质化严重 生态承载超限 配套设施落后 内生动力不足 [3] 发展举措与方向 - 需各级政府部门上层 产业中层和乡村基层三方面协同发力 创新业态 优化模式 [1][3] -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动农业产业产后环节建设 提升农产品消费与餐饮 文旅 体育 健康消费融合水平 [4] - 加强部门协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 完善农产品品控体系 组织推广先进农文旅融合经验 [4] - 完善农村供水 供电 充换电 电信等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数字服务能力 [4] - 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 [4] - 做实产业运营 提升非遗工坊 民宿度假 风貌景区 特色文体 农事体验 乡村集市等业务管理和运营水平 [4] - 农业产品需提供高水平"三品一标"产品 旅游产品应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 -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农遗良品" 讲好品牌故事 锻造农文旅精品品牌 [4] - 运用直播 电商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乡村地名和农文旅融合场景的采集上图与服务应用 [4] - 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营销技术模式 创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创新旅游场景 [4]
九寨沟保华乡和美乡居盛大开业 乡村振兴再添新引擎
金投网· 2025-09-17 16:42
近年来,保华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此次和美乡居开业与乡村 产业集中签约,是保华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彰显了当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乡村产业发展集中签约仪式环节,保华乡下辖半山村、灵华村、三合村、灵保村围绕农旅融合项目开 发、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乡村旅游服务升级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并完成签约。这些签约项目的落 地,是保华乡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探索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将有效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助 力村民增收。 随后的和美乡居开业仪式备受瞩目。和美乡居位于保华乡灵华村,依傍着秀美的山水风光。作为保华乡 农旅融合发展的核心项目,它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还将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民俗文 化等资源,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地标。 9月9日,九寨沟县保华乡热闹非凡,和美乡居正式开业,同步开展的乡村产业发展集中签约仪式,为当 地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活动现场,九寨沟县委常委副县长朱群峰、九寨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炜、九寨沟县和美乡居商业运营 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李定磊、袁密山、章科、梁东,石基万迅公司卢俊宇,保华乡党委书记刘桂强、党委 ...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稳粮增收创佳绩,科创水平跻身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7:13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达1.4万亿斤新台阶 播种面积17.9亿亩较2020年增3800万亩 [2] - 粮食亩产394.7公斤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单产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60% [2] - 大豆产量2065万吨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油料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2][3]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种植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 [3] 农业产业结构与多元化供给 - 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较2020年增18.8% 水产品总产量增12.3% [3] - 优质专用小麦与优质食味稻供需显著改善 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3] - 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 [5] -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 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 农民收入与权益保障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2.56:1降至2.34:1 [4]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覆盖 [4] - 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宅基地 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 [5]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攻克作物产量品质调控新基因创制专用传感器 [6] - 研制大马力拖拉机等先进农机 丘陵山地拖拉机成功推广应用 [6] -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企业参与度达51% 超1000家企业参与 [6] - 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年推介300项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7] - 农业科研院校超800家 科研人员12万余人 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7]
宁夏泾源: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 绘就振兴好“钱”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5:37
宁夏泾源: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 绘就振兴好"钱"景 中新网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 李佩珊)刚刚过去的周末,六盘山下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巧媳妇民宿客 房爆满,老板冶三成的笑容里满是获得感:"我们村子就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出口处,位置好,客 人特别多。尤其是今年暑假,几乎每天都是满房,民宿营业额首次突破了百万元。" 坐落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也是泾河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泾渭分明"的奇观,也滋养出山清水秀的 六盘山森林公园、神奇秀丽的老龙潭、流泉飞瀑的胭脂峡等3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38.58%的森林覆盖 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3500个,夏季平均气温18℃的清凉,成为游客远离城市喧闹,寻找难得宁静的 理想去处。 今年,泾源县依托清凉生态资源,以引客、兴宿、稳就业、促融合为抓手深耕民宿产业,推动乡村旅游 从卖资源转向造体验、传文化,打破乡村住宿简陋朴素的刻板印象,让民宿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为提升服务品质,紧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旅游村"冶家村还成立了旅游协会,鼓励民宿、农家 乐改造升级。通过协会统筹、政府奖补,服务愈发规范,今年,全村近3500人参与旅游服务,前8个月 综合收入超1300万元,人均 ...
农业农村部重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4:24
政策支持体系 -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聚焦夯实基础、补上短板、提高质效和保持稳定 [1] - "十四五"以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0.8万亿元,其中2024年为2.7万亿元 [6] -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10%以上 [6]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健全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支持政策体系,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 [3] - 连续5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三大主粮作物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全覆盖 [3] -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央补助标准由每亩1000元左右提高到2000元以上 [3] 乡村产业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约18万亿元 [4] - "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4] - 全国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4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250家 [4] - 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约9000亿元 [4]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国家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财政上优先保障 [3] -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农村改厕、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村级卫生室、幼儿教育等设施 [3] -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 [3] 土地与农民权益保障 - 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先后在7个省份启动整省试点 [5] - 明确要求不能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搞考核强制推动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 [5] - 农民可依法将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5] 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支持 - "十四五"以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5.47万亿元 [6] - 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为53.19万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