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
搜索文档
沙漠里养出龙虾
新华网· 2025-10-24 15:24
2020年,地处山东沿海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师生团队提出"在沙漠里养殖海鲜"的设想,由此开启了一场跨越数千公里的水 产养殖试验。 当年,团队实地走访麦盖提县,结合当地水质、气候等条件,决定试养50亩澳洲淡水龙虾和罗氏沼虾。付宁说:"这两个品种适应能力强、生 长周期短,仅在夏秋季约100天的时间就可养成,可缓解当地高端水产品不丰富、供应不足的问题。" 新华社济南10月24日电 题:沙漠里养出龙虾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这一批个头儿可大啦,一个有二两半多。"通过手机视频,远在新疆麦盖提县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张中民, 从水塘中捞起一网活蹦乱跳的澳洲淡水龙虾,向身在山东日照的老师展示最新养殖成果。 "镜头再近点,我闻闻香不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副教授付宁回应道。语毕,师徒俩笑了起来。 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受制于技术匮乏等原因,当地虽拥有优质水源,却在养殖领域一度开发利用不足。 这两年,每年都有5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扎根大漠,他们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虾养殖项目已从最初的技术试 验,发展为成熟的产业推广模式,养殖水产的品类持 ...
(乡村行·看振兴)“鱼虾共舞” 江西彭泽绘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20:44
养殖模式创新 - 江西省彭泽县首创“彭泽鲫+罗氏沼虾”混养模式并喜获丰收 [1] - 该模式科学控制放养密度并做好前期管理 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最佳配比 [3] - 混养模式实现一水两收 使养殖户利润增加三成 [1] 经济效益与产出 - 测产数据显示该模式下彭泽鲫亩产约1720斤 罗氏沼虾亩产近70斤 [3] - 每亩净利润较传统养殖提升约2000元 为当地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 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 - 彭泽县充分发挥彭泽鲫国家地理标志种质资源优势 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推进混养模式 [3] - 当地已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3家 省级2家 市级5家 持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3] - 未来将继续与各大院校在良种选育 病害生态防控等方面深入研究 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虾塘“变身记”:渔草共生带动养虾户收入翻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22:13
核心观点 - 珠海斗门区推广的“茜草-罗氏沼虾”共生模式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水质净化、虾品质提升和养殖效益增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1][2][3] 模式技术与效益 -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模式核心在于利用茜草吸收水中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有效净化水质,使养殖尾水排放达到100% [1] - 茜草为虾群提供栖息空间和补充饲料,显著降低死亡率,提升虾的品质与产量,使用茜草养殖的虾颜色更深、营养更丰富 [1] - 技术完善使罗氏沼虾平均亩产从去年1200斤提升至今年1500斤,养殖户每亩可获利润2万多元 [2] - 莲洲镇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超1.2万亩,产业链总产值达5.26亿元 [1] 产业推广与品牌建设 - 斗门区系统性推进该模式,建立技术规范与标准确保可复制推广,莲洲镇被评为“全国茜草罗虾生态养殖示范镇” [1] - 当地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推进“一镇一业”申报、完善产业链和结合文化旅游建设来打响农业品牌 [2] - 产业延伸出速冻虾仁等深加工产品,并通过“渔业体验+乡村旅游”模式实现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2] 政策与科技支持 - 模式成功得益于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策支持 [2] - 珠海市通过建设产业综合体、培育职业经理人、引入智能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融合路径 [2]
虾塘“变身记”:渔草共生带动养虾户收入翻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06:44
养殖模式创新 - 推广“茜草-罗氏沼虾”共生模式以取代传统粗放养殖,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 [1] - 模式核心为“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茜草可吸收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以净化水质 [1] - 茜草为虾群提供栖息空间减少争斗,其嫩叶可作为补充饲料,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提升虾品质与产量 [1] 生产效益与产业规模 - 莲洲镇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超1.2万亩,产业链总产值达5.26亿元 [1] - 罗氏沼虾平均亩产从去年1200斤提升至今年1500斤,养殖户每亩可获利润2万多元 [2] - 冬棚茜草模式实现错峰上市,提升养殖收益 [1] 品质提升与环境效益 - 使用茜草养殖的虾颜色更深、营养更丰富,且因环境污染抵抗力强而不易生病 [1] - 种植茜草后养殖尾水排放达标率可达100%,茜草作为天然过滤器从源头削减污染 [1][2] - 水质改善使虾的存活率明显提高,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 [1][2]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当地积极打造农业品牌,建设示范基地并推进“一镇一业”申报 [2] - 产业链延伸至速冻虾仁等深加工产品,并通过“渔业体验+乡村旅游”实现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2] - 莲洲镇被评为“全国茜草罗虾生态养殖示范镇”,涌现一批产业能手与农业“工匠” [1] 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 - 模式成功得益于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策加持 [2] - 通过建设产业综合体、培育职业经理人、引入智能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融合 [2] - 当地系统性推进此模式,建立了可复制推广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1]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活动概况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于9月28日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全方位展现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1] 典型村镇建设与运营 - 主会场铁岗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屋顶咖啡等新业态,开拓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1] - 肇庆市高标准抓好典型镇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颜有料”的农文旅精品力作 [2] - 通过规划先行、美学引领、创意驱动、文化赋能,将“沉睡资源”和“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2]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肇庆市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01.45亿元,稳居全省第三 [1] - 已培育出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6个年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 - 发展柑橘、罗氏沼虾、肉桂、杏花鸡、肉鸽、肇实、竹产业、大米等八个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价值跃升 [1] 促消费举措与平台建设 - 肇庆、汕头、韶关、湛江四地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以真金白银优惠让利市民,为活跃假日经济、提振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1] - “肇庆大地—肇庆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正式上线,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农业资源,集中展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农业产业成效 [2]
宁夏“贺兰渔工”:盐碱地里养出“新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4:04
盐碱地渔业改造模式 - 贺兰县通过科学引灌黄河水和改良土壤盐分结构 将盐碱地改造为连片标准化鱼塘 破解治理难题[3] - 采用"渔业改良盐碱地"模式 打破村民守着土地没收入的困境 实现资源变资产[3] - 形成"稻渔共生"和"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 提升水体利用率并产出优质水产品[4] 就业与技能培训 - 开展"贺兰渔工"专项培训 内容涵盖鱼苗培育 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实用技术[3] - 邀请资深养殖专家现场授课和手把手教学 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3] - 直接带动150人从事螃蟹养殖 捕捞和分拣工作 人均年增收一万元[4] 经济效益与产业提升 - 渔工月收入达5000多元 显著改善当地居民收入水平[1] - 螃蟹价格从每斤30-45元提升至45-65元 每年促进养殖户增收2.5万元[4] - 合作社吸纳11家农户参与养殖 实行统一种苗 管理 分拣和销售的"四统一"模式[4] 产业发展模式 - 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 培育新型养殖能手[4] - 打造西北干旱地区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5] - "贺兰渔工"成为盘活盐碱地资源和带动群众增收的亮眼名片[3]
南农晨读 | 果香盈园 丰收献礼
南方农村报· 2025-09-22 11:19
肇庆高要特色农业产业 - 罗氏沼虾年产量达5.2万吨,带动养殖户年均收入超20万元 [4] - 高桂鹅占据全省肉鹅出栏量70%,为粤菜核心原料 [5] - 高桂鸭生态养殖小区年产值目标55亿元 [6] 文化传播与区域合作 - 佛山醒狮文化在新疆伽师县推广,央视专题片播出3分27秒镜头 [12][16] - 粤黔协作新茶饮供应链大会在遵义举办,300余位行业嘉宾参与,聚焦产业链协同升级 [28][29][30] - 英德麻竹笋与红茶首次登陆新疆茶博会,4天展销覆盖西北及中亚市场 [38][40] 农业经济数据与区域发展 - 广州市番禺区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3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创三年新高 [24][25] - 遂溪县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计划于9月23日举办丰收节活动 [47][49][50] - 广东展团携200余种农产品亮相银川绿博会及有机博览会,推动优质农产品贸易 [33][34] 气象预警 - 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中心气压920百帕,12级风半径100-120公里 [53][55]
庆祝农民丰收节,今年广东主会场为何定在肇庆高要?
南方农村报· 2025-09-20 12:05
活动概况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 [7]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8] - 活动旨在展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 [9] 高要区农业产业实力 - 高要区粮食播种面积超56万亩,粮食保供稳产24.28万吨 [15][16]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8%,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 [16] - 作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2024年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一二三产融合产值超58亿元 [20][21] - 作为“中国肉桂之乡”,肉桂种植面积超70万亩,年产桂皮14.46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24][25] - 全力打造“虾米鸭鹅桂”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并成功创建区域公用品牌“高要高桂虾” [27][28] 铁岗社区乡村建设成果 - 创新“五步法”农房改造,较传统改造节约成本70%、缩短工期50% [34][36] - 累计清拆建筑150余间,腾出土地5000多平方米用于村庄更新 [40][41] - 创新“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模式,打造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等经营性项目 [42][43][44] - 成功盘活112间闲置农房,打造共享茶室、窑烤披萨等特色项目 [48] -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单日最高营业额超3万元 [49]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12.7万元提升至2024年61.11万元 [50] - 建成光伏长廊、光伏篮球场等设施,累计铺设面积超2100平方米 [51][52]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肇庆高要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14:36
活动基本信息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 [1][2][3] - 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4]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6] 活动战略背景与目标 - 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5] -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展现全省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6][7][8] 主会场所在地产业分析 - 肇庆市高要区是农业大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10] - 高要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打造“虾米鸭鹅桂”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 [11] - 铁岗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对象,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发展新业态,是广东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12][13] 活动内容与亮点 - 全国村超冠军队伍广东肇庆金利诚峻队将带来足球表演,与肇庆非遗艺术组舞表演一起拉开序幕 [16][17] - 以高要高桂虾等特色产业为主题的创意节目将展示“十二道虾味” [18] - 活动设置“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宣讲环节,丰收人物将分享广东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和美乡村建设运营经验 [19] - 新农人和乡村网红将现场推介广东乡村土特产 [20] - 活动现场将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集中展示全省21地市的农特产品,并开展群众性文化体验系列活动 [21][22]
加州鲈鱼与澳洲银鲈“安家”屯昌
海南日报· 2025-09-14 09:20
公司运营 - 公司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运营鲈鱼养殖基地 [1] - 基地占地10余亩并建成50多个分区水池 两个月内投放10万尾鱼苗 [1] - 当前鱼苗平均生长至每尾0.2斤 预计4个月后达1斤规格上市 [1] - 已在新兴镇租赁20亩土地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2] - 雇佣当地村民从事喂鱼和清理工作 月收入达4000多元 [2] 养殖技术 -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并引进生态环保工艺实现无害化污水处理 [2] -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经环保处理后成为农作物肥料 [2] - 计划采用"鲈鱼+虾"生态混养模式 投放罗氏沼虾进行混养 [2] - 混养模式可利用鱼虾摄食残饵和有机物质 实现水质净化与一塘多收 [2] 产量规划 - 根据鲈鱼生长习性每年可养殖两轮 预计年产量达20万尾 [1][2] - 首批投放10万尾鱼苗 当前存活率未明确披露 [1] 产品特性 - 养殖品种为加州鲈鱼与澳洲银鲈 均属淡水鱼类 [1] - 加州鲈鱼体形延长侧扁 澳洲银鲈呈纺锤状 两者均富含鱼胶 [1] - 产品适合清蒸/煎炸/烤制等多种烹饪方式 省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1] 区位优势 - 屯昌县气温条件适宜目标鱼种生长 [2] - 公司与省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2] - 产业属于屯昌县特色养殖业重点培育项目 获得政府政策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