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以规范与透明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6:48
行业背景与现状 - 预制菜争议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情权和餐饮透明度的日益重视,折射中国餐饮行业工业化、标准化进程中的认知与规范挑战 [1] - 中国餐饮需求呈现双轨并行态势,一方面追求更高品质、更健康的膳食,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经济的就餐解决方案 [1] - 日本预制菜产业渗透率达到70%,美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远超中国,表明预制菜是餐饮业应对高效率、快节奏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及通勤时间延长等现象共同推动吃饭便捷化趋势的形成 [2] -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高密度聚集于商业区,商场及写字楼因消防限制无法使用明火,倒逼企业寻求标准化、规模化餐饮解决方案 [2] - 午晚餐高峰时段集中出餐的压力促使企业采用预制菜以实现出餐效率和品质稳定 [2] 行业优势与挑战 - 预制菜通过统一配方、集约生产、全程监控和冷链配送,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保障出餐效率和品质稳定 [2] - 国家层面尚待建立从原料溯源、加工工艺到冷链物流和标签标识的全链条标准与监管体系,缺少涵盖原料筛选、加工工艺、营养标识的强制性标准体系 [2] - 部分餐饮企业模糊预制与现做的界限,未充分保障顾客知情权,甚至以预制菜品冒充现制现售,导致行业信任缺失 [3] 行业发展方向 - 规范、健康并有完善监管的预制菜是行业客观趋势,公开与透明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 - 明确标识、信息透明、标准清晰是预制菜大规模融入中国餐饮行业的关键,消费者需要食品健康和知情权 [3] - 预制菜将成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饮食供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以规范与透明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6:39
行业背景与争议焦点 - 预制菜争议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情权和餐饮透明度的日益重视 凸显中国餐饮行业工业化、标准化进程中的认知与规范挑战 [1] - 舆论对涉事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存在明显分歧 相关讨论推动预制菜议题进入公众视野并促进社会对餐饮工业化的理性讨论 [1] - 中国餐饮需求呈现"双轨并行"态势:一方面追求更高品质、更健康的膳食 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经济的就餐解决方案 [1] 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 日本预制菜产业渗透率达70% 美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远超中国 表明预制菜是餐饮业应对高效率、快节奏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2] - 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及通勤时间延长等现象共同推动"吃饭便捷化"趋势形成 [2] - 城市化率提高、商业区人口高密度聚集、商场写字楼消防限制明火使用及高峰时段集中出餐压力倒逼企业寻求标准化、规模化餐饮解决方案 [2] 行业优势与挑战 - 预制菜通过统一配方、集约生产、全程监控和冷链配送有效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并保障出餐效率和品质稳定 已成为行业难以逆转的发展方向 [2] - 国家层面尚未建立从原料溯源、加工工艺到冷链物流和标签标识的全链条标准与监管体系 缺少涵盖原料筛选、加工工艺、营养标识的强制性标准体系 [2] - 部分餐饮企业模糊"预制"与"现做"界限 未充分保障顾客知情权 甚至以预制菜品冒充现制现售 导致行业信任缺失 [3] 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 - 规范、健康并有完善监管的预制菜是客观趋势 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公开与透明 [3] - 消费者并非一味拒绝预制菜 而是需要食品健康和知情权 只有明确标识、信息透明、标准清晰并赋予消费者选择权 预制菜才能大规模融入中国餐饮行业 [3]
探底回升,游戏大涨,储能爆发,国资云陷入调整
格隆汇· 2025-09-16 03:0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探底回升上涨0.22% 深成指上涨1.07% 创业板指上涨2.13% [1] - 两市超3200只个股下跌但成交额达1.51万亿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游戏概念股低开高走集体大涨3.43% 星辉娱乐20cm涨停 完美世界涨停 [3] - 储能概念股强势 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双双创历史新高 [3] - 预制菜概念股活跃 得利斯涨停 [3] - 国资云概念低开低走下跌1.95% 美利云/特发信息/易华录等多股跌幅超4% [3] - 算力硬件股出现分化 淳中科技触及跌停 [3] - 文化传媒/地产/贵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3] 政策与消息面 - 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3]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3] - 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3]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折射预制菜亟需统一标准
证券时报· 2025-09-16 02:40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1]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 [1] 行业发展意义 - 预制菜产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 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 满足消费者便捷化需求 [1] 行业现存问题 - 行业缺乏标准制度 存在标准不一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 - 面临食品安全隐患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挑战 [2] - 行业竞争加剧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 标准化进程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 -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2] 市场反应 - 预制菜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得利斯涨停 天康生物涨超8% [2] - 龙大美食 惠发食品及国联水产均涨超5% 味知香涨近4% [2] 行业发展关键 - 标准化是产业破局的关键 统一标准可解决认知错位问题 [3] - 透明化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明示成为法定义务 [3] - 品质是产业生命线 企业需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3] 行业前景 - 随着行业标准及政策完善 行业将在规范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升级 [2] - 长期来看优质产品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2] - 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产业向更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实探西贝门店:参观厨房需要健康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00:16
西贝预制菜事件影响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引发双方公开争执 罗永浩表示拒绝和解但最终放弃追究[2] - 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 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加工[2] - 西贝门店客流受预制菜风波影响明显减少 店员称近期客人明显减少[4] 餐饮企业预制菜透明度实践 - 西贝店员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使用每天进货的新鲜食材烹饪 但要求参观厨房需提供健康证[4][6] - 老乡鸡在店内明显位置公示菜品加工等级划分 绿标为餐厅现做 黄标为半预制 红标为复热预制[7] - 桂满陇和苏小柳采用现场制作模式 桂满陇蔬菜现场烹饪 苏小柳透明开放厨房现场制作点心[6] 消费者与行业对预制菜的认知差异 - 消费者普遍认为预制菜包括切好洗净的原材料、无锅气菜品和隔夜菜[10] - 根据六部委联合通知 净菜类食品、主食类产品、即食食品和中央厨房配送菜品均不属于预制菜[10] - 餐饮从业者认为中央厨房模式是连锁品牌标准化必要手段 通过解决粗加工提高人效并降低损耗[11] 预制菜行业市场表现 - 预制菜概念板块9月15日涨幅0.99% 得利斯和三江购物涨停[14] - 惠发食品、味知香、国联水产、千味央厨、盖世食品等公司均有不同程度上涨[14] - 老乡鸡门店在预制菜风波后客流量估计有10%~20%的增长[9] 行业规范与发展趋势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3] - 标准将首次将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情况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专家建议强制披露[13] - 味知香表示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等挑战 千味央厨采取源头严控与供应链升级措施应对信任危机[14]
欺瞒消费者即是过,争议倒逼行业规范,预制菜或迎来发展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5 23:35
行业现状与争议 - 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焦点 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透明度要求提升 引发广泛讨论[1][3] - 部分餐馆被指责菜单标注现炒但实际使用预制菜 导致口碑下滑和分店倒闭[3] - 相反有餐馆主动公开使用预制料包和出餐时间 获得消费者正面评价[3] 市场驱动因素 - 大型餐饮品牌依赖预制菜实现全国连锁和标准化运营 例如快餐巨头的汉堡和炸鸡采用加热替代现炒[5] - 效率优先成为年轻消费者核心诉求 预制菜帮助降低价格使打工和学生群体能够负担[5] - 行业争议推动规范制定 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出台标签指引并召开专家会议[5]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只关注口味和价格转变为重点关注菜品是否现制 像侦探一样审查菜单[7] - 服务员需要解释菜肴来源 餐饮服务转变为知识问答模式[7] - 商家通过公开汤底、主料和配菜来源获得更多认可 新品牌推出预制套餐因性价比获得好评[7]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本质是工具而非敌人 行业通过争议推动更规范流程 类似外卖时代催生的封签和后厨直播[9] - 经营者开始提供消费者选择权 服务员诚实解答问题 消费者更懂行并主张知情权[9] - 未来发展取决于透明和信任 餐饮行业需要落实明厨亮灶并将选择权和知情权交给消费者[9]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净利连降两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9-15 22:3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4.7% [2] - 归母净利润3195万元 同比下降24.46%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34万元 同比下降38.74% [2] - 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 2024年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37%至4229万元 [2] 成本与盈利 - 营业成本2.71亿元 同比增长10.29% 增幅超过营收增长 [2] - 毛利率20.83% 同比下滑超4个百分点 [2] - 原材料成本高企是盈利能力走弱主因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 [2] - 牛肉类产品收入1.37亿元 同比增长8.82%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40% [3][4] 产品结构 - 肉类产品收入2.28亿元 同比增长7.35% 其中牛肉类增长8.82% 猪肉类增长8.33% 羊肉类下降30.28% [4] - 水产类产品收入9483万元 同比增长6.76% 其中虾类增长10.21% [4] - 其他类产品收入1521万元 同比下降31.5% [4] 价格传导与应对措施 - 牛肉原材料价格波动是核心影响因素 零售端调价幅度未完全覆盖成本涨幅 [4] - 批发端无法实现有效价格传导 渠道选品向低货值产品转移 [4] - 通过价格调整 强化供应链管控 严格供应商准入标准等措施应对成本压力 [5] 区域市场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超90% 但增幅仅0.54% [5] - 华南市场增长777.35% 西北市场增长354.83% 华北市场增长235.79% [5] - 新兴市场合计收入不足1000万元 对整体营收带动作用有限 [5] 渠道与行业 - 批发渠道面向餐饮酒店团餐等客户 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1/3 [6] - 预制菜行业2019-2022年收入CAGR为19% 预计2025年达4757亿元 [6]
罗永浩宣布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争议落幕行业反思待续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04
罗永浩与西贝莜面村争议事件 - 罗永浩宣布放弃对西贝莜面村预制菜争议的法律追责 呼吁关注行业标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1] - 西贝莜面村承诺调整部分菜品制作方式并公开信息 包括10月1日前将9道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做 暂停销售“罗永浩套餐” 全国门店增设食材溯源屏[1] - 此前罗永浩质疑西贝“用预制菜冒充现做” 指出冷冻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 海鲈鱼含复配水分保持剂等问题[1] 预制菜行业监管进展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审查 要求餐饮企业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规定不添加防腐剂、全程冷链运输等安全底线[1] - 该标准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施 未履行披露义务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及停业整顿处罚[1] - 罗永浩的质疑推动国标出台进程 行业长期存在定义模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2] 行业企业响应与整改 - 老乡鸡公开菜品加工程度分类 锅圈食品推出透明厨房直播 巴比食品计划在包装标注“复热预制”标识[2] - 行业进入透明化竞争新阶段 企业需通过公开供应链信息、优化定价策略、提升产品品质重建消费者信心[2]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新华网· 2025-09-15 21:58
预制菜定义与范围 - 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1] - 不纳入预制菜范围的情况包括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以及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1] - 预制菜有两个硬性要求:禁止添加防腐剂确保食品自然与健康 必须全程冷链维持食品新鲜度和安全性[1] 行业标准现状 - 预制菜领域尚未形成更为详尽的标准体系[2] - 消费者对预制菜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仍存疑虑[2] 市场争议焦点 - 中央厨房模式可实现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有助于降本增效但消费者对预制菜很敏感[3] - 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缺少锅气难言愉悦味觉体验且常与科技与狠活划等号对店铺卫生安全不放心[3] - 争议核心在于商家侵犯知情权或将预制菜卖出现制菜价格而非反对预制菜本身[3] 行业发展方向 - 破解争议困局关键在于尽快出台更完善国家标准不能搞一刀切需明确术语分类并结合菜系特点细化界定如标注全预制还是半预制标注预制具体时间[4] - 建议推行牌照管理模式对硬件设施不达标中央工厂规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发放预制菜生产牌照[4] - 通过国品牌照管理等措施平衡美味与工业化新鲜度的矛盾是实现预制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
文旅行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47
货币与国家发展 - 货币由国家发行,其价值由生产力产生的实物锚定,例如俄罗斯将卢布锚定能源后汇率稳定[3] - 货币发行量需与商品产量匹配,过度发行导致通货膨胀,不足则导致通货紧缩,适度通胀有助于经济发展[3] - 国家初期通过对外借款或对内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形成资本负债,此为现代金融行业雏形[4][6] 工业化进程与挑战 - 工业化定义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持续提升的过程,核心标准包括非农产业占比超90%、城镇化率60%以上及人均GDP超1万美元[8] - 工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和符合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后发国家常通过居民承载债务发展工业,房地产成为主要债务承接载体[8] - 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和韩国,其第一桶金来源包括掠夺、殖民地、产业转移或房地产透支[8] 房地产行业作用 - 房地产加速城镇化,降低社会维护成本,增加人际接触机会[10] - 房地产基本由本国居民购买,避免让其他国家居民负债,且能带动下游数百个附属行业如装修和家电[11] - 房地产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但受限于人口和城镇化程度,行业会自然停滞,核心地区房价仍可能上涨[11] 产业转型与科技发展 - 工业化进程前期为轻工业,中期为制造业,后期为高精尖科技,中国在芯片等领域仍落后,每年被西方赚取大几千亿美元[12][13] - 家电行业已全球领先,汽车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参考美国底特律,制造业岗位曾达22万个,但因石油危机衰落并负债185亿美元[15] - 大飞机和大轮船是下一步攻克目标,但红利期较短,工业化完成后将转向第三产业[16] 第三产业职能 - 第三产业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文旅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但债转比例极大的产业[16] - 第三产业在对外经济交流中通过平台和知识产权收费赚钱,如美国通过美元铸币税让全球缓冲其通胀[18] - 第三产业安排大量就业,例如宠物经济催生用品和洗澡服务,直播平台解决待业问题[18] 国家干预市场逻辑 - 国家干预基于功能需求和民意,例如预制菜有助于食品安全、税收和社会秩序保障,民用发展可平摊军工成本[21][22] - 外卖平台创造就业需求,国家虽未指责抽佣高和社保问题,但顺应民意出台文件缓解社会矛盾[23] 文旅行业发展前景 - 文旅行业对外弘扬中国文化,对内增强文化自信,直接促进消费,景区收入1元可带动10元GDP,吸引游客量可带动100倍以上GDP[24] - 文旅行业投入产出比高,投资上百亿的景区罕见,而工业化工厂投资可达上千亿[24] - 工业化收尾后文旅将迎黄金发展期,发展核心为控制成本以避免负债过高,以及不断创新维持头部品牌[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