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租车
icon
搜索文档
风险预警:市场已饱和 入行需谨慎!惠州网约车超1.7万辆日均订单不足10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3:19
行业概况 - 惠州市出租车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 供需失衡导致订单量与营收普遍下滑 [1] - 巡游车企业共10家 车辆911辆 较去年底减少77辆 驾驶员6574人 增加136人 [4] - 合规网约车数量达33106辆 半年新增1970辆 驾驶员72188人 新增5246人 [4] 运营数据 - 巡游车单车日均载客11次 运营里程252公里 日均营收312元 [5] - 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约16单 其中51%车辆(17037辆)日均订单不足10单 [5] - 日均订单10单及以上网约车 单车日均营收360元 运营里程140公里 [5] - 巡游车与网约车业务量及营收均较2024年下半年下降 [5] 违规与投诉 - 2025年上半年查处非法营运255宗 营运违章130宗 [6] - 巡游车企业违章前三:新明晖运输集团 汽车运输集团鹅岭分公司 运兴小客车 [6] - 网约车平台违章前三:滴滴出行 哈拜网络 赛可出行 [6] - 乘客有效投诉1471件 巡游车投诉率前三:宝通运输 深港三维交通 金通出租汽车 [8] - 网约车平台投诉率前三:滴滴出行 哈拜网络 领行科技 [8] 市场风险 - 网约车供应明显大于需求 驾驶员工作时长增加但收入下滑 [9] - 网约车保险费用高 车辆强制报废条件为60万公里或8年 转售贬值严重 [9] - 市场调节价机制导致收入波动剧烈 受供需/竞争/淡旺季影响 [9] - 需警惕"以租代购""低价购车""担保挂靠"等合同陷阱 [9] - 运营需取得三证:经营许可证/运输证/驾驶员资格证 [9]
陈美宝:网约车规管需小心平衡 将考虑退场机制安排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5:45
网约车规管框架立法建议 -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提出引入牌照制度以消除不确定性,促进的士与网约车平稳并存发展 [1] - 建议牌照设特定时限并考虑退场机制安排,避免过度改变原有生态 [1] - 当局强调需平衡网约车发展,确保不偏离辅助性质及共享经济原则 [2] 牌照数量与经营机制 - 议员建议参考其他国家出租车与网约车比例制定牌照上限,避免牌照过少失去立法意义 [1] - 关注退场机制设计,如经营时数未达标应取消牌照重新分配 [1] - 讨论是否容许持牌车辆有多名司机使用及规管网约车服务时数 [1] 收费机制与市场竞争 - 航运交通界指出网约车平台低价抢客现象,建议设定收费下限以保障的士业公平竞争 [2] - 当局回应网约车当前定价普遍高于的士,但计划在法例中加入条款保留政府调控权力 [2] - 政府将保留对市场失衡时收费过高或过低的干预权 [2] 政策考量因素 - 香港以公共交通效率优先,道路网络管控是网约车规管重要考量 [1] - 司机经营时数及生态可能影响未来网约车供应 [1] - 目前大部分网约车服务由私家车车主在车辆闲置时提供 [2]
半个月查了300宗,广州向出租车违章行为“亮剑”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11:10
专项整治行动 -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针对出租车违章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议价、拒载、高价收费及无证网约车、网约车线下揽客5类违章行为[1] - 自6月16日至7月4日共立案查处出租车违章300宗,其中在白云机场、广州塔等8个重点区域查处209宗,占比70%[1] - 专项整治将持续至2025年12月底,覆盖暑运、国庆、广交会、全运会4个重点时期[3] 执法措施 - 采取"4852"专项整治安排:4个重点时期、8个重点区域、5类重点违章行为、2种执法模式[3] - 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对拒检冲卡、暴力抗法行为严肃处理[3] - 通过车载视频、卫星定位等科技手段进行大数据筛查,提高非现场执法力度[3] 投诉处理机制 - 对市民投诉实行"三个100%"原则:100%调查、100%立案、100%反馈[4] - 多次违章车辆和驾驶员将被纳入重点监控,严重者吊销从业资格证[4] 行业监管创新 - 全国率先推出"违约先行退费"机制,覆盖50多家企业、超过1万辆巡游车,占行业车辆规模八成以上[5] - 企业需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诉核实及退费[5] - 乘客可通过企业客服电话或12345热线反映违章行为[5]
特斯拉、哈啰都在搞!Robotaxi突然爆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09:09
新老玩家齐入局,Robotaxi赛道掀全球扩张潮 - 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推出Robotaxi服务,首批约10辆基于Model Y改造的车辆投入使用,计划几个月内将车队规模扩展到1000辆 [2] - 大众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ID.Buzz AD,汉诺威大众工厂将生产至少1万辆该车型,优步将成为首批买家之一 [2] - 哈啰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30亿元 [3] - 文远知行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约,将在迪拜落地商业化Robotaxi服务,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 [3] - 萝卜快跑计划最早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与迪拜合作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4] 巨大市场潜力吸引车企纷纷布局 - 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7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最大市场 [6] - 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发展自动驾驶成为车企争夺未来市场的重要战略方向 [7] - 小马智行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BOM成本较前代下降70%,成本降低将推动Robotaxi成为车企新的盈利增长点 [7] - 中国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已有10余座城市推进自动驾驶地方性立法 [7] 技术成熟与商业化挑战并存 - 车企在Robotaxi领域主要采取独立研发或与科创企业合作两种路径,自动驾驶将推动汽车从私人消费品向共享出行工具转变 [9] - Robotaxi的商业模式与法律框架存在空白,如车辆共享模式下的事故责任划分问题 [9] - 规模化运营面临挑战,需通过大规模投放分摊系统成本,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派单的可行性需政策与运营机制支持 [9] - 无人驾驶出租车制造与运营状况正在改善,但盈利时间表尚不明确,拥堵城市可能限制运营规模或增加综合运营成本 [10]
日本,永远活在20年前的老人经济
虎嗅APP· 2025-06-21 16:58
日本经济转型与老龄化趋势 - 日本国策正从制造业向"制造+旅游业"转型 赴日旅游持续火爆 中国游客是主力军 其中江浙沪居民因地理优势成为高频游客[3] - 上海至福冈/鹿儿岛仅900公里(飞行时间<2小时) 比飞深圳(1300公里/2.5小时)和成都更便捷[3] - 日本社会呈现全面老龄化特征 出租车等行业普遍由60岁以上银发族从业 最高记录出现79岁司机[5][8] 老龄化社会现状与劳动力结构 - 2023年日本75岁以上司机造成384人死亡 远超枪击死亡率[8] - 餐饮/清洁/保安等服务行业30%企业已取消退休年龄限制 形成"以工养老"模式[9][12] - 202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达3625万 占总人口29.3% 是中国老龄化率(13.5%)的两倍多[14][15] 银发经济特色产业 - 形成"老年秋叶原"商业形态 涵盖机能鞋/辅助马桶/电动床等产品 价格昂贵但需求刚性[20][22][23] - K-Car(老头乐)/拐杖椅等产品在中国城乡市场获得意外发展 成人尿布全球销量达婴儿尿布两倍[27][28][29] - 出现"加拉帕戈斯化"现象 如翻盖手机/联名助行器等产品仅适应本土老年消费习惯[31] 政府应对策略与产业影响 - 实施"秋田模式"等养老社区试点 重组城市规划 加强适老化设计[33] - 政策重点转向提升老年健康水平 取消退休制度 刺激银发消费升级[33] - 基建投入减弱(如大阪世博会) 民生工程成为提振经济主要手段[33]
从运营商视角看Robotaxi发展进程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 RoboTaxi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进程与市场动态**:在政策支持下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上海、武汉、深圳、杭州等地出台路权政策,允许在核心商业区域运营,各主要城市发放无人化示范运营牌照,可进行商业化收费[1][2] - **技术路线及特点**:有高精地图、无图、端到端三种方案,高精地图依赖地图数据,无图对算法算力要求高,端到端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感知到控制[1][3][4] - **国内主要玩家及优劣势**:分为智驾技术主导型(如小马智行、百度)和整车厂背景型(如曹操出行、T3出行),小马智行智驾体验佳但成本高,整车厂背景公司成本控制有优势[1][5] - **成本构成**:包括牌照申请、车辆采购及改制、人员、充电换电、基地建设及维护、运营活动等成本[6] - **商业化收益实现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利润,如优化车辆采购与改制流程、提高人员效率、优化充电换电方式、加强基地管理和合理规划运营活动等[7][8] - **萝卜快跑定价策略和盈利情况**:在武汉采用高定高折策略,收入归公司所有,尚未盈利,计划2025年底在武汉区域实现盈利[1][9] - **商业化潜力城市及情况**:上海、长沙、佛山等城市订单量高、共享出行市场体量大、政策开放程度好,各城市政策和车辆投放情况有差异[9] - **盈亏平衡测算**:武汉预计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测算基于车辆数量,目前维持七八百辆规模[13] - **车辆订单量测算逻辑**:Robotaxi单车运营成本约150 - 170元/天,若日均完成20单,ASP为20元,则有盈利空间,可用于摊销基地和研发费用[14] - **技术流派发展趋势**:三种流派各有优劣,未来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继续存在并发挥优势[15] - **模块化与端到端方案优缺点**:模块化推理延时高、处理效率和安全度受影响,端到端推理延时低、处理效率和安全度高,但对算力要求极高[16] - **高清地图应用及成本摊薄**:高清地图是传统稳定方案,但采集等过程耗时昂贵,百度通过售卖资源盈利,小马智行通过增加车队规模摊薄成本[15][17] - **与主机厂合作模式**: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将L2、L3级技术卖给主机厂,获得资金支持并推动“智驾平权”[18] - **运营牌照获取情况**:获取难度因城市而异,各地政策要求、考牌费用和时间不同,存在地域性优势[19][20] - **应对交通情况措施**:通过Odyssey系统获取不可行道路信息并绕开,各厂商制定异常情况处理流程[22][23] - **异常情况处理方式**:通过自动化处置、远程安全员干预、地勤人员处理、众包处理员参与等流程处理[24] - **商业化落地进展与前景**:商业化模式有整车厂定制量产车出售、技术授权加运营分成、区域合伙人联合运营等,企业通过优化成本、探索增值服务等方式发展[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城市网约车订单量和客单价**:成都日均网约车订单量达350万单,平均客单价较低;上海日均网约车订单量为150万单,ASP为30 - 35元;北京日均网约车订单量为200万单左右,ASP在30元左右[10][12] - **道路示范运营考牌情况**:考牌费用约300万元,需约6个月,分为专家评审和里程累计两部分,一开始获5张车队运营牌照,增加车辆需一致性验证[21]
方程豹熊甜波:钛3后驱版车型交付经历计划外延迟,目前产能全面提速;保时捷卡宴Cayenne第三代改款原型路测图曝光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05 18:33
新加坡叫车平台Grab进军出租车行业 - Grab首批4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将于7月开始载客 基本车资与其他业者相同 [1] - 为吸引司机加入 前100名签约者可获高达3888元的奖励金 出租车司机在街边载客无须支付佣金 [1] Arm推出AI造车平台Arm Zena CSS - Arm声称该平台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将车机芯片开发时间缩短高达12个月 [2] - 平台可将每个项目的硅片工程工作量减少高达20% 帮助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硅片供应商更快推出新车型 [2] - 平台提供智能语音和触控界面 沉浸式数字驾驶舱体验 驾驶辅助和自动化以及实时感知等功能 [2] 方程豹钛3车型交付情况 - 钛3订单量远超预期 后驱版车型交付经历计划外延迟 [3] - 目前产能已全面提速 四驱版和后驱版车型交付周期已大大缩短 [3] - 钛3 SUV共推出5个配置版本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3.38万至19.38万元 [3] 保时捷卡宴Cayenne第三代改款 - 改款原型车正在进行路测 最大可拖曳7700磅(约3.5吨)重量 [4] - 新款前脸采用类似992代Porsche 911的垂直进气口 推测为主动式设计 [4] - 相比现款车型 新车格栅的三个"分区"之间分隔减少 整体更为紧凑 [4]
未来职业的两极分化:科技与人工服务?
虎嗅· 2025-06-05 07:21
行业趋势 - 日本在家电和汽车行业衰退后,平价零售和食品饮料行业崛起 [2][3] - 中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手机和AI等新兴产业崛起 [3] - 中国可能通过国内新浪潮产品和国外成熟产品寻找增长 [4] - 未来经济结构可能类似美国,依赖高科技和金融产业 [6] 职业发展 - 未来高收入人群可能集中在高科技和纯人工专业服务领域 [7] - 专业技能结合标准化SOP是赚钱关键,高科技加持更具优势 [8][9] - 顶级人才选择进入餐饮、零售、房产中介和出租车行业 [10][11] 成功原则 - 科技是核心生产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是重要驱动力 [5] - 成功依赖天时地利人和、胆识和团队管理能力 [5]
小马智行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深打造高品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快讯· 2025-06-02 17:44
战略合作 - 小马智行与深圳西湖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1] - 计划在深圳合作打造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队 [1] - 共同推动传统出租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转型升级 [1]
小马智行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将在深圳合作打造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队
快讯· 2025-06-02 17:43
战略合作 - 小马智行与深圳西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在深圳打造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队 [1] - 合作旨在推动传统出租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转型升级 [1] 技术应用 - 自动驾驶车队将采用L4级别技术 搭载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量产车型 [1] 规模规划 - 双方计划在深圳逐步落地千台级以上规模的自动驾驶车辆 [1] - 目标是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提高车辆运行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