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药师帮(09885.HK):25H1业绩优异 技术驱动+生态协同持续深化
格隆汇· 2025-08-27 03: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98.43亿元,同比增长11.7%,毛利率达11.2%,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258%,经调整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33.2%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2.57亿元,沉淀资金收益达3,473万元,占营收比重0.35% [1] 业务板块表现 - 自营业务营收93.89亿元,同比增长12.5%,毛利率7.7%,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月均SKU达48万个,退货率从0.5%降至0.4% [1][2] - 平台业务营收4.36亿元,同比下降0.9%,毛利率83.7%,月均SKU约400万个,佣金率稳定在3.3%,补贴率从0.6%降至0.5% [1][2] - 厂牌首推业务GMV达10.80亿元,同比增长115.6%,自有品牌GMV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73.4% [1][3] 用户与运营指标 - 月均活跃买家数45.3万家,同比增长6.5%,月均付费买家数42.6万家,同比增长7.6%,付费率达94.0% [1] - 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29.2单,较去年同期增加1.2单 [1] - 平台向下游客户提供12.5万个SKU,同比增长22.5%,销售超过18,000吨中药饮片,同比增长42.6% [2] 供应链优化 - 同城配送单位履约成本下降18.9%,半日达订单占比从67.7%提升至70.0% [4] - 平均订单处理时间约3小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7.7天,存货周转天数32.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天,现金循环周期-33.8天 [4] - 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放款金额44.02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连锁药店放款金额35.22亿元,同比增长34.2% [4]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光谱小屋"解决方案包含POCT检测设备、SaaS管理系统和AI辅助系统,覆盖超过18,000家终端用户,设备销量超23,000台 [5][6] - "光谱云诊"SaaS系统覆盖超过1,500家诊所,接入94个城市医保系统 [7] - "云商通"SaaS服务上游卖家超9,000家,"掌店易"SaaS服务下游买家约66,000家,连接243个城市社保部门 [8] 战略合作与股东回报 - 与越疆合作开发医药协作机器人,已完成首个落地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交换 [8] - 2025H1回购注销563.5万股股份,耗资约4,429.82万港元 [9]
狂奔的医药电商与“滴滴开处方”:处方价格最低4毛1张,平台考核医生10秒开方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4:22
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保守估计在350亿元-400亿元区间[4] - 处方药产品连续5年力压非处方药 在网售药品市场中市占率排名第一[4] - 医药电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逐年增长[4] 电子处方产业链结构与成本 - 互联网电子处方市场价格维持在每张0.4-0.6元[4] - 医药电商平台为外部供应商每张处方支付0.4-0.8元[5][9] - 开方公司为医生结算每张处方0.2-0.4元 具体价格根据处方单量、在线时长、10秒开方率等指标决定[5] - 药店接入互联网医院系统需缴纳约800元年费 每张处方支付约0.6元审核费[8] - 头部平台年开方量突破2000万张 全国累计电子处方量达数亿级别 产业规模接近十亿元[8] 电子处方开具流程与AI应用 - 开方过程几乎全部由AI主导 平台要求医生在10秒内完成开方[11] - 医生主要依靠AI风险提示快速点击确认 实际审核时间不足[11] - 部分第三方公司为降低成本使用自动开方 政策目前仍禁止AI开方[11] - 医生每开具一张处方报酬为0.4元[11] 政策监管演变历程 - 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禁止网络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15] - 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允许持C证连锁药店销售非处方药[15] - 2013年批准95095、1号店等平台开展药品B2C试点[15] - 2016年因主体责任不清等问题叫停第三方平台试点[16] -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赋予电子处方合法地位[17][22] - 2019年处方药网售禁令解除 特殊管理药品不得网络销售[17] - 2021年允许网络销售除特殊管理药品外的处方药[18][23] - 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凭处方审核[18] - 2023年医保统筹向药店开放 零售终端处方药销售占比从2017年16%升至2024年21%[19][23] - 2024年要求"双通道"药品处方均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20] - 2025年医保电子处方机构超35万家 累计开方量6300万张[21] - 2026年全面执行医保便民服务技术标准 支持跨省处方流转与结算[21] 行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形成消费者-药店-平台-互联网医院/第三方机构-医生的产业链条[10] - 互联网医院依靠处方接口输出 医生完成形式化人工审核[10] - 药店借处方推动药品销售 平台在处方审核和药品交易两端抽成[10] - 部分药店和平台采用"先卖药、后补方"方式规避政策限制[12] - 系统默认或患者自行勾选过敏史和不良反应 医生和平台借此规避责任[12] - 政策禁止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但被药店与电商平台以技术方式规避[12]
狂奔的医药电商与“滴滴开处方”:处方价格最低4毛1张 平台考核医生10秒开方率
第一财经· 2025-08-25 08:05
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网售处方药销售规模保守估计在350亿元-400亿元区间[1] - 处方药连续5年在网售药品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1] - 头部平台年开方量突破2000万张,全国累计电子处方量达数亿级别[4] - 电子处方产业规模接近十亿元[4] 电子处方产业链结构 - 医药电商平台为每张处方支付0.4元-0.8元给外部供应商[2][5] - 开方公司为医生结算每张处方0.2元-0.4元[2] - 药店缴纳约800元年费接入互联网医院系统,每张处方支付0.6元审核费[4] - 医生每开具一张处方获得0.4元报酬[7] 电子处方开具机制 - 互联网处方平均市场价格为每张0.4元-0.6元[1] - 平台要求医生在10秒内完成开方[7] - AI辅助开方成为主流,医生主要进行形式化审核[7] - 部分第三方公司使用自动开方以降低成本[7] 政策演变历程 -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承认电子处方法律效力[12][17] - 2019年《药品管理法》解除处方药网售禁令[12] - 2021年国务院文件允许网售除特殊管理药品外的处方药[12][18] - 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凭处方审核[12] - 2024年要求"双通道"药品处方均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14] - 2025年实施电子处方数据加密传输国标[15] - 2026年启动全国处方漫游[15] 医保与市场影响 - 全国接入医保电子处方的机构突破35万家,累计开方量达6300万张[10][15] - 零售终端处方药销售占比从2017年16%升至2024年21%[19] - 2023年医保政策允许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13][18]
京东健康(06618.HK)25H1业绩点评:收入与盈利实现双增 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格隆汇· 2025-08-23 19: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 较去年同期283亿元同比增长24.5% [1] - 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 同比增长23.67% 增速环比一季度持续提升 [1] - 经营盈利21.27亿元 同比增长105.5%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24.83亿元 同比增长56.7%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35.7亿元 同比增长35% [1] - 毛利率提升带动毛利增长32.7%至89亿元 [2] - 净利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10.1% [2] 收入结构分析 - 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293亿元 同比提升22.7% 占总收入比例83% [1] - 平台及数字化营销服务收入60亿元 同比提升34.4% [1] - 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及用户的额外购买 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线上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产品品类的丰富 [1] - 数字化营销服务费增长主要系广告主数量增加驱动 [1] 业务发展进展 - 包括信达生物减重药信尔美 强生抗肿瘤药泽倍珂等超30款创新药实现线上首发 [1] - 与诺和诺德 罗氏制药等药企达成战略合作 [1] - 京东买药秒送链接超20万家线下药房 [2] - 线上医保支付扩至近2亿人口 [2] - 与北京儿童医院打造"双通道"儿科专属药房 打通处方流转 医保支付与配送闭环 [2] - 平台商家数量半年增长超过5万家至15万家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推出AI医生 药师 营养师等智能体 [3] - "AI京医"智能体累计服务用户数超5000万 覆盖问诊全流程 [3] - 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打造AI门诊闭环 累计服务患者220万人次 [3] 发展前景与预测 - 形成"自营+在线平台+即时零售"相融合的成熟运营模式 [2] - 线上医保购药陆续放开 公司有望打开中长期增长空间 [2] - AI产品规模化应用有望驱动医疗生态闭环加速落地 [3] - 调整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为700/805/926亿元 [3] - 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为55/65/76亿元 [3]
叮当健康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5167.1万元,同比减少38.84%
智通财经· 2025-08-22 18:25
财务表现 - 收入23.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1] - 公司所有者期内亏损5167.1万元人民币 同比收窄38.84% [1] - 基本每股亏损0.04元人民币 [1] - 毛利率提升至35.0% 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 [1] 运营策略 - 优化城市布局并聚焦优势区域 将北京/上海/深圳建设为"居民最佳健康服务入口" [1] - 积极拓展并加密智慧药房网络布局 推动业务增长 [1] - 提升药品及商品供应链服务水平 整体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1] 盈利能力改善 - 精细化运营与持续降本增效措施取得成效 [1] - 毛利率提升及成本控制驱动亏损收窄 [1]
叮当健康(09886.HK)中期总收入23.27亿元 同比增长2.6%
格隆汇· 2025-08-22 17:4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人民币2326.9百万元,同比增长2.6% [1] - 净亏损缩减至人民币52.0百万元,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5.8百万元 [1] - 毛利率提升至35.0%,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 [1] 运营策略 - 优化城市布局并聚焦北京、上海、深圳等优势区域建设 [1] - 积极拓展并加密布局智慧药房网络 [1] - 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并实现整体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1] 亏损分析 - 汇兑亏损净额为人民币4.1百万元 [1] - 撇除汇兑亏损后亏损金额可进一步收窄至人民币1.7百万元 [1] - 精细化运营与持续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著 [1]
药师帮早盘涨超4%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58% 数字化驱动韧性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2 09:5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8.43亿元同比增长11.7% [1] - 毛利率从10%提升至11.2% [1] - 归母净利润7811万元同比增长超3倍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57亿元 [1] - 现金及等价物35.51亿元 [1] 业务战略 - 平台+自营双轮驱动模式保持稳健发展 [1] - 重点推进自有品牌扩张、供应链效能提升和基层医疗布局三大战略 [1] - 自有品牌交易规模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73.4% [2] - 战略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基层医疗机构客户销售占比达40% [2] - 乐药师肠炎宁口服液两个月覆盖超3万家单体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 [2] 市场表现 - 早盘股价涨4.19%报10.63港元 [1] - 成交额1080.58万港元 [1] - 在医药市场普遍承压背景下实现收入双位数增长和净利倍数级增长 [1]
港股异动 | 药师帮(09885)早盘涨超4%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58% 数字化驱动韧性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09:5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8.43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毛利率由10%提升至11.2% [1] - 归母净利润7811万元 同比增长超3倍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57亿元 [1] - 现金及等价物35.51亿元 [1] 业务战略 - 平台+自营双轮驱动模式推动盈利结构优化 [1] - 自有品牌交易规模达8.52亿元 同比增长473.4% [2] - 战略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基层医疗机构客户销售占比达40% [2] - 乐药师肠炎宁口服液两个月覆盖超3万家单体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 [2] - 重点推进自有品牌扩张、供应链效能提升和基层医疗布局三大战略 [1] 市场表现 - 股价单日上涨4.19%至10.63港元 [1] - 成交额1080.58万港元 [1] - 在医药市场普遍承压背景下实现收入双位数增长和净利倍数级增长 [1]
药师帮(09885.HK):25H1厂牌首推业务收入增长116% 期待25H2再创佳绩
格隆汇· 2025-08-22 03:0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公司收入达98.43亿元 同比增长11.7% 归母净利润约0.7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58% [1] - 经调整净利润约1.22亿元 同比增长33.2% 经调整净利率提升0.2个百分点至1.2% [1][2] - 公司净利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0.75% 主要受益于毛利率提升1.22个百分点至11.22% [2] 收入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收入93.89亿元 同比增长12.53% 其中厂牌首推业务交易规模达10.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5.6% [1] - 厂牌首推业务中自有品牌交易规模8.52亿元 同比增长473.4% 增长动力来自2024年"一块医药"并入及单品种持续增长 [1] - 平台业务收入4.36亿元 同比略降0.95% 主要受药品零售市场低迷影响 第三方卖家佣金率保持稳定 [2] - 其他收入0.17亿元 同比下降40.56% 系对光谱云检营运服务模式进行调整 [2] 毛利率改善 - 自营业务毛利率提升约1.8个百分点至7.7% 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的厂牌首推业务快速增长 [2] 平台运营指标 - 月均活跃买家数达45.3万家 同比增长6.5% 月均付费买家数42.6万家 同比增长7.6% [3] - 平台付费率达94% 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29.2单 显示用户黏性持续增强 [3] 新业务布局 - 推出"光谱小屋"基层智慧医时整体解决方案 集成POCT设备、SaaS管理系统和AI辅助系统 [3] - 截至25H1已覆盖超18000家终端 3款POCT设备销量超23000台 [3] - 与越疆开展机器人合作 推进智能解决方案在医药研发、仓储管理、精准配送等全链路落地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亿元、235亿元、267亿元 同比增速约16%、13%、14%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3.2亿元、5.4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94%、116%、72% [4]
药易购陷“无效增长”困局:用户、订单、客单价全线上扬,唯独利润暴跌163%
华夏时报· 2025-08-21 18:07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政策规范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 业绩显著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至21.57亿元 净利润由盈转亏 亏损761.44万元 同比降幅达162.95% [2][3] - 传统B2B电商业务受政策挤压严重 线上收入下滑15.61% 而新业务尚未形成足够规模 TOC业务收入基数低 仅占营收1.3% 难以弥补传统业务收缩 [5][6] - 公司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电商平台关键流量指标增长但收入反而下滑5.89% 反映价值转化环节断裂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9][10] - 费用端压力加剧 销售费用逆势增长46.25%至1.64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同比骤降39.73%至561.90万元 研发费用率仅0.26% [12] - 股价自历史高点150元累计下跌79.79% 总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反映市场对业务前景担忧 [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57亿元 同比下滑3.06%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 同比降幅162.95% 扣非净利润亏损832.31万元 同比暴跌198.14% [3] - 季度业绩剧烈变盘 第一季度盈利418.37万元 第二季度单季亏损骤增至1179万元以上 [3] - 2024年B2B电商平台收入14.41亿元 同比下滑15.61% 数字化分销业务收入23.49亿元 同比增长23.52% 其他终端销售收入4.89亿元 同比下降36.20% [5][6] - TOC业务呈现分化 线上零售收入5696.94万元 同比激增225.87% 但营收占比仅1.3% 线下零售收入1145.12万元 同比下滑10.71% [5][6] - 2025年上半年TOB业务进一步收缩 B2B电商收入下滑5.84% 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 [7] 业务结构 - TOB业务仍为绝对主力 2024年营收占比超过97% 2025年上半年占比维持在97%以上 [5][7] - B2B电商平台2024年收入占比32.90% 数字化分销占比53.62% 其他终端销售占比11.17% [6] - TOC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大麦和参股公司玉鑫中医世家开展 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收入约2.05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7] - 技术、服务收入3287.29万元 同比增长39.66% [6] 运营指标 - 2024年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减少3.08% 客单价下降18.16% 流量转化效率弱化 [5] - 2025年上半年电商业务多项关键指标同比增长 包括有效客户数量、月活跃用户数、下单客户数、客单价、总订单数等 但总收入反而同比下滑5.89% [9] - 线下门店扩张粗放 2024年直营门店猛增425家至469家 但收入不增反降 2025年上半年直营与加盟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451家和1474家 [5][7] 行业环境 - "七统一"政策核心条款"统一采购配送"直接挤压B2B电商业务生存空间 [2] - 院外市场已成红海 传统龙头九州通、益丰药房与互联网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加速蚕食份额 [2] - 增量用户主要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 客单价低、议价能力强 集采政策大幅压缩药品价差空间 [10]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传统商业模式依赖交易佣金和差价 增值服务能力尚未成熟 需向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延伸 [10] 战略转型 - 公司启动第二曲线布局 向上下游拓展并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 形成"医药+科技""平台+生态""自营+赋能"核心定位 [10] -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C端全渠道的SBbC生态体系 [10] - 但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37.82% 薪酬总额下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