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刚刚,台风“韦帕”登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9:26
台风动态 - 第6号台风"韦帕"已于20日17时50分在广东江门台山海宴镇沿海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 [1] - 预计台风将以20到25公里时速向西偏南方向移动 [1] - 深圳市暴雨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 台风预警信号降级为蓝色 [1][2] - 20日夜间至21日深圳仍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22日有雷阵雨局部暴雨 未来一周将持续雷阵雨 [5][7] 交通恢复情况 - 深圳北站、深圳站、深圳东站、福田站自15时起恢复列车运行 各方向列车逐步开出 后续视情况加开列车 [4] - 深圳地铁1号线、11号线受台风影响停运区段于20日16:00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4] - 深圳机场已于20日15时起有序恢复进出港航班运行 首批出港航班计划16时后陆续起飞 [5] - 20日深圳机场计划执行进出港航班466架次 其中客运航班439架次 [5] 出行提示 - 列车运行将出现不同程度晚点 [4] - 航班运行虽已恢复 但受降雨影响部分进出港航班存在延误可能 [5] - 建议旅客密切留意航班动态 提前确认航班信息 [5] - 早高峰需防范降水不利影响 建议提前备好雨具 注意出行安全 [7]
8号线未来“大变身” 广州北站与白云站将实现地铁直达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1:30
工程进展 - 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支线首台盾构机"砺盾先锋号"在桃源至江府区间中间风井始发,标志着全线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1] - 中江区间沿广花公路布设,距离江人路隧道主体结构竖向距离约13米 [1] - 盾构机为直径6 69米的土压/泥水双模盾构机,总长约110米,主机长约10米,总重约635吨 [1] - 桃江中间风井总长34 2米,宽24 7米,空间不足,通过分解盾构机分批运输组装解决 [1] 线路概况 - 八号线北延段支线全长约20公里,设11座车站(含8座换乘站),为全地下敷设线路 [2] - 线路起于纪念堂站,终于江府站,跨越越秀区、白云区 [2] - 土建工程累计完成15%,1座车站已三权移交,10座进行土建施工 [2] - 北延段主线全长约20 7公里(不含江府站),设11座车站(含5座换乘站) [3] 战略意义 - 八号线北延段将衔接既有8号线,实现广州北站与白云站地铁直达 [3] - 强化中心城区与花都、白云的联系,填补白云区中北部、花都区中南部轨道交通空白 [3] - 北延段支线贯穿广州传统中轴线、白云新城等重点发展片区,加强主城区与白云区交通联系 [3] 历史沿革 - 广州地铁8号线2010年9月开通首期工程(昌岗站至万胜围站) [2] - 2020年11月开通北延段工程(文化公园站至滘心站) [2] - 现有8号线呈"L字形"走向,起于滘心站,止于万胜围站 [2]
深铁、万科联合创新:全球首例机器人自主乘地铁配送货
新浪证券· 2025-07-14 20:44
全球首例机器人地铁配送 - 深铁集团与万科合作运营全球首例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配送货场景,机器人由万科旗下万纬物流集成研发[1] - 机器人于7月14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完成首次试跑,利用AI调度算法+机器人技术实现无人化配送[1] - 机器人满载补给商品,自主规划最优线路,为7-Eleven地铁门店配送货[1] 深圳机器人产业基础 - 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2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球71.3%,服务机器人产能占全球58.6%[2] - 深圳拥有1600家机器人公司,涵盖生产、医疗、安防等多领域应用场景[2] - 2025年深圳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推进全域全行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开放[3] 地铁配送机器人技术细节 - 机器人集成AI调度算法、全景激光雷达、机械底盘等技术,智能调度系统可规划全域最优路径[4] - 全景激光雷达实现站内全景建模,底盘机械结构支持自主乘电梯、进出站台、识别列车到站[4] - 测算显示41台机器人可覆盖深圳地铁所有7-Eleven门店旺季配送需求[4] 深铁与万科战略合作 - 合作基于地铁商户物流配送痛点,结合轨道交通与无人配送技术开辟新应用场景[3] - 万科物流业务向科技驱动转型,深铁探索科技赋能轨道物流的新实践[4] - 双方未来将在"轨道+物流"、TOD开发、长租公寓等领域深化合作[5] 7-Eleven门店应用前景 - 7-Eleven深圳地铁门店超百家,机器人配送可解决地面交通停车难、高峰配送成本高问题[3] - 7-Eleven成为国内首家使用机器人自动配送货的便利店[3] 深圳地铁运营数据 - 7月11日深圳地铁客运量达1047.02万人次,为年内第24次单日客流破千万[2] - 深圳地铁线网密度、客运强度、智慧出行等指标稳居内地城市第一[2] - 地铁站厅内现有300余座商铺,日均服务近千万客流[2] 万纬物流业务布局 - 万纬物流为全国领先多温区物流服务商,服务全球超千家头部客户[5] - 未来将基于地铁车站、车辆段等资源拓展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5]
6月全国城轨客运量增长2.7% 北京、上海等地客流或迎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4:40
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全国轨道交通总客运量26.9亿人次 环比下降6.3% 同比上升2.7% 增速较5月的2.9%放缓 [1] - 6月平均客运强度0.817万人次每公里日 环比下降3.1% 同比下降3.8% [1] - 全国运营线路330条 总里程11127.6公里 列车开行356万列次 同比增长6.27% [1] 城市表现 - 客运量增幅前三城市:太原(+137.86%) 郑州(+27.87%) 南通(+22.29%) 主因新线路开通 [1] - 客运量降幅前三城市:嘉兴(-22.89%) 三亚(-21.54%) 文山(-11.90%) 均为有轨电车项目 [1] - 一线城市中仅上海客运量同比下降2.3% 北京/广州/深圳实现正增长 [2] - 客运强度两极:深圳最高(1.50万人次/公里日) 文山最低(0.01万人次/公里日) [2] 线路建设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运营线路220.70公里 含6条新线及11段延伸段 [2] - 新增线路制式占比:地铁73.12%(161.38公里) 市域快轨16.99%(37.50公里) 有轨电车9.89%(21.82公里) [2] - 地铁新增里程占比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 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占比分别上升1.32和1个百分点 [3] 行业动态 - 有轨电车客流下滑主因:线路选址不合理导致需求不足 缺乏网络效应 [2] - 暑期预计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旅游城市客流将迎高峰 [2]
交通运输部:6月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49.3公里 新增运营线路4条
快讯· 2025-07-10 09:1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况 - 2025年6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条,运营里程达11127.6公里 [1] - 当月实际开行列车356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9亿人次,进站量16.1亿人次 [1] - 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17万人次每公里日 [1] 客运量变化情况 - 6月客运量环比减少1.8亿人次,降幅6.3% [1] - 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幅2.7% [1] - 客运强度环比降低3.1%,同比降低3.8% [1] 新增线路情况 - 6月新增运营里程149.3公里 [1] - 新增运营线路4条,包括宁波地铁8号线一期、广州地铁10号线、广州地铁12号线西段和东段、广州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 [1]
细微之处传递服务温度
经济日报· 2025-07-09 05:58
北京城市轨道支付服务升级 - 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 - 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 [1] - 服务升级覆盖北京全路网29条运营线路、523座车站以及市郊铁路S2线 [1] 技术及服务创新 - 乘客无需提前购票或下载应用程序,持卡贴近闸机感应区域即可秒速通行 [1] - 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全网覆盖打破了传统支付方式的地域限制,让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乘客享受便捷体验 [2] - 外籍乘客不仅能轻松刷卡过闸,还可以便捷地为同行亲友购票、自助补票 [2] 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 - 从轨道交通站内翻译机的配置到公交线路的双语报站、网约车平台推出英文版APP,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外服务体系 [2] - 北京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将国际交往融入城市血脉 [2] - 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深化涉外服务改革,落实入境免签政策、加密国际航线 [2] 城市开放与国际化形象 - 北京以"软硬兼施"的服务升级,在细微处传递开放温度,在创新中彰显大国首都风范 [1] - 从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功能提升、加快第四使馆区建设到用好中轴线申遗成果打造特色会客厅 [2] - 北京展现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让国际交往的桥梁更加坚实 [3]
“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形成(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跨市地铁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5条 运营里程达1.09万公里 车站6324座 [1][5] - 跨市地铁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 运营里程达数百公里 日均客运量超260万人次 [1][6] - 广佛线作为国内首条跨市地铁2010年开通 现全长约38公里 2024年广佛间日均出行量达189.6万人次 跨城通勤人口37.5万人 [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进入全速建设期 通车后河北燕郊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 至北京CBD约32分钟 [2][4] - 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2023年9月开通 成为西北首条连通西安咸阳主城区的地铁 开通后双城生活人口从10万增至30万 [3] - 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西延工程计划与无锡地铁3号线衔接 实现长三角城市间更便捷联通 [4] 运营管理创新 - 上海地铁11号线与苏州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无感换乘 乘客可使用同一APP 无需出站换乘或重复安检 [7] - 两条11号线运营总里程达123.4公里 日均客运量近百万人次 [8] - 交通运输部已出台多部管理办法 建立跨城轨道交通协同管理机制 [9] 经济社会效益 - 跨市地铁有效满足跨市域通勤需求 对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支撑都市圈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0] - 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衔接后累计客流超7595万人次 最大单日客流达20.7万人次 [11] - 粤港澳大湾区多条城际轨道线路建设推进 促进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流动 [12] 未来发展展望 -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 基本建成三大城市群轨道交通网 [12] - 将推动实现跨市地铁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的"四网融合"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13] -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明确 跨市地铁建设有望迎来新一轮高潮 [12]
地铁15号线新国展增设站启动招标,顺义规划延长机场线与其连通
新京报· 2025-07-03 15:38
地铁15号线新国展地区加站改造工程 - 北京市发改委批准建设地铁15号线新国展地区加站改造工程 投资额为3 15亿元 [1][2] - 新增车站为两层侧式站 规模约9000平方米 并设有3870平方米的连廊建筑 [1][2] - 车站位于国展站与花梨坎站之间 区间距离1616米 将显著改善新国展地区交通便利性 [4] 车站设计与技术特点 - 新增车站采用侧式站台设计 轨道位于中央 站台分列两侧 可减少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 [2][3] - 侧式站台适合客流量波动较大的线路 乘客需在不同站台搭乘不同方向列车 [3] - 与15号线既有高架岛式站台(如孙河站、国展站)形成明显区别 [2] 区域交通网络整合规划 - 顺义区规划将首都机场线从T2航站楼西延 与15号线新增车站实现换乘 加强机场与新国展联系 [1][6] - 15号线东延工程已启动环评公示 计划延长2 9公里 新建南彩站 覆盖顺义区南彩组团 [6] - 新增车站所在区域已正式定名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 为北京最大综合型会展场馆 [4] 项目实施进度 - 当前招标内容为设计方案 包含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尚未披露具体施工细节 [2] - 车站名称暂未最终确定 需等待规划部门定名 [4]
城轨协会:2025年城轨新增里程有望超800公里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2:01
行业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2381.48公里,2025年上半年新增运营线路220.70公里,同比增长13.73%,但较2021年同期峰值下降53.92% [1] - 2025年下半年预计开通运营线路约600公里,全年新增里程预计超800公里,较2024年936.23公里继续下降 [1] - 2025年城轨计划投资额约3391.77亿元,较2024年下降28.59% [1] - 行业投资规模自2020年峰值6286亿元持续回落,新增里程自2021年峰值1237.1公里逐年下滑 [1] 政策与市场转变 - 2018年国务院52号文提高城轨审批门槛,要求地方财政收入和GDP指标为原标准的3倍(地铁)或2倍以上(轻轨),终结2017-2020年建设高峰期 [2] - 行业重心从新建转向优化运营和存量管理,设计单位面临项目减少、人才流失,部分转向市政、公路及TOD综合开发领域 [2] 区域发展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无新增城轨运营城市,9个城市开通新线/延长线:杭州、重庆、宁波、太原、天水、广州、南昌、绍兴、沈阳 [3]
铁路部门未加码充电宝安检规定,地铁充电宝乘车要求各地有差异
新京报· 2025-07-01 15:22
铁路充电宝携带规定 - 铁路部门对充电宝的要求是标志清晰且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约27000mAh)[1][2] - 铁路部门未出台额外安检要求 不会因充电宝品牌或无3C标识而禁止携带[1][2] - 高铁动车座椅贴有畅行码可查询充电位置 普速列车可询问工作人员[3] 地铁充电宝携带规定 - 各地地铁对充电宝要求不一致 北京地铁无强制禁限带要求[1][4] - 福州、合肥地铁规定与铁路类似 单品不超过100Wh且每人限带2块[4] - 广州地铁规定每块充电宝不超过20000mAh且每人限带5块[5] 充电设施与服务 - 部分车站候车室设有免费手机充电站[3] - 北京地铁站内充电宝租赁设备布设密度提升[5] 充电宝安全事件 - 2025年2月广州地铁三号线发生充电宝冒烟事件 无人受伤[5] - 2024年10月上海地铁2号线发生充电宝冒烟事件 无人受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