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南极光20250809
2025-08-11 09:21
南极光公司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1 公司及行业概况** - 公司为南极光,主营背光模组业务,涉及游戏电竞、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车载显示等领域[2] - 行业为电子元器件制造,主要客户包括任天堂、惠普等国际品牌[2][4] **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75亿元,同比增长244.6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89.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9,982.43%[3] - 二季度毛利率29.60%,净利率20.40%[2][3] - 海外毛利率32.57%,高于国内约10个百分点[16][25] **3 战略转型与业务结构** - 业务重心从手机供应链转向游戏电竞、智能穿戴等多场景应用[2][4] - 市场结构从内销为主转向内外销并举,国际高端客户占比提升[2][4] - 手机业务占比从90%以上降至不足10%[24] **4 与任天堂合作** - 合作始于2020年,为Switch 2独家供应背光模组[2][6] - Switch 2上市24小时内销量突破300万台,截至6月底总销量582万台[2][6] - 攻克0.3毫米超薄导光板量产工艺,实现25%功耗优化及6,000次微跌落测试要求[6][7] - 预计合作周期5-8年,供应地位稳固[8][9][12] **5 技术优势与竞争壁垒** - 拥有300多项专利,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6.39%[4][5] - 压缩膜技术突破(2015年)及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形成技术壁垒[7] - 已开发新一代技术,保持核心供应商地位[11][12] **6 产能与市场需求** - 深圳工厂月产能200万台,宜春工厂500万台[10][20] - 预计Switch 2市场需求峰值或超2,000万-3,000万台[10] - 产能利用率50%,储备产能瞄准戴尔、联想、惠普等潜在客户[24] **7 新产品与市场拓展** - 开发任天堂两个新项目及惠普笔电项目[13] - 车载板块获客户主动合作,开发多款预估量较大产品[13] - Mini LED技术加速推进,2023年立项,10月将满两年[15][21] **8 风险与挑战** - 背光行业存在竞争(如夏普供应商伟时),但技术难度高限制对手进入[11] - Switch 2采用LCD屏幕,未来转向OLED风险较低[24] - 应收账款账期:国内4个月+6个月承兑,海外月结90天(美金现金)[23] **9 未来战略** - 五年规划:深耕显示行业(电竞、笔电、车载、AI界面)及推进Mini LED技术[15][16] - 加快国际化布局,海外利润优势显著[14][16] - 可能通过参股、并购或自主研发拓展AI赛道[16] **10 其他关键信息** - Switch 2续航2-3小时,下一代产品将优化功耗[25] - 股东回报计划考虑分红与股权激励[19] - 日本市场封闭性强,供应链切换概率低[8][12] (注:所有数据及观点均引自原文编号,未添加外部信息)
TCL电子20250809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显示行业(电视市场)[2][3][8] - **公司**:TCL电子(显示业务、互联网业务、创新业务)[2][3] --- **财务表现** - **营收**:2020年500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近1,000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14.16%[3] - **净利润**:2020年36亿港元下降至2022年4.47亿港元后反弹至2024年17.6亿港元[2][3] - **利润率**:经营利润率1.77%,毛利率从2020年18%降至15.6%[2][3] - **显示业务收入**:2024年694亿港元,大尺寸产品驱动增长(零售额同比+23.6%,出货量同比+14.8%至2,900万台)[2][3][4] - **国际市场表现**:出货量同比+17.6%,收入同比+26%[2][4] - **互联网业务**:2024年收入下降5%至26亿港元,海外增量因Google合作有所增加[4] - **创新业务**:2024年收入+45%至270亿港元,光伏业务同比+104%[4] --- **市场与竞争格局** - **中国电视市场**: - 品牌分层:海信系(单周市占率20%+Vivo合计28%)、TCL+雷鸟(22%)、小米系(双位数份额)[5] - 大屏需求:75寸以上电视需求占比2025Q1达63%[2][5] - **海外市场**: - **北美**:三星/LG占30%-40%份额(价格高30%),海信/TCL占20%-30%(Mini LED+大屏策略)[3][10] - **欧洲**:中国企业份额2022-2024年提升4个百分点至20%(海信/TCL每年迭代8-10代 vs 三星/LG迭代3-4代)[10] - **新兴市场**:黑电保有量80%,中国公司通过渠道营销费用增长[10] --- **产品与技术策略** - **产品分层**: - **多品牌**:TCL(主品牌)、联想、雷鸟(雀/鹏/鹤/青鸟系列覆盖不同用户)[6][7] - **价格带**:V系列(性价比)、T系列(中高端,分区控光+高刷)、C系列(旗舰款,Mini LED+独立芯片)[6][7] - **技术差异化**:AD膜、反光膜、刷新率等技术覆盖不同价格带[6][7] - **Mini LED布局**: - 中国:政策推动快速增长,TCL 2024年1月跟进千分区产品,3月推低分区产品,8月推T5K/T6K中端机型[5][8] - 全球:通过价格覆盖与技术应用(如QD膜、高刷新率)提升竞争力[8] --- **未来展望与预测** - **收入预测**: - **显示业务**:2025年787亿港元(+14%)、2026年856亿港元(+8.7%)、2027年915亿港元(+6.8%)[11][12] - **创新业务**:2025年327亿港元(+21%)、2026年416亿港元(+27%)、2027年520亿港元(+25%)(光伏驱动)[12] - **互联网业务**:2025-2027年预计30亿/35亿/41亿港元(同比+15%/16%/17%)[12] - **利润预测**:2025年21亿港元、2026年25亿港元、2027年28亿港元(净利率因降本增效提升)[12] - **关键观察点**:秋季产品表现、欧美渠道扩张(决定全球化份额)[13] --- **风险与机会** - **机会**: - Mini LED技术成为行业重要方向,全球市场扩展(尤其欧美)[8][9] - 光伏业务高增长(2024年同比+104%)[4] - **风险**: - 北美市场竞争激烈(三星/LG主导,价格战)[10]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0年18%→2024年15.6%)[3]
TCL高管赵军称卷价格不如卷体验,行业应聚焦技术升级
新浪科技· 2025-07-31 16:39
行业竞争态势 - 显示行业价格战现象长期存在且为阶段性现象 [1] - 国内电竞显示器市场第一季度销量达258万台 其中4K高端产品涨幅75% 远高于大盘增长 [1]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主张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避免单一价格战影响 强调卷体验和性能优于卷价格 [1] - 公司推出裸眼3D显示器等创新产品 通过技术形态升级为用户提供新体验 [1] - 公司致力于以技术升级引导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1] 产品发展趋势 - 电竞显示器产品规格持续跃升带动用户体验提升 [1] - 高端显示器市场增长显著 4K品类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1]
直击CJ | TCL科技高级副总裁赵军谈“价格战”:与其单纯卷价格不如卷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7-31 15:55
行业价格战现状 - 显示行业价格战现象长期存在且具有阶段性特征 [2] - 国内电竞显示器市场第一季度销量达258万台 [2] - 4K高端显示器细分市场涨幅达75% 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2] 公司应对策略 - 公司避免单纯价格竞争 转向聚焦产品体验和性能提升 [2] - 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应对价格战影响 [2] - 推出裸眼3D显示器等创新产品形态 提供差异化用户体验 [2] 技术发展方向 - 持续挖掘显示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空间 [2] - 以技术升级引导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2] - 产品规格跃升带来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2]
惠科等10家企业冲刺IPO,显示产业再掀上市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7 13:43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显示行业迎来新一轮上市热潮,受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增长及政策支持驱动,多家企业通过IPO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 [1] - 2025年上半年有10家显示相关企业推进上市计划,业务覆盖显示面板技术、显示驱动、图像传感器、液晶显示设备零部件、智能显示终端、LED显示屏等多个细分领域 [2] 企业IPO情况 - 超颖电子:募资6.6亿元用于高多层及HDI项目第二阶段扩产和补充流动资金,拟在上交所上市,7月9日IPO上会 [3] - 惠科股份:募资82亿元用于Oxid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Mini-LED智能制造项目,拟在深交所上市,7月11日已问询 [3] - 豪威集团:募资1亿元,业务涵盖LED显示驱动、图像传感器,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3] - 云英谷:募资支持AMOLED TDDI芯片和Micro-OLED/Micro-LED显示驱动背板研发,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3] - 视涯科技:募资20.15亿元用于Micro 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建及研发中心建设,6月26日获上交所受理 [4] - 视源股份:募资支持智能控制部件及交互显示与AI领域核心技术发展,6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4] - 大族数控:募资1亿元用于新加坡生产工厂建设,6月4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4] - 和辉光电:募资1亿元用于提升高端AMOLED面板产能比例,4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4] - 海微科技:业务涵盖座舱显示屏、座舱域控制器等,1月3日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4] 募资用途 - 企业募资核心聚焦"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海外市场与国际布局" [5] - 惠科上半年有6个显示项目进入签约、投产、开工阶段,涉及MLED芯片、电子纸模组、Mini LED背光/直显模组等,总投资310.93亿元 [6] - 惠科2022年首次IPO拟募资超95亿元但撤回,2025年再次申请募资降至85亿元用于OLED、Oxide、Mini LED项目 [7] - 视涯科技和云英谷专注Micro OLED技术,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应用占比达54% [7][8] 国际化布局 - 多家企业选择港交所上市以加快海外市场开拓,如和辉光电计划提升境外融资能力和高端AMOLED产能 [9][10] - 大族数控计划在新加坡设厂把握PCB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趋势 [10] - 港交所上市条件更灵活,注重成长潜力和技术创新,允许同股不同权,吸引国际资本,提升品牌影响力 [11] - 港交所上市流程更高效,有助于资金密集型显示企业更快获取发展资金 [11]
冠捷科技、四川长虹、深纺织等6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2 10:23
彩虹股份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1亿-4.8亿元,同比减少47.59%-55.23%[1] - 扣非净利润3.6亿-4.3亿元,同比减少48.25%-56.68%[1] - 业绩下降主因:TV面板价格同比下降导致毛利下滑、G6基板玻璃产销量大幅下降、控股子公司增资相关财务费用增加[1] - 业务亮点:液晶面板大尺寸高刷产品产能提升、G8.5+基板玻璃项目推进、G8.5+产品产销量及收入持续增长[1] 冠捷科技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5亿-4.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亿-3.9亿元[2] - 亏损原因:显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终端售价下降、面板成本稳定压缩毛利率、营销投入增加、汇率波动影响[3] - 应对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4] - 主营业务:智能显示终端产品(显示器/电视)的研发制造销售[4] 四川长虹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39亿-5.71亿元,同比增长56.53%-103.59%[5] - 扣非净利润1.38亿-1.82亿元,同比下降2.17%-25.82%[5] - 净利润增长主因:被投资企业华丰科技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5] - 扣非净利下降主因:房地产项目售价下调导致毛利收窄、家电业务海外市场受冲突及关税影响[5] 深纺织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800万-4200万元,同比下降4.31%-36.20%[6] - 扣非净利润2000万-3000万元,同比下降14.89%-43.26%[7] - 业绩下滑原因:产品价格下降、日元汇率上涨推高采购成本、研发投入增加[7] - 主营业务:OLED/LCD偏光片研发生产,兼营物业及纺织服装[7] 南京熊猫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400万-450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900万-5000万元[8] - 亏损原因:工业互联网业务转型期验收结算减少、电源及通信业务竞争激烈导致收入下降[8] - 三大业务板块: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服务型电子制造[8] 宝明科技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00万-1500万元,同比减亏67.67%-74.14%[9] - 扣非净利润亏损1000万-1300万元,同比减亏75.85%-81.42%[10] - 减亏原因: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提升,但受赣州复合铜箔项目转固新增折旧影响[10] - 主营业务:LED背光源/锂电复合铜箔研发生产、液晶面板深加工[10]
纬达光电(87300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21: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7月7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3] - 参会单位有东莞证券、西南证券,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赵刚涛 [3] 研发情况 - 公司与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广东立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上游高附加值核心材料开展研发,目前处于材料研究开发阶段 [3][4] 产品定位与竞争力 - 公司产品定位是高性能定制化偏光片和光学膜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通过关注行业趋势、保持创新、加快迭代升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5] 市场需求与规模趋势 - 随着产品应用领域增加,高耐久偏光片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规模会增长,应用领域从户外智能电表、车载仪表盘扩展到其他车载显示模组,技术从染料系高耐久偏光片拓展到碘系高耐久偏光片,预计应用领域还有扩展空间 [6] 新产线与业务增量 - 募投项目偏光片三期项目部分产线处于量产爬坡阶段,部分在安装、调试 [7] - 高耐久偏光片产品主要分为染料系和碘系 [7] -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汽车多屏化、大屏化应用需求增长,HUD显示、后排娱乐显示、天幕等显示场景需求增加,为偏光片行业提供业务机会 [7]
一季度实现扭亏后深天马公告换帅,总经理成为接任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2:48
高管变动 - 彭旭辉辞去深天马董事长及所有董事会职务 原定任期至2025年7月7日 持有公司股份7800股 [1] - 成为接任董事长职务 原总经理职位因工作调整辞任 任期至第十届董事会届满 [1] 高管背景 - 彭旭辉1981年出生 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2007年加入公司 历任研发工程师 制造总监 总经理等职 2021年7月出任董事长 [2] - 成为1981年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 2007年加入公司 历任工程师 Array厂长 制造总监 总经理等职 与彭旭辉职业路径高度相似 [4]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营手机显示 车载显示 IT显示业务 工业品及生态拓展为增值业务 [6] - 2023年亏损21亿元 2024年营收334.94亿元(同比+3.79%) 净亏损收窄至6.69亿元(同比减亏14.29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3.12亿元(同比+7.25%) 实现扭亏 归母净利9640.89万元 [6] - 截至6月20日收盘价7.94元 总市值195.15亿元 [6]
海信视像总裁李炜谈显示产品跨界:VR眼镜打造虚拟焊接、远程医疗解决就医难题|《封面》对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6-16 16:38
跨界应用拓展 - 显示产品提供客厅以外价值 通过VR眼镜在工业场景进行虚拟培训 如焊接安全培训和煤矿安全培训[3] - 显示产品与医疗结合 为乡镇城市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让患者享受大城市专家医疗资源[3] - 微创手术和肠镜等医疗场景需要显示产品完全还原真实色彩和影像[4] AI技术布局 - 公司自研星海大模型 在流媒体媒资知识库构建和运算能力上较强 行业测评排名靠前有时第一[6] - 行业内第一家接入DeepSeek 结合星海大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6] - AI技术为显示产品提供历史经验知识库建立 包括用户历史病理 提升判断准确性[5] 智能化发展趋势 - 电视智能化随AI技术发展和电视芯片端侧算力提升 将成为必备能力和功能[7] - AI技术为电视行业提供更大可能性 解决以往模型和算力不足问题[8] - 电视具备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 通过多个AI智能体实现聊天、学英语等功能[9] - 未来通过沉浸态智能体 用户可直接将产品作为个人助理或咨询对象交互 能力迭代刷新更自然流畅[9] 行业技术变革 - 电视行业面临新挑战 公司以激光显示、RGB-Mini LED、AI大模型破局[2] - 全球出货量份额剑指第一 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市场跃升[2] - 显示行业正在发生变革 跨界举动及显示产品应用不断扩展[2]
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海信视像总裁李炜回应 |《封面》对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6-16 16:31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全球显示产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市场规模趋于稳定 竞争焦点从技术参数转向用户场景和产业链生态的全生态价值博弈 [3] - 电视行业面临新挑战 但消费者对高品质视觉体验需求持续 百吋电视出货量暴涨400% 98寸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增长119% [2][4] - 联名《黑神话:悟空》定制产品销量环比激增56% 京东平台成交额同比飙升13% 证明高质量内容体验驱动用户回归电视 [2][4] 产品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以激光显示、RGB-Mini LED、AI大模型破局 构建横向覆盖家庭、商业、车载场景 纵向深耕显示技术、芯片、云服务及操作系统的立体化创新矩阵 [3] - 推出E5N Pro系列游戏电视 联名定制产品中游戏电竞迷用户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5-35岁年轻用户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4] - 激光显示产品具有低能耗特性 百吋激光电视功耗仅为普通液晶电视的1/3多 符合新能源车对低能耗显示的需求 [8] 场景化应用拓展 - 提出"显示无处不在"战略 在厨房、车载等场景提供显示解决方案 如闺蜜机提供菜谱 HUD激光抬头显示路况信息 天窗激光投影实现车内观影 [6] - 与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合作 推动大屏游戏和竞技观看场景 强化大屏电视在特定场景的不可替代性 [4] - 积极探索车载激光显示应用 响应新能源车对高画质低能耗显示的需求 参考华为赛力斯M9后排投影方案 [9][10] 用户行为与产品定位 - 电视消费进入"墙有多大 屏就该多大"时代 大屏沉浸式体验推动用户回归电视 [3][4] - 电视打开率低是伪命题 用户观看方式变化而非需求消失 公司基于用户兴趣场景持续优化大屏体验 [3][5] - 全球出货量份额剑指第一 通过全场景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人与屏幕的交互方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