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搜索文档
【安康】“校招共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陕西日报· 2025-10-21 06:50
引才用才模式 - 安康市推行“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旨在推动高校引进并与企业共同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1] - 该模式面向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等市级重点产业链,鼓励专家人才与企业搭建科研平台、开展技术攻关 [1] - 模式推行后,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积极响应,征集引才用才需求50余项 [1] 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平台 - 今年以来,安康市新增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支,选派科技特派员1184名、企业科技副总80名 [1] - 全市9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团队专家调整优化至121人 [1] -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小院等人才服务平台259家 [1] 产学研合作与具体应用 - 安康市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科技小院集群,并依托本地院校等载体将专家人才送至产业一线 [1] - 具体案例显示,“校招共用”模式帮助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与安康学院合作,选育富硒人工饲料的蚕品种,以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2] - 下一步计划通过专家长期驻企服务、平台共建、科研攻关等方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 [2]
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举办金秋产业合作发展会
扬子晚报网· 2025-10-18 10:58
产业体系构建 - 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科创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1] - 度假区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持续发挥生态优势 [1] 央地战略合作 - 度假区“一区四镇”及阳羡旅游集团与中国物流集团、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央国企或其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 - 活动全面推进央地协同 为深化央地合作打开新路径 [6] 招商与创新平台 - 度假区(杭州湾)创新合作中心正式启动 作为宜兴对接杭州湾区域的核心枢纽 [7] - 该中心将整合产业与科技资源开展招商 集聚优质企业、科创项目及前沿产业要素 [7] - 中心依托高校与在外贤达资源为宜兴企业引育人才 并学习区域先进发展理念 [7] - 度假区为招商伙伴举行授牌仪式 汇聚多方伙伴资源以拓宽招商朋友圈 [7] 重点项目投资 - 活动现场展示了10只投资合作项目 涵盖高端制造、环保能源、医疗器械、生物科技、高端养老、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8] - 项目具有层次高、业态新、辐射强的特点 [8] 人才社区建设 - 阳羡数字游民社区正式发布 以“社区旅行+”为理念在善卷洞和张阳村等区域打造文化创意社区与新消费产业基地 [10] - 社区系统性构建“空间活化-人才引育-产业升级-品牌输出”全链条发展体系 差异化布局青年创业就业实践点 [10] - 社区目标吸引四类青年人才入乡发展 力争三年建成区域性青年入乡创业就业中心 [10] - 宜兴Co-Five社区已与BTU数字游民社区联盟签订运营协议 并迎来首批数字游民入驻 [10]
广西生态大健康品牌从“有”向“优”不断升级
广西日报· 2025-10-15 10:06
10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第十五场)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西正逐步构建大健康品牌矩阵,探索形成具有广西特色 的"两山"转化模式2.0版本。到2027年,将构建10大系列生态大健康品牌,着力推动品牌从"有"向"优"不 断升级,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宜居宜游目的地和生态康养优选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强化顶层设计,将大健康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先后出台《广西壮族 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印发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旅居养老、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加强"农文旅 体康"产业融合。2025年9月,印发《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 2027年)》,构建起"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到位"的品牌建设体系。 在厚植传统优势品牌基底方面,广西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866 个,"桂字号"农业品牌总产值超1600亿元,总价值突破5000亿元。依托森林资源,建成国家级、自治区 级森林康养基地分别为38个、53个,2024年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超2300亿元。同时,立足 民族医 ...
东营“鸟浪”引客,生态高颜值催生发展高价值
齐鲁晚报网· 2025-10-14 16:53
厚植生态,铸就"鸟类国际机场"核心竞争力 入秋的东营,湿地滩涂上,反嘴鹬、白鹭翩翩起舞。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八路水系等地, 众多观鸟爱好者手持专业设备,屏息凝神,捕捉鸟儿灵动的瞬间。这不是小众的消遣,而是撬动东营文 旅发展的崭新动能——观鸟经济正在这片生态福地加速崛起。 "鸟浪"出圈,生态魅力引爆市场 "镜头里铺天盖地的花脸鸭群'鸟浪',真比想象中震撼百倍!"来自北京的资深"鸟友"老树(化名)站在 东营的滩涂上感慨。去年,一场"鸟浪"奇观通过短视频火遍全网,让"到东营看鸟浪"成为秋冬旅游新潮 流。这一自然奇观的"出圈",是东营生态优势的集中展现,也成为撬动观鸟旅游的关键支点。 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东营市观鸟协会)负责人郭建三对此感触尤深:"过去东营的鸟类资 源'藏'在本地人心里,如今,东八路水系旁外地车牌鳞次栉比,'长枪短炮'络绎不绝,'鸟浪'彻底打响了 东营生态品牌。" 东营湿地广布,为鸟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除了麻雀、燕子之外,城区树林里常见的还有喜鹊、灰 喜鹊、乌鸫、珠颈斑鸠、灰椋鸟、大杜鹃、四声杜鹃等,水系里有大苇莺、白鹭、 鷉等,"对有一定鸟 类知识的观鸟爱好者来说,在植物园这种城市 ...
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走进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海南日报· 2025-10-14 09:28
公司活动与产品体验 -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举办35位中外博主参与的深度体验活动 活动项目包括峡谷溯溪 攀爬莲恩瀑布和踏瀑戏水十连关卡等挑战性项目 [1][2] - 参与者对景区特色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例如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称赞高空滑道时间充裕 可在滑行中俯瞰热带雨林并欣赏日落美景 [3] - 体验活动被定位为向国际游客推荐海南的鲜活素材 突出其冒险 美食和文化共鸣等多元魅力 [4] 行业营销与品牌推广 - 活动通过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进行内容创作与分享 旨在改变海南仅作为“祖籍所在地”的单一印象 挖掘其自然与人文魅力 [3] - 推广策略侧重于展现海南作为探险与疗愈天堂的定位 强调其能让游客放下手机 拥抱自然的独特价值 [3] - 国际推荐官计划将持续进行 以挖掘并传播海南的多元魅力 吸引更多游客 [4]
数说“十四五”︱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央广网· 2025-10-13 08:50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截至去年底,我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森林覆盖率超25%,成 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这里是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而再过不久,北纬49°,数千辆测试车辆即将在这里飞驰。呼 伦贝尔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中心副主任韩铁峰介绍,当地以冰面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不仅建 成国内唯一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更打造出国内功能最完善的冬季汽车测试基地。 韩铁峰:可为车企开展制动性能、电池低温续航、智能电控稳定性等关键测试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场 景。 庄少勤:用途决定价值,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明确用途,合理设定权益,为资产赋能 增值。 吴章连:这次通过交易,我们村获得了80%碳票的交易收益,将近3万块钱。 福建三明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村干部吴章连口中的这笔碳票交易,今年3月由上海某公司以10.04 万元认购了沙县区包含黄溪坑村在内的6693吨林业碳汇,用于抵消湾谷科技园的碳排放。 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部经理詹光丹:不仅能为当地企业提供碳中和的解决方案,更使村 集体 ...
淄博|以河湖之变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5-10-13 08:49
河湖治理成果 - 红莲湖建成后有效涵养地下水源,成为展示城区形象与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去处 [4] - 马踏湖通过系统治理从“酱油湖”转变为生态胜地,自2022年6月开园运营以来,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特质吸引大批游客 [4] - 马踏湖生态环境改善使白莲藕品质提升,莲藕经销商当前发货量约每天500公斤,客户遍布各大城市 [4]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临淄区以淄河为纽带打造喜文化小镇,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增收200余万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6] - 喜文化小镇将官道糕点、赵家葡萄、尧王西瓜等特色产品纳入产业链,实现多村共富 [6] - 河湖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良好生态环境创造了经济价值 [6]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淄博市配套印发总河长令,计划到2030年年底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幸福河湖75条以上,惠及沿线及周边1000个以上村居 [9] - 全市已建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2条、省级幸福河湖33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8个、省级效益河湖样板2个 [7] - 水利部等6部委2024年联合出台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山东省第11号总河长令确定自2025年起实施“万村千河”行动 [9]
【安康】加快推进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3 06:55
产业发展总体成效 - 前8月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1月至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8.1%,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16.3% [1] - 新型材料、秦巴医药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 [1] 重点项目推进与产业链建设 - 1月至8月全市298个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工296个,开工率达99.3% [2] - 安康智算产业园等236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汉阴县单晶硅靶材料等30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2] - 毛绒玩具产业已形成“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加工制造—贸易销售”全链条 [1] 富硒特色产业发展 - 开发富硒黑茶、富硒魔芋饮品等富硒产品300余个 [2] - 培育富硒产业规上企业212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认定市级链主企业27家 [2] - 其中6家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 [2] 产业支持与创新驱动 - 安康市坚持“一链一策”、项目带动、科技赋能,发挥“链长制”协调推动作用 [1] - 抢抓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机遇,支持富硒产业科研和重点项目建设 [2] - 实施植物源有机硒生产线等重点项目以稳定硒源供应,提升加工能力和标准化水平 [2]
废弃矿坑里藏着流量密码——“生态疤痕”变身绿色“聚宝盆”
人民日报· 2025-10-12 18:07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余脉腹地,蕴藏丰富的石灰矿资源。靠山吃山,开山挖矿,多年粗放开采留下了千疮 百孔的"疤痕",红庙村的青山矿坑便是其中之一。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3个紧邻的废弃矿坑被改造成心形湖泊,与周边已复绿的矿山相 映成趣。湖光山色的美景中,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湖州市通过实施矿坑生态修复,因矿施策、分类治理,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废弃矿山的绿色基因,一座座 废弃矿山重新焕发生机,曾经的"生态疤痕"变身为绿色"聚宝盆"。 因地制宜,探索矿坑治理新路径 放在几年前,红庙村村民王永怎么也想不到,废弃矿坑能变成网红景点?"以前这里没人管,成了建筑 垃圾的堆放场。" "红庙村3个露天凹陷的矿坑彼此相邻,且有少许积水,恰似一个心形,我们就按照'宜水则水'的治理思 路制定了生态治理方案。"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许军法介绍,他们消除边坡不稳定危石隐 患,将废弃矿坑改造为心形水域,最大蓄水量近500万立方米,总治理面积约463亩,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和改善。 文旅融合,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 改造后的心形水域风景秀美,村里决定"变废为宝"。红庙村党委书记林贤介绍,村里引入了深蓝计划 (浙江) ...
广东创新古树保护利用 激活绿美经济新引擎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20:33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创新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模式 通过创新机制、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等路径 形成“生态+产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使古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和绿美经济的增长引擎 [3][4][5] 古树资源与保护利用概况 - 广东现有古树名木资源总量为8.5万余株 [3] - 全省已累计建成210个古树公园 并建成106个绿美古树乡村 [16][44] - 保护利用模式旨在实现生态资源向富民资产的转化 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5][16][31] 古树公园驱动生态文旅发展 - 古树公园集古树保护、文化体验、休息游憩、自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8][9] - 以韶关市仁化县为例 该县累计建成13个绿美古树公园 其中大井村爱情主题公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10][11] - 古树公园催热当地乡村旅游 带动民宿产业兴起 形成“护树增收”的良性循环 [11][18] 古树经济与产业链延伸 - 古树经济正从单一资源依赖转向全链条开发 衍生品开发成为新增长引擎 [29][30] - 广州邓山村依托1800多棵乌榄古树 通过合作社统一经营 推出文化节和文创产品 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 每年带来500多万元经济收益 [23][24][25] - 茂名根子镇依托千年荔枝古树群 串联文旅场景 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 并开发深加工产品 实现鲜果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25][26][27] 古树文化IP价值挖掘 - 古树名木作为文化图腾 通过“情感共鸣+场景再造”重构文旅吸引力 [34] - 清远阳山县以韩愈栽种的木樨古树为核心 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廊道 吸引文化研学游客 [35][36] - 江门小鸟天堂以巴金《鸟的天堂》为文化IP内核 发展生态摄影与自然教育 全年吸引游客量超35万人次 [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