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超300亿元!西南地区最大!百万吨级乙烯工程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10-31 19:22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乙烯工程项目投产 - 项目于10月30日一次投产成功,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1] - 项目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配套建设16套主体生产装置,是中国石油首个从炼油转型炼化一体化的标杆项目 [1] - 项目应用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并建成中国石油自有技术首套8万吨/年SBS和12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装置 [1] 项目产能与产品结构优化 -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油品349万吨、增产化工品306万吨,产品包括官能化橡胶、高端膜料等,填补国内供给缺口 [3] - 项目新增用电实现100%绿电保障,能耗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标杆水平 [3] 市场定位与区域经济影响 - 项目产品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西南、华南及东盟市场,推动广西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型 [3] - 项目旨在助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并通过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生态 [3] - 项目将借助RCEP红利拓展海外市场,为双循环格局提供支撑 [3] 行业会议与“十五五”展望 - “迈向‘十五五’ 共建新生态”会议定于2025年11月6-8日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举行 [4] - 会议议题包括“十五五”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展望、新型工业化与绿色低碳发展、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等 [5] - 会议将探讨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协同发力,以及煤制油产业高端多元低碳化发展实践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 - 平行会议将讨论AI赋能化工新材料研发、MOF重塑材料学未来、打造零碳园区及液流电池储能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5] - 议题涵盖工业AI赋能煤化工节能降碳、先进PSA制氢技术助力降本增效、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6] - 会议聚焦破“内卷”、育“新质”,通过知识产权塑造“十五五”化工新生态 [5]
从饮料瓶到饮料瓶:rPET助力绿色循环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4:38
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是rPET推广的重要考量。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消费者支持rPET用于食品包装。 当消费者了解到rPET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时,展现出更愿意为之买单的意愿。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持续开展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将有助于提升社会对 rPET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食品接触用塑料的同级利用——例如将回收的PET饮料瓶再制成rPET饮料瓶,被认为是塑料循环利用中 环保收益显著的方向,也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研究显示,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为96.48%~97.63%,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大部分回收后用于化 纤、汽车、日化产品等非食品领域,食品级rPET产品则多出口至海外市场。国际上,PET的"先同级再 降级"已有多年应用经验,这一模式不仅延长了PET的生命周期,也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食品级rPET的同级利用是塑料高值化回收的典型范例,也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趋 势。"国家食品接触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主任钟怀宁介绍,目前,欧盟和美国已形成完善的食品级 rPET安全评估和批准体系,其安全性主要通过"挑战性实验"来验证,即通过模拟极端 ...
橡胶行业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10-28 10:30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2024年中国轮胎产量达到8.47亿条,子午化率为96.1% [1] - 与2020年相比,橡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7%,利润增长14.4%,出口交货值增长41.2% [1] - 行业已形成完整、强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1] 当前经济环境与行业挑战 - 受全球有效需求不足及上半年“抢出口”影响,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略低于上半年 [1] - 高科技制造业继续增长,传统制造业压力较大,行业竞争加剧 [1] - 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进程正在加快推进 [1] 未来发展趋势与预测 - 预计2026年行业产值增速保持3%左右,利润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2] - 预计产品子午化率将突破97%,绿色橡胶制品占比提升至30%,海外产能占比增加至15% [2] - 建议行业坚持技术创新、绿色循环、国际协同三大发展路径 [2] 企业战略与新兴机遇 - 中国轮胎企业正加快国际化、本土化进程,品牌形象和高端配套率日益提升 [2] - 低空经济崛起为轮胎企业带来万亿级赛道的新增长机遇 [2] - 轮胎性能升级推动橡胶差异化发展,中国橡胶轮胎全球规模优势持续提升 [2]
【安康】加快推进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3 06:55
产业发展总体成效 - 前8月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1月至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8.1%,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16.3% [1] - 新型材料、秦巴医药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 [1] 重点项目推进与产业链建设 - 1月至8月全市298个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工296个,开工率达99.3% [2] - 安康智算产业园等236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汉阴县单晶硅靶材料等30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2] - 毛绒玩具产业已形成“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加工制造—贸易销售”全链条 [1] 富硒特色产业发展 - 开发富硒黑茶、富硒魔芋饮品等富硒产品300余个 [2] - 培育富硒产业规上企业212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认定市级链主企业27家 [2] - 其中6家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 [2] 产业支持与创新驱动 - 安康市坚持“一链一策”、项目带动、科技赋能,发挥“链长制”协调推动作用 [1] - 抢抓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机遇,支持富硒产业科研和重点项目建设 [2] - 实施植物源有机硒生产线等重点项目以稳定硒源供应,提升加工能力和标准化水平 [2]
年均增长5%左右!今明两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增长目标定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1:07
核心观点 - 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1] - 方案目标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1] - 方案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资源消耗转向绿色循环 从分散竞争转向协同发展[3][4][5] 主要目标 - 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1]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1] - 铜 铝 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1]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1] - 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绿色低碳 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1] 行业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2] - 2024年全国规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较工业平均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2] - 2024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919万吨 同比增长4.3%[2] - 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8% 16.5%[2] - 行业有力支撑航空航天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 面临挑战 - 资源保障能力 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3] - 外部冲击影响加大[3] 工作举措方向 - 方案围绕保资源 优供给 促转型 拓消费 强合作等5方面提出10项工作举措[4]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加强铜 铝 锂 镍 钴 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4] - 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4] - 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 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贵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4] 战略升级亮点 - 增长动力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发展范式从资源消耗转向绿色循环 系统性部署有色金属再生循环产业发展[4] - 产业组织从分散竞争转向协同发展 通过深化供需对接促进上下游形成发展共同体[5]
三房巷(600370.SH):拟1亿元出资设立江阴三房巷聚材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并持有其100%的股权
格隆汇APP· 2025-09-15 16:24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亿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江阴三房巷聚材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1] - 新设立子公司将专注于再生材料及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1] - 此次投资符合公司绿色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业务规划方向 [1]
积极践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箱箱共用完成1.3亿元F轮融资
经济网· 2025-07-23 16:32
融资动态 - 箱箱共用完成1.3亿元人民币F轮融资 由时代伯乐旗下仙居新能源产业基金独家投资 [1] 区域经济与政策支持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加快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演进 成为绿色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 [1] - 仙居县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生态培育 吸引包括箱箱共用在内的一批优质企业落地 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 [1] 投资方观点 - 时代伯乐董事长蒋国云看好箱箱共用将中国循环技术转化为全球标准的能力 [1] - 箱箱共用从单一包装制造商升级为产业平台生态构建者 通过全链条技术重构行业价值网络 [1] 公司战略与产业链布局 - 箱箱共用以上海为软实力中心 打通原创设计、智能制造和循环运营全产业链 [1] - 公司在江苏、浙江建立智能制造基地 部署覆盖全国的循环服务网络 形成"创新链、制造链、服务链"三链融合模式 [1] - "区域合作+产业链整合"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箱箱共用拥有1430项全球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占比达49.65% 参与制定3项国家技术标准 [2] - 公司构建覆盖研发、制造、服务、数字化及全球化运营的全产业链能力 [2]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箱箱共用有望成为"隐形冠军"代表 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 - 公司深化"技术IP化×服务场景化×业务平台化"战略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循环大平台 [2]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成效亮眼(新视窗·感受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6-25 05:4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 - 国家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构建"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机制 [1] - 各地区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以旧换新热度不减且成效显著 [1] - 河北、贵州、辽宁等省份通过不同领域实施以旧换新政策,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1]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河北) - 河北省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作为惠民生与稳增长结合点,2025年以来6032家门店参与活动 [3] - 累计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125.19万辆,使用补贴资金6.05亿元,带动新车销售34.73亿元 [3] - 销售高峰期日售新车36295辆,日销售额9889.61万元 [3] - 保定雅迪电动自行车单门店卖出2600多辆,带动销售额780余万元 [3] - 建立"旧车回收—电池分离—资源再生"闭环,2024年处置废旧电池11.08万组,综合利用率98%以上 [4] - 智能化拆解生产线实现100%分类回收,年减少固体废弃物2.3万吨,节约原生资源3.8万吨 [4] - "一站式"服务将办理时间从两三天缩短至1小时内,周末门店客流量从40人次增长到120人次 [4][6] 家装厨卫焕新(贵州) - 贵州将补贴扩大至装修材料、卫生洁具、智能家居等18大类商品 [7] - 2025年参与商家6626家,补贴产品218990件,使用补贴资金超6800万元 [7][9] - 累计鼓励换新5.05万件,产生换新消费4.6亿元 [9] - 红星美凯龙云岩商场使用补贴441万余元,换新产品超3500单,带动消费1355万元 [9] - 通过"一码贵州"平台实现补贴申领便捷化,单笔最高补2000元,家居类一人最高享6000元补贴 [8][9] - 建立三重监管"密码":事前严审、事中严查、事后严检保障资金安全 [8] 汽车换能(辽宁) - 辽宁省1-4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1.7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 [11] -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39%,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 [11] - 沈阳市消费者购买25万元新能源车可获得国家补贴2万元和地方补贴5000元 [10] - 设立汽车补贴咨询服务窗口,完善审核工作专班信息共享机制,45天内完成补贴拨付 [11] - 开展汽车消费活动40余场,新能源车下乡活动200余场,预计全年重点活动100余场 [12] - 部分车型叠加各级补贴后综合优惠最高可达3万元 [12]
全链新生,贝特瑞全球首发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05-15 14:30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全链新生",通过创新技术实现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以及负极材料的柔性新生[1] - 方案基于25年电池材料领域经验,体现行业领导者推动绿色发展的担当[1] - 正极回收采用全球首发无前驱体工艺S正极材料,实现锂镍钴锰不分离新生,缩短流程降低成本且零废水排放,已具备量产能力[2] - 负极回收首创R石墨技术,解决杂质和结构缺陷问题,碳排放优势明显[2] - 方案为行业补全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绿色循环[1][2] 技术突破 - 正极回收技术:全新处理工艺使金属元素不分离再生,流程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30%[2] - 负极新生技术:行业首创柔性工艺解决传统回收痛点,R石墨产品碳排放较原生材料减少40%[2] - 双链回收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整合正负极技术优势形成协同效应[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达115GWh,2035年中性预测将达1TWh[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欧盟《新电池法案》将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纳入产业准入标准[2] - 动力电池退役潮自2020年启动,回收需求进入爆发期[2] 战略布局 - 计划构建全链条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与电池/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3] - 通过国内基地与印尼/摩洛哥等海外基地协同,打造全球化循环低碳产业链[3] - 回收平台建设将覆盖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到国际标准输出的完整体系[3] 行业影响 - 为电池行业提供创新性回收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2][3] - 呼吁行业统一技术标准,通过协同创新解决回收产业链痛点[3] - 在碳中和目标下,方案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标杆实践[4]
一块石头链起百亿产业 ——永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中国化工报· 2025-05-09 10:45
产业升级转型 - 永丰县石灰石储量达110亿吨,碳酸钙含量全国第三,白度高、铁含量低[2] - 2008年县里出台《石头经济产业升级实施意见》,关闭50余家非法矿山,淘汰10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26座矿山纳入绿色规划[2] - 矿石利用率从50%跃升至90%,高纯度矿石专供纳米钙,中纯度矿石用于塑料母粒,边角料用于普通建材[2] - 纳米钙专用矿加工成纳米级非金属新材料后一吨能卖3000元,而传统水泥用矿石一吨仅卖80元[2] 科技创新发展 - 全县166家碳酸钙企业中53家建立研发中心,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7项,科技投入占比超过8%[3] - 广源化工主导制定超细重质碳酸钙和湿法纳米碳酸钙两项行业标准[3] - 2024年建起全省首个碳酸钙产业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机构合作[3] - 势通钙业与中科院合作的纳米钙分散技术让产品在橡胶中添加量提高30%,每年新增产值2亿元[3] 产业链整合 - 形成"原矿—粉体—母粒—终端产品"的闭环产业链,园区内90%原料能本地采购,成本降低20%以上[4] - 采用"双园区"布局:陶唐新材料产业园专注初级加工,县城工业园主攻精深加工[4] - 广源化工作为全国重钙十强首位带动5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5] - 势通钙业的纳米钙占据全国10%市场份额,吸引下游涂料企业扎堆建厂[5] 绿色循环经济 - 广源化工投资700万元建废水处理系统,废水回用率达95%,粉尘收集率提升40%[6] - 大理石边角料、矿山废土变废为宝,边角料成为重钙原料,废土用于复绿[6] - 全县推行"智慧矿山"系统,开采量、环保指标实时监控,2300亩复绿区生机盎然[6] - 获得"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称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