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

搜索文档
海正生材: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9:12
股东减持情况 - 大股东中启洞鉴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10,457,516股,占总股本的5.16%,均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1] - 减持计划于2025年3月7日披露,因经营发展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股份[1] - 实际减持数量为2,026,78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价格区间为9.85~15.54元/股,总金额22,068,414.24元[2] 减持计划执行结果 - 减持期间为2025年4月17日至2025年6月16日,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1][2] - 减持完成后,中启洞鉴持股数量降至8,430,736股,持股比例降至4.16%[2] - 实际减持情况与披露计划一致,未提前终止,且达到计划最低减持数量[3] 股东身份信息 - 中启洞鉴为公司直接持股5%以上股东,非控股股东、实控人或一致行动人[1] - 减持主体无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来源均为IPO前取得[1]
凯赛生物: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7 18:1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 [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 [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51.60% [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1亿元,同比增长44.16% [34] 业务发展 - 生物法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成为以生物法取代化学法的典型案例 [17] - 新产品生物基哌啶已于2024年底顺利投产并开始形成销售 [17] -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物流等场景获得商业化订单 [17] - 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全面展开,招商凯赛合肥项目落地 [18] 资本运作 - 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59.15亿元 [18] - 公司注册资本由5.83亿元变更为7.21亿元 [37] - 2024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支付资金总额2891.60万元 [9]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 [9] 财务指标 - 货币资金53.47亿元,占总资产28.11% [33] - 在建工程59.49亿元,占总资产31.28%,同比增长9.30% [33] - 短期借款12.47亿元,同比增长67.09% [33] - 研发费用2.33亿元,同比增长23.38% [34] 公司治理 - 2024年度共召开11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 [22] - 2024年度共完成4份定期报告及71份临时公告披露 [22] - 连续两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获得A级 [22] - 举办5次业绩说明会,回复投资者各类问题 [23]
A股公司沉痛公告:80岁创始人逝世,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7:40
公司创始人逝世及影响 - 奥精医疗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崔福斋于近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直接持有公司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间接持有35.41万股(0.26%),股份将依法继承 [1] - 崔福斋担任首席科学家职务,不属于管理层,公司称其逝世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或影响研发及经营的稳定性 [1] - 崔福斋带领公司从科研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使奥精医疗成为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并登陆科创板 [1][3] 创始人学术及行业背景 - 崔福斋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及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 [2] - 研究领域聚焦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主导骨、牙天然矿化机理及仿生制备研究,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 学术背景原为核材料,后转向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因发现国内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不足而转型 [3] 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 - 奥精医疗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核心,形成系列专利并实现产业化,如矿化胶原人工骨粉、骨膜等产品 [3] - 2011年全球首创成分与结构高度仿生的矿化胶原骨材料,推动我国在该医疗器械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骨缺损修复,临床使用超百万例 [3]
创投月报 | 深创投:50亿赛米产业基金落地 三成获投项目为先进制造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05
私募基金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境内新增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2家 较4月骤降83.3% 同比减少60%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39只 同比增长55.5% 环比下降18.7% [1] - 一级股权投资市场融资事件428起 同比减少13.6% 环比减少18.0% 披露总融资额约182.33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4290.04万元 创近五个月最低点 [1] 深创投基金布局 - 深创投管理资本规模超4700亿元 2025年5月末备案新基金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 注册出资额3亿元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 已出资36亿元 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联合出资 深创投与深重投共同担任GP [2][3]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投资深圳市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构建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3] 深创投投资活动 - 2025年5月深创投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0起 同比翻5倍 环比提升66.7% 2025年前五个月共出手43次 达2024年全年的58.1% [3] - 投资项目中六成处于天使轮和A轮早期阶段 先进制造赛道占比30% 覆盖集成电路和航空航天领域 [6] - 生物材料研发公司灵蛛科技获深创投独家投资 出资平台为15亿元的深圳合成生物私募基金 [6] 赛陆医疗融资进展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由复星医药领投 深创投持续加码 资金用于全国产测序平台注册申报及全球化拓展 [11] - 深创投曾于2023年12月领投赛陆医疗数亿元A轮融资 支持基因测序平台研发和商业化 [11] - 赛陆医疗自主研发的Salus Pro测序仪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国内首个全应用场景覆盖的国产设备 [12]
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20:1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78.13% [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5亿元,同比下降19.32% [9] - 资产总额86.57亿元,同比增长2.20% [9] 业绩下滑原因 - 管理变革相关费用超过7000万元 [9] - 供应链改造及产能布局投入增加超过1亿元 [9] - 前瞻性研发投入持续保持 [9] - 创新业务领域投入超过1亿元 [9]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 [9] 战略布局 - 正在进行第三次战略升级,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 [7] - 定位为合成生物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8] - 启动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等多个变革项目 [8] - 布局再生医学、营养科学创新转化等新兴业务 [9] 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7.19亿元,同比下降38.46% [30] - 应收账款5.43亿元,同比增长21.35% [30] - 存货12.48亿元,同比增长9.98% [30] - 固定资产33.36亿元,同比增长38.84% [32] - 在建工程6.41亿元,同比下降42.19% [32] 董事会工作 - 2024年共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 [10][11][12][13][14] - 审议通过健康产业园项目产能规划调整 [13]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23.48亿元,投入进度104.42% [14] - 修订多项公司管理制度 [15] 股东回报 -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含税) [42] - 现金分红总额5261.99万元,占净利润30.19% [42] - 2023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30.68% [16] - 累计回购股份331.55万股,支付金额2.2亿元 [17] 公司治理 - 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43] - 修订公司章程及多项管理制度 [44][45] - 董事会换届选举,提名6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 [47][48][49] 行业环境 -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6]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 [6] - 消费不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6] - 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消费品业务表现 [9]
ST宁科: ST宁科关于重整及预重整事项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22:14
重整及预重整进展 - 公司子公司中科新材已进入重整程序,法院裁定延长公司预重整期间至2025年8月28日,以推进财产价值最大化和债权人权益保护[3][4] - 中科新材已获得共益债务融资300,000,000元,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已到账[4] - 公司及中科新材已分别召开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共益债务融资提案,并推进债权申报与审查、资产调查等工作[4][10] 子公司重整情况 - 中科新材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2025年6月6日,目前由湖南醇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投资人参与重整[9][10] - 中科新材重整基于公司整体协同重整计划,若公司同步完成重整,中科新材仍将作为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2] 债权人会议及融资安排 - 公司预重整第一次临时债权人会议和中科新材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已召开,表决通过共益债务融资提案[10] - 中科新材在重整期间获准借款不超过100,000,000元,资金使用由管理人严格监督[9] 投资人招募情况 - 重整投资人招募期间共有2家产业投资人提交方案,最终意向投资人联合体为醇投久银华楚联合体,湖南醇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产业投资人[8]
海正生材: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分红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8 18:39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差异化分红事项的核查意见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作为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海正生材")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及进行持续督导的保荐机构,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股票上市规则》《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海 正生材2024年度利润分配涉及的差异化分红事项进行了核查,并发表核查意见如 下: 一、本次实施差异化权益分派的原因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 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用于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 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2.00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含), 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含),具体回购股份的数量以回购期满时实际回购的 股份数量为准。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第二十 二条规定"上 ...
海正生材: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8:17
证券代码:688203 证券简称:海正生材 公告编号:2025-30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是否涉及差异化分红送转:是 ? 每股分配比例 每股现金红利0.06005元 ? 相关日期 股权登记日 除权(息)日 现金红利发放日 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8 日召开了 2024 年年度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具体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 2024 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 证券账户股份数后的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 0.60 元(含税)。截至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披露日,公司总股本 202,678,068 股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 1,256,874 股后的股本基数为 201,421,194 股, 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12,085,271.64 元(含税)。本年度以现金为对价, 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 8,998,849.64 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 金等交 ...
2025年山西太原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1233”产业链激发工业“生长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9:30
太原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太原市GDP达5418.8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68.4%,贡献1.1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2]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7.3%,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占比53.7% [4]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工业投资占比27.7%且增速达24.7%,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79.5% [6] 太原市产业结构与政策 - "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涵盖9条产业链,集聚118家重点企业,链上企业营收占全省超30%,包括高端金属材料、先进碳基材料等方向 [1][10] - 太原市培育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不锈钢、核心电子器件),并出台《太原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工作方案》等政策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与转型 [14][16] - R&D经费投入127.9亿元居山西省首位,实施创新平台提质等四大工程强化科技驱动 [8] 高端金属材料产业 - 特钢材料产业链2023年营收1183亿元,本土协作配套率从11%提升至20.2%,太钢集团为链主企业,产品覆盖不锈钢、硅钢等全品类 [19][20][22] - 细分领域企业包括太钢集团(千亿级)、太钢大明(百亿级)以及金山磁材、晋西春雷等,形成特殊钢、镁合金、磁性材料等完整产业链 [22][24] 碳基新材料产业 - 产业布局形成北部碳纤维、中部钠离子电池材料、南部煤焦油深加工三大基地,涵盖炭黑、高端碳纤维、超级电容炭等细分领域 [25][28] - 龙头企业太钢钢科、华阳集团与中科院合作,在碳纤维、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技术领先 [27] 先进生物材料及生物制药产业 - 以锦波生物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核心,形成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方向,配套化学药企业太原药业及中医药企业和仁堂等 [29] - 产业链依托山西省功能蛋白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技术优势显著且精深加工潜力大 [29]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2025年"1233"重点产业链营收增长15%以上,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6大优势赛道,实施"百千万亿"工程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31]
我国合成生物企业破解PHA量产难题
新华网· 2025-05-19 11:20
技术突破 - 公司联合顶尖科研机构在PHA生物制造领域实现三大里程碑式突破:创下300克/升的全球最高单罐产量、实现100%碳源质量转化率、达成64%的碳足迹降幅 [1] - 研发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新,采用油基原料新赛道,在150吨量产装置中实现264克/升的PHA浓度,碳源转化率突破100%,将生产成本直降28%至590美元/吨 [2] - 独创的Biohybrid技术体系实现两大创新跨越:1.0版本在工业菌株中激活卡尔文循环,使15吨发酵罐产量提升20%至260克/升;2.0版本将单位产量提升至300克/升以上,碳源转化率超过100% [4] 产品特性 - PHA具有天然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热塑性等特点,其降解效率是传统塑料的100倍,可在自然环境中快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 - PHA大致两周到半年的时间即可降解,远远短于传统塑料且无需人工堆肥干预,在自然条件下即可降解 [5] - 采用Biohybrid 2.0技术和餐厨废油原料,PHA碳足迹降至2.0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较传统石化塑料降低64% [4] 应用前景 - PHA广泛用于医疗植入物(如骨板、缝合线)、可降解包装(食品容器、薄膜)、3D打印材料及化妆品等,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2] - 更高的质量转化率和更低的原材料成本让PHA材料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未来可用于包装、餐具、纺织纤维等消费品 [3] - 2023年全球塑料总产量为4.138亿吨,其中回收比例不超过10%,PHA技术突破为白色污染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5] 行业背景 - 传统PHA生产依赖糖基原料,存在理论碳源转化率57%的技术天花板和825美元/吨的成本瓶颈 [2] -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曾尝试产业化生产PHA,但因生产成本高达8-10美元/千克,远超传统塑料,最终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2] - 传统塑料残膜在土壤中200年以上才能降解,阻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玉米、小麦等减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