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
搜索文档
利福中国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373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08 19:20
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6%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373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股东应占溢利4166.8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0.003元人民币 [1] 收入下降原因 - 收入下跌主要由于特许专柜销售收入和商场租金收入下降 [1] - 全馆销售所得款总额同比下降0.4% [1] - 苏州久光店全馆销售所得款下跌约13.5% [1] - "鲜品馆"于2024年3月停止营运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1] 区域表现 - 上海久光中心和上海久光的全馆销售所得款取得增长 [1] - 上海地区业绩增长部分抵消了苏州久光店的下滑 [1]
武林商圈“空中走廊”串起两大商场
每日商报· 2025-08-06 10:05
项目概况 - 百大天桥延伸段正式开放 连接武林银泰百货和国大城市广场二楼 实现两大商场无缝穿梭[1] - 天桥西头预留接口13年后启用 促成武林商圈互联互通[2] - 新增近400平方米"躺平不躺平"公共休息区及50平方米"冰箱墙"打卡点[2] 用户体验提升 - 配备直梯和电动扶梯提升通行便利性 婴儿车可直接通行[2] - 公共空间提供空调和艺术装置 解决转场等候痛点[2] - 游客称赞天桥设计兼顾便捷性与商圈景观观赏性[3] 商业协同效应 - 解决原有通行不便问题 促进武林银泰与国大城市广场客流自由流动[3] - 强化品牌资源共享 形成更强大商业集聚效应[3] - 特色空间增强商圈吸引力 创造全新消费体验[4] 历史背景 - 百大天桥为延安路首座天桥 建于20世纪90年代 直接连通杭州百货大楼二楼[1] - 2012年延安路改造期间保留天桥并升级设施[2]
自然人王强拟定增入主 *ST商城重组再折戟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2
公司重组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6月1日公告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该重组涉及出售沈阳商业城百货有限公司100%股权及沈阳铁西百货大楼有限公司99.82%股权,并发行股份购买崇德物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但未获股东大会通过 [2] - 公司同时公告拟向深圳市领先半导体产投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完成后,领先半导体将持有公司5343.6万股股份,王强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8764.76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7.85%,王强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 公司此前多次转型尝试均未成功,包括2019年拟收购深圳优依购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向电商转型,2018年拟收购北京四达时代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通讯技术领域转型 [7] 主要股东动向 - 自然人王强自2020年9月30日起持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前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6.45%,经过两度举牌后,持股比例增至18.46% [3] - 王强增持原因系认为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偏低,已偏离基本面,且看好公司当时筹划的重组及重组后发展 [3] - 王强在资本市场经验丰富,其投资主要以小盘股为主且收获颇丰,例如投资中飞股份获得超过4亿元收益,入主至正股份后该公司股价上涨近1.8倍 [4] 公司财务状况与风险 - 公司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营业收入分别为9.97亿元、9.96亿元和1.92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06亿元和-1.49亿元 [6] - 由于2018年和2019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2019年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于2020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因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于今年4月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商业零售,主要业态是百货商场,经营模式为联营、租赁和自营相结合 [6] - 公司目前市值约为12.18亿元 [4]
太平洋徐汇店变身新六百YOUNG 徐家汇商圈将以蝶形功能结构规划新面貌亮相
解放日报· 2025-07-19 09:53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谢幕与新六百YOUNG焕新 -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于2023年8月31日终止营业,结束30年运营历史 [4] - 原址将焕新为新六百YOUNG项目,聚焦"城市游乐场、共育生活场、都市社交场、年轻运动场"四大板块 [1] - 新项目以"Grow Young Together"为核心理念,构建以亲子为锚点的家庭关系互动消费场 [1] - 项目计划2024年一季度试营业,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采用九层空间梯度布局 [2][5] 徐家汇商圈历史演变 - 商圈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以地铁1号线建设为契机形成商业地标集群 [3] -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1993年开业,首创餐饮+休闲+娱乐的百货业态组合,营业面积从1.56万扩至3.2万平方米 [3] - 商圈经历三次业态变革:购物中心超越百货→社区商业崛起→电商冲击实体 [4] - 曾通过"错位竞争"策略(百货vs购物中心)成为上海十大市级商业中心代表 [3] 新项目与商圈升级规划 - 呼应《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定位"最年轻、最时尚、创新最活跃"商业生态 [5] - 首批合作品牌覆盖亲子体验、潮流零售、家庭餐饮、美学生活方式等赛道 [5] - 将通过空中连廊联通港汇恒隆、美罗城等节点,形成"交通+消费+社交"闭环 [5] - 采用无界玻璃幕墙+千余平方米裸眼3D巨幕打造视觉效果 [5] 上海六百城市更新进展 - 上海六百2024年2月19日停业,计划转型为"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 [6] - 原定18个月建设周期可能因规划调整方案需重新设计 [6] - 纳入徐家汇-01更新单元(总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一心四翼双触角"蝶形结构 [7] - 太平洋百货地块属"东北绿翼",将打造时尚潮流地标 [7]
杭州商业体格局将迎来再次变革
每日商报· 2025-07-15 07:34
百大集团与恒隆地产合作 - 百大集团拟将杭州百货大楼南、北楼物业出租给恒隆地产,租赁期限20年,交付日暂定2028年4月1日 [1] - 出租面积约4.2万平方米,年租金1.5亿元,每季度支付3,750万元,每三年租金递增4.5% [3] - 租赁用途包括餐饮、特殊商业、商业零售及配套,双方从竞争对手转向合作伙伴 [3] 恒隆地产的布局与规划 - 恒隆2018年以107.3亿元拿下百井坊地块,杭州恒隆广场预计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零售面积租出率约70% [4] - 恒隆广场总体量39万方,可能与租赁的百大地产物理联通,打造更宏大商业综合体 [6] - 恒隆广场办公塔楼2024年7月封顶,外立面已完成,目前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4] 武林商圈竞争格局变化 - 杭州大厦作为重奢代表,启动近亿元外环境改造工程,应对恒隆广场的竞争 [5][6] - 武林银泰B、C馆租约2028年到期,雅戈尔收购银泰百货后首次面临重大变动 [7][8] - 2025年杭州新开商业面积预计达128万平方米,存量商业将突破1,800万平方米 [9] 杭州商业体发展趋势 - 2022年杭州人均购物中心面积0.96平方米/人,全国第五,2025年将继续增加 [10] - 嘉里城、亚奥万象天地、光环梦中心等项目预计2025年开业 [9] - 部分商场如五洲国际广场、解百元华等因竞争激烈闭店或调改 [9]
北京双安商场改造亮相!186个品牌大换血!有了餐饮和空中花园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18
品牌构成调整 - 改造后零售占比减少 新增餐饮、健身、生活服务等休闲体验业态 [2][4] - 引进186个品牌 包括川菜"何为川"、海鲜火锅"行运海鲜食集"、运动品牌斐乐、亚瑟士、阿迪达斯等 [4] - 6层开放空中花园 3层新增生活美业 5层增加潮趣体验品牌 [4] 改造进展与规划 - 外立面改为玻璃幕墙 室内装修全面翻新 部分品牌仍处围挡阶段 [2][6] - 采取"逐层施工 分阶段改造"方式 2025年底将启动地下一层超市调整 [8][13] - 围挡显示即将开业品牌包括羲和小聚、太湖小馆、BAKER&SPICE等 [6] 定位与竞争环境 - 定位于品质社区型类购物中心 服务周边5公里社区 [8] - 周边5公里内有新中关购物中心、领展广场、中关村大融城等竞争对手 [11] - 中关村大融城引入山夏间北京首店、SHAKESHACK海淀首店等差异化品牌 [11] 行业背景与专家观点 - 老百货面临销售与客流挑战 西单商场、当代商城中关村店同期启动改造 [10] - 专家建议优化购物体验 增加特色品牌 强化社区互动以提升竞争力 [13] - 零售瘦身+体验消费转型有助于精准定位客群 但需深耕社区需求 [13] 经营效果 - 工作日客流较改造前增加 中午餐饮区域就餐人数显著 [6] - 动态升级策略持续 本轮调整仅为后续升级做准备 [13]
银发消费“升温”,商业中心如何迎“老”而上?
财经网· 2025-04-23 16:4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发消费市场日渐展现出强大的潜力。 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各行业纷纷加速入局。商业企业更是走在前列,在商场积极打造新型老年消 费场景,如开设银发消费专区、优化商品陈列、提供适老化购物环境等。 然而,在商业企业布局银发消费市场的过程中,诸多挑战也随之浮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直接为高龄 人群贴上"特殊标签",易引发其年龄敏感,难以有效激活银发消费。 商业中心瞄准银发市场 今年1月,在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街,百联股份旗下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迎来了"NO.1银铃聚乐部"的正 式开业。 据悉,"NO.1银铃聚乐部"汇聚了近60家老字号品牌及适合银龄群体的餐饮娱乐和外部商户,不仅如 此,还设有"一厅、一展、一教室"的综合性空间,会员们可以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参观同龄人的作品展 览。 与此同时,柏文喜补充道,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上,可以采用"隐性适配"的方式,不进行明显的标签 化标识,而是从功能、风格和普适性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保持整体的审美和年轻化。 除此之外,2023年,北京市长安商场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便利性,在商场B1层打造 了"银发金街",形成集社区食堂、老龄课堂、读 ...
高端百货商场天花板SKP,也要被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4-05 21:51
SKP出售交易 - 北京华联集团正洽谈将SKP运营和开发业务出售给博裕资本,交易估值40-50亿美元[1] - 双方已接近达成管理运营业务协议,但商场物业归属仍在讨论中[1] - 博裕资本对交易不予置评[2] SKP市场地位与业绩 - SKP是中国高端商场代名词,曾创下单日销售额破10亿记录[4] - 2024年销售额预计下滑17%至220亿元,被南京德基广场(245亿元)超越[8] - 2012-2014年营业额分别为65亿/72亿/75亿元,曾连续12年蝉联中国销售额最高商场[7] - 2007年创立时引入938个品牌,其中90+世界顶级品牌,40%为首次进入北京的国际品牌[5] 博裕资本投资布局 - 管理规模近100亿美元,专注大中华区高增长行业头部企业[10] - 2024年完成14笔投资,集中在科技/医药/消费领域[10] - 近期地产领域动作:6.67亿元竞得金科服务1.08亿股,此前已投资万科物业(25%股权)[10] - 收购SKP被视为补全高端商业地产版图的关键举措[10]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下滑2%至1.63万亿元[3] - 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3] - 行业近期重大交易:阿里巴巴74亿元出售银泰商业,名创优品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11] - 预测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11]
SKP也要被卖了
虎嗅APP· 2025-04-04 11:24
核心交易动态 - 北京华联集团正洽谈将SKP运营业务出售给博裕资本,交易估值40-50亿美元,物业归属仍在讨论中[1] - 博裕资本对收购传闻不予置评[2]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至1.63万亿元,个人奢侈品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3] SKP商业价值 - 单日销售额曾破10亿纪录,选址聚焦核心城市高端商务区,客群为高收入人群[5] - 前身为新光天地,2007年由台湾新光三越与北京华联合资创立,开业时引入938个品牌(含90+顶级品牌,40%为北京首店)[6] - 2012年新光三越退出后,北京华联主导运营,2012-2014年销售额分别为65亿/72亿/75亿元,长期蝉联中国商场销售冠军[8] - 2024年销售额预计下滑17%至220亿元,被南京德基广场(245亿元)超越[9] 收购方战略布局 - 博裕资本管理规模近100亿美元,2024年完成14笔投资(科技/医药/消费领域)[12] - 近期地产领域动作:6.67亿元竞得金科服务1.08亿股(已为第一大股东),2017年15亿元投资万物云获25%股权[12][13] - 收购SKP被视为补全高端商业地产版图,打造"高端消费生态闭环"的关键举措[14] 行业对比案例 - 2023年阿里巴巴74亿元出售银泰商业给雅戈尔,名创优品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15] - 南京德基/杭州大厦/港汇恒隆/广州太古汇等重奢商业在百亿规模后仍保持稳定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