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仪器
搜索文档
补短强基,“苏大强”加快国产科研仪器自主创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科研仪器行业现状 - 科研仪器是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前沿科研成果与高端科研仪器密不可分 [2] - 江苏高校院所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仪器中国产设备拥有量占比不足三成,高价值科研仪器占比更低 [3] - 江苏科研仪器产业领跑全国,光学仪器、专用仪器仪表元器件、医疗仪器及器械、计量器具等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榜首 [4]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突破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巩岩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8毫米大视场双光子显微镜 [2] - 苏州依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液相色谱仪在检测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样本残留等关键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同类进口产品 [2] - 苏州依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液相色谱仪零部件国产化比例超过97%,同等配置下价格比进口品牌低30%到50% [3] 国产仪器推广应用 - 江苏支持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围绕相关领域与企业共建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 [3] - 3家应用示范中心已与20多家省内外骨干企业在国产仪器验证评价与应用示范方面开展合作 [3] - 江苏科技部门出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鼓励开展国产科研仪器应用示范 [4] 产业集群发展 - 苏州高端科研仪器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评选中强势突围,产业总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 [4] - 江苏推出"仪器贷"专项金融产品,为从事国产科学仪器研发及使用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
1985万元国产冷冻电镜项目落地!水木未来中标湖南师大高性能冷冻电镜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水木未来中标冷冻电镜采购项目 - 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湖南师范大学物电院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采购项目,成交金额1985万元 [1][2] - 该项目为单一来源采购形式,预算金额2000万元 [4][7] - 采购品目为A02100301-显微镜,数量1台 [5][8] 水木未来公司及产品信息 - 水木未来拥有全球最大的商用高端冷冻电镜平台,截至2023年共有9台高配电镜(8台300kV,1台120kV) [3] - 水木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水木未来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化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水木科仪是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3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整机的厂家,结构解析分辨率可达1.4埃 [3] - 产品报价范围3500-4660万元,性能相当但价格大幅低于进口同级别产品 [3] 项目背景及意义 - 首台图腾TOTEM 300冷冻电镜落地湖南师范大学 [3] - 采用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公司、学校和当地政府共同推动建设国产化冷冻电镜软硬件研发和应用示范基地 [3] - 水木未来在价格和资源投入方面给予学校和用户科学家特别支持 [3]
国产仪器进平台,主任们怎么说?
仪器信息网· 2025-06-12 14:53
国产科研仪器应用现状与挑战 - 生命科学公共技术平台中高端仪器长期依赖进口,实验室场景中除冰箱外基本为进口设备 [2] - 2025年中美博弈升级导致出口管制加码,1月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特定质谱设备,4月互加关税推高进口成本 [3] - 国产仪器在公共技术平台的应用数量有限,但其技术提升和市场推广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至关重要 [2][3] 国产替代加速与战略意义 - 2025年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战略安全基石,需构建自主可控创新生态 [3] - 仪器信息网策划"国产替代进行时"系列节目,首期聚焦生命科学平台国产仪器采购、应用及维护的真实挑战 [3][5] 直播活动关键信息 - 主办方为仪器信息网,6月13日14:00-16:00通过微信视频号独家直播 [4] - 主题为"国产仪器进平台,主任们怎么说?",涵盖采购现状、运行挑战、实践案例及可持续发展建议五大议题 [5][7] 行业关注焦点 - 议题包括国产仪器在平台的"最后一公里"挑战、主任的破局实践及攻坚建议清单 [5][7] - 生命科学领域资深编辑长期关注显微、测序及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发展 [8]
聚光科技(300203):科研仪器龙头企业 利润端有望迎来快速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6-10 18:39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产科研仪器行业龙头,在国家推动自主可控及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面临重要发展机遇,2025年订单获取和收入转化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1] - 地方政府化债进度加速有望消除公司商誉及PPP业务对业绩的负面影响,支撑业绩修复 [1] - 公司持续践行降本增效,优化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36.14亿元(+13.5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164.11%),扣非归母净利润1.27亿元(+132.82%) [1][3] - 2024Q4营收13.08亿元(+15.84%环比+46.22%),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60.93%环比+23.74%) [4] - 2025Q1营收5.47亿元(+1.38%),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亏18.77%) [1][4] - 2024年毛利率44.43%(+3.17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88亿元(+152.34%) [8] 业务亮点 - 核心子公司谱育科技2024年营收14.5亿元(+20%),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40% [3] - 高端分析仪器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优化明显 [3] - 生命科学领域布局临床质谱、细胞分析等四大业务单元,已有3款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7] - 入选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拥有质谱、色谱等领先技术平台 [10] 运营效率 - 2024年销售费用率16.67%(-4.21pct),管理费用率8.61%(-2.72pct),研发费用率11.42%(-6.05pct) [8]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40.63天(-10.05天),存货周转天数422.34天(-69.47天) [8][9] - 2025Q1各项费用率累计下降10.91pct,运营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9] 行业机遇 - 受益于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国产替代加速及新兴产业发展 [10] - 科学仪器领域订单获取和收入转化有望随政策落实及需求释放实现较快增长 [1][5] - PPP项目对业绩拖累预计逐步减轻,地方政府化债进度加速带来潜在减值冲回机会 [5][6]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40.66/45.38/50.39亿元(CAGR约12%),归母净利润3.20/4.39/5.89亿元(CAGR约42%) [11] - 生命科学仪器有望成为新增长曲线,临床质谱等产品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7] - 战略聚焦高端仪器国产化,向"AI+科学仪器+机器人"生态化方向升级 [10]
外企争相在华深化科研布局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40
外资企业在华本土化生产与研发进展 - 索尼首台中国本土生产的光谱细胞分析仪出厂并运抵锦州医科大学 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深化本土制造与交付能力的最新实践 [1] - 索尼4月初宣布中国本土化生产计划 该设备为计划落地后的首台出厂产品 [1] - 外资企业正推进"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研发"转变 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基地 [1] 外资企业在华重大投资项目案例 - 西门子医疗1月在深圳启动总投资逾10亿元新基地 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1] - 安赛乐米塔尔4月与湖南钢铁集团签约 推动汽车板三期项目落地并在湖南建设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 [1] - 丹纳赫集团5月发布上海工厂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微生物克隆筛选设备 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 [1]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模式转型 - 外资企业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模式 增强本地服务能力并提供高端设备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产业配套能力增强 成为科技革命最佳应用场景 [2] -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试点、取消准入限制等政策支持外资发展 [2] 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协同效应 - 外资企业通过升级产业链加大在华产品开发与研发投入 激发中国市场创新活力 [3] - 外资企业助力中国高端制造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 [3] - 中国成熟产业链和领先科研环境为外资企业创新提供沃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