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装备

搜索文档
泰胜风能(300129):海风增长强劲 盈利短期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8-25 18: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2.99亿元同比增长38.83%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8.08% 扣非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3.51% [1] - 25Q2单季营收15.04亿元同比增长50.56%环比增长89.15% 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1.23%环比增长64.01% 扣非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68.17% [1] - 25Q2毛利率12.32%同比下降7.5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净利率4.92%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4] 业务结构分析 - 陆上风电装备业务营收18.82亿元同比增长25.61%占比81.9% 毛利率12.72%同比下降7.14个百分点 [2] - 海上风电装备业务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226.21%占比15.8% 毛利率9.29%同比上升6.03个百分点 [2] - 国内营收14.53亿元同比增长89.52%占比63.23%毛利率9.24% 海外营收8.45亿元同比下降4.91%占比36.77%毛利率18.96% [3] 订单与产能状况 - 在执行及待执行订单总额54.75亿元同比增长29.19% 其中陆塔订单41.73亿元同比增长27.11% 海风订单12.77亿元同比增长59.1% [2] - 国内订单41.79亿元同比增长33.27% 国外订单12.96亿元同比增长17.59% [3] - 扬州基地爬产顺利 泰胜蓝岛基地预计2025年内完成技改 已取得多个海外大客户供应商认证资质 [3] 新兴业务布局 - 风力发电业务营收0.12亿元同比下降29.38%毛利率7.1%同比下降40.22个百分点 [3] - 通过子公司泰胜航天切入商业航天赛道 与整箭制造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涉及火箭箭体结构/贮箱产品/发射回收设施等研发制造 [3] 未来展望 - 维持全年70万吨出货量指引 下半年风电开工提速 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 [2] - 塔筒价格整体上升叠加外销占比提升 毛利率有望改善 [2] - 海外低碳要求技改将支撑获取高毛利订单 [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大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8-22 09:12
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进展 - 包头龙马铸锻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风电精密铸件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计划10月底完成部分厂房建设 12月进行设备调试并试生产 [1] - 项目依托包钢优质特种钢材 专注生产10兆瓦以上风机超大型轮毂和机舱底座等核心铸件 [1] -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包头风电装备产业零部件铸造-叶片生产-塔筒制造-整机组装全产业链闭环 [1] 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 -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内蒙古区域总部正式落户昆都仑区 推进全球首创骐骥换电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 [2] - 换电方案以标准化 经济性 全场景 全生态为特点 致力于重卡行业低碳转型和物流降本 [2] - 2024年将正式启动内蒙古换电站投资建设 包头为首批重点落地区域 [2] 区域经济发展成效 - 昆都仑区上半年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 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101个 [3] - 新签约项目44个 区外投资到位资金111亿元 [3] - 地区生产总值对包头市贡献率提高到35.1% [3] 多元化产业项目推进 - 广东广晟硅业和稀土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型 [3] - 内蒙古惠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镀锌铝镁钢边框项目促进光伏与钢铁产业融合 [3]
风电润滑创新力量 盘古智能“脑洞技术”走向世界
证券日报· 2025-08-20 15:09
风电装备产业链 - 润滑与液压系统是保障风电设备高效运转的关键环节 [1] 盘古智能市场地位 - 公司创建于2012年并于2023年登陆创业板 [1] - 在风机集中润滑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 - 基于润滑与液压同属流体技术的共性,正积极向液压领域拓展 [1] 公司发展战略 - 研发路径始终聚焦风电行业核心痛点 [1] - 坚持对技术的长期投入 [1] - 目标推动中国润滑液压系统走向世界 [1]
【动态】太原重工被立案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8-13 17:25
太原重工事件分析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次日下跌2.95%,市值缩水至88亿元 [1] - 控股股东太重集团同步宣布0.8亿-1.6亿元增持计划,市场质疑为掩盖信披违规的"紧急公关"行为 [1] - 公司12年间扣非净利润10年亏损,依赖政府补助与资产变卖维持报表,关联方资金占用、重大诉讼隐瞒等问题曾被山西证监局点名 [3] 公司业务重组 - 2023年11月公司将风电业务资产(14.79亿元)划转至全资子公司百色能裕后,100%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太重集团 [3] - 重组后业务聚焦风电设备制造,剥离风场建设运营板块,原因为后者投资运维成本高、盈利能力弱 [3] - 当前产品覆盖1.5MW-16.0MW全系列风电机组,包括5.6MW陆上低温型、8MW/10MW海上机型,其中10MW机型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4] 工程机械行业动态 - 行业复苏迹象显现:2月开工率改善,内销连续13个月下滑但出口同比大涨超70% [5][7] - 政策驱动:12月1日起工程机械全面切换"国四"排放标准 [5] - 国际巨头卡特彼勒接近周期性转折点,评级下调至"中性" [5] 市场数据趋势 - 挖掘机行业呈现周期性特征,2023年出口显著增长但内需疲软 [5] - 小松作业小时数、央视挖掘机指数等先行指标显示2024年下游需求回暖预期强化 [6][7] - 信贷开门红与基建投资加速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破冰"预期 [7] 行业专家观点 - 协会领导强调需关注工程机械新能源化转型趋势 [7] - 企业代表提议加大政策支持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技术研发 [7]
6年回本可复制,揭秘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示范园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2:49
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 - 中国绿港位于杭州市临平区,是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拥有风电装备、高效节能装备两大支柱产业,以及先进环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储能等优势产业,并前瞻布局固态电池等未来产业赛道,构建千亿级绿色能源生态圈 [1] - 自产业地标建设启动以来,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2024年上半年有7个绿色低碳项目投入使用,3个项目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1] - 浙江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杭州(临平)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成功授牌 [1] 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 - 茧SPACE产业园是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由杭州极能科技公司投资建设,采用"替碳+降碳+易碳"和数字智慧能源管理打造低成本可持续的低零碳园区 [1] - 自2024年6月建成后,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63.2%,年发电节电收益超168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 [1] - 项目采用市场上常用技术,通用性强,易获得,可复制、可推广、易落地,6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 [2] - 项目增量与存量并存,办公与生产多业态混合,在产业园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建设模式适应多数园区 [2]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 2024年杭州市临平全区绿色能源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31.82亿元 [3] - 未来目标是将中国绿港打造成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新地标、长三角低碳节能应用新典范、浙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新中心 [3] - 到2030年,主导省尖兵领雁攻关研发计划项目16个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超过15个,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零碳园区建设意义 - 零碳产业园是我国"3060"双碳目标建设中的最小实施单元,持续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数量众多的零碳园区集群 [2] - 这些园区的效应逐步叠加,将为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2]
6年回本可复制,揭秘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示范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2:41
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 - 位于杭州市临平区,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拥有风电装备、高效节能装备两大支柱产业,先进环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储能等优势产业,并前瞻布局固态电池等多个未来产业赛道,构建起千亿级绿色能源生态圈 [1] - 自产业地标建设启动以来,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今年上半年有7个绿色低碳项目投入使用,3个项目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1] - 浙江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杭州(临平)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成功授牌 [1] 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项目 - 是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由杭州极能科技公司投资建设,通过"替碳+降碳+易碳"和数字智慧能源管理打造低成本可持续的低零碳园区工程样板 [1] - 自2024年6月建成后,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63.2%,年发电节电收益超168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 [1] - 项目采用市场上常用技术,通用性强,易获得,可复制、可推广、易落地,增量与存量并存,办公与生产多业态混合,在产业园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2] - 由杭州极能科技公司自筹资金,自己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6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能产生持续的现金流,不增加企业负担 [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杭州市临平全区绿色能源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31.82亿元 [3] - 未来目标是把"中国绿港"打造成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新地标、长三角低碳节能应用新典范、浙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新中心 [3] - 到2030年,主导省尖兵领雁攻关研发计划项目16个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超过15个,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 极能公司将重点提升能源管理系统的预测精度,通过末端能效优化进一步降低损耗,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临平方案" [2]
经济大省新亮点|聚焦19条标志性产业链 山东塑造工业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7-31 10:41
近日,在烟台市福山区召开的一次"汽车产业链对接活动"上,潍柴弗迪和潍柴新能源两位负责人现场亮 出产品及核心技术需求清单,3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现场交换名片、洽谈合作。 聚焦19条标志性产业链,山东深入推行"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今年上半 年,汽车、铁路船舶、电子等标志性产业链所在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21.1%、21.9%。各条产业 链加快生长,助力山东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跃升。 以"链"聚势推动更多企业"卡位入链" 走进位于滨州市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底座、轮毂等风机零部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 产,这家企业是山东省风电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强说,他们凭借"链主"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打造滨州(惠民)新能源装备制 造产业基地,目前风电领域85%以上的产品品类可以在基地内生产。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对风电轮毂进行喷涂作业。新华社 记者郭绪雷 摄 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介绍,19条标志性产业链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现代医 药、纺织服装等领域。入链企业数量超3.6万家,占全省的90% ...
山西:推动传统“制造”迈向高附加值“质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14:08
山西省产业链质量升级模式 - 创新构建"标准引领—NQI升级—数智赋能—协同联动"系统化模式破解产业升级难题 [1] - 通过标准化引领产业高端化 智能纺织机械领域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1项和行业标准24项并攻克23项卡脖子技术 [1]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制定国家标准5项 打通技术—专利—标准—产业高效转化通道 [1]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赋能成效 - 风电装备龙头企业依托国家级质检中心实现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推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 - 法兰锻件产业通过全链条质量诊断方案将产品缺陷率从3%以上降至1%以下 [2] - 法兰锻件企业准时交货率从不足80%跃升至95%以上 客户投诉率下降60%至低于0.5% [2]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果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建成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 实现过程预防性管控和零部件追溯 [3] - 外部质量损失率年均下降超10% 机车零公里质量问题从每台18项降至2.2项 [3] - 一次交验合格率稳定在98.6%高位 [3] 产业链协同创新效应 - 高端装备制造链23家企业组建联合攻关组 将焊接合格率从90%提升至97% [4] - 第三代半导体链为30余家企业解决17项技术难题 核心原料合格率从92%跃升至98% [4] - 智能纺织机械链通过飞检制度整改120余项问题 关键配套件合格率从90%提至96% [4] - 跨链质量联盟推动高端装备与风电装备产业链协同增收超200亿元 [4] - 智能纺织机械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海外订单同比增长35% [4]
青龙管业布局风电领域谋新篇 水利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加速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22:04
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新能源+新基建"双轮驱动加速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 与天杉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风电混塔行业 [1][2] - DRCP—C型口管道成功应用于新疆伊犁河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验证技术实力 [1][4] 风电混塔业务 - 风电混塔是陆上风电向中高风速区域拓展的关键技术市场空间随风机大型化快速扩容 [2] - 天杉高科拥有多项混塔专利技术公司具备混凝土材料与预制构件规模化制造能力 [2] - 合作旨在突破混塔运输半径限制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预计2025年后贡献业绩增量 [2] 水利业务机遇 - 雅江工程总投资达1.2万亿元需建设5座梯级电站及超长输水隧洞系统 [3] - 工程硬岩地层隧洞占比70%对高强度抗渗性管道需求迫切 [3] - 公司PCCP产品曾用于南水北调等国家级项目技术资质获行业认可 [3] 技术创新突破 - DN26002500260顶管采用C50干硬性混凝土抗压承载能力强抗渗等级P10 [4] - 单胶圈柔性接口与15mm厚钢板环设计支持长距离顶进攻克富水砂卵石地层难题 [4] - 管线年输气量达2亿立方米惠及10万群众打破伊犁河能源输送瓶颈 [4] 商业模式升级 - 公司从管道制造商向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5] - 通过技术驱动、EPC总承包模式和市场多元化构建竞争优势 [5] - 在"双碳"目标与西部大开发机遇下撬动新能源与新基建万亿市场 [5]
把捕风发电的高手聚起来,全国领先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在山东加速成型
齐鲁晚报网· 2025-07-17 08:46
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 山东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长、配套最全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涵盖叶片、主轴、塔筒到风机主机的完整产业链,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 [1] - 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一期项目实现90%以上风电机组、塔筒、桩基本地化率,并首次大规模应用直径252米风机叶轮 [1] - 东营产业园主流10兆瓦级风电机型年产能达300台,大型风机产品从生产到码头吊装仅需15分钟 [2]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迭代 - 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作为"链主"带动中船海装、上海电气、金雷重装等核心企业落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2] - 金雷新能源重装生产的25兆瓦风机主轴单重仅50吨,轻量化设计需满足海上极端工况对材料强度、加工精度的更高要求 [3] - 中船科技具备年产120万千瓦大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能力,7至18兆瓦级机组成为山东海上风电主力机型 [3] 测试认证与研发支撑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基地总装机240兆瓦,为全球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临海测试基地,已吸引7家国内主机十强企业和4家检测机构入驻 [4] - 基地单机最大测试能力达30兆瓦,测试成本仅为海上测试的1/4,通过可更换锚栓专利技术实现无损兼容 [4][5] - 基地为风机企业提供型式认证和并网检测服务,解决研发数据积累与认证难题 [4] 行业战略与未来方向 - 山东通过"十链百群万企"专项行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扭转了零部件外购、整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7] - 乳山海力风电单桩产品占全国35%市场份额,东营建成亚洲最大风电传动测试中心 [7] - 未来需突破高端轴承国产化、超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推动"山东标准"国际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