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bile Phones
icon
搜索文档
iPhone 17引爆Deco设计潮,手机设计为何狂卷「辨识度」?
36氪· 2025-10-20 09:26
行业设计趋势转变 - 手机行业出现设计趋势转变,厂商不再单纯追求对称美学和艺术设计,转而侧重极致的辨识度 [1] - 苹果和小米均放弃了延续多年的设计ID,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长条相机Deco设计,且真我、OPPO、REDMI等厂商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1] - 市场数据显示,这种看似不美观但辨识度高的设计并未影响销量,反而吸引了潜在用户,表明高辨识度成为当前市场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 [1][12] 苹果iPhone 17系列案例分析 - 苹果iPhone 17系列采用横向相机Deco取代之前的正方形模组,官方称是为了整合天线组件以提升信号表现 [3] - 更换设计的主要意图被认为是区别新老款iPhone,以应对中国大陆市场销量下滑,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其2025年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跌至第六名 [4] - 新设计市场反响积极,iPhone 17系列首周销量相比上一代提升30%,截至10月12日国内累计激活量超过400万台 [4] 小米17系列案例分析 - 小米17系列在相机Deco设计上与iPhone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新增了一块功能属性更强的背屏,用于显示通知、后置自拍及智能设备联动 [6] - 该背屏意外在社交平台受到女性用户和二次元爱好者青睐,因其可展示图片、视频及生成AI视频,导致销量分布改变,定价最高的Pro Max版本贡献了50%的销量,标准版仅为20% [6] - 小米为背屏投入了十亿研发资金,其爆火源于用户自发的文化赋能,使硬件功能转变为核心卖点 [14] 其他厂商的创新设计 - 真我GT8 Pro推出可更换相机模组设计,用户可通过拆卸螺丝更换不同形状模组,模组内置16颗钕铁硼磁铁确保对齐,并自动匹配相应主题和水印 [7][9] - REDMI K90系列在相机Deco空白位置加入功率不低的扬声器,以增强音效表现 [9] - OPPO Find X9系列虽未做功能性改动,但相比前代也更具辨识度,换设计成为下半年新机的共同点 [11] 行业背景与未来方向 - 手机行业同质化严重,厂商过去陷入参数比拼,如今用户更需要做了减法却更适合自己的手机 [14] - 除vivo外,多数厂商选择更小的相机Deco,原因包括传感器技术进步使其占用体积减小,以及可降低成本投入核心配置,同时舍弃繁琐装饰元素更符合用户要求 [14] - 荣耀发布的概念机ROBOT PHONE展示了新思路,其拥有可折叠的云台摄像头和强大的端侧AI能力,通过机械结构与AI结合为同质化市场带来新活力 [18][22] - 行业对辨识度的追逐本质是用差异化设计触达用户个性化需求,未来创新可能在于机械结构与AI能力的结合,最终目标是平衡好看与好用 [22][23]
AI智能体试水“抢购物券”,手机厂商转向:不拼参数拼应用
第一财经· 2025-10-18 18:44
行业战略转向 - 中国AI行业战略明显转向,不再追求大模型参数排名,而是聚焦于应用场景落地和性价比 [1] - 端侧AI采用更多小模型进入场景深水区,加速应用层实践 [1] - 行业认识到千亿级模型需要两万卡以上集群,投入200亿元都不够,成本过高难以持续 [1][8] 应用场景创新 - 手机AI具备自进化能力,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用户操作 [2] - 荣耀YOYO智能体在10秒内完成比价,自动抓取600元隐藏优惠券,总价从2610元降至2016元 [3] - AI与手机系统深度结合,在抢购、航班动态查询、酒店Wi-Fi连接等高频场景落地 [5] - vivo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具备128K长上下文处理能力,出词速度超过每秒200个token [5] - OPPO开发AI文本记忆功能,可识别账单并自动记账,应对每天80G信息量的碎片化信息 [6] 技术发展数据 - 荣耀YOYO支持场景从7月份200多个增长至3000个,三个月增长15倍 [9] - vivoAI覆盖场景数量达2500个,OPPO达到2200个 [9] - 支持GenAI的智能手机比例从去年20%预计提升至2029年57% [10] 行业面临挑战 - 持续使用AI功能导致手机续航缩短2-3小时 [7] - 7B模型需3.5G内存,在8G内存机型运行后剩余内存被挤压 [7] - 端侧AI需要额外投入NPU芯片研发,成本较普通芯片高15%-20% [8] - 开发4000亿参数模型需50亿元算力投入,其中电费约15亿元,且每年需持续投入 [8]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开始研发机器人手机,结合AI手机、机器人和摄像机概念产品 [10] - DeepSeek开源将千亿大模型能力拉平,通过蒸馏迭代使小模型具备同等AI能力 [8] - 中国品牌成为推动GenAI智能手机普及的重要力量 [10]
对话荣耀高管:AI与用户共同成长,打开未来生活方式想象空间
环球网· 2025-10-18 13:07
公司产品与战略 - 荣耀发布Magic8系列手机,搭载MagicOS 10自进化AI智能体操作系统,智能体YOYO可覆盖“衣食住行购”等3000多个场景的便捷自动执行 [1] - 公司提出AI终端形态将从Smart Phone演进至AI Phone,再至Robot Phone,并宣布荣耀ROBOT PHONE将于2026年在巴塞罗那正式亮相 [6][8] - 荣耀在深圳开设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将其定位为“AI终端生态的会客厅”,作为未来生活体验和产业共创平台 [9] AI技术与用户体验 - AI智能体YOYO具备思考、感知和计划能力,通过强化学习和自我博弈实现自进化,其进化方向由用户通过“YOYO许愿池”和“MagicOS月月焕新计划”共同参与决定 [2] - 公司强调AI时代的竞争核心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反馈和数据回流是AI智能的关键 [3] - 荣耀Magic8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其CPU、GPU和AI算力相比上一代大幅提升,并通过与高通的联合实验室深度挖掘平台性能 [5] 市场表现与预期 - IDC预计,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59.8%,整体市场占比为40.7% [2] - 公司预期荣耀Magic8标准版将成为市场“爆款”,Pro版则具备Max版实力,其信心源于对用户核心基础体验的绝不妥协 [6] 硬件创新与影像能力 - 荣耀Magic8 Pro主摄搭载2亿超夜神长焦,主摄和长焦实现CIPA 5.5级防抖能力,公司在顶级防抖、人像引擎重构、抓拍能力及端到端AI影像体验四大层面持续创新 [3][5] - 公司选择以夜景场景作为影像能力突破口,因其对防抖、画质等基础能力要求最高 [5]
江苏省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手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7 15:54
手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 2025年度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手机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10批次产品,未发现不合格[2] - 抽查产品以老年机和中低端手机为主,所有受检样品检验结果均为“所检项目未发现不合格”[2] 受检手机品牌与型号 - 抽查涵盖荣耀(HONOR)型号NIC-AN00、金立(GIONEE)型号G20231205、红米(Redmi)型号24094RAD4C、vivo型号V2444A和V2429A、摩托罗拉(moto)型号XT2427-4、华为(HUAWEI)型号BRE-AL80、一加(ONEPLUS)型号PKG110、OPPO型号PKQ110以及小米(MI)型号24129PN74C[2][3] - 所有受检手机生产日期集中在2024年2月至2025年4月之间,显示抽查针对近期上市产品[2][3] 手机生产企业信息 - 受检手机标称生产企业包括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通信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3] - 生产企业地址分布于深圳、湖南益阳、北京、广东东莞、武汉等地,反映中国手机制造业的集中区域[2][3] 产品规格与技术参数 - 抽查手机多数为5G数字移动电话机,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覆盖5VDC 2A至11VDC 8.2A MAX,最高支持90W快充(小米型号24129PN74C)[2][3] - 部分型号如金立G20231205标注“输入:5VDC 500mA(不带电源适配器销售)”,显示产品配置差异[2] 市场流通与受检单位 - 受检单位包括无锡金里程科贸有限公司万象城分公司、梁溪区秋秋通讯数码经营部、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无锡第五分公司、无锡市悦世维电子有限公司惠山万达分公司等实体店[2][3] - 产品来源均为实体店,显示抽查聚焦线下零售渠道[2][3]
Omdia分析师:AI功能尚未成为消费者换机主因
第一财经· 2025-10-17 13:51
AI手机市场现状与消费者认知 - 当前AI功能尚未成为消费者更换手机的主要驱动因素[1] - 中国市场对AI手机的关注度已显著提升[1] - 过去一年AI手机在功能嵌入深度、实际使用体验及应用场景丰富度上实现突破[1]
OPPO推出年度旗舰Find X9系列 发布1小时全渠道预订量刷新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2:44
产品发布与核心配置 - OPPO于10月16日正式发布全新Find X9系列年度影像旗舰 [1] - 产品采用全新绒砂工艺设计 搭载天玑9500旗舰芯片与新一代OPPO潮汐引擎 [1] - 全系标配ColorOS 16系统 实现从影像创作到续航 显示以及交互等全方位的体验升级 [1] 影像系统创新 - 搭载全新哈苏超清四摄影像系统 全系支持全焦段哈苏8K超清照片 [1] - 搭载行业进光量最大的哈苏2亿长焦镜头 [1] - 全球首发直出4K超清实况照片 将实况照片清晰度从2K推进至4K时代 [1] - 超动态大底主摄曝光技术升级至第四代 首次支持瞬时三曝技术 [1] - 全新LUMO超像素引擎首次支持2亿像素照片多帧合成 [1] 市场表现与定价 - 发布会后一小时 线上线下全渠道预订量刷新OPPO Find系列历史最高纪录 [1] - Find X9系列起售价为4399元 10月22日正式开售 [2] -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将率先支持eSIM [2] 系统性能与生态互联 - ColorOS 16系统通过底层优化实现6年久用全场景丝滑流畅 [2] - Find X9系列支持与iPhone AppleWatch AirPods及Mac的无缝协同 [2] 行业影响与产品定位 - 公司称OPPO Find X9 Pro是万元以内最值得购买的相机 [1] - 业内人士认为该系列以画质革命重构影像体验 精准解决用户核心痛点 打造新一代旅拍神器 [2] - 该系列手机的上市将给手机市场的竞争再添一把火 [2]
传音控股股价跌5.08%,摩根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0.17万股浮亏损失4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13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下跌5.08%,报收78.91元/股,成交额8.94亿元,换手率0.97%,总市值899.85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21日,于2019年9月30日上市,主营业务为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机83.91%,其他10.22%,功能机5.86% [1] 基金持仓情况 - 摩根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588770)二季度持有公司股票10.17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2.56%,为第七大重仓股 [2] - 按当日股价跌幅测算,该基金持仓单日浮亏约42.9万元 [2] - 该ETF基金成立日期为2025年3月14日,最新规模3.16亿元,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3.32% [2]
AI场景新入口之争:手机AI智能体正在撬动智能经济“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10-16 00:15
AI智能体技术发展现状 - 手机AI从语音助手和简单场景拼接演进至以AI智能体为核心的变革阶段[1] - 终端厂商加快推动大模型向端侧迁移,催生新交互方式和新终端形态[1] - 主流手机厂商包括荣耀、华为、vivo、OPPO已全面打响从传统语音助手到AI智能体的进化之战[2] 具体应用场景与功能 - 荣耀YOYO智能体具备自动识别屏幕内容、理解用户意图并跳转领取优惠券的"购物领券"功能[1][2] - AI智能体正迅速取代传统"搜索-筛选-比价"流程,成为电商平台新兴购物入口[2] - 智能体从被动等待指令的工具变为主动预判需求决策的伙伴,手机App从前台退至后台[2] - 基于端云协同算力支持,智能体可实现持续自进化,提供精准主动的个性化服务[2] 产业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 - 手机从"硬件+应用"简单组合升级为"智能服务中枢",重构硬件、软件与服务关系[3] - AI智能体整合电商平台、开发者生态与终端硬件,形成新链路[3] - 自进化AI提升用户体验,激活硬件销售、软件订阅、服务分发三大板块商业潜力[3] - 产业界通过协同创新寻求突破,成立智能体安全生态协作组织建设行业规范[6] 企业战略布局与生态建设 - 荣耀加快"阿尔法战略"落地,推动AI自进化技术与开放生态深度融合[4] - vivo通过蓝心架构与智能体矩阵推进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落地[4] - 荣耀面向全球开源自研多模态感知大模型MagicGUI,开设人工智能生态旗舰店进行全球生态联动[6] - 荣耀计划通过全球开发者大会以自进化AI为核心联合全球伙伴拓展智能经济发展空间[7] 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 由AI智能体撬动的智能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5] - "自进化AI原生手机"成为智能经济关键入口,推动AI智能体产业链价值重估[5] - 手机行业加快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共荣",需建立开放标准、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7] - 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升级正转化为行业复苏的强大动能[3]
当手机卷成相机 vivo、OPPO对标增距镜
北京商报· 2025-10-14 23:47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6%,但头部厂商表现分化,vivo和华为市场份额实现同比增长,而苹果、荣耀、OPPO出现不同程度下滑[10] - 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竞争白热化,vivo以17.3%的份额位居前列但同比下降10.1%,OPPO份额为15.5%但同比下降5%,苹果份额为13.9%但同比下降5.6%,唯有小米以15.2%的份额实现3.4%的同比增长[10] - 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深水区,头部厂商为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向高端市场突破,必须找到能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10][11] 产品战略与差异化 - 厂商通过推出外设摄影套装(如增距镜)来构建差异化竞争,vivo在X300系列中随摄影套装发售增距镜,OPPO也计划随Find X9系列推出以增距镜为核心的"哈苏专业影像套装"[1] - 牵手专业相机品牌已从个别厂商的尝试演变为行业冲击高端的集体选择,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以及真我与理光的合作[9] - 外挂增距镜通过更大尺寸镜片和更精密光学设计,旨在提升光学变焦能力、进光量和成像清晰度,以突破传统手机镜头因机身厚度和内部空间限制导致的长焦拍摄画质问题[7] 外设镜头技术演进 - 手机外接镜头并非新鲜事物,索尼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配合手机的外挂影像系统QX-10和QX-100,后续又升级了QX-1与QX-30,但因无线连接导致的传输速度慢、预览卡顿和拍摄延迟等问题未能普及[3] - OPPO、摩托罗拉、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尝试过外挂镜头或模块化设计方案,但因价格偏高、体验不及预期等问题导致市场接受度低[4] - 小米在2022年公布小米12S Ultra概念机,外置额外的一英寸传感器并可外接徕卡M系列专业镜头,在2025年MWC大会又展示了磁吸式可拆卸镜头概念产品,但均未市售[4] 消费者需求与体验 - 消费者反馈显示,第三方外置长焦镜头存在稳定性和成像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尽管卡扣适配性操作灵活[6] - 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而言,一款想拍就拍、靠附件还能提升画质的手机,相比需要携带多个镜头和配件且操作复杂的单反相机更为实用[7][8] - 在演唱会等远摄场景下,手机拍摄的细节放大后会出现明显畸变,而相机虽也模糊但影像轮毂细节相对还原,显示出相机在硬件优势和成像质感方面仍具优势[9]
vivo、OPPO“大炮对轰”:手机为何卷成相机?
北京商报· 2025-10-14 22:48
产品发布与策略 - vivo于10月13日正式推出X300系列,其中X300起售价4399元,Pro版起售价5299元,包含增距镜的专业影像手柄套装定价1499元 [3] - 此次发布的摄影套装不再是顶配专属,标准版和Pro版均会有各自的套装,但Pro版预售在10月底,标准版据悉要等到11月 [3] - OPPO紧随vivo之后,宣布将于10月16日随Find X9系列推出"哈苏专业影像套装",其中同样包含增距镜外设 [4] - 这是vivo第二次推出带有增距镜外设的摄影套装,首次推出是在4月的X200 Ultra机型上 [3]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手机外接镜头的尝试由来已久,索尼在2013年推出了QX-10和QX-100外挂影像系统,后续有OPPO、摩托罗拉、谷歌等厂商进行尝试,但均因技术、体验和价格问题未能成为主流 [7][8] - 当前头部厂商的外设镜头,旨在通过外接配件突破传统手机镜头因机身厚度和空间限制导致的光学性能、焦段拓展和成像体验限制 [11] - 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中,与专业相机品牌联名已成为关键竞争要素,小米、vivo、OPPO已分别与徕卡、蔡司、哈苏形成稳定合作矩阵 [15] - 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vivo以17.2%的市场份额登顶,华为以16.6%的份额位居第二并实现50.1%的同比高增长 [15] - 2025年二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下跌4.1%至6886万台,华为以18.1%的份额重夺榜首,vivo、OPPO份额分别为17.3%和15.5%,但同比降幅扩大,小米是前五名中唯一正增长的厂商 [16] - 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深水区,头部厂商为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向高端市场突破,正将相机功能作为核心差异化卖点 [17] 技术演进与用户需求 - 早期外接镜头产品未能普及的核心问题包括设计笨重操作麻烦、技术不成熟导致功能较弱且未能与手机算法协同、以及价格高企性价比一般 [10] - 外挂增距镜通过更大尺寸镜片和更精密光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光学变焦能力、进光量和成像清晰度,尤其在远摄场景下 [11] - 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而言,手机加附件的组合因其便携性和"想拍就拍"的便利性,在某些场景下比专业相机更具实用性 [12][13] - 在部分参数相近的情况下,相机对比手机仍具有硬件优势及由此带来的质感提升,但消费者对"更高质感影像"的需求成为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抓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