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GLM

搜索文档
AI浏览器被曝重大安全漏洞,2分30秒内完成盗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4
AI浏览器安全漏洞事件 - Perplexity公司AI浏览器Comet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攻击者可通过论坛评论区隐藏恶意指令诱导AI智能体泄露用户邮箱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盗号过程仅需2分30秒 [1] - 漏洞由竞争对手Brave浏览器安全团队发现 攻击步骤包括在Reddit帖子添加剧透标签隐藏指令 用户使用"总结当前网页"功能时AI自动执行恶意操作 [1] - Perplexity声称漏洞已提前修复且无用户数据泄露 但Brave团队表示7月25日报告后问题未完全解决 公司未分享修复方案 [2] AI智能体行业安全风险 - "间接提示词攻击"成为AI智能体核心安全风险 攻击者可通过网页 PDF或聊天消息注入隐藏指令使大模型偏离用户原始请求 [3] - 交互界面简化导致开发者低估攻击风险 实际攻击隐蔽性增强 案例显示攻击者可劫持智能体窃取WhatsApp用户聊天记录 [3] - 传统网络安全体系不足 需建立全新安全与隐私架构 用户授权AI处理银行 医疗等敏感数据时风险成倍增加 [2][3] 行业安全防护方案 - Brave提出AI浏览器"四道防线":区分用户指令与网页内容 检查任务符合性 敏感操作需用户确认 代理模式与常规浏览隔离 [4] - 谷歌 OpenAI等公司避免推出类似Comet功能 转向虚拟机与云浏览器模式 阿里巴巴无影云和智谱AutoGLM"虚拟手机"属同类探索 [4]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体成为2025年核心竞争领域 海外苹果 Anthropic 谷歌 OpenAI与国内百度 字节 腾讯 阿里全面投入布局 [3]
单任务成本约0.2美元 智谱要用云端Agent抢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20 22:45
智谱在Agent方面的迭代从去年10月持续至今,初级版本可微信点赞、淘宝购物、携程订票。11月升级后新增会议总结、文档处理、网页搜索与总结等功 能。彼时智谱CEO张鹏对记者表示,智谱对智能体的理解更偏底层技术。 今年3月升级的AutoGLM沉思可以完成在小红书14天养号接商单任务,但沉思主要是本地化运行,暂无虚拟机设备,通过可视化交互图形界面 (GUI)而非 API调用的运作。此次2.0版本除了云端属性,也将可操作应用增至美团、京东、小红书、抖音等几十个高频应用。 关于底层技术路线的变化,采访中智谱AutoGLM 技术负责人刘潇对记者表示,与其他Agent不同的是,智谱相信"模型即Agent",即Agent相当大一部分能力 正直接被模型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的方式吸纳。去年智谱Agent方案更多依赖于对人类专家轨迹的学习,虽然当时产品可以点外卖,但只要是没有见过的任 务类型,就无法完成。这推动团队在沉思产品上实现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与Browser-use Agent(网页智能体)的融合,因为如果不使用Browser-use的 方式,便无法阅读大量数据,也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数 ...
单任务成本约0.2美元,智谱要用云端Agent抢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20 21:12
智谱AutoGLM单任务成本约0.2美元。 8月20日,大模型初创公司智谱将旗下Agent(智能体)产品AutoGLM升级至2.0版本,开启云电脑与云手机执行任务模式。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此次智谱 主要与阿里云及腾讯云合作,不占用用户本地设备存量,在云端运行Agent程序,避免影响用户使用其他APP。 智谱在Agent方面的迭代从去年10月持续至今,初级版本可微信点赞、淘宝购物、携程订票。11月升级后新增会议总结、文档处理、网页搜索与总结等功 能。彼时智谱CEO张鹏对记者表示,智谱对智能体的理解更偏底层技术。 关于底层技术路线的变化,采访中智谱AutoGLM 技术负责人刘潇对记者表示,与其他Agent不同的是,智谱相信"模型即Agent",即Agent相当大一部分能力 正直接被模型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的方式吸纳。去年智谱Agent方案更多依赖于对人类专家轨迹的学习,虽然当时产品可以点外卖,但只要是没有见过的任 务类型,就无法完成。这推动团队在沉思产品上实现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与Browser-use Agent(网页智能体)的融合,因为如果不使用Browser-use的 方式,便无法阅读大量数 ...
手机“自动驾驶”时代来了,智谱还让手机拥有“云替身”
歸藏的AI工具箱· 2025-08-20 16:54
核心观点 - 智谱推出新版AutoGLM 实现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 通过云手机技术跨平台操控设备 支持复杂多应用任务执行 显著提升移动端操作效率并拓展AI应用场景 [1][3][4] 技术能力 - 云手机Agent在云端运行任务 解放用户本地设备资源 支持iOS、安卓和网页全平台客户端 [4] - 实现跨应用程序自动泛化任务执行 即将新增定时任务功能 [4] - 多模态内容识别能力突出 能处理高德地图等界面复杂、元素密集的应用 [9] - 通过手机虚拟机解决权限控制问题 避免与用户设备权限冲突 [24] 应用场景 - 生活服务: 自动规划行程 例如跨大众点评和高德地图完成餐厅筛选与通勤查询 涉及20余次点击操作 [7][9] - 比价购物: 同步搜索京东和拼多多商品 例如大疆无人机 京东最低价4837.9元 拼多多百亿补贴价4219元 提供优惠详情和购买建议 [11][14] - 内容运营: 检索小红书、抖音热门内容并整合加工 提供发布策略和互动数据侧重点 [16][17] - 适老化支持: 帮助老人操作腾讯视频等复杂APP 例如通过筛选功能找剧集并加入收藏 [19][21] 行业影响 - 中国互联网80%流量集中于移动端 AutoGLM通过云手机技术突破用户时间限制 创造无限注意力经济增长通道 [24][28] - 解决国内特殊环境需求: 必需操作依赖手机APP 与海外以网页为主的服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22] - 面临验证码和反爬机制等执行障碍 需与互联网巨头协同构建稳定Agent运行环境 [26] - 手机Agent化成为不可避免趋势 模型能力已达标 生态建设成为关键发展因素 [26]
厉害了,智谱造了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人人免费,APP甚至直接操控云电脑
36氪· 2025-08-20 15:34
就在刚刚,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来了! 现在,假如你正在开会,但只需要给手机打一句话,就能让它"自己动起来",给你点外卖: 它会直接接管你的手机,不需要在各种APP之间跳来跳去,就可以把点外卖的活儿给干完。 嗯,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够方便,够智能。 那么这个Agent到底是什么来头? 它就是智谱刚刚发布的全球第一个手机通用Agent,就好比把Manus的能力搬到了手机一样。 划个重点:免费,人人可用! 或许这时候有小伙伴要说了,让手机自己动的Agent不是已经有了嘛? 非也非也,这次真的有点不太一样。 帮我在美团外卖上,找最近的瑞幸咖啡,点一杯大杯的冰美式。 可以看到,AI在接收到任务的一瞬间,就开始"嗖嗖"地执行起了任务。 因为智谱的这个Agent,所有任务都是在云端执行,也就是相当于给你的设备安了个云手机或云电脑,不仅任务执行得流畅,更不影响你使用其它APP!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大众消费级的Agent,不只手机(安卓、iOS均可),甚至可以操控云电脑帮你干活哦~ 或许,这是你真正免费接触、感受Agent的最佳时刻。 还能做什么?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AutoGLM的操作方式。 在进入APP之 ...
智谱的手机智能体内测10月后终上线,能否缓解隐私担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15:17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性 - 智谱旗下手机Agent产品AutoGLM于8月20日正式上线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 距离首次发布已10个月 [1] - 产品由最新语言模型GLM-4.5与视觉推理模型GLM-4.5V驱动 成本较接入国外模型的智能体大幅下降 [1] 技术架构与执行方式 - 采用云手机方案 智能体任务执行从手机终端迁移到云端 通过腾讯云手机服务调用云端桌面App [2] - 无需索取手机终端系统敏感权限 不占用终端屏幕和算力 用户可同步操作其他事项 [2] - 支持操作抖音 小红书 美团 京东等40多款高频应用 覆盖点外卖 订机票 查房源 预约健康服务等场景 [2] - 执行能力封装为API 开发者可接入AI眼镜等可穿戴设备 通过Rokid AI眼镜演示点咖啡指令 [3] 用户体验与操作流程 - 使用前需在云手机桌面登录各App个人账号 指令需具体以提升执行准确度 [2] - 出于资金安全考量 智能体不能直接付款下单 需人为接管完成最后一步 [2] - 云手机登录导致手机终端相应App账号自动退出 后续需重新登录带来不便 [2] 隐私安全机制 - 产品不再调用终端设备无障碍权限和录屏权限 仅读取云设备屏幕内容 [4] - 系统将云设备图像发送给大模型分析 模拟人类操作方式完成任务 [4] - 隐私政策强调仅为完成指令获取屏幕信息 采取严格数据加密保护措施 不用于其他目的 [4] - 云手机界面明确告知不保存第三方App账号密码 非任务状态不获取屏幕信息 [5] 市场与监管背景 - 应用商店对智能体产品隐私安全性要求严格 AutoGLM经大量迭代达到上架标准 [4] - 此前无障碍权限使用受工信部门严格管控 因涉及敏感权限且可能超出原设计目的 [4] - 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对产品隐私安全仍存担忧 [5]
中美AI竞争加剧:OpenAI对手智谱发布智能体应用,奥尔特曼称美国低估中国AI威胁
钛媒体APP· 2025-08-20 13:13
智谱AI产品发布 - 智谱发布全球首个手机Agent智能体应用产品AutoGLM 2.0版本 基于纯国产模型GLM-4.5和GLM-4.5V驱动 具备推理、代码与多模态能力 支持iOS、安卓和网页全平台 [3] - AutoGLM 2.0突破硬件限制 通过Agent+云手机技术在任何设备和场景下运行 实现从"言"到"行"的范式转变 [3][10] - 产品定位C端用户 通过多智能体系统帮助用户平行处理工作和日常任务 实现"1(用户)+N(智能体)"的能力扩展 [3] 技术性能与测试表现 - 在Device Use基准测试中 AutoGLM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 Agent、UI-TARS-1.5和Claude 4 Sonnet 其中在OSWorld测试中获得48.1分 远超ChatGPT Agent的42.9分 [11][12] - 在Browser Use测试中达到87.7分 在Mobile Use的AndroidWorld测试中获得75.8分 均领先竞争对手 [12] - 技术实现基于端到端异步强化学习突破 结合GLM-4.5系列模型原生能力 支持推理、编码、研究和GUI操作等多类任务 [10] 公司融资与生态布局 - 智谱累计完成约11次融资 总金额超125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机构及多地国资 [7] - 公司定位开放平台 与高通、三星、英特尔、荣耀等硬件厂商合作 在AIPC和智能助手领域落地应用 [9] - 使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DeepSeek 最低仅需8个英伟达H20芯片即可运行GLM-4.5系列模型 [7] 行业竞争与中美AI发展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人民币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 [5] - OpenAI CEO奥尔特曼表示美国低估中国AI进展 中国在推理和技术探索方面可能更快构建能力 中美AI竞赛复杂度超出简单领先排名 [5][17] - 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 V3训练成本不到600万美元 性能媲美ChatGPT 促使OpenAI改变模型发布策略并首次推出开放权重模型 [13][17][18] 市场发展与预测 - 2025年被行业称为"智能体爆发年" 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密集布局 智能体市场进入协同作战阶段 [7] - 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超50款智能体产品发布 包括字节跳动的扣子空间和360的多智能体蜂群系统 [7] - IDC预测到2027年6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协作型智能体系统 业务流程效率提升50%以上 [20]
厉害了,智谱造了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人人免费,APP甚至直接操控云电脑
量子位· 2025-08-20 12:33
产品发布与核心功能 - 智谱发布全球首个手机通用Agent AutoGLM 实现云端执行任务 支持跨APP操作如点外卖、比价等[1][5][9] - 产品免费向公众开放 兼容安卓和iOS系统 并可操控云电脑执行复杂任务[6][9][23] - 提供生活助手和办公助手两类任务 用户通过"接管手机"进入云端界面操作[11][15][17] 技术实现与架构 - 采用云端执行模式 不占用本地设备资源 任务流畅且与用户本地操作互不干扰[9][33][37] - 依托智谱开源模型GLM-4.5和GLM-4.5V 整合推理、编码、多模态等能力于单一模型[50][52] - 为每位用户配备云手机和云电脑 预装应用生态 支持数据持久化存储[31][32] 应用场景与案例 - 生活场景:自主完成外卖订购、跨平台比价(如淘宝、京东、拼多多对比200元保温杯)[19][20][21] - 办公场景:自动生成调研报告(参考近100份源文件、输出数千字)及制作PPT[25][26][29] - 支持多设备集成 包括智能音箱、车载系统等 并通过开放API赋能开发者生态[42] 行业意义与趋势 - 解决Agent落地痛点:云端执行规避本地算力限制和高并发任务宕机问题[36][37][53] - 行业竞相布局云端Agent 如阿里云推出无影AgentBay、PPIO推出Agent沙箱产品[38][39][40] - 推动Agent从"信息辅助"向"直接操作"升级 成为处理复杂场景的全能型工具[31][54][55] 公司战略与AGI路径 - AutoGLM是智谱AGI路线图中L3"自主学习智能体"的关键一步 通过真实应用反馈推动模型自我进化[48][49] - 提出3A原则:全时待命(Around-the-clock)、零干扰(Autonomy)、全域连接(Affinity)[56][57] - 目标是通过技术与应用的正向飞轮 夯实公司在Agent领域的领先地位[48][49]
构建人工智能的“生态雨林”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掠影
金融时报· 2025-07-25 13:48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北京已从文化之都转型为"人工智能第一城",在政府、科研院所、产业基金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构建了完整的AI生态 [1]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一半 [10] -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29家企业,累计金额28亿元,其中超30%为早期企业 [7]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 成立于2018年,定位为"人工智能的源头",专注于突破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AI技术 [2] - 2021年推出"悟道1.0"填补中文超大预训练模型空白,2023年6月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3] - 已孵化约20家AI创业公司,多家估值超百亿元,并与全球20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3][6] - 微软总裁将其与OpenAI、谷歌并列为全球AIGC领域三大领先机构 [5] 技术创新成果 - "悟界"系列包含Emu3多模态模型、Brainμ脑科学模型、RoboOS 2.0具身框架等四大核心模型 [3] - 具身智能技术可使机器人实时互动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需求定制减脂汉堡餐 [2][3] - 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可预测蛋白质/DNA结构,潜在应用于AI制药领域 [4] - 智谱华章研发的AutoGLM智能体可执行50+步骤的复杂操作,GLM-4-9B模型幻觉率仅1.3% [6][7] 人才培养模式 - 中关村学院采用"超常规"培养模式,打破学科边界,每年从31所高校选拔330名博士生 [8][9] - 实行项目制学习,学生可自主立项获取算力与资金支持,鼓励跨学科创新 [9] - 开设8小时前沿短课应对AI领域"三月一迭代"的技术更新速度 [9] 企业创新案例 - 智谱华章布局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智能体服务,已在万余家单位实现规模化应用 [7] - 面壁智能专注端侧大模型研发,致力于为移动设备赋予更多AI能力 [7] - 孵化企业成果包括全球最低幻觉率大模型、最高抓取成功率机器人等突破性技术 [6]
速递|智谱IPO计划或移至香港,计划融资近3亿美金
Z Potentials· 2025-07-12 13:17
智谱AI IPO计划 - 智谱AI正考虑将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从中国大陆转移至香港 可能筹集约3亿美元资金 [2] - 公司已与财务顾问合作筹备IPO 但包括融资规模在内的细节仍可能变动 最终也可能选择中国大陆上市 [2] - 此前公司已获得上海国有风投及张江集团10亿元人民币(1.39亿美元)融资 [2]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谱AI是中国少数试图在全球挑战OpenAI的初创企业之一 最初准备在中国大陆上市 [2] - 与MiniMax、月之暗面等竞争对手快速推出低成本AI服务 旨在抢占市场份额并制定技术标准 [2] - MiniMax作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 计划最快今年上市 [3] 公司背景与技术 - 智谱AI成立于2019年 旗下拥有免费AI研究助手AutoGLM 并开源GLM系列大模型 [4] 香港资本市场动态 - 香港权益资本市场交易主导市场复苏 2025年至今IPO和后续发行已筹集约400亿美元 [2] - 香港当前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的57亿美元大幅跃升 达2021年创纪录水平以来最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