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conductor
搜索文档
雷电微力: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团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5:48
证券日报网讯雷电微力(301050)10月2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芯 片设计团队,设计适用于相控阵微系统的各类核心芯片,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毫米波芯片、多功能波束 赋形芯片、高集成度电源管理芯片等。 ...
庄建球:期待广大企业家选择郑州、扎根郑州,共绘半导体产业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46
"作为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材料产业是全球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庄建球介绍,郑州市积极响应国家"芯片自主化"战略,加快布局,重点发展 硅基材料、化合物半导体等上游领域,半导体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吸引富士康、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布局,培育河南晶能新材料、东微电子、锐杰微、华 积电等本土企业,形成覆盖"衬底-外延-制造-封装"的全链条布局。 本次大会以"协同发展 合作共享"为主题,专业性强、链接面广,汇聚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家,搭建了全链条交流展示平台。 "郑州市正在加快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庄建球表示,近年来,郑州市锚 定省委对郑州提出的"挑大梁、走在前"目标要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 局,加快构建了以"7+28+N"重点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个先行的产业基础,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势能不 断积蓄。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 文 李博 摄影】10月23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暨中国电子材 ...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超1%,多只深圳本地股逆市大涨
新浪财经· 2025-10-23 12:13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下跌,上证指数跌0.66%,深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1%,北证50跌1.75% [1] - 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10580亿元,较上日缩量290亿元 [2] - 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下跌 [2] 领涨板块及个股 - 深圳国企改革板块集体大涨,建科院20cm封板,广田集团、深赛格、深物业A多股涨停 [2] - 煤炭开采加工板块延续涨势,陕西黑猫、山西焦化、云煤能源等多股盘中涨停 [2] - 港口航运板块盘中拉升,秦港股份涨停 [2] - 影视院线、能源金属、旅游及酒店、银行等板块盘中有所异动 [2] 领跌板块及个股 - 工程机械、培育钻石、油气开采等深地经济产业链集体回调,山河智能、建设机械、力量钻石、四方达、准油股份跌幅居前 [2] - CPO概念股震荡调整,威尔高、东田微大跌超10%,天孚通信、长飞光纤、新易盛跟跌 [2] - 贵金属、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2]
和辉光电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智通财经· 2025-10-23 10:44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600184)有限公司(简称:和辉光电,688538.SH)于4月23日所递交的港股招股书满6个月,于10月23日失效,递表时中金公司(601995) 为独家保荐人。 | | 23/04/2025 整體協調人公告 - 委任 吧 | | --- | --- | | 23/04/2025 | 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23/04/2025 申請版本(第一次呈交) 全文檔案 [四] 多檔案) | 招股书显示,和辉光电是全球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长期专注研发和生产能为人们带来超凡真实色彩、卓越视觉体验和低功耗的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根据灼识谘询,以2022年到2024年累计销售量计,公司位居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第二名,中国第一 名。 ...
关于端侧大模型芯片化的若干趋势思考......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3 08:04
作者 | 张凯@知乎 编辑 | 大模型之心Tech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59223427115250831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大模型之心Tech "公众号 戳我-> 领取大模型巨卷干货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已获转载授权 ,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AIDriver004做进一步咨询 学校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芯片算法行业,中间经历了CNN的如日中天,ViT的异军突起,再到如今LLM/VLM的一片火热,算法层面早已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端侧智能的上限究竟有多高,我们还没有见到天花板;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具身智能,手机,音箱,摄像头,各种盒子,各种端侧场景 的需求是无限广阔的,这既是历史性的挑战,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端侧的芯片,这里聊的主要是100T算力以内的芯片,例如爱芯元智、算能都相关的芯片,也能支持LLM的推理,但是不 管如何,其实还是面向上一代的ViT设计的,其效率在LLM上还没有达到上限。 Transformer架构长期以来主导了大模型领域,其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复杂度与序列长度呈平方关系,这对prefill阶段的算力需求和decod ...
David Tepper Scales Back China Exposure and Sells Out of Key Tech Giants
Acquirersmultiple· 2025-10-23 07:39
投资组合调整核心观点 - 大卫·泰珀的Appaloosa LP在最新13F报告中对其股票投资组合进行了一系列显著减持 [1] - 投资组合调整体现了纪律严明的风险管理方法 削减了周期性和中国相关头寸 同时保留对美国超大市值科技公司的敞口 [7] - 投资组合目前倾向于高流动性、大市值公司 反映了公司典型的灵活立场 [7] - 这些退出操作共同反映了公司标志性的灵活性和宏观驱动的纪律性 削减成熟的赢家头寸并为未来的市场错位保持资金储备 [10] 主要减持操作 - iShares中国大盘ETF减持82.14% 出售460万股 保留100万股 [2] - 甲骨文公司减持78.57% 削减55万股 留下15万股 [3] - PDD控股减持54.23% 出售237万股 保留200万股 [4] - Meta平台减持27.27% 削减15万股 出售后持有40万股 [5] - 字母表公司减持25.37% 出售51万股 保留150万股 [6] 完全退出头寸 - 清算了SPDR S&P 500化石燃料储备ETF的看跌期权头寸 该头寸价值25亿美元 此前约占投资组合的30% [8] - 退出了苹果公司的看跌期权头寸 关闭了价值2.78亿美元的长期持仓 [8] - 其他完全退出的头寸包括永利度假村、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博通、VanEck半导体ETF的看跌期权头寸以及Expand Energy Corp [9]
Astera Labs, Inc. (ALAB): A Bull Case Theory
Yahoo Finance· 2025-10-23 05:22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收入达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50% [2] - 毛利率为76%,营业利润率超过39% [2] - 公司股票于10月10日交易价格为206.21美元,市盈率分别为262.00和107.53 [1] 战略转型与商业模式 - 公司正从纯硬件增长故事向全栈AI连接平台进行战略转型 [2] - 管理层反复强调“平台”战略,标志着从组件销售向软硬件一体化模式的转变 [3] - 通过COSMOS遥测套件和Scorpio-X架构构建统一平台 [3] 产品进展与市场认可 - Scorpio产品在首个量产季度收入占比已超过10% [3]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正围绕公司架构设计系统,显示出平台级应用的迹象 [3] - 公司已获得超过300项设计胜利 [5]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NVIDIA专有NVLink和开放UALink联盟间保持中立,成为受信赖的连接层 [4] - 该战略有助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避免供应商锁定,可能重新定义其长期估值 [4] 未来增长路径与催化剂 - 基础情景为硬件业务持续优异执行 [4] - 看涨情景是COSMOS货币化将利润率提升至80%,2028年收入达14亿美元 [4] - 软件货币化目标定于2026财年,UALink部署预计在2026年 [5] - Scorpio产品的推广正在加速 [5] 市场认知与估值 - 市场目前仍将其视为高端硬件供应商进行定价 [5] - 业绩表明公司应被视为平台公司,享有更高估值倍数和不同的估值框架 [5] - 自2025年4月看涨观点发布以来,股价已上涨约273% [6]
Q3 earnings: Wall Street just put Tesla in drive-assist mode
Yahoo Finance· 2025-10-23 04:46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超出预期[5]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50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055美元[3] - 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7%至14亿美元[4] - 公司产生创纪录的4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季度末持有416亿美元现金和投资[5] 盈利能力与成本 - 毛利率约为18%,低于去年同期的198%,远低于其峰值盈利期25%的水平[4] - 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58%[4] - 营业费用跃升50%,主要由于持续投资于软件和下一代制造技术[3] - 汽车毛利率(不包括监管积分)约为154%,略低于预期[7] - 监管积分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约44%至417亿美元,上季度为439亿美元[10] 生产与交付 - 季度汽车交付量达到497,099辆,创历史新高[5] - 总产量约为447,450辆,产量与交付量之间存在50,000辆的缺口,为2023年初以来最大差距[1] - 在所有地区交付量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增长33%,北美增长28%[8] 市场需求与定价策略 - 公司严重依赖定价激励来推动销量,特别是随着7,500美元的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在9月底到期[1] - 高管警告称,税收抵免驱动的需求激增可能扭曲下一季度的交付节奏,大量客户提前了购买计划[6] 资本支出与未来投资 - 首席财务官表示,资本支出将在2026年大幅增加,以资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扩张[2] - 公司未提供全年业绩指引,并提及政策不确定性[2]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进展 - 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已达到一个关键的拐点,正在将人工智能引入现实世界[13] - 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在奥斯汀大部分地区实现无安全员的全自动驾驶,并计划年底前扩展至约8到10个大都会区[14] - 客户使用FSD监督模式已行驶超过60亿英里[14] - 公司正在设计AI5训练芯片,声称其性能将比AI4芯片好40倍,将由三星和台积电代工生产[15] 机器人业务 - 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第三版预计在2026年初展示,其外观将高度逼真[17] - 首席执行官称Optimus有潜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并承认目前人形机器人缺乏现成的供应链[17] 能源业务 - 能源发电和存储收入增长44%至342亿美元,储能部署量达到创纪录的125吉瓦时[21] - 能源业务毛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1亿美元[21] - 对Megapack储能单元的需求部分由人工智能热潮推动,新的Megablock产品预计明年从休斯顿开始发货[21] 运营挑战与风险 - 本季度关税成本总计约4亿美元,其中约一半影响汽车业务[8] - 公司因电池包接触器缺陷召回了约13,000辆2025款Model 3和2026款Model Y车辆[9]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约300万辆配备FSD的特斯拉车辆进行的调查仍在进行中[9]
Anthropic Could Gain Access to Powerful Google Chips in Massive Deal
Youtube· 2025-10-22 23:21
云计算容量合作 - Alphabet与Anthropic就云计算容量安排进行早期谈判 交易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 涉及多吉瓦级别的计算容量 [1] - 谈判焦点集中于使用谷歌的定制芯片TPU 该芯片可加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流程 [2] 市场反应与竞争格局 - 市场消息推动Alphabet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2% 同时亚马逊股价出现下跌 [2] - 亚马逊是Anthropic的投资方 已承诺向Anthropic投资约80亿美元 此次合作引发对两者关系变化的关注 [3][4] 亚马逊与Anthropic的现有合作 - Anthropic使用亚马逊的Bedrock服务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开发者可通过该平台访问其模型 双方均从中受益 [4] - 亚马逊正在为Anthropic的工作负载建设定制基础设施 即位于印第安纳州南本德的项目Rainier [4] 行业需求背景 - 人工智能行业普遍面临计算容量供应紧张的问题 Anthropic等公司预见巨大需求 急需更多计算能力 [5] - 合作动机可能源于Anthropic对容量的普遍需求 或是对与亚马逊合作关系的考量 而非特定技术问题 [3][5]
比“缺芯”还严重?90%市场被美日垄断,中国正在逐步突破精密仪器领域
新浪财经· 2025-10-22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半导体和精密仪器成为焦点领域,但精密仪器领域的困境比芯片短缺更为严峻 [1] - 全球精密仪器市场由美国和日本垄断,中国在高端产品上受制于人,基础科技薄弱和产业导向短视是根本原因 [1][15] - 中国正通过国家支持和企业努力寻求突破,但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转型仍需长期投入和产学研合作 [16][17][18] 芯片产业现状 - 中国芯片产业起步于1956年,1965年制造出第一块集成电路,比美国晚7年,后因市场需求不足停滞,2000年后在政策推动下逐步转型 [4] - 中芯国际作为代表企业,在2020年成功实现14纳米工艺量产 [5][6] - 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但2024年自主率仍低于30% [7] - 高端芯片制造受光刻机技术封锁制约,荷兰阿斯麦尔垄断EUV光刻机市场,美国禁令使其无法出口至中国,导致高端芯片设计难以落地 [8][12][13][14] 精密仪器领域困境 - 精密仪器是高端制造业核心支撑,如数控机床决定航天飞机、核潜艇等尖端产品的制造水平 [9][10] - 2025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预计达592亿美元,但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达45%,中低端产品国产化率分别为65%和82% [11] - 高端数控机床市场被日本山崎马扎克、德马吉和天田等公司垄断,瓦瑟纳尔协定限制对中国出口 [11] - 电子显微镜市场长期被德国蔡司、赛默飞和日本电子垄断,中国产品性能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 [11] 突破路径与未来展望 - 国家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国内企业在数控机床、电子显微镜等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 [16][17] - 突破垄断需解决基础研究薄弱问题,加大对科研的长期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15][17] -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有望打破技术封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18][19][20]